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NO.105 │ 俄烏戰事何時了
猶記得去年5.20前,台灣因缺水、缺電、缺疫苗、食安破功,民怨四起,連外媒都批評台灣防疫只是吹牛,嚇得剛連任滿周年的蔡英文不敢露面。 沒想到一年後,台灣每況愈下。去年5月全台單日至多300例確診,而依據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近日預測,4月底單日就要破萬了。陳要大家趕快去打第三劑,但BNT沒了,莫德納也即將缺貨,蔡政府重金買下的高端卻堆積如山、無人問津。陳表示「以篩檢代替隔離的方向確定」,但民眾卻買不到快篩試劑。陳說要大家「自主應變」,更被戲謔為「自生自滅」。 去年5月,大家還一心指望通過「反萊豬公投」,不讓美國萊豬進口,結果不僅投票日延至12月,蔡政府還刻意製造「反萊豬=反美」,讓該案破局。 去年5月大停電,今年3月初全台就開始陸續大規模停電。蔡政府堅不承認台灣缺電,當然更不以為「重啟核四案」被否決會導致缺電。而經濟部長王美花居然告訴大家:許多停電事故是因為動物意外碰觸,導致相關設備壞掉。 就在民眾才認知「公投不能綁大選」,中選會4月15日忽然發布新聞稿通告,立法院3月表決通過的18歲公民權修憲案的複決案,將於11月26日,與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同日舉行投票。中選會提出洋洋灑灑七大理由,包括選舉人至多領取五張選舉票、一張公投票,選務能量尚可承載負荷;如辦理兩次投票勢必影響企業人力調度;考量疫情,同日投票可避免兩次群聚活動等等。但這些理由,哪一項不是去年「公投綁大選」案的訴求?…
作者:
紀欣
頁數:
1
鄭文燦不是火神,可是他主政桃園市以後,電子廠、藥廠、化工廠、倉儲、物流中心連續失火遭災,駐廠移工死傷外,光消防員即折損了11人。今年3月美福倉儲失火,延燒21天才撲滅,創倉儲救火時間紀錄。這些不虞之災事出必有因,不能盡歸諸於意外或背運;鄭市長是民進黨五星級明星市長,為何拿不出工安解方呢? 鄭文燦任內火災太頻繁 2014年12月25日鄭文燦就任桃園市長,接篆視事未滿月,隔年1月20日發生新屋保齡球館大火,6名消防員進火場灌救時殉職。2017年12月14日,蘆竹區生產汽車防爆隔熱膜的矽卡公司火災,6名移工死亡,另5人受傷。2018年4月28日,平鎮區生產印刷電路板的敬鵬工業三廠失火,消防員挺進廠房內救援,5人殉職、1人重傷、2移工殞命。 2019年2月6日,觀音區嘉里大榮物流中心起火,3名移工罹難,1人重傷,隔日才撲滅殘火。同年7月15日,同一倉庫再失火,無人傷亡。2020年12月20日,蘆竹區旭富製藥廠起火,濃煙沖天,還延燒鄰近5家公司,兩名員工受傷。同年4月8日蔡英文甫訪視旭富廠,感謝業者捐贈奎寧原料藥協助防疫。 今年3月:1日桃園平鎮區,生產汽車、自行車、電腦零件的佳鎂科技廠火災,燒毀1,000平方公尺廠區。同日,新屋區輕合金工廠的鋁粉集塵器起火,迅速撲滅。10日蘆竹區美福倉儲庫房失火,消防局動員兩千人次救火,至31日才確定殘火不會復燃。同日,觀音區永光化學廠失火,毀儲存區和四層樓部分設備。14日,楊梅區去年才啟用的家樂福旗艦級物流中心「楊梅大倉」起火,毀損乾貨倉區兩萬餘坪及物資。…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6
