世界不會為台灣駐足|龐建國
2016年1月16日,台灣海峽兩岸都有大事發生。台灣這一邊,蔡英文當選了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她是亞洲第4位和全球第19位女性元首,國際間高度矚目。不過,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大就會發現,同一天,全球更關注的焦點是在海峽彼岸,因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開業,習近平和李克強參加了相關的儀式,全球金融界冠蓋雲集於北京。
問題核心在經濟
蔡英文從2012年敗選之後,秣馬四年,再接再厲,終於如願地跨過了總統選舉的最後一里路。她在勝選演說中許諾要給台灣的老人家一個更健全的長照系統,給台灣的年輕人更公平的住宅環境,給中小企業升級轉型的契機,並且要挽救即將破產的年金制度。這些願景都抓到了台灣民眾的需求,點出了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然而,她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她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其實,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答案,那就是:笨蛋,問題在經濟!
過去這些年來,由於經濟低迷,政府稅收無法增長,年年赤字預算,舉債已達上限,公共服務的財源不足,由選舉推升的社會福利需求卻不斷擴大。由於產業不振,就業機會增加不多,年輕人的薪資水準倒退,房價卻依然飆漲,社會上的相對剝奪感不斷蔓延。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發展產業、振興經濟,把餅做大。有了經濟成長,大家都可以分享多出來的餅;沒有經濟成長,分配就變成了零和競爭。
但是,看看蔡英文所提出來的產業發展政策,無論是綠能研發中心、國防產業聚落、亞洲矽谷計畫、生技產業聚落、或者智慧精密機械聚落,仍然沿著「繞過中國,前進世界」的思維規劃,想要以美國和日本作為台灣主要的出路。問題是,行得通嗎?我們只要看看經濟成長率和供應鏈布局兩個切入點就夠了。
先談經濟成長率。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後,中國大陸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對於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名列前茅。別的不說,2012年到2015年,中國大陸GDP的成長率分別是百分之7.7、7.7、7.4和6.9;同一期間,美國是2.8、2.2、2.4、和2.5(預估);日本則為1.4、1.6、-0.1、和0.7(預估)。所以,過去這四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份額比美國加日本還來得大,少了中國大陸,所謂的「世界」,還剩下什麼?
卡位大陸才能連結世界
2015年中國大陸的GDP已經是台灣的20倍有餘,如果照習近平的宣示,2020年之時中國大陸要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平均個人所得要達到1萬2千美元以上,未來這五年,中國大陸會力求經濟成長率達到6.5%。換句話說,中國大陸每年會增加1.3個台灣。任何在台灣做經濟規劃的人,能夠不考慮這個動能嗎?
再談供應鏈布局。生產分工和全球化使得越來越多的產品是由分散在不同國家的環節串聯而成,台灣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就是我們的廠商能夠在許多供應鏈中卡位成功。不過,近年來,這些供應鏈的布局,有越來越多是以中國大陸為核心,同時,「紅色供應鏈」不斷成長壯大。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研究告訴我們,在此種潮流趨勢下,台灣想要發展產業,絕不是「繞過中國」,而是要「卡位大陸」,讓台灣成為世界與中國大陸連結的樞紐之一。
除非自甘落後,否則,台灣沒有忽視大陸的權利。中國大陸後續的經濟發展並非沒有風險,但是,較少有觀察家認為中國大陸未來五年的經濟成長率會跌到5%以下,而這已經是一整個台灣的GDP了。台灣不抓住這個勢頭和機遇,出路又在那裡?
台灣出了個女總統,大陸則是亞投行開業,兩岸都在世界舞台上聚攏了燈光,前景卻可能一個走向黯淡,另一個迎向光明。如果蔡英文和她的團隊跳脫不出「恐中」、「反中」的潛在心理牢籠,放大風險,忽視機會,蔡英文的勝選可能讓台灣前途步履艱難,路越走越窄。亞投行從倡議、籌設到開業,一路順遂,則象徵著「一帶一路」有相當大的機會能夠邁開大步,開疆闢土。
我們不曉得兩岸消長的後續演進會伊於胡底,但是,我們曉得,台灣如果不能面對現實,善用大陸的市場條件和成長動能,繼續地蹉跎畏縮下去,就只會越來越無足輕重。因為,世界會不斷前進,它不會為台灣駐足。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大陸研究所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龐建國
- pages: 6
- 標題: 世界不會為台灣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