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事及其啟示│湯紹成

俄烏戰事及其啟示│湯紹成

俄烏戰事已兩個月,和談早已停滯,西方國家持續軍援烏克蘭,引發俄國反制,目前俄軍退守北方,但轉進東部頓巴斯地區,卻有山雨欲來之勢。由於戰爭型態的多元化,已造成能源與糧食的短缺,全球產業鏈的重組,以及美元與人民幣地位消長,新的世界三分格局已儼然成型。

202203015827

俄國一直想以武逼和

若仔細觀察當前俄軍的戰法,其策略明顯仍是以武逼和。否則,為何烏克蘭當地的電訊聯繫與生活資源,至鐵路交通都還得以運行?此乃與1979年蘇聯進攻阿富汗的無差別橫掃戰術相比,確實相去甚遠,可見俄軍還是留了一手。此外,俄軍對烏國首都基輔圍而不打,也是若真占領,生活問題就要由俄方來負責,談何容易?

然而,由於烏軍獲得西方國家的軍火支援,對俄軍有一定的殺傷力。例如近日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遭到兩枚烏克蘭「海王星」反艦飛彈擊中沉沒,據稱是因美方提供精準戰區情報給烏軍所致,可見外力的介入已成為俄烏之戰拖延不決的主要原因。這也引起俄軍以飛彈攻擊基輔附近生產海王星飛彈的兵工廠作為報復,以至於戰事不斷升級。目前雙方都在烏東頓巴斯地區(Donbas)集結,準備一拚輸贏。

俄烏談判不容易達成協議

俄方之前提出的談判條件可分為安全與主權兩方面。在安全方面,對外就是烏國不加入北約,這點似已獲得烏方同意。但烏國的中立化,是要建立由列強背書的瑞士模式,還是烏國自行宣布的瑞典模式,以及未來烏國軍隊的規模與角色如何,都還需要折衝。

在對內安全方面,就是去納粹化及去去俄化。自2014年俄羅斯占領克里米亞後,「亞速營」(Azov Battalion)成立,附屬在烏國國民警衛隊中,長年殘害烏國境內的俄裔人士達到1.6萬人,且與全球極右團體都有連繫,烏國政府還禁止俄語及其文化,可見普丁所謂的「去納粹化」,也非徒託空言。

更為困難的,就是有關烏東頓內次克與盧干斯克兩地區的主權問題,以及克里米亞的地位問題。俄羅斯承認了烏東二州獨立,克里米亞也已歸併俄國,但烏國拒絕予以承認。目前因布查(Bucha)地區的屠殺案,所有談判暫停,而該屠殺案是否真由俄軍所為,還有待認定。

美對台海兩岸有自己算盤

此次俄烏戰事,美國乃始作俑者,現已陷入點火無法滅火的困境。在此狀況下,拜登主動與習近平視訊通話。拜登雖稱「四不一無」:美方不尋求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等,但美國不僅有美、英、澳的三邊夥伴關係(AUKUS)、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又在新疆、南海與台灣等議題上繼續挑釁,因而習近平稱:「美方一些人沒有落實我們兩人達成的重要共識,也沒有把總統先生的積極表態落到實處。當前的中美關係可概括為:接觸甚多,共識甚少,欠缺互信,故管控分歧與適度協作是雙方的重中之重,這就與中方是否有意調停俄烏之戰有關。

今年2月下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主動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視訊對話,中方稱布林肯曾表示「反對台獨」,而美方並未否認,這比以往的「不鼓勵台灣獨立」更進一步,可見美方在避免台海失控。月前美方拒絕了台灣一項軍購案,以及限制台灣在帛琉的國際參與,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突又因疫情而放棄訪台行程,這些舉動是否為美方善意的表達,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美國目前視中國為第一假想敵,未來台海若有事,美國可能會任由兩岸中國人相互廝殺,且以此為由制裁大陸,以消耗中國的國力。由此看來,模糊的兩岸政策,應該仍是美國最佳的選擇。理由很簡單,美國若表示一定馳援台灣,必定助長台獨的氣焰;反之,若美方事先就聲明拒絕馳援台灣,那北京必將加大其統一的力道,這都非美方所樂見。因而可知,「不統、不獨、不武」才是美國的兩岸政策核心,但若情勢改變,台灣注定成為美國送上火線的馬前卒。

中國不排除出面調停

繼先前烏國外長與王毅通話時,主動邀請中方出面調停,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爾(Josep Borrell)亦強烈支持中國在俄烏戰爭中進行調解後,3月8日,德、法兩國領導人蕭茲與馬克宏與習近平視訊會議,也有意敦請中國出面斡旋,但目前尚無具體行動。

