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台灣「挺統」力量的建議│杜震華
台灣在民進黨執政下,兩岸關係迅速惡化。特別是5月賴清德上任總統後,所作所為距離「九二共識」越來越遠,引發北京強烈反彈,大陸民間武統的聲浪高漲,武嚇動作也顯著提高。
然而,兩岸開戰無論結果如何,必然引發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北京也將因西方勢力強烈杯葛,付出巨大政經代價,未來治理也將是個難題,甚至會拖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因此,北京政府迄今仍主張「和平統一」,此乃明智之舉。
和統需提升台灣挺統力量
只是,迄今為止,台灣內部支持統一的力量,仍在逐漸減弱中。其原因相當複雜,已於本刊上期筆者文章〈對台統戰何以效果不大〉中闡述。然而,由於台灣實施西方式民主制度,若要以「和統」解決兩岸分裂,就必須讓支持統一的力量茁壯,讓統一成為台灣的主流民意,再透過統一談判來完成兩岸合併。
如何提升台灣內部支持統一的力量?由於台灣有美國撐腰力挺,而美國的軍事力量仍然在全球居首,所以,許多台灣民眾基本上有恃無恐,故無論是武嚇或全球圍堵台灣對外活動的空間,都無法拘束台灣民眾往「挺統」的方向靠攏,卻只會引發更多「仇中」、「反中」的情緒,這是挺統力量下滑的極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提升「挺統」力量,基本原則就是要醞釀或培養「友中」、甚至「挺中」的情感。就如同冬天裡要讓旅人脫去外套,有效的辦法是和風煦日,而非寒風刺骨。這其實也是許多台灣專家不斷向北京提出的建議,但似乎仍未受到足夠重視。
在國際空間方面
在這個大原則下,可以衍生出各方面的作法,特別是在國際活動空間上對待台灣的態度可以進行部分調整,以取得對「挺統」較好的效果。國際活動包括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方方面面,大陸可以在現況下做部分調整,讓台灣的活動空間適度增加,但實質上不會造成「兩個中國」的狀況;並在做出調整時,透過媒體讓台灣人民知曉,體會這是對岸對台灣的善意。
若這種案例夠多,就可以改變台灣民眾的認知-北京對台灣其實充滿善意,願意照顧台灣人民對國際活動空間的需求,即使政治上有所歧異和堅持,但還是將台灣民眾當成「自己人」。這種「同理心」是友誼和支持的重要觸媒,可以仔細研究、拿捏得當。
在經濟方面
台灣靠貿易發展取得巨大的經濟成功,過去有「台灣奇蹟」或「亞洲四小龍」的美譽;因此,國際間的自由貿易對台灣極為重要。但大陸外交部門擴大解釋簽署貿易協定的成員資格,認定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事務,故全力封鎖台灣和他國簽署(只在馬政府時沒特別干預,讓台灣和新加坡及紐西蘭完成簽署)。
此舉雖杜絕了台灣和其他國家間的簽署,但其實付出巨大代價,因台灣依世貿規則有權以「獨立關稅領域」身分和他國簽署,如同香港也陸續以此身分和他國簽署。圍堵台灣簽署,並無法讓台灣經濟萎縮或窒息,因台灣出口主力在資訊電子業,而台灣1996年加入世貿「資訊科技協定」(ITA),資訊電子產品出口到其他簽署國基本已免除關稅。而每次想簽貿易協定受北京圍堵時,台媒都會大幅報導,讓「仇中」情緒進一步高漲,為台獨增添柴火。北京因此事獲利有限,但代價巨大。
針對此事,即使北京宣稱是因民進黨政府不認同「九二共識」,但後果還是由全體人民承受。因此,若能仿效馬政府時代的不干預作法,讓台灣順利和他國簽署貿易協定,包括「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甚至主動邀請台灣加入北京具有相當發言權、已擁有15個成員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並在國際間廣宣北京善意,應可消除不少民眾的「仇中」情緒,讓支持統一的民意大漲。
和上述相關的,是大陸可以考慮,恢復部分原來列入「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清單中、近來已被取消的關稅優惠,在台灣就業人口較多的項目,重新嘉惠這些行業的眾多民眾;但強調是基於關懷兩岸同胞情誼,而非同意台灣當局的作為。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後,2014年被民進黨以陸方將會有400萬人透過協議來台投資,搶走台胞工作為由,發動「太陽花學運」,利用年輕人找工作困難的畏懼心理擋下該協議。
基於兩岸「合則兩利」,以及彼此投資交流有利統一,應設法促其生效。陸方可以主動出擊,宣告可以「重談服貿」,讓台灣加上一條「社會安全條款」,限制陸方以此協議來台工作人數,例如總量不超過5萬人,但放棄對台設定上限權利。如此,即可破解民進黨的騙術,讓「服貿協議」快速重簽生效;否則,也會讓台灣民眾認清民進黨只是欺騙民眾,可以有效影響台灣民眾對藍綠和統獨的態度。
爭取更多人赴陸參訪工作
台灣約略有半數民眾迄今未去過大陸,對大陸極可能有不少誤解。如何爭取這些民眾到大陸旅遊、參訪,增加對大陸的了解並扭轉偏誤認知,值得重視。可以仿效當年西德對東德居民來訪時,提供優惠模式,如提供零用金、交通和各種園區的門票減免(可研究提供方式的技巧,以避免引發大陸同胞反感)等,吸引這些初次赴陸的台灣民眾「眼見為憑」,改變對大陸的看法。
此外,大陸應引進更多樂於在大陸就業的台灣人士,甚至以特別辦法引進在台灣退休不久、但仍有工作能力的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在大陸發展第二春。由於這些人在台灣多數屬意見領袖,在熟悉對岸後,多數會樂於為和平統一發聲,當可引導台灣輿論趨向支持統一,自然也會增強民眾支持統一的聲勢。
以上建議為個人多年觀察所得,謹提供給對岸關心兩岸和平統一者參考。
(作者係華梵大學特聘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杜震華
- pages: 26
- 標題: 擴大台灣「挺統」力量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