台灣不會成為烏克蘭的主因,在於中國不是俄國,更在於解決台灣問題的主體不是烏克蘭人。正確認識這兩點,就能避免「我們都是烏克蘭人」的認同誤區,也能看清呂秀蓮推動「和平愛台灣大遊行」的殖民語境。 目前台灣奉行的憲法制定於中國內戰時期,台灣省區域代表和職業代表共計18人參與其中。後來國共內戰分隔兩岸,兩岸中國人,包括台灣省籍人士在內,都各自主張代表中國,這說明兩岸政治對立的確是中國內戰遺留的問題,台灣人因而是解決台灣問題的主體組成。 肅清殖民地思想遺留 但呂秀蓮宣稱要「重新建構兩岸正確史觀」,她認為台灣不是中國固有的領土,其依據是1895年的《馬關條約》,以及1996年台灣地區直選了領導人。這種台獨思維一旦成為台灣的「全民共識」,將會導致和平,還是戰爭?究竟是愛護台灣,還是禍害台灣? 早在1995年,呂秀蓮就到日本下關宣稱「馬關割台是不幸中的大幸」,表明了她的殖民地思維,所謂「和平愛台灣大遊行」原訂於4月17日舉行,也因由於彼。然而,《馬關條約》經由包括台灣人在內的對日抗戰勝利而作廢,更經由包括台灣人參與的1946年立憲,而確立了台灣歸屬於中國。換句話說,《中華民國憲法》對於台灣而言,就是一部去殖民地化的文獻證明。…
作者:
王睿
頁數:
8
藝人徐小可在網路直播時,憂慮自己家裡幼兒究竟有無疫苗可施打,批評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每天開記者會但卻只像是在「練肖話」。這句話意指陳時中盡講些沒有實際幫助的廢話,而陳時中在聽聞後,掩不住一向傲慢又威權的本色,回應「藝人不該對政府官員用侮辱的言詞」。陳時中提到「侮辱」兩字,其實是向「網軍錦衣衛」發出「動員戡亂」指令,徐小可隨即遭到網軍出征圍剿,終因承受不了壓力而含淚道歉! 陳時中身為政務首長兼防疫指揮官,無法察納人民就防疫事項所提出的批評,讓我們再次見識到他欠缺民主素養。同時,這情形說明政府過去大肆宣傳的「民主防疫」,如同去年5月美國《時代雜誌》所報導的,只不過是「最擅於自吹」(most vaunted)而已。 罵官員狗官仍屬言論自由 閩南語「練肖話」的意思是「胡說八道」或「隨便亂講」,豈會是「侮辱的言詞」?且陳時中若自認,說他「練肖話」是「類侮辱」,何不提出「公然侮辱」或「侮辱官署」的刑事告訴呢?…
作者:
桂宏誠
頁數:
10
台灣最初推動兵役制度,美國是反對的,而現在卻找盡理由,逼著台灣恢復徵兵。而民進黨當局就如美國豢養的家犬,主人下口令,狗就跟著動,強迫青年入營,但民進黨可能犯下的政治錯誤,卻會讓台灣年輕人付出龐大的代價。 台灣役男徵兵制度從1951年開始實施,當時美國駐台的外交人員強力干涉,以妨害經濟的理由反對台灣實施徵兵,不斷施壓行政院,要求無限期延後徵兵。 沒有想到過了幾十年之後,情勢轉變,2022年美國又認為台灣必須拿出自我防衛的決心,美國才能協助台灣,而且,台灣現在的軍事訓練役時間太短,美方透過各種管道敦促台灣延長兵役役期,甚至表示役男役期長短是美國觀察台灣防衛能力的指標。 回到1951年7月,那時台灣開始實施徵兵制,準備徵集15,000名役男入營服役,依據台灣省政府民政廳第一期徵兵撥補辦法實施細則規定,各縣市第一期徵兵撥交日期為8月10日至31日,各縣市在指定日期應將規定徵兵額,悉數撥交各軍事單位,再由國防部會同省府各單位,組成徵兵督導組,分赴各縣市督導。 最初在台灣實施徵兵的背景,是從大陸撤退來台的部隊,連年征戰,部分人員年齡漸長,要補充青壯人力,應付不論是反攻大陸,或是防衛台灣的軍事人力需求。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半世紀,留下戶籍制度讓當時國府決定推動徵兵有所基礎。…
作者:
高靖
頁數:
12
裴洛西是美國第三號政壇人物,原準備4月10日來台訪問,但很「不幸」地在7日染上了Omicron,不得不推遲來台日期,然而,有多少人對裴洛西這推遲訪台的理由,不會打上一個問號?訪台見諸媒體當天,中共外交部提出嚴厲警告「一切後果由美方承擔」,美國應嗅出了中共所呈現出一片「多說無益」的肅殺之氣。 俄烏戰爭打得正酣,裴洛西此時訪台,造成兩岸情勢陡升,引起戰爭,美國顯然無法兩面作戰,對台而言當然是不利的。 不知道裴洛西此行是自己的意見?或曾與白宮磋商過?還是白宮主動授意,臨行前又改變訪問路線?