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案是司法事件或政治打壓?│柳金財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政治獻金案、京華城容積率案,從被當庭逮捕、聲請提審遭駁回,疑因家人帳戶被查出有不當對價的可疑資金,被台北地檢署以涉嫌違背職務圖利、收賄罪嫌重大,且有串證、滅證之虞,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同時,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也被依同樣理由聲押禁見,創下台灣司法史、政黨史及選舉史上的先例。
之後,台灣民眾黨公職多次舉行記者會,公開質疑檢調偵辦柯文哲違反偵查不公開等,並舉辦多場活動聲援柯文哲,譴責賴清德運用公權力介入,以排除政治異己及競爭對手,影響台灣民主發展。
有論者以為,賴清德已經是最大贏家,不應運用司法手段肅清異己及競爭對手,以免遭人懷疑是以司法貪腐訴訟掩蓋權力鬥爭的本質。也有論者以為,賴在反貪腐上尊重檢方偵辦,不問政黨,只要有證據都偵辦,營造出公平正義及大公無私精神。
總之,柯文哲事件已產生極大的政治效應。其一,賴清德以司法手段處置鄭文燦、柯文哲,既能除去潛在競爭者,又能博得反貪污之聲名,賴清德的民意支持度不減反增,且提高民進黨的政黨形象及支持度。
其二,賴清德除去同是新潮流系的鄭文燦,不僅具有對黨內派系殺雞儆猴立威的效用,同時也排除了黨內的英系路線。鄭文燦擔任海基會董事長時間雖短,但表明將堅持蔡英文的兩岸路線,主張維持現狀,依據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不同於賴清德主張的「新兩國論」。而柯文哲曾主張「兩岸一家親」,辦理過滬台雙城論壇,並支持興建金廈大橋。
其三,以司法審判柯文哲,柯個人與民眾黨的清廉自持形象坍塌,將使民眾黨流失許多年輕選票,這些選票將何去何從成為大家的關注。輿論多半認為,年輕選票可能流向民進黨及賴清德。
其四,若以京華城案起訴前台北市長,那高雄市陳其邁恐怕難逃同樣命運,因高雄國賓飯店危老重建案容積高達1142%,儘管環評初審未過,但核定過程就已構成行為,也已有行政處分的效果。
其五,民進黨執政後,檢察官輪調升遷不再採漸進式區域輪調升遷制,而是有功績就給予拔擢,打亂了原來國民黨主政下論資排輩的升遷秩序。賴清德若曾默示勿枉勿縱,打開綠燈偵辦,檢調單位在揣摩上意及升遷等誘因下,積極偵辦政治人物,難免會被質疑究竟是反貪污收賄,還是打擊異己?或兩者兼而有之?
柯文哲案隨著案情發展,會產生更大衝擊或能設下停損點,目前尚無法評估。毋庸置疑的是,該案已對立法院的藍白聯盟、立法院的職權改革、政黨政治及兩岸關係產生極大的衝擊。如民眾黨因此潰散甚至泡沫化,民進黨當局將不再受到藍白聯盟的制約,立法院的改革恐將停擺,而賴清德的兩岸政策及路線恐將更為強硬、暴衝及挑釁。
(作者係佛光大學副教授暨澄正書院主任)
附加資訊
- 作者: 柳金財
- pages: 22
- 標題: 柯文哲案是司法事件或政治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