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富里鄉自然與人文並茂│林清治

花蓮縣富里鄉自然與人文並茂│林清治

花蓮縣富里鄉舊稱「公埔」,位於花蓮縣最南端,北鄰玉里鎮,西臨卓溪鄉,東以海岸山脈與台東縣成功鎮、長濱鄉相隔,南接台東縣池上、東河兩鄉。族群結構上主要有客家人、閩南人、阿美族、西拉雅族等,少數為布農族、外省人,地方通行語為阿美語與台灣客家語。

202203015840834769 122522

富里鄉的經濟產業以農業為主,主要生產水稻,是花蓮縣的重要米倉,富里米、香菇與金針等「富里三寶」為重要的農特產。六十石山、羅山瀑布與位於台23線(富東公路)上的小天祥,為主要的觀光景點。

公埔地名有多種說法

公埔地名之說有以下幾種:昔時為公家團體或平埔族群的公共牧場,用來放飼牛羊,以及放置柴草之類,公埔地名由此得來。另有一說,由於阿美族與平埔族爭奪獵場,以「公埔」這區為界,以北為阿美族獵場,以南為平埔族獵場,兩族皆可在公埔狩獵,地名遂由此來。源起於清光緒元年(1875),解除番境各例禁,設立卑南撫墾局時所頒布的拓墾章程中規定每人先分田一甲耕種,另給附近原野(埔地)一甲,令其續耕。凡未著手墾殖之預備地,即稱「公埔」。

近代對地名也有多種解釋。由於土地肥沃,盛產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產,故於昭和12年(1937)10月1日改為富里庄役場,取「富裕鄉里吉祥」之意。據說改制時,日本人引用了日本一個古國的名稱,日本千葉縣有一個名為「富里町」的鄉鎮,近代人就望文生義,將「富里」解釋成「富裕鄉里」。

富里鄉的變遷

富里鄉最早的住民紀錄始於大武、馬卡道等平埔族群,1845至1895年間為平埔族群遷入的高峰期。1920年,富里鄉合併大庄、公埔兩區,設置大庄區便沿用至今。大庄區轄屬花蓮港廳玉里支廳,轄域內分為大庄、頭人埔、公埔、堵港埔四個大區。1937年改稱富里庄,轄屬花蓮港廳玉里郡,轄域內分為東里(大庄)、竹田(頭人埔)、富里(公埔)、堺(堵港埔)四個大區。戰後改稱富里鄉,轄屬花蓮縣。

富里鄉農會農特產品展售中心販售富麗米、黑米、糙米以及金針花、米餅、柚子、白木耳和乾貨等。來到這裡,民眾能購買連日本人都讚賞的富麗米,能享用由富麗米做成的低價便當。遊客中心座落於田野間,設有觀景台可眺望稻田,並有咖啡廳。

羅山村以手工豆腐聞名

羅山村居民以客家人為主,以泥火山景觀、手工豆腐、羅山瀑布聞名。到這裡來,可以親自體驗用泥火山的滷水來製作豆腐,還能到附近的羅山大魚池眺望羅山瀑布,沿著步道走,可欣賞泥火山的奇觀與特有的濱海植物,感受大自然的奧妙。

羅山瀑布為海岸山脈斷層地形所形成的一個瀑布,高約120公尺,分上下兩層,水量豐沛,氣勢驚人。羅山瀑布附近的泥火山,當地人稱為「鹽坪」,噴出來的泥漿含有瓦斯,同時帶有鹹味。羅山村居民們很早就開始收集泥火山噴出來的瓦斯,當作燒水煮飯的燃料,並利用泥火山的滷水製作手工豆腐,做出來的豆腐口感綿密、紮實,成為來羅山必品嘗的一道美食。

202203015840834769 122523

富里車站及社區洗衣亭

富里車站配合「花東新車站運動」的計畫已改建完工。以「大地的穀倉」為主題,在不破壞整體風景的情況下,重塑車站的效能與意象,轉化成一座低調簡練的「米倉」,曾榮獲兩岸四地建築大獎。它1926年設公埔停車場;1937年地名和站名同時改為富里。目前為三等站。

