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李沃牆
俄烏戰爭不久,歐美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採取嚴厲的金融制裁,凍結美元資產及排除在SWIFT之外。有感於此,中俄之間的人民幣貿易更為緊密,石油人民幣及數位人民幣的發展亦獲得加速。
西方經濟制裁應引以為鑑
俄烏戰爭不久,美國總統拜登即頒布行政命令,禁止俄羅斯參與任何涉及美元的金融交易,也禁止美國或美國人直接或間接向俄國政府或任何在俄國的人出口、再出口、銷售或供應使用美元紙幣;更進一步撤銷俄國的最惠國待遇,即「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 PNTR)的地位,亦剝奪了俄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各項關稅優惠及貿易好處。
歐盟隨後也跟進,宣布禁止對俄國出口和進口用歐元紙幣,並決定取消其貿易最惠國待遇,禁止歐盟企業投資俄國油氣行業,禁止向俄國出口奢侈品和高級汽車,禁止俄國鋼鐵出口至歐盟等,並將俄國排除在SWIFT國際支付系統之外,凍結其央行資產,俄國銀行一旦被排除在外,將難以跟外國進行生意往來,進而中斷它的國際金流。此外,俄國央行擁約6,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原可用以應對世界各國的制裁,然在被凍結後,已無法透過出售外匯,來換取美元及歐元以支撐盧布。
中美貿易戰後,美國進一步對中企祭出嚴厲的下市制裁,未來雙方若交惡,美國恐如法炮製,將中國排除在SWIFT支付系統之外,且凍結央行資產,禁止使用美元。有感於此,近來全球「去美元化」有加速跡象。另一方面,俄羅斯多達數千億美元資產遭西方國家凍結,中國持續購買俄油,而沙烏地阿拉伯也考慮將部分賣給大陸的石油改採人民幣計價,這是否會成為挑戰美元世界霸主地位的最新催化劑,值得關注。
人民幣外匯儲備占比升高
人民幣國際化自2009年推動至今已逾12年,按照規模增長情況可劃分為三個階段:2009至2015年為第一階段,因資本流動管制逐步放開、鼓勵人民幣結算等政策影響,人民幣國際化進展迅速。從2016開始至2017年進入第二階段,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出現停滯,主要原因包括人民幣兌美元由升值轉為貶值、中美利差收窄等。2018年至今為第三階段,受人民幣匯率由跌轉升、金融去槓桿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增速恢復為正,增長回暖。
根據IMF最新的統計,截至2021年第4季,人民幣占全球央行外匯存底比重已逐季增加至2.78%,而美元則降至58.81%近年低點(參考表1)。2022年1月,人民幣全球支付的占比3.2%,創歷史新高,為全球支付貨幣第四名。再者,伴隨著今年元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以及IMF將在今年7月重估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可能獲得更大的權重,均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
石油人民幣已興起
世界銀行(World Bank)前任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曾指出,美元霸權是全球金融、經濟危機的根源;俄羅斯總統普丁更直言,要跟夥伴一同克服儲備貨幣太過有限的問題。擁有全球最大原油蘊藏量的委內瑞拉,於2017年10月13日宣布,不再接受美元付款,而可直接以人民幣的一籃子石油報價。大陸自2018年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石油期貨合約,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部分舉措,不過,人民幣原油期貨並沒削弱美元在石油市場的主導地位。
華爾街日報報導,沙國與中國就部分石油交易以人民幣計價的談判已經斷斷續續地進行了6年,但今(2022)年加快了談判步伐,因為沙烏地人對美國幾十年來所給予的安全承諾愈來愈不滿意。沙國出口石油25%以上由中國採購。若這些交易以人民幣計價,將大大提升人民幣的地位。沙國還在考慮將人民幣計價期貨合約納入沙國國家石油公司的定價模型,這些期貨合約也被稱為石油人民幣(petroyuan)。
中俄聯手發展支付系統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s System, CIPS)是由中國人民銀行開發的、為其成員進行跨境人民幣支付與貿易提供清算和結算的支付系統。2015年10月8日,系統第一期正式上線。首批使用者包括19間中國和在中國設立的外國銀行,以及176家間接參與者,覆蓋6大洲與47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2022年2月底,CIPS系統已有參與者1,287家,其中直接參與者75家,間接參與者1,212家,覆蓋全球6大洲,103個國家和地區,實際業務覆蓋175個國家超過3,500家法人機構。2021年交易筆數達到了212萬筆,交易金額51兆人民幣。另一方面,中國銀聯系統興起,北京致力於讓人民幣國際化,俄國近期正與大陸商討,是否要連結兩國的支付系統。如此一來可以避免使用美國支付系統,如Visa、Master Card可能遇上的麻煩。
據悉,俄國曾於2014年兼併克里米亞後,遭到國際制裁,Visa、Master Card 拒絕為部分俄國客戶提供服務。俄國於是發展自家支付系統Karta Mir,如今Mir 卡在俄國發卡量達1,400萬張。目前,俄國有意連結Karta Mi 和中國銀聯,對抗美國支付系統。中俄反制美元不只如此,兩國的雙邊換匯協定也計畫再延3年,這也助於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數位人民幣可防金融制裁
人行近年著力於數位人民幣的推進,各地試點相當成功。持平而論,數位人民幣推出和應用最早,且大陸經濟世界第二;具有行動支付體系健全等優勢,若能持續加快貨幣體制改革,成為完全自由兌換與進出的貨幣,有機會成為國際貿易媒介的新選項。
再者,透過數位人民幣貿易不需經SWIFT轉帳,一則可擺脫美國監控,再者,可動搖美國的長臂管轄權及美元霸權的地位。高盛(Goldman Sachs)預期,數位人民幣(e-CNY)用戶規模在10年內或擴增到10億人口,每年e-CNY的支付額高達19兆人民幣。若能維持目前的發展速度與和平的國際環境,或許再經數年,即可與美元一較長短。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沃牆
- pages: 52
- 標題: 俄烏戰爭加速人民幣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