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走向多極格局,台灣不能錯估形勢│宣仲華
從俄烏大戰、以哈戰爭、南海衝突、台海情勢緊張可看出,戰爭的型態不同於以往,混合著意識形態與種族矛盾。俄烏戰爭是北約全體成員首次與俄羅斯半直接的熱戰,雙方都有輸不得的壓力,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發全面、集團性的衝突甚至核戰。面對新的戰爭型態,美國仍採用老套數,先集結盟友,再用武力威懾、經濟制裁,企圖強制俄羅斯退縮,但這些慣用的組合拳,似乎對俄羅斯沒起任何作用。
人類自有歷史以來就戰亂不斷,這反映出沒有一套價值體系可以免除動亂。換言之,今天的主流認知是自由民主遠優於其他,但這套意識形態製造了更多衝突。民主的本質是尊重個人,但放諸世界,民主似乎並不存在,例如霸道的美國主導了超過半個世紀的國際關係,不過,這種單極世界最近已經發生變化。
汽車業翻轉的啟示
6月初,日本5大知名車廠的多款汽車被爆測試數據作假,尤其多年全球銷量冠軍的豐田(Toyota)也有多款汽車涉及假數據。對於講究信譽的汽車業而言,數據造假有如自殺,為何豐田會落此地步?想必是面對電動車的崛起,恐慌到坐立難安的地步。
當初馬斯克發展電動車,被傳統車廠封殺,不得已創立特斯拉(Tesla)品牌,後到上海成立超級工廠,才在汽車界站穩地位。原本豐田、通用等車廠將燃料電池汽車看作未來的車種,過渡是油電混合車,按熱力學定律,燃料電池是最有效率且最為環保的動力系統,但儲氫及觸媒的技術難題,讓燃料電池汽車當了近30年的概念車種,始終無法量產。
這幾年中國大陸把再生能源做到全球第一,並大幅降價,讓充電電池汽車成為取代燃油汽車的可行方案。馬斯克與大陸合作,讓電動車衝破燃油汽車的刻板印象,而比亞迪的電動車比燃油車還要平價,開啟了電動車大量生產模式,通用、福斯、豐田節節敗退。美國為阻擋大陸電動車,訂下了100%的關稅。
以汽車發展史來看,歐美日汽車能大量占據全世界市場,是沾了全球化的便利。當電動車競爭不過中國,就收起全球化的通路,說一大堆理由,其中最關鍵卻說不出口的理由是,美國的汽車技術輸給中國,另一層意義是美國要開始遵從中國訂定的遊戲規則。
由此可見,產能過剩、政府補貼、低價傾銷都是假議題。其實新能源汽車絕對有助於緩解氣候變遷,愈早全面採用新能源汽車,愈能穩定控制溫室氣體,可嘆美國總把自己的領導權放在第一優先考量。氣候變遷是經過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認證的共同議題,美國卻不認帳。這個過氣老大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賴清德居然還對它唯命是從!
世界已變成多極格局
拜登上任後無能扭轉世界轉型成多極格局。原本相對鬆散的金磚國家組織,漸次成為可抗衡G7的新興國家集團。目前已有十個國家加入金磚,這個組織之所以能擴大,是因為這些國家多半都曾被美國要脅。金磚國家正在打造非美元的支付系統,這是第一次取代美元特權被放進國際組織的正式議程。
從政治、經濟、工業、科技、教育、軍事來看,中國已穩居世界的另一極,即使中國半導體技術被美國全面封鎖,去年華為開發出新的七奈米晶片,證明美國已無法全面封殺中國晶片發展,而在其他科技領域,AI、量子科技、綠能、材料、核能等,中國在專利數、論文被引用的質與量都已超越美國,請問美國要怎麼封殺比它還領先的技術?
美元是壓垮單極的稻草
因1944年布列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讓美元連結黃金成為儲備貨幣,美元穩穩成為全世界都要用的儲備貨幣。美國可以左手寫借據,右手印鈔票交給左手,是全世界唯一可以隨意印鈔,可靠印鈔票解決國內經濟問題的國家。既有如此特權,為何美元會面臨「去美元化」的危機?