日據時期,外地人移居到富里墾荒時發現了湧泉,除作為飲水外,婦人們也相約清洗衣物,成為另類的聚會場所,現在附近居民們還會不時騎著機車、帶著籃子及大水盆來此洗衣聊天。

202203015840834769 122524

富里國民中學幾經變革

日據時期,「公學校」只招收台灣學生,「小學校」只招收日本籍學童。1940年成立的「富里尋常高等小學」,在台灣光復後因日本人被遣返日本,這座小學在1946年關閉,但校舍保留了下來。1959年成立「玉里初中富里分班籌建委員會」,以該校址為預定地,1961年正式招生,1964年正式獨立為「縣立初級中學」,1968年改稱「富里國民中學」。

202203015840834769 122525

富里長老教會歷史悠久

富里教會是台灣花東地區最悠久的長老教會。據傳,一位名叫「源春」的弟兄,1877年由阿里港來到此傳講基督教福音,當時富里地區正流行瘟疫,許多身體健壯的人都無法抵抗瘟疫與鴉片所引起的氣喘,唯獨信徒可通過服食祈禱水得以活命,因此信徒愈來愈多。

1878年,源春弟兄成立了講義所。1951年因地震教堂倒塌,1952年3月開始建築新教堂,1959年教堂完工,舉行獻堂典禮。1977年舉行宣教100周年聚會。1981年百周年紀念館落成,並舉行感恩禮拜。

具巴洛克風格的富里教會,坐落在富里市區最熱鬧的街上,靠近富里國中校區。教會旁的校園入口處有個牌坊,教會可從牌坊的右手邊進入,圓拱形的窗櫺造型特殊,是一個獨樹一格的歐式建築。

202203015840834769 122526

202203015840834769 122527

公埔文化館及葉日松文學館

富里鄉公埔文化館是當地具有歷史與藝術特色的觀光資源休憩中心。從日據中期開始,富里鄉的發展重心逐漸轉移到現今的富里村,昭和元年(1926)大庄區役所在此地設置辦公廳舍,是為「公埔區役所」(戰後改為鄉公所),是公埔文化館的前身,也是該鄉首次出現的混凝土構造建築。建築具有簡潔立面的水平與垂直線條、入口簷板及屋頂突出的女兒牆,屬於戰後現代建築裝飾藝術風格的形式之一。在鄉公所搬遷後,公埔區役所改建為「公埔文化館」,成為展示客家特色文物與農產銷售的據點。

富里鄉公埔文化館園區內有一座「葉日松文學館」。葉日松是台灣花蓮人,1936年生於富里鄉新興村,曾任中學教師40年,現為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1964出版第一本詩集至今創作不輟,著作有詩、散文、兒童文學及客語詩等30多本書,其中有些譯成日文、韓文和英文。作品曾獲全國青年文藝最佳新詩獎、優秀青年獎章、中國文藝獎章及國軍文藝金像獎新詩首獎等。2009年獲頒客家貢獻獎傑出成就獎,2010年獲花蓮縣文化薪傳獎。

2019年9月,花蓮吉安鄉公所舉辦了「台灣客家詩人葉日松特展」,富里鄉將建立於1959年的鄉公所舊址改設為公埔文化館,園區內利用一棟舊房舍打造成「葉日松文學館」,並在牆上寫了一首葉日松的詩詞,呈現出他對鄉土熱愛的情懷,也讓造訪的民眾感受到純樸的民情。

202203015840834769 122528

葉日松2023年決定將其畢生文學作品及相關手稿捐贈予富里鄉。2024年1月19日,富里鄉公所在富里鄉老人文康中心舉辦「葉日松著作捐贈文藝展」開幕儀式,展出葉日松老師畢生心血的文學作品及珍貴手稿。

(作者係退休工程師)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清治
  • pages: 86
  • 標題: 花蓮縣富里鄉自然與人文並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