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種擊聲》敲響樂迷心聲│陳淑英

《第五種擊聲》敲響樂迷心聲│陳淑英

若論音樂學習,有很長一段時間,台灣的家長和孩子們喜好將鋼琴或小提琴作為入門首選,很少將擊樂放在第一志願。多虧有朱宗慶打擊樂團,成立30年來,不斷透過演奏、教學、研究、推廣等工作,讓原本處在舞台邊緣的、冷門的樂種,蛻變成舞台上亮眼的發光體。朱團是台灣現代打擊樂發展的重要推手,每年的大型演出展現創意、融合東西,總是令樂迷引頸期盼。在春暖花開的3月,朱團將以深具舞台效果的《第五種擊聲》The Fifth Sound of Beats與愛樂者對話。

《第五種擊聲》是2016年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的重點節目。國家兩廳院副總監韓仁先表示:「朱團剛過完30週年慶,本次以《第五種擊聲》參與台灣國際藝術節的演出,呈現世界首演及經典曲目,實在令人忍不住想要一睹為快!」

朱團藝術總監朱宗慶也說,「這是樂團第一次參加台灣國際藝術節演出,也是慶祝成團30年之後的第一個世界首演作品,對樂團來說具有重大意義,因此與國家兩廳院談定合作後,就一直思索要如何設計本次的音樂會內容。」

4大台柱呈現4大特色

為讓《第五種擊聲》令人驚豔,朱宗慶嘗試將樂團4大台柱,也就是團長吳思珊、副團長何鴻棋、首席吳珮菁及資深團員黃堃儼等4名資深團員的特色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共同的特色,因此找了4個作曲家,譜寫了4首世界首演的作品,發展4個主題「戲、狂、美、技」,另外加上兩首經典作品,與觀眾分享這場擊樂藝術新視界。朱宗慶說,「他們4個人的個性不一樣,長相不一樣,音樂表演風格也不同,可是將他們4個人團結起來,沒想到可以做出這麼多精彩的事情。」

主題之一的「戲」,代表吳思珊演奏時所展現出的舞台效果及戲劇張力。吳思珊此次演出的《跳月》係由作曲家張瓊櫻創作,透過音樂劇場的方式,呈現打擊樂與語韻之間的關聯。

吳思珊解釋,「月」是橫跨時空亙古恆存的光體印記,亦為古今中外墨客騷人吟詠寄情的對象;《跳月》原為台灣原住民及中國少數民族以歌舞表示慶賀的儀式慶典,張瓊櫻卻賦予《跳月》另一種不同的想像空間。

吳思珊演奏時,將結合說書人及灑脫的墨客詩人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表情,用中文、法文朗讀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與聖經,探討語言節奏、聲韻及語韻的趣味性,並以聲響營造音樂劇場,氛圍充滿大宇宙與小我之間的蒼茫悠然。吳思珊說,「張瓊瓔在寫這首作品時,正懷胎十月,我很高興這首作品跟她的嬰兒一起成長。」

拉丁節奏融入台式風情

「狂」用來形容何鴻棋巧妙融合拉丁曲風與東西方傳統鼓類樂器,展現出熱情與狂放的精神。作曲家洪千惠從何鴻棋的個人特質及其演奏風格出發,創作了《Formosa Latino》,採用台灣本土特有的念唱形式及詩歌民謠,融入拉丁音樂特有的節奏型態及巴西嘉年華會的鼓類樂器,展現來自生活、民間大眾熱情奔放、豐富多元的生命活力。

自稱「台客Rap」的何鴻棋表示,他將首度用台語Rap唱出詩人向陽的「咬舌詩」,從「思想起」吟唱古早味的文化,還同時面對20多種樂器,挑戰相當大,希望能讓樂迷感受到截然不同的台式拉丁風情。

「美」的代表為首席吳佩菁,她將使用六根琴錘演奏馬林巴木琴,以精湛的技巧與深度,詮釋作曲家林金丞創作的《維納斯》。維納斯代表天空中的金星,也是古羅馬神話的女神,從開場的神秘、科幻,接著中段木琴獨奏的美,美與愛結合的大愛、到結尾的豔麗壯觀,帶給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在和聲調性的音樂考量下,展現更快速、迷人的木琴獨奏之美,並加入全白的怪怪管音色,呈現神秘的科幻感。

