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方興未艾│戴肇洋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方興未艾│戴肇洋

二次大戰之後,美國主導國際秩序所憑藉的優勢,除了軍事實力外,莫過於全球通行無阻的美元。美元不但幾乎是國際貿易唯一的交易媒介,而且是各國央行最重要的外匯儲備。隨著美元獨霸全球,美國政府債務已成為各國央行持有的資產,美國政府可以透過印發支付工具,逕向各國任意提取所需要的物資,甚至可以利用美國金融體系交易方式針對外國銀行、企業或個人進行制裁。

然而,近年來隨著美國對外制裁的對象不斷增加,7月9日其財政部長葉倫在國會山莊作證時直言,長期以來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場上所具有的主導地位,讓部分國家正在積極尋找不涉及美元的金融交易方式,例如透過金融協議降低對美元的依賴。因此,如何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維持美元的國際地位,已成為美國政府最關切的議題。

「去美元化」非空穴來風

葉倫提出的全球加速「去美元化」示警並非空穴來風,而是近年來美國在國際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逐漸退色;尤其美國憑藉美元霸權趾高氣昂,動輒攪擾各國的經濟情勢或金融市場,導致挑戰美元寶座的戲碼不斷上演。這些包括:利用兩國相互協議,採取雙方貨幣進行交易結算;透過多國集團共同協議,採取各國貨幣展開貿易活動,希望透過其對全球逐漸增強的經濟實力,擺脫美元的勢力範圍。

雖然目前尚未撼動美元的國際地位,但若就近年來全球金融市場的現象分析,其實有的已經呈現雛形,有的正在醞釀發展;其中最值得觀察的莫過於中國經濟體崛起。亦即隨著其規模先後超「德」越「日」,僅次於美國經濟體的實力後,開始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在逐漸擺脫對美元依賴的同時,不但大幅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而且逐漸升級為全球重要儲備貨幣的行列。這些加速「去美元化」較重要的動作包括以下幾種。

金磚國貨幣體系漸顯雛形

其一,金磚國家聯盟(BRICS)於2009年首次峰會後,由於全球南北問題日益惡化,促進BRICS以加強合作為議題,重塑長期被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經濟規則;其中重要的共識是利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打破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系。亦即希望藉此重塑制度抗衡美元體系,其合作項目除了成立開發銀行、應急儲備基金之外,還包括達成本幣交易協議、國際支付結算系統合作等,在2022年峰會上,甚至同意在美元貨幣體系外建立全球儲備貨幣,其所架構的貨幣體系涵蓋支付結算、儲備、緊急借貸、開發金融等,已具有完整貨幣體系的雛形。

其二,2022年俄烏爆發戰爭後,在西方國家透過「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共同制裁俄國時,讓俄國包括能源在內的產品出口放棄使用美元及歐元,以及與俄國的貿易放棄使用美元及歐元。此一情勢,除了迫使俄國轉向中國金融市場,讓人民幣取代美元作為其最大的交易貨幣外,也促進人民幣發展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其對美元衝擊的蝴蝶效應極其深遠。

其三,東協(ASEAN)10國歷經數年醞釀,在今年5月28日開會後公開表示,未來東協內部貿易將不再以美元作為媒介。其實,東協此一動作並非盲目,而是已經歷經數年的討論,從2022、2023年東協會議的去美元化規劃可以發現,該區透過多次協議,正在致力採取本國貨幣作為結算工具,逐漸落實本地貨幣交易計畫。

美元國際地位短期難替代

從上述加速「去美元化」的動作可以發現,長期以來,美國以具有全球金融霸權的優勢地位,動輒透過各種政策手段左右全球金融市場,在獲取各國資源的同時,讓各國政府為穩定其國內金融市場而苦不堪言。但是,全球金融市場要想在短期內發展美元體系之外的貨幣體系,仍然存在許多無法忽略的挑戰。

國際重要流通貨幣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條件:政治基礎與影響力、經濟規模與競爭力、財政收支與債務比率、研發與創新、貿易數量、金融情勢穩定、金融市場深度與廣度、金融法規國際化、金融市場國際連結性、資本市場流通性等。共同貨幣體系從論述到誕生,必須歷經多年的思索、細膩規劃,其發展過程十分艱辛,歐元就是最佳的參考典範。

儘管全球「去美元化」的浪潮方興未艾,但在短期內卻又難以找到替代美元的方案。然而,國際政治環境詭譎多變、經濟情勢複雜,都使得國際貨幣和儲備體系持續變化。誠如「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美元開始緩慢退出全球金融市場的主導地位,同時在數位交易技術創新的支持下,管理良好的小型開放經濟體系之非屬傳統貨幣作用正在不斷發展,尤其適逢美國總統大選年,與其聚焦「去美元化」的進程,不如凝神關注未來全球金融市場的情勢將會如何變化。

(作者係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附加資訊

  • 作者: 戴肇洋
  • pages: 62
  • 標題: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