美國以印製美元來解決經濟問題,後果卻要別的國家承擔。例如,美聯儲(Fed)在金融海嘯前100年發行的美元大約7,800億元,為救濟海嘯危機,當年度就發行了7,800億美元,隨後兩年又執行量化寬鬆,再增印1兆餘美元。而闖禍的美國大型投資銀行不僅未遭法辦,反而從納稅人身上得到無償的紓困資金,這讓美國蒙上了負面的印象。
今天聯準會手上約有8兆美元的資產,債務卻高達35兆美元,從1980年以來,美債就沒降低過。當美國無止境地印鈔及借貸,誰會想長期持有可能會成為廢紙的美元?因此,許多去美元的措施陸續出現,諸如本幣交換、金磚國家共推貨幣、多元石油貨幣、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等,都在侵蝕美國儲備貨幣的地位。
當美元儲備貨幣被質疑,美元無風險的優越性就將被徹底打破,也自然會產生想要分散風險的集團。當前世界正重新建立地緣政治的勢力範圍,未來可能分為中、美兩大及歐盟一小集團,屆時英國、俄羅斯、日本等不得不各自委身在三大集團之內,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北約(NATO)則可能消失不見。
倚美的菲律賓在南海碰瓷
最近中、菲在南海頻頻發生衝突,菲律賓仗著有美菲防禦條約,就放膽跟中國直接碰瓷,從民船騷擾到海警船坐灘,近日更出動軍隊強闖仁愛礁,但被中國海警強行攔截,並現地繳械槍枝、押扣快艇,菲軍特戰部隊丟人現眼。事件發生後,美軍沒有任何動作,菲軍只得唾面自乾,發表聲明不會動用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看來事件到此告一段落,未來再有碰瓷事件就有往例可循。看到菲律賓挨揍的無助,不知賴清德有何感想?
更早之前,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後,大陸海警船常態化巡航釣魚台周邊海域,根本無視日本的喊話,更沒把《美日安保條約》放在眼裡。總結這些事件,中國大陸周邊海域的飛機、船艦、飛彈實力,已遠超過地區國家的總和,中國根本不在乎所謂第一島鏈、第二島鏈,也不在乎美國與多少國家在太平洋軍演。
《美飛防禦條約》、《美日安保條約》都無法實質遏止中方維護自身利益的正當作為。台海緊張更勝以往,曾幾何時海峽中線消失,共軍更經常四面八方而來,賴清德反對「首戰即終戰」,請問有無算過,首戰打完後,繼續打下去的勝算是多少?會死多少同胞?政府施政的第一優先,難道不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嗎?
賴清德不能錯估國際形勢
從現實角度來看,台獨的實力遠遠低於統一台灣的實力。面臨此一絕對劣勢,賴清德能說的是,國際民主同盟及美國一定會為台灣而戰,賴清德高估美國卻低估中國,其判斷水平跟菲律賓差不多。歷史早有先例,倚美的下場通常都不好,早期的南越、近期的阿富汗、烏克蘭,最近碰瓷的菲律賓,賴清德難道不應該「疑美」嗎?
台灣放大黃仁勳訪台的舞台效果,讓台灣人錯以為台灣是世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科技不是只有晶片,每天照三餐拿台積電催眠自己,說實在,晶圓代工的光刻機、加工材料、設備等,有哪些台灣能自給自足?半導體可以由日本轉到台灣,難道不能再轉回美國?台積電不過是經過恩准的高質量產品,哪有實力自保?過去科技這盤棋美國說了算,從華為東山再起及新能源汽車攻城略地,中國未來必然有獨立自主的科技實力。
就中美地緣政治競爭而言,台灣就是一個任人擺布的棋子。台灣有做好準備怎麼在變局中生存嗎?科技日新月異,死抱台積電為「護國神山」,鐵定會被扔進生鏽的展示櫃,「兩國論」鐵定是精神失常、緬懷幻想的神主牌!
(作者係退休大學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宣仲華
- pages: 43
- 標題: 世界走向多極格局,台灣不能錯估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