除歐盟整體之外,中國是烏克蘭的第一大貿易國,烏國在軍工設備輸中方面的重要性甚高,又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以及小麥等糧食與惰性氣體氖的重要來源。至今為止,中國一貫保持不干涉別國內政的態度,因而既沒有譴責、也沒有縱容這次戰事,還重申支持烏克蘭的主權,並在對聯合國譴責俄羅斯入侵的決議案中兩次投下棄權票。

由於美國在當前烏克蘭悲劇中的角色吃重,中方是否出面調停,自然與美國的對台政策有關。蓬佩奧稱拜登政府應立即承認中華民國(台灣),此講法不啻要把台灣送上火線?因此,美國跨黨派五人小組在蓬佩奧之前訪台,企圖闢謠。此外,美國由於通膨升高引發民怨,其中川普提高對中國進口關稅乃重要原因,故參眾兩院議員都有意豁免對中國的關稅。

另外,只要北京邀集相關各方上了談判桌,除可強化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且對美俄歐烏都有助益,可謂一舉多得。

俄、烏與台灣的關係

依照國貿局統計,去年台灣對俄出口13.18億美元(下同),進口為50億,總額為63.06億,雙邊貿易額僅占台灣總貿易額的0.76%。台灣主要出口以機器零附件、碟片、汽車零附件等為主,從俄國進口產品則多是原物料或初級加工品,包括煤、石油、鋁、鐵或非合金鋼半製品、塊狀或其他初級形狀的生鐵等。

去年前11個月台烏貿易總額為2.8億,烏克蘭占台灣貿易總額僅有0.037%。其中台出口至烏的產品有機器零附件、手工具、車輛零附件等,而台從烏進口的產品多屬原物料,包括鐵礦石及精砂、葵花子、玉蜀、雜麥與高梁等。

近日,台灣人民對烏捐款已超過8億台幣,政府還加入對俄制裁行列,以至於被俄方列入不友善國家名單,台灣廠商在俄的經營受到限制。在此情況下,烏國仍點名台灣華碩電腦公司應退出俄國市場,並獲得該公司善意回應及3千萬元捐款。不過,長久以來,烏國拒絕台灣在當地設立代表處,對台並不友善。

202203015828

世界可能出現三分格局

自俄烏戰事開打以來,美國及其盟邦團結一致制裁俄羅斯,不僅提供武器,還增兵北約,力道不斷加強,美國頓時強化了其在盟國中的領導地位。但也導致俄中關係必將進一步強化。俄國的信息傳遞系統(SPFS)和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已相連,以減輕俄國遭逐出SWIFT所造成的損失。再加上中國強勁的製造業與廣大的市場,以及俄國充裕的能源與原物料,都是反制西方國家的利器。

由此可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加上日本可稱為第一世界,受到西方排擠的中俄兩大國為第二世界,是否加上印度等金磚國家,端視其能否頂住西方國家的壓力,其餘的亞、非、拉國家為第三世界,也正是大國拉攏的對象。

自3月下旬以來,王毅在亞洲地區的外交活動頻繁,其對象包括伊斯蘭國家、印度與東南亞國家等共約60餘國。但4月初的中歐高峰會,因雙方各持己見,共識甚少。而美國還在月前發布「印太戰略報告」,有意拉攏東亞國家,再加上隨後的Quad外長會議,以及美日韓三國外長會談,會後都分別發表以中國為主要對象的聯合聲明,目前還在東亞兜售「印太經濟架構」(IPEF)。

不過,3月底,美國與東協(ASEAN)定期舉行的領袖特別峰會告吹,主因是一些會員國有意避免美國要他們在俄烏戰爭中選邊,印度也未追隨美國制裁俄國,可見中美之間的角力激烈,而各有得失。

當前這正在悄然孕育的美歐、中俄與亞非拉等新的世界三分格局,將會重新形塑全球化的進程,或脫鉤或掛勾,其所可能造成的影響究竟如何,還需進一步觀察。其中,尤以俄羅斯的角色至關重要,若其國力消耗過度,必將會強化西方國家與中國對抗的力道。但若北京能積極出面調停俄烏戰事,展現大國風範,並協助受到難民與通膨所苦的歐洲國家脫困,自可改變歐洲民眾對中國的觀感,有利於中國的和平發展。

最後,台灣當局應從烏克蘭戰爭可知,就算日後有外力馳援,也必然緩不濟急。國防部長邱國正說得對,「一旦作戰,大家都很慘,就算勝利也是慘勝,故應選擇避戰。」若從「抗中保台」的策略轉為「反戰愛台」,以談判代替對抗,才是真愛台灣。

(作者係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湯紹成
  • pages: 40
  • 標題: 俄烏戰事及其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