林金丞藉由音樂會主題「第五種擊聲」重新省思除了演奏者、樂器、視覺、肢體外第五種擊聲的可能性,他認為「第五種擊聲是指廣大的觀眾」,因此在曲目的後半段設計了與觀眾互動演出。本曲目不僅僅考驗演奏者的體力、也考驗演奏者的精準度。

數位科技搭配爵士鼓音

「技」則是形容善於觸類旁通的黃堃儼,透過數位科技搭配爵士鼓遙控音符,挑戰擊樂藝術新領域。作曲家櫻井弘二曾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作過多首膾炙人口的作品,此次創作《熱帶震盪效應》關注隱藏環境議題,甚具未來感。透過數位科技搭配爵士鼓與電子多媒體音效遙控音符,讓打擊樂產生新的音色,展現出「科技」與「技巧」的完美結合。《熱帶振盪效應》的英文曲目為MJO EFX,其中M.J.是發現這個大自然效應的梅登(Madden)及朱利安(Julian)兩位科學家的名字縮寫。黃堃儼演出時,將同時掌控預錄音樂與現場演奏的節奏及速度感,帶給觀眾感官與聽覺的震撼。

《第五種擊聲》除了4名打擊樂家與樂團其他成員合奏完成4首世界首演作品外,打擊樂團並安排兩首經典作品以饗樂迷。其一是作曲家平義久(Yoshihisa Taira)的知名作品《希臘調式V》(Hiophonie V),其二是惠布里(Stephen Whibley)強而有力且充滿能量的《自由精神》(Espiritu Libre),由朱宗慶打擊樂團兩位中生代演奏者林敬華、盧煥韋擔任主奏,與另外8名團員組成小型協奏曲,展現朱宗慶打擊樂團同心協力、合作無間的演出默契魅力。

第5種聲音在觀眾心中

「第五種擊聲」代表4名擊樂獨奏家的4種擊樂新型態,再加上打擊樂團敲響表演藝術的多元活力,那麼在「戲、狂、美、技」外的第5種聲音是什麼?朱宗慶表示,「第5種擊聲表示無限的可能,但是對我來說,第5種聲音就是演出後帶給觀眾的感受,也就是觀眾心裡的聲音。」

1986年1月,朱宗慶在台北忠孝東路一家火鍋店的聚會上,宣告成立「朱宗慶打擊樂團」。當時朱宗慶與年輕又熱情的團員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樂團成立了,竟然輪流跑到火鍋店外打公共電話到店內櫃檯,透過廣播找「朱宗慶打擊樂團」,如此行銷的方式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也因為是在火鍋店成立樂團,樂團至今仍保有一個傳統,就是每回演出結束後,團員習慣在火鍋店裡聚會、分享心得,每年樂團的團慶也必定有「火鍋」。除了表示未忘初衷,也凝聚樂團成員的向心力。

走過30年精彩的歲月,朱宗慶打擊樂團已是台灣的「國家品牌團隊」,足跡遍及全球28個國家,海內外巡演高達2,700場。繼2016年初在台北、台中、高雄3地舉辦4場「台灣心跳‧世界撼動」音樂會,3月推出《第五種擊聲》後,4月將赴美國巡演、7月兒童音樂會大陸巡演,8月、9月大陸巡演,9月、10月展開歐洲巡演。

除了忙碌的表演行程,朱宗慶還預計出版專書「30擊」、2017年舉辦第一屆打擊樂比賽。持續分享感動的節奏,創造打擊樂無限可能的朱團,正努力以精湛的擊樂技巧,創造多層次的視聽感受,讓未來30年的成果超越過去的30年。

演出訊息:

2016台灣國際藝術節朱宗慶打擊樂團《第五種擊聲》

3月18日(五)及19日(六) 19:30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

附加資訊

  • 作者: 陳淑英
  • pages: 86
  • 標題: 《第五種擊聲》敲響樂迷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