應該是後者成分較大,但無論如何,白宮有無授意,都是最笨的一次台灣牌。 去年初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曾要訪台,消息傳出造成中共強烈反彈,最後被迫取消,這次裴洛西在中國大陸的壓力下又中途而廢。為什麼美國政客老是記不得教訓,一再犯錯? 更令人駭異的是,在裴洛西染疫的同時,蔡英文也因家人確診須在官邸隔離。兩人同時因疫喊卡,其中必有奧妙。裴洛西染疫,可解讀是美國不能再切香腸;而蔡英文居家隔離自我檢測,未見御醫進入官邸於一旁緊急待命,對一個攸關國家安全的領導人,草率得是不是太離譜?…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15
年底的九項公職人員選舉越逼越近,各政黨也開始提名工作,其中以縣市首長的提名牽動的面向最廣,因為百里侯之爭涉及地方政治資源的分配,當然是各方人馬競逐的焦點。而且百里侯通常會影響到下屆總統選舉的票源,因此各政黨對縣市長提名工作無不特別重視,但也因此經常搞得雞飛狗跳。 民進黨屏東初選競爭激烈 3月,民進黨屏東縣長黨內初選,是以民調成績為提名依據,這是因為屏東縣是民進黨的鐵票區,贏得提名,就等於當選下一屆縣長,因此三位立委爭得頭破血流,毫不客氣。經過一番搏鬥後,現任縣長潘孟安所極力推薦的周春米拔得頭籌,因此也十拿九穩地準備年底大選。 這場黨內競爭過程,就算沒搞到魚死網破的程度,但也搞得雞飛狗跳,尤其派系之間的壁壘分明、刀刀見骨,即使輸的兩位立委最後都表現出不錯的風度,但檯面下的恩怨可是極難化解的。由此例可知,民主政黨內的競爭是很正常的事,所以重點不在競爭,而是競爭的規則和黨內的競爭文化。 國民黨缺乏良性競爭文化…
作者:
曲兆祥
頁數:
16
沒有2022,哪來2024?政治權力魔戒之爭,不僅發生在國民黨,民進黨的派系鬥爭也越鬥越兇。打著小英招牌的英系人馬,正在政商圈大張旗鼓地出沒。他們主動出擊使英系成形,不僅劇烈撞擊民進黨既有的派系生態,也將影響到2024年後的台灣社會。 為迎接後小英時代而奮戰 隨著蔡英文任期倒數計時,民進黨內各派系的角力、爭奪地盤漸趨激烈。以「御林軍」自居的英系,打著蔡英文的旗號積極擴張勢力,不論是大動作插旗年底縣市長、議員選舉,或插手鏡電視的高層人事,或如高端疫苗的政商勾結,都引起黨內其他派系側目。 英系人士不諱言,作為挺英派,過去總是「相忍為蔡」,但面臨「後蔡英文時期」,各派系都在拓展版圖,英系當然也要走出自己的路,必須在年底地方選舉展現「肌肉」,鞏固在黨內的影響力。 英系成員近來採取行動,多少有自我補償的心理,以及對「後蔡英文時代」來臨的生存危機感。在自我補償方面,英系成員覺得自己為了「主子」,相忍為國了六年多,更別說有些人從蔡英文接任民進黨主席,就開始跟在蔡旁邊勤勉任事、出謀獻策,為了老闆的前途,過去不敢在政商勢力有所擴張,如今在一個時代即將結束時,好歹也該領些紅包或紅利吧。…
作者:
蕭徐行
頁數:
18
年底的地方首長選戰,對國民黨已有危機四伏之狀,其中最關鍵的戰略高地必然是台北市,蔣萬安出戰似乎已成定局,因身分特殊,想要以迴避棘手問題的方式,騙取中間選票似乎絕無可能,他應該勇敢面對敵人的攻擊,用力回擊,小仗大打,打出全黨氣勢,外溢全台。 年底台北市長一戰雖然只是地方執政權之爭,但因蔣萬安身分特殊,必然會引爆蔣家的話題,這又會牽動中正紀念堂的前途,乃至於對兩蔣執政的歷史定位及國家認同等問題,由此可能將延伸到兩岸議題。一言以蔽之,此戰關係到國民黨的命運與台灣的前途,其勝負關鍵的焦點與支點在於蔣萬安的表現。 面對這種尖銳形勢,蔣萬安不能妄想委曲求全可以取勝,以致投鼠忌器,反而必須認清事實所涉及的格局,小仗大打,力求效果外溢到其它縣市。若是蔣錯誤理解「理性」概念為溫和,空想自己都說不清楚的「中間選民」選票,打不出有力道的外溢效果,反倒會變成大仗小打,氣勢鬱結憋屈,必會傷害國民黨與自己的選情。蔣要看清客觀形勢的需要與必然,才能精準有力、不犯錯誤地出招。 贏面依然居大,但有危機 根據《ETtoday》4月14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在「三腳督」的情況下,不論民進黨派陳時中、陳建仁或林佳龍出戰,蔣萬安都能贏3-6%左右,而黃珊珊的支持度都在20-21%左右,位居第三,蔣基本上還處於穩定領先的局面,但其支持度自去年11月迄今小幅走低,領先幅度縮窄(見下圖)。…
