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文言文」將加速「去中國化」│董玥
今年3月,台灣考試機構通過修正案,自2023年起公務員考試不再考公文,並全面提升英文占分比重。4月,民進黨籍立委鄭運鵬稱,台考試部門應廢掉公務員考試中的文言文,認為「年輕人不應該把青春浪費在古文上」。此前,民進黨當局已大量減少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古文比例,現在又聚焦於公務員考試,其「去文言文」導向或將加速台灣「去中國化」進程,亟待關注和警惕。
「去文言文」目的何在
一、削弱同宗同源的文化歸屬。民進黨意圖通過「去文言文」導向來誤導社會輿論,在潛移默化中,削弱台灣民眾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逐步構建起台獨意識形態,進而樹立民進黨在台灣屹立不倒的根基。
台灣輿論認為,蔡英文當局的「去中國化」策略,是在維持兩岸現狀的幌子下,以所謂轉型正義來推動,並運用柔性方式,從理念上影響台灣民眾,試圖在話語體系上掌握主導權。這種或明或暗、剛柔並進的方式滲透性強、感染力大,如果不加以揭露和防範,久而久之,會將台灣社會置於集體非理性的危險中。
二、扭曲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自2016年上台至今,蔡英文當局以「去文言文」導向為切口,不斷抹除台灣社會中的中國元素,構建所謂以「中華民國台灣」為對象的新認同,進一步扭曲台灣民眾的身分認同,加速塑造分離意識。
2020年9月,深綠的台灣智庫發布民調顯示,62.6%的民眾認為自己僅是台灣人,中國人認同僅占2.0%,雙重認同的比例占32.6%。而長期追蹤台灣民眾身分認同變化的政治大學,發布的民調也有類似的發現,截至2020年7月,高達67.0%的民眾認為自己僅是台灣人,中國人認同僅占2.4%,雙重認同的比例占27.5%。這表示蔡英文上台以來,大肆推行「去中國化」的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蔡當局以台灣意識替代中華意識的後果,導致越來越多台灣民眾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對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造成嚴重傷害。
三、製造台灣社會的認知混亂。在「去文言文」導向下進一步推行「去中國化」,是蔡當局企圖扭曲事實、篡改歷史的一步棋:刻意忽視「兩岸同屬一中」的歷史事實,構建以台灣為主體,面向東亞的所謂台灣史觀。
民進黨籍立法機構負責人游錫堃稱,「中華民族最早是1902年由梁啟超提出的」,在此之前「唐是唐國,宋是宋國,清就是清國,後來因為用中華民族,才變成什麼朝」。他還聲稱,現在講的中華文明在學術上稱為「東亞文明」,唐詩、宋詞等都是「東亞文明」的一部分,而台灣的文化是很多元的,「漢詩只是構成台灣文化的其中一部分,不是說念漢詩就會變成中國人」。
蔡當局向民眾灌輸的台獨史觀,不僅導致台灣社會認知混亂,也給日後進一步開展兩岸交流工作,尤其是兩岸青年交流增加難度。
四、挑起兩岸雙方的民意對立。民進黨「去文言文」導向看似只是文化領域的紛爭,實則是政治場上的角力,意圖從台灣民眾意識形態層面植入台獨思想。
2019年,蔡英文當局公開表態支持香港「修例風波」,蓄意鼓動分裂國家的行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蔡當局以防疫為名,單方面取消大部分兩岸直航航點,大幅縮減台灣民眾與大陸的往來。2021年5月,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發,大陸國台辦表達「台灣同胞急切期盼使用大陸疫苗,當務之急是去除島內人為的政治障礙」。台陸委會隨後宣稱,只要中國大陸不阻撓,「我們就可以更快速地從國際上取得更多可靠的疫苗」。
事實上,自2020年蔡英文開啟第二任期以來,民進黨抓緊以「大內宣」挑起兩岸民眾對立,使得兩岸民眾之間的誤解進一步加深,阻礙兩岸正常交往的人為因素不斷壘高,嚴重損害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
遏制去文言文危害的建議
針對「去文言文」導向或將加速「去中國化」的危害,我們必須採取有關對策,及時加以有效扼制。為此,筆者建議:
一、創新中華文化的傳播方式。一是建立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以傳播文化正能量為基礎,創新文化的表達方式。二是重視台灣本土文化特點,制定因地制宜的傳播策略。兩岸文化交流的目的是建立信任和增進瞭解,要從對方的角度出發,構建適合台灣民眾的文化傳播體系。三是合理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增強文化傳播的廣度和深度。依託互聯網技術,使新型社交媒體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主陣地,吸引台灣民眾共同參與。
二、釋放文化交流的政策紅利。在台灣當局「去中國化」的背景下,兩岸之間文化交流離不開相關政策保障。一是設置台灣師生專項基金,鼓勵台灣青年來大陸讀書,激勵台灣學者在大陸從事教學、科研等工作。二是制定台灣資本投資優惠政策,拓寬台商在大陸的投資領域。遵循「給予保護,適當放寬」原則,合理制定優惠政策,推進兩岸經貿關係可持續發展。三是建立權威的交流機制和文化交流平台。整合現有的活動平台,推進具有權威性的交流平台工程建設,不斷擴大平台的規模和影響力。
三、拓寬兩岸文化的溝通管道。一是在尊重台灣同胞信仰的基礎上,加強宗教文化交流。二是提升體育交流的重要性,建立能夠促進文化往來、推動兩岸關係的體育體系。三是豐富兩岸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內容,全面提升文化交流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作者係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
附加資訊
- 作者: 董玥
- pages: 28
- 標題: 「去文言文」將加速「去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