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荒」痙攣了亞洲市場經濟│林建山

「美元荒」痙攣了亞洲市場經濟│林建山

2020年3月中下旬,美國聯準會(Fed)降息且大撒幣的「無上限大量寬政策」,目的在搶救「債券本位美元」免於因超額發行國債而連動崩跌:不料3月新冠疫情大爆發、4月21日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成為「負油價」,美元走強,亞洲各種貨幣則出現相互競爭潮。

2020820621

弱勢美元反向走挺強勢

3月23日,美國再加碼無限量大量寬措施,史無前例地購買美國投資級公司債券,同時放鬆了對美國國債交易商的風險資本限制,這當然肇致美元流動性的浮濫,而讓強勢美元趨弱,引發美國物價水準浮動。不料,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大爆發,整個情勢一時大逆轉,「美元浮濫過剩」驟然扭轉變為「美元荒」(dollar shortage)的另類危機。

小字典:「美元荒」(dollar shortage)是指1950年代初世界各國,尤其是參與二戰的國家,因為恢復性的建設而需要大量進口美國商品,對美國貿易逆差嚴重,又缺乏國際清償手段—黃金或美元。

在新冠疫情的重擊下,原本因美國聯準會「破記錄量寬印鈔救債市」而勢必轉弱趨貶的美元,因受到國際投資人的「避險保安」心理作祟,而大肆爭搶美元,反而強有力地支撐了美元的持續強勢。相對的,部分新興市場、原油出口國家,甚至南美洲的一些國家貨幣,從2020年初到5月中旬,處於暴跌情勢,這些周邊貨幣的大幅貶值,預示著這些國家正在醞釀一場新世紀、新波段的貨幣危機。

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和先進國家,目前不是走向衰退,就是已經衰退,尤其是一些承擔高額美元借款的經濟體,當然更陷入貨幣大幅貶值帶來的經濟衰退威脅。

美元交易市場呈乖離現象

原本在世界原油價格劇跌,期貨原油市場甚至出現「負油價」現象後,亞洲國家貨幣已面臨「非升不可」的局面,卻因為新冠疫情全球擴散的效應,激發了國際投資人的「避險至上」心理,而紛紛大肆爭奪「最具保值信任感」的美元;以至4月下旬的國際金融市場,忽然興起一片「美元荒」投資恐懼症,金融資產投資人紛紛棄持黃金改搶美元,使得原本浮濫的美元流動性,竟大逆轉為市場搶手的「美元流動性大當機」局面。

在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的擔憂下,全球投資者和企業瘋狂搶進美元;儘管經濟強權國家政府紛紛對本國經濟注入空前規模的財政刺激,而以美國Fed為首的五大中央銀行,也競相大降息和大購債,向市場挹注大量流動性,緩解美元流動性吃緊的局面。但是,國際社會普遍擔憂自己國家有可能捲入經濟大災難漩渦,以至於爭相搶購美元,以期保險保值,顯示對本國貨幣普遍不信任。這種狀況在新興市場經濟體尤其是普遍的現象。

升值與通縮夾殺亞洲經濟

這種令人意外的「全球美元荒大震盪」,當然會大大改變亞洲區域所有新興經濟體的國家金融貨幣政策。

就經濟市場屬性來看,今天亞洲國家幾乎都是世界石油能源重要的消費者,面對Fed急降息、無限量寬政策及負油價風暴,無一不在金融貨幣政策上提前做了部署,以便因應即將臨頭的「本國貨幣匯率調升壓力」及「嚴厲通縮的社會衝擊」雙重挑戰;但是,現在卻因為嚴重的「美元荒」,使得原先轉為弱勢的美元,又再度回復到第一霸權地位,以致可以大大緩和亞洲區域貨幣匯率漲升與通貨緊縮壓力。

目前及可預見的近期內,亞洲國家的金融貨幣政策已轉為「只追求彼此匯價漲升越少越好」、「能夠盡力爭得相對小貶機會更佳」,相對於美元匯率,各個國家都普遍存在「你漲多一點,我漲少一點」的拉扯戰。同時,亞洲各貨幣之間,將一改21世紀初以來,多回合「爭貶潮」的格局,而變成各貨幣「一定要比對方貨幣升值得更少些,或相對能夠貶得更多一點」的升貶競爭詭譎氛圍中。可以說,這一波「美元荒」,已實質改變了亞洲貨幣戰的基本格局。

美元資產份額占比會降低

當前全球美元流動性正在嚴重萎縮當中,甚至出現「美元荒」問題;其背後的根本癥結在於幾個重要變數:第一是石油美元枯竭,第二是絕大多數中央銀行外匯存底的美元資產份額結構占比只減不增,第三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外匯儲備減少,連帶持有美元資產數額降低,第四是美國Fed在長時期超低利率政策後已將開始轉進加息新階段。

自1960年代到2010年代,全世界官方儲備幾乎大多數為美元資產,美元是國際長時期最主要的儲備貨幣。但是,2020年3月歐美新冠疫情嚴重後,國際金融經濟市場卻乍然出現「美元荒」問題。這一現象之所以值得全世界關注,正如歐洲智庫所說,這意味著美元時代的終結。在「美元資產獨霸」持續20年後,國際政經情勢已明白顯示,在短時間內,全球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資產份額頂多只能保持穩定,但在不遠的未來,美元資產份額勢必持續下降。

 (作者係環球經濟社社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建山
  • pages: 54
  • 標題: 「美元荒」痙攣了亞洲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