作者:
朱駿
頁數:
20
近一個月來,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升溫,指揮官陳時中針對基隆發給民眾快篩試劑,說這是「類普篩」。可是,明明就是普篩還不承認?陳時中究竟是用「醫學專業」在處理疫情,還是在操弄「政治話術」? 民進黨在提名人選時,民調支持率是重要的參據。陳時中一直很想選市長,也因此絕口不提普篩,為的是要維持大家對指揮官的信心與信任。 其實,德國早在2021年3月就批准自主快篩,印度、日本和南韓也在同年5、6月之際允許民眾取得快篩包。所以,技術上,台灣也自然可以自主快篩,但陳時中為了維持自己「至高無上」的抗疫指揮官形象,怕快篩包進口台灣,他就淪為凡夫俗子,顯現不出他的厲害之處了。 但是,政治人物造神是要付代價的。有人說:政治就是一場交換。回顧去年疫情大爆發之際,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即表示:「5月11日到6月7日共有296死亡個案,其中35位到院前死亡,占11.8%」。可以說,這296死亡個案就是「指揮官」陳時中,邁向「參選人」陳時中所要付的代價。 甚至,隨著單日確診數破千後,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疫情的威脅;但隨著年底地方大選的腳步接近,台灣的選情也逐漸加溫,因此出現了手段「清零」、目標「共存」等政治語言。但防疫可以這麼政治嗎?…
作者:
孫榮富
頁數:
23
4月9日「美國之音」報導:4月7日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在參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詢問美軍參謀長聯合會議主席米利上將(Mark A. Milley),國防部將如何協助台灣阻遏中共解放軍的攻擊。米利答覆:「對中國最好的威懾,就是確保中國知道,如果他們要攻打台灣,那會是一個非常非常難以攻占的目標」,「美國有必要協助台灣自我防禦,不過對台灣最好的防禦是台灣自己做。」 米利上將是現役美軍最高將領,從軍事層面分析台海危機,認為中共要對台灣動武可能是最後的手段。這說明台海危機已進入可能的預測,不是紙上談兵。…
作者:
李慶平
頁數:
24
俄烏戰爭引導出一個世界性的話題,台灣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其實這個話題應該是:台灣會不會被「包裝為」,或「設計為」下一個烏克蘭?帶來的問題是,如果民進黨走這條路,台灣是更安全還是更不安全? 俄烏戰事背景下,美國不斷推進台海局勢惡化。除對台出售進攻性武器外,最集中的表現是,近期向台灣先後派出國會議員代表團。其中一項預定方案是由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在4月10日,《台灣關係法》43周年之際訪台。由於中國大陸強烈反彈,後改為4月14日由六位參眾議員結束對南太平洋公務的返程途中,來台「視察」一天。這是美國對第三號政治人物裴洛西沒有訪台所做的「補救」。 台灣對六人團有超常反應 民進黨當局對美國「六人團」做出的「超常反應」,也十分「搶人眼球」,值得推究。 其一,斐洛西微博曬出「新冠陽性」後,蔡英文做了跟進的部署,以「家宴上有親朋出現陽性」為由,進入自行隔離和自主健康管理。但幾天後,蔡英文立即「閃出」,當面向美國訪台團進行彙報。這是民進黨發出了他們想發的信號。…
