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成長審慎樂觀│李沃牆
兩岸經濟在近年不確定因素干擾下,確實表現差強人意。但今年台灣在AI產業強勁帶動出口下,經濟成長應較去年樂觀。而大陸經濟在房地產止穩、新質生產力的發揮下,應可達成既定目標。
近年因疫情、升息循環、產業去庫存,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干擾下,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去(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僅1.31%,創近14年最低。大陸則有5.2%,達成全年5%的目標。而台灣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6.51%,為近11季以來的最佳表現。大陸第一季的GDP同比增長5.3%,增速較上個季度增加0.1%,實現良好開局。看來,兩岸經濟有望回暖。
台灣AI產業強,內需弱
不可否認,人工智慧(AI)是當前最熱門的產業,而台灣有相當完整的產業鏈,又有世界級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單第一季營收就達5,926.44億台幣,年增16.5%。因而,在AI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帶動資通與視聽產品倍增,加上電子零組件及傳產貨類出口減幅逐步縮小下,第一季商品出口總額已達1,103億美元,年增19.21%。不過也不能得意太早,因為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6.51%是與去年第一季呈現負3.49%相比較;何況若按季增年率觀察,去年第二季至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依序為6.83%、7.87%、9.70%及1.13%,也就是在逐季走強後,於今年首季明顯轉弱。由此可知,這6.51%並不代表台灣有多強,政府無需強調比新加坡、南韓好。況且,今年首季出口值也是因去年出口衰退而有明顯年增,但也是季減。
國內消費只成長1.3%,大部分是國人海外旅遊的消費,對國內助益不大。主計處認為,內需的消費及民間投資逐步回溫,據此推估全年經濟成長率將上修至3.57%,恐怕過於樂觀。
大陸經濟成長漸趨樂觀
大陸第一季的GDP同比增長5.3%,第一級、二級及三級產業均呈現成長,分別為3.3%、6.0%及5.0%。在經濟成長的三駕引擎中,消費一向占比最大,隨著各項促消政策落實落地,商品消費及服務消費均穩步成長。伴隨重大工程項目加速推進,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已為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淨出口也擺脫過去疲軟不振的現象。3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自去年9月以來,首次回升至50的榮枯值以上;服務業PMI是去年6月以來的最高值。在去年低基期及人民幣貶值的效應下,甫公布的4月進出口雙增,優於預期,在歐美製造業溫和復甦下,預估Q2至Q4仍有望小幅增長。整體而言,意謂著大陸全年經濟運行有望持續回升向好態勢。
「新三樣」出口創佳績
大陸近幾年致力於調結構、促轉型。根據大陸海關總署發布2023年度「外貿成績單」,去年進出口總值41.76兆人民幣,年增0.2%。其中電動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出口首次突破兆元大關。進一步言之,大陸電動車過去在政策支持及產業的競爭下,吸引了許多國際電動車零組件企業及新創公司投資,進而帶動電動車零組件發展的優勢。尤其,在AI及各類的感測器、軟體技術快速發展,同時又是全球鋰電池主要生產國的優勢下,大陸不僅成為電動車製造大國,亦為全球的最大消費國。
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銷售占比近八成,其中比亞迪已正式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冠軍,並且正在海外大舉擴張,營收在三年內漲逾12倍,次年更擠進全球汽車銷售量的第9名。今年大陸汽車總銷量將超過3,10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銷售量預估達1,150萬輛,較去年949.5萬輛,年增率超過3%,增長10.5%。
困擾多時的房地產危機,在大陸官方接二連三的救市政策下,最壞的時期已過,但消費者恢復信心仍需時間。目前恆大、碧桂園及中植集團等爆雷地產商,除申請破產清算外,也進行售屋、售地、債務重組或債務展期。瑞銀認為,大陸短期房地產市場還面臨一定風險,上半年開工和銷售面積還出現下跌,但可能在年中會止穩,下半年環比會略有回升。另外,港股及上海股市反彈幅度超過二成,也就正式步入「技術性牛市」。原因之一就是房地產政策利多不斷,而資金已明顯回流。
「新質生產力」成長新動能
去年9月,習近平在黑龍江省考察調研期間的座談會上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此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中央政治局第11次、12次集體學習都提到「新質生產力」。今年3月的「兩會」更大力宣傳「新質生產力」,寄希望以此替代房地產等傳統行業拉動經濟。進一步言之,新質生產力的「新」可以指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新領域、新賽道,新動能、新優勢;「質」則包括物質、本質、質量和品質,即新質生產力是在信息化、智能化等條件下,以創新驅動為依託,體現高質量發展,帶來高品質生活的生產力。它包括傳統行業的升級,包含任何能提高全要素生產力的行業,所以說它其實是在各個行業對資源進行更優配置,包括勞動、資本、土地、原料及科技人才。例如,早已進行中的綠色能源產業、人工智能技術等新興產業。
在市場如此低迷的狀態下,這些「新質生產力」概念下的產業,能否填補體量巨大、上下游產業鏈長的房地產業對宏觀經濟和就業原有的貢獻,值得關注。另外,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以及各大重點城市均或多或少放鬆了限購政策,市場將迎來更多政策細則,有助於房市由谷底反彈。
綜言之,兩岸第一季的經濟數據看來樂觀,但樂觀中應審慎。一是保護主義、地緣政治衝突不斷加劇,恐對貿易活動造成不小干擾。二是美國年底將舉行總統大選,不少人憂心一旦川普當選,對兩岸經濟均可能埋下諸多不確定性。宜有因應對策,才能讓衝擊降至最低,進而達成經濟成長目標。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沃牆
- pages: 68
- 標題: 兩岸經濟成長審慎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