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決策左右全球金融市場│李沃牆

聯準會決策左右全球金融市場│李沃牆

美元仍是全球最強的貨幣,而美國聯準會(Fed)的貨幣政策,不僅影響美元升貶值,更衝擊全球股市及債市。近來市場預期Fed於9月降息的聲音甚囂塵上,加劇全球市場的波動。

202203015840834769 15002

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約占全球GDP的24%,而成立於1913年的聯準會(Fed),其貨幣政策更左右全球金融市場。Fed自2022年3月啟動升息循環後迄今,共升息20碼(5%),目前聯邦基金利率(Fed Funds)在5.25-5.50%,仍處於歷史相對高點。因而Fed何時降息備受全球關注。近期全球股市,特別是美股、日股及台股大起大落,均與美國的經濟表現及Fed貨幣政策息息相關。

聯準會決策三大關鍵因素

經濟成長率、通膨水準與失業率是影響Fed貨幣決策的三大關鍵因素。首先,就經濟成長率來看,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第一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1.4%,但增速從去年第四季的3.4%大幅下滑,是近兩年來的最小增幅。主要是因進口激增和商業庫存下滑,分別拖累消費支出及經濟成長。第一季實質個人消費支出季增年率終值為1.5%,低於市場預期的2%,顯示消費支出疲軟。第二季實質GDP年增率初值報2.8%,不僅遠超第一季終值1.4%,也高於市場預期。

不過,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ISM)8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製造業指數降至46.8,為2023年11月以來新低,接近新冠疫情封鎖期間以來低點,也不及6月的48.5,連續第四個月下滑且低於50榮枯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7月中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下修今年美國經濟成長預測至2.6%,反映出美國第一季消費支出低於預期。一旦利率維持高檔過久,經濟成長空間將受限,或恐陷入停滯。市場期待GDP成長能夠軟著陸,促使Fed降息。

其次,就附表的通膨水準觀察,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在2022年6月來到9.1%高峰,之後因Fed升息效應發酵,CPI已緩步下降至7月的2.9%,但短期內要降至2%的目標區恐怕不易,這也影響Fed的降息時間及幅度。

再進一步檢視美國的就業狀況,美國失業率由今年3月的3.8%,逐月走升,4至7月分別為3.9%、4.0%、4.1%及4.3%,為2021年10月以來最高,意謂就業並無明顯改善。美國7月非農就業新增114,000人,較6月大幅下滑。此外,美國最新一周(統計至8月3日止)首次申領失業給付人數,意外出現近一年來最大的單月減量,令市場對美國勞動市場降溫太快的憂慮得到紓解,再次降低經濟衰退的疑慮。

不過,最近戴爾與英特爾等大企業紛紛宣布將大量裁員,意外成了就業市場的一大警訊。綜合上述相關就業數據並不具一致性,尚需觀察一段時間才能明確斷定是否改善。

利率決策影響股債市表現

升息是資金緊縮的貨幣政策,每當Fed宣布升息,總會讓美國股市指數應聲重挫,包括道瓊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那斯達克指數等,台股因連動緊密也會下跌。但後續的升息決策如符合市場預期,股市將不會有劇烈波動。

對債市而言,因債券價格與殖利率成反比關係,如在Fed升息循環期間,聯邦基金利率上升之後,對投資人而言,美國公債就變得沒那麼有吸引力,便會開始拋售手上的債券。自2022年開始,Fed為了抑制通膨,開始縮減債券購買量,另外美債國外第二大持有者中國人民銀行已連續多月減持美債。因此,當市場上美債供給增加,但需求卻減少下,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債券殖利率上升,這將會引發科技股重新評價,進而重挫。

再者,美債殖利率升高會讓各國公債與美國利差逐漸擴大,將會吸引更多海外市場參與者投資美債,讓美元資金回流,美元走強,但也會為各國貨幣帶來沉重的貶值壓力,導致進口成本上升,以致通膨難降。另對全球持有美債的政府及企業而言,也會明顯感受到債務壓力變重。然而,近期市場投資人對Fed於9月降息的信心增強,美國公債殖利率也隨之下降。如8月5日因美國7月非農就業新增人數不如預期,失業率竄升到4.3%,燃起經濟衰退疑慮,並引發Fed或有必要緊急降息的臆測,加上當天賣壓席捲全球股市,嚇得投資人遁入債市避風頭,長天期公債買氣特別旺盛。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收在數月來最低的3.782%,是2023年7月來最低。

Fed主席鮑爾在7月底的政策會後指出,美國失業率自去年夏季至今上升0.7%,表示經濟已進入衰退的指標「薩姆規則」(Sahm Rule)。此外,美國短期公債殖利率兩年多來都高於長期公債,也是經濟衰退的警訊。綜合而言,全球央行的貨幣寬鬆行動已上路,歐元區、瑞士、瑞典、加拿大、英國央行均啟動降息,美國9月降息似乎也箭在弦上。鑑於此,投資人大舉衝向債市,債市有望迎來多頭走勢。

聯準會獨立性成選戰攻防

中央銀行主要任務在於維持貨幣與就業市場穩定及經濟成長。長期以來,各國賦予央行獨立性,就是避免執政黨在貨幣政策方面存在「嚴重的利益衝突」。IMF的一項研究分析了2007-2021年的數十家央行,結果顯示,獨立性得分較高的央行,在控制人們的通脹預期方面較成功,這有助於保持低通脹。然近幾年,許多國家的央行獨立性面臨挑戰,尤其是選舉年要求降息的呼聲越來越高,致使央行決策和人事任命有受到政治干預的風險。

美國總統大選正如火如荼,川普任內曾干預Fed決策,此次回鍋更不時表示總統對Fed決策應有發言權,賀錦麗則強調貨幣政策應交由Fed獨立決定。至於未來如何,只得靜待選舉結果。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沃牆
  • pages: 62
  • 標題: 聯準會決策左右全球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