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燦非火神,但桃園火災不斷│林松青

鄭文燦非火神,但桃園火災不斷│林松青

鄭文燦不是火神,可是他主政桃園市以後,電子廠、藥廠、化工廠、倉儲、物流中心連續失火遭災,駐廠移工死傷外,光消防員即折損了11人。今年3月美福倉儲失火,延燒21天才撲滅,創倉儲救火時間紀錄。這些不虞之災事出必有因,不能盡歸諸於意外或背運;鄭市長是民進黨五星級明星市長,為何拿不出工安解方呢?

2022030158

鄭文燦任內火災太頻繁

2014年12月25日鄭文燦就任桃園市長,接篆視事未滿月,隔年1月20日發生新屋保齡球館大火,6名消防員進火場灌救時殉職。2017年12月14日,蘆竹區生產汽車防爆隔熱膜的矽卡公司火災,6名移工死亡,另5人受傷。2018年4月28日,平鎮區生產印刷電路板的敬鵬工業三廠失火,消防員挺進廠房內救援,5人殉職、1人重傷、2移工殞命。

2019年2月6日,觀音區嘉里大榮物流中心起火,3名移工罹難,1人重傷,隔日才撲滅殘火。同年7月15日,同一倉庫再失火,無人傷亡。2020年12月20日,蘆竹區旭富製藥廠起火,濃煙沖天,還延燒鄰近5家公司,兩名員工受傷。同年4月8日蔡英文甫訪視旭富廠,感謝業者捐贈奎寧原料藥協助防疫。

今年3月:1日桃園平鎮區,生產汽車、自行車、電腦零件的佳鎂科技廠火災,燒毀1,000平方公尺廠區。同日,新屋區輕合金工廠的鋁粉集塵器起火,迅速撲滅。10日蘆竹區美福倉儲庫房失火,消防局動員兩千人次救火,至31日才確定殘火不會復燃。同日,觀音區永光化學廠失火,毀儲存區和四層樓部分設備。14日,楊梅區去年才啟用的家樂福旗艦級物流中心「楊梅大倉」起火,毀損乾貨倉區兩萬餘坪及物資。

桃園是電子、物流業重鎮

桃園是電子業、貨運物流業重鎮。美國、荷蘭的電子公司從1970年代到台灣設廠,先在桃園群聚,生產電子電路所需組件;再沿台一線公路往南,經中壢、平鎮、楊梅,至新竹縣的湖口、竹北,建了許多密閉廠房和化學品工廠。不數年,新竹科學園區半導體產業崛起,相鏈接的無塵室廠房、高樓廠房,北向擴及桃園中壢、龍潭等地工業區;往南延伸到苗栗、台中和台南。

桃園市還有全台最大民用航空站,北邊緊鄰台北商港,海空運輸的物流業興旺。遠雄集團於朱立倫任縣長時進駐桃園,組建航空自由貿易港區,建自動化倉儲庫房,經營貨物進出口通關、儲運業務。兩年前,長榮國際儲運公司開發大園倉儲物流園區,投資近26億元,所建庫房空間達35,000坪,開工日還邀市長鄭文燦參加動土典禮。

桃園市轄區有76座大型倉儲建物,119座普通倉儲;大台北地區公司行號、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事務所,雖將檔案數位化置於雲端,仍會到桃園租庫房存放紙本原件。密閉的無塵室半導體廠房,容易因發電機過熱、易燃性氣體或液體外洩、化學糟出狀況失火致災。倉儲庫房必有溫控,所存放物品五花八門;倉管人員若未嚴守生活紀律,不具基礎理化知識,或吃住在庫區,維修機電未嚴控火種,未注意通風散熱,都可能因明火引起爆炸,或因化學品自燃而遭災。觀音區嘉里大榮物流中心的火災,就是起於春節假期中,移工維修設備時出事。

鄭文燦熟知狀況卻未防範

鄭文燦生長於桃園八德區,當選過桃園縣議員,必定熟知桃園產業發展脈絡與現況。當選市長主政一方後,面對一連串廠、庫火災等工安議題,理應結合產官學建構專業的共同防災模式,降減火災發生頻率與規模,減少業界損失,保障社區安全。

可是,今年3月蘆竹區美福倉儲失火後,延燒21天才完全撲滅。消防員日夜處理殘火,上萬公噸物資,包括冷凍肉品,不是化為灰燼,就是變成亟待處理的廢棄物。鄰近學校曾停課,居民飽受煙塵、惡臭折磨之苦;火災初期,連新竹縣湖口鄉和新北市林口區,都監測到焚燒塑膠的臭味。

鄭市府善後卻一仍舊貫,先檢討法規,認定釀災原因是建築技術規則、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有疏漏,未對大面積倉庫要求防火區劃,致星星之火快速擴散。其次,依空氣汙染防制法處罰釀災業者,再協助因災受損失的居民、學校、農場等,向倉儲公司求償。這套檢討法令、處罰業者、向肇事業者求償的三部曲,已是官僚組織應對不虞災害的老招;但災害真屬不虞嗎?豈無預防之道?

1996年新竹科學園區華邦電無塵室廠房失火,損失逾70億元;之後半導體業者、產業公會、園區消防隊密切合作,定期舉辦防火演習,訓練員工操作消防器材、高處垂降逃生。在產官合作下,20多年來竹科眾多密閉式廠房雖仍有火警意外,但災害規模不大,亦能即時撲滅火源,減少損失。

美福倉儲竟會延燒三周

美福倉儲會延燒三周,原因之一竟是牆壁有鋼板,桃園的消防車無法突入灌水,拖六天後,從南部調到破壁機具,才克服困難。桃園有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又有中原、元智、中央大學,和南亞、健行等科技院校;鄭市長大可整合這些資源,規劃物流倉儲員工學程,培養倉管人員防災意識與技能。

台灣位處亞熱帶,環境溫度與歐美日等溫帶國家不同,倉儲建材和容積,何者最適合,應有科學探討,照搬外國設計,可能水土不服。近年來台灣輸電品質不穩,清大教授早就預警須降壓送電,雖不停電,但稀釋電力,於輸、受兩端的電器都易損耗;夜間更應警惕機房散熱。火災事故調查尤須實事求是,不能為政治考量隱諱真相;找出致災原因,才能消災免禍。

桃園的媒體記者多知鄭市長博聞強記、人緣好;與在野黨議員相處,給人情辭懇切的印象,政治作功一流。但桃園工商大市的工安災害是硬課題,軟姿態減不了社會的總體失分,必須端正態度嚴肅應處。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松青
  • pages: 6
  • 標題: 鄭文燦非火神,但桃園火災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