作者:
周忠菲
頁數:
26
今年3月,台灣考試機構通過修正案,自2023年起公務員考試不再考公文,並全面提升英文占分比重。4月,民進黨籍立委鄭運鵬稱,台考試部門應廢掉公務員考試中的文言文,認為「年輕人不應該把青春浪費在古文上」。此前,民進黨當局已大量減少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古文比例,現在又聚焦於公務員考試,其「去文言文」導向或將加速台灣「去中國化」進程,亟待關注和警惕。 「去文言文」目的何在 一、削弱同宗同源的文化歸屬。民進黨意圖通過「去文言文」導向來誤導社會輿論,在潛移默化中,削弱台灣民眾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逐步構建起台獨意識形態,進而樹立民進黨在台灣屹立不倒的根基。 台灣輿論認為,蔡英文當局的「去中國化」策略,是在維持兩岸現狀的幌子下,以所謂轉型正義來推動,並運用柔性方式,從理念上影響台灣民眾,試圖在話語體系上掌握主導權。這種或明或暗、剛柔並進的方式滲透性強、感染力大,如果不加以揭露和防範,久而久之,會將台灣社會置於集體非理性的危險中。 二、扭曲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自2016年上台至今,蔡英文當局以「去文言文」導向為切口,不斷抹除台灣社會中的中國元素,構建所謂以「中華民國台灣」為對象的新認同,進一步扭曲台灣民眾的身分認同,加速塑造分離意識。…
作者:
董玥
頁數:
28
近年來,台灣島內局勢與國際形勢均發生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尤其是島內政治格局與政治路線的調整,對大陸宣導與推動的兩岸融合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當前及今後較長時間內,兩岸關係除統獨(實質是「台獨」與反「台獨」)較量之外,還將呈現推進融合發展與抵制融合發展、加强兩岸緊密關係與煽動兩岸「脫鉤」的鬥爭與較量。 台當局全力驅策兩岸脫鉤 蔡英文上台後,即明確提出「告別以往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現象」的主張。使用「告別」一詞,是其妄圖切斷兩岸經濟往來互助鏈條的重要訊號。事實上,蔡英文當局已達到某種程度的兩岸經濟「脫鉤」,只是還無法徹底改變與扭轉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基本格局。 近年來台商回流出現大發展,2021年12月,台灣經濟部宣布,「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了1,082家企業,投入新台幣1兆5千億元投資,並表示「台商回台踴躍,三大方案會加碼、時間延長」。而在大肆鼓吹兩岸經濟脫鉤的同時,蔡英文當局還不斷清查、打壓、處罰陸資。2020年8月,經濟首長部門宣布對陸資從嚴審查,不再以某一最終投資總額占股30%為陸資認定標準,而是「逐層審查」,即每一次轉投資都以30%認定。 為防止所謂「大陸資本對台經濟政治與安全的影響」,蔡英文當局禁止台灣企業代理經銷愛奇藝、騰訊等大陸網絡視聽服務業務,又與美國發布所謂「5G安全共同宣言」,矛頭直指華為和中興兩大陸企。資料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台灣方面核准陸資來台投(增)資金額較前一年同期減少72.06%,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較前一年同期減少了66.67%。可以預見,未來大陸資本進入島內將更加困難。…
作者:
馮霞、喻靖凱
頁數:
30
二戰結束後,全球形成兩極對立,由美國及蘇聯主導。雙方皆互定對方為假想敵,造成全方位敵對競爭,政治、外交、軍事、經濟、太空,甚至文化、藝術、媒體都不斷鬥爭。 這種假想敵策略僵持達45年之久,對人類發展產生極大阻礙。最後,蘇聯解體並不代表美國的假想敵策略成功,而是蘇聯的假想敵策略忽視了民生經濟而失敗了。 美國從二戰後成為世界強權,有歷史、地緣、資源和國際局勢的種種原因。但美國在維持強權地位的思維上,很不幸地繼續了假想敵策略,這或許是因為美國是一個不斷引進移民的國家。惟其假想敵策略漏洞很多,而且每一次轉移假想敵需要耗費龐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例如美國近年來製造中國為假想敵的作為,就耗費了巨大的力量,但結果並不樂觀。 採用假想敵策略需要證明自身的政經體制完美,但世界上不可能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政經制度,各國的文化和歷史條件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政經制度。美國身為世界強國,對大部分國家會有影響力,但它用假想敵策略,到處樹立對手,小國可能敢怒不敢言,但大國就不一樣了。蘇聯雖自行解體,但俄羅斯仍然存在,它的復起不可完全忽視。 再者,靠假想敵策略維持國人的凝聚力,失敗的機率很大,越戰就是個一個例子。北越是美國的死敵,但最終越戰結束,南北越統一,使美國的假想敵策略一夜之間崩盤,越戰也成為美國外交史上的最大污點。…
作者:
張一飛
頁數:
33
一位軍事專家在CNN受訪時很慎重地說,「這個戰爭可能持續到2035年」,希望這話是嚇唬人的,因為如果俄烏雙方繼續加碼的話,全人類恐怕都活不過2035年。 3月29日之前與之後 3月29日是一個關鍵時刻。該日,澤倫斯基答應普丁開出的幾個條件:保持中立,不加入任何軍事組織,可以加入歐盟,領土問題延後再談…。普丁似乎覺得他達到了目的,於是俄軍於次日開始撤離基輔。停戰似乎變為可能,給予兩方一個下台的機會。但四天之後,澤倫斯基徹底反悔,於是乎,我們看到的是,兩方都要死拼到底的悲劇將很難避免了。 就在俄軍撤出基輔,以及烏軍進入基輔的幾天空檔期間,基輔附近的小鎮布查(Bucha)大街小巷發現了410具屍體!這個完全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情況,立刻吸引了全球媒體聚焦,西方鋪天蓋地報導:俄軍犯下屠殺,強姦、搶劫等暴行。對此俄羅斯堅決否認,並且立刻要求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進行調查。普丁後來指控說,這是英國情報人員幹的,他們把屍體拖出來,擺在大街上。普丁說他掌握到涉案人員的車輛號碼等各種細節的證據。 真相到底如何,且待後人慢慢梳理。重要的是,布查的慘狀,使全世界都在譴責俄羅斯。拜登似乎借此事件說服了澤倫斯基不要讓步。為什麼說拜登要這麼做呢?…
作者:
水秉和
頁數:
34
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後,美國與歐盟實施了全面制裁,但並未出兵與俄國直接發生衝突。西方媒體強烈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行動違反人道,惟對近年北約不斷東擴,美國在東歐步步進逼,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卻置若罔聞。這一場戰爭究竟會打多久,各方想達到的目的為何,是世人目前關注的焦點。 北約東擴對俄造成威脅 2021年11月,普丁在俄國外交部一項重要會議上指出,俄羅斯一直以友好的態度與西方打交道,希望雙方取得共識,但結果卻令人失望;目前最令人頭痛的是北約東擴,而且北約的軍力日益接近俄邊境。普丁指出:「我們一再表示擔心西方跨越紅線,但令人不解的是,我們的北約對手似乎完全無視我們的警告。」 12月7日,普丁在與拜登的視訊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堅決反對北約東擴,並要求北約給予書面和法律保證,北約不可擴張到烏克蘭是俄羅斯的終極安全目標,也是戰略需求。普丁強調,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安全目標,但不能威脅到他國安全。他特別指出,不得在俄國邊境部署攻擊性武器,美國應將核武器從歐洲撤出,將北約範圍回復到1997年之前的狀況。 12月21日,俄國要求西方給予明確答覆,並表示如果西方持續進行挑釁行動,俄軍將被迫採取對應行動。普丁在國防部年終檢討會上明確表示:「我們已退無可退」。…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37
俄烏戰事已兩個月,和談早已停滯,西方國家持續軍援烏克蘭,引發俄國反制,目前俄軍退守北方,但轉進東部頓巴斯地區,卻有山雨欲來之勢。由於戰爭型態的多元化,已造成能源與糧食的短缺,全球產業鏈的重組,以及美元與人民幣地位消長,新的世界三分格局已儼然成型。 俄國一直想以武逼和 若仔細觀察當前俄軍的戰法,其策略明顯仍是以武逼和。否則,為何烏克蘭當地的電訊聯繫與生活資源,至鐵路交通都還得以運行?此乃與1979年蘇聯進攻阿富汗的無差別橫掃戰術相比,確實相去甚遠,可見俄軍還是留了一手。此外,俄軍對烏國首都基輔圍而不打,也是若真占領,生活問題就要由俄方來負責,談何容易? 然而,由於烏軍獲得西方國家的軍火支援,對俄軍有一定的殺傷力。例如近日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遭到兩枚烏克蘭「海王星」反艦飛彈擊中沉沒,據稱是因美方提供精準戰區情報給烏軍所致,可見外力的介入已成為俄烏之戰拖延不決的主要原因。這也引起俄軍以飛彈攻擊基輔附近生產海王星飛彈的兵工廠作為報復,以至於戰事不斷升級。目前雙方都在烏東頓巴斯地區(Donbas)集結,準備一拚輸贏。 俄烏談判不容易達成協議…
作者:
湯紹成
頁數:
40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夫婦遭到塞拉耶佛一名青年槍殺。該事件的政治目的是想斷絕南斯拉夫民族各省份與奧匈帝國之間的聯繫,以達到與南斯拉夫合併的目的,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之後奧匈的盟友德意志與塞爾維亞的盟友俄羅斯,以及俄羅斯的盟友法國與英國紛紛加入戰爭,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起因有:(1)德國人對一戰後簽署的凡爾賽條約非常反感,除要付高額的賠款,還得裁軍並承擔一切戰爭責任。人民也因此反對威瑪共和,成就了希特勒納粹主義成功奪權。 (2)一戰後成立的國際聯盟雖旨在維護國際和平,但美國未加入,軍武皆由成員國提供,指揮事權不統一,無法阻止德、義日軸心國擴張。 (3)歐洲受經濟大蕭條影響,英、法等國只能口頭譴責德、義,而無力阻止其擴張。同時德、日經濟受到重挫,導致納粹主義及軍國主義崛起。 (4)西班牙內戰時,德、義支持長槍黨,而蘇聯則支持共和國。最後長槍黨勝出,致使西班牙後來沒有加入英、法同盟。…
作者:
高安國
頁數: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