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歷史教科書更加「獨化」│黃種祥
109課綱即將上路,中學教科書裡國文科降低文言文比例,歷史科將部分中國史納入東亞範圍,且在課文中加入「外來政權」、「台灣地位未定論」等爭議論述,逐漸深化獨派理念。
歷史教科書與國家認同
1987年《中國論壇》曾統計一千多位台灣大學生的國家認同,其中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僅占8%,認為是中國人或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占65%,認為兩者沒差別的占20%。但2015年政治大學的統計中,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占59%,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占33.7%,認為自己是純正中國人的僅有3.3%。有如此大的差異,與李登輝及後續民進黨的教育政策有關。
筆者曾任教國中六年,每年都有學生問我:「老師,我們台灣人為什麼要念中國史?」中小學生畢竟知識有限,教科書內容對他們來說象徵正確的觀念。所以,課綱乃至課文內容的改變,對學生的影響力是絕對的,而現今32歲以下青年接受的都是獨派歷史教育。
綠營推動文化台獨,經數十年發酵,成果已逐漸展現。獨派早已認知兩岸血緣與文化的紐帶難以切割,1948年黃紀男、廖文毅便提出「台灣民族」說,加上同時期美國外交官員宣傳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形成台獨理論的核心。
從李登輝執政後期在中學推行《認識台灣》教材,到民進黨執政後杜正勝全面更改歷史教科書內容,迄今小學社會科已無中國史,只學台灣史;而國中三年所學中國史的內容簡略,以旁觀的立場敘述,台灣史部分排除歷代兩岸往來,以「本土」立場進行論述,已成功顛覆年輕一代的史觀。馬英九執政後期才想微調教科書內容,立即引發獨派主導的學運阻止,並無作為。
歷史教科書有諸多問題
(一)製造「台灣民族」說
為切割兩岸血緣關係,教科書內加入「南島語族」與「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概念。民進黨初執政時,教科書內容獨化還不嚴重。康軒版開頭是:距今三百萬年前到一萬年間,地球曾經歷了幾次的冰河期。受到冰河期的影響,台灣有時與中國大陸相連,有時是海島。當台灣與大陸相連時,大陸上以狩獵和採集維生的古人類,追隨南遷的動物群來到台灣。
並提及:台灣原住民在不同時期,有的從中國大陸,有的從南洋而來。直到約四百年前,大量漢人才逐漸移居台灣。
南一版本也說明兩岸從史前時代便血脈相連,屬同一文明:根據考古學家的說法,台灣大約在五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當時亞洲大陸與台灣相連,人與動物自由往來。舊石器時代的長濱、網形文化,一般認為與中國大陸系統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有關。…台灣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有的與中國華南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有的與東南亞相關聯。
但現今教科書僅敘述:「台灣原住民屬於南島語族」,餘者皆已刪除,強調台灣是該語族地理分布的最北端,並配上一張圖把中國大陸與台灣完全劃開;講大坌坑文化時也不再提及與大陸的關係。教師手冊則直接寫明「台灣原住民人種屬於馬來人,語言屬南島語系。」無視多位學者認為南島語族源於華南的論述,以及亮島人被發現於馬祖的事實。
另外,「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概念,表示清朝治台初期,以渡台禁令限制移民,女性家屬不得同往,因此推斷漢人開拓者皆與原住民女性通婚,血緣已與中國相異。這顯然是配合林媽利的論調,認為台灣漢人多有平埔族血統,此種觀念古籍上均未提及,應是配合台獨理論中的「台灣民族」論。
尹章義、陳孔立等教授均有專文駁斥此說。尹收集大量台灣族譜,統計後發現當時台灣漢人與原住民通婚相當罕見,尤其平埔族為母系社會,女子嫁人後土地財產會隨漢人而去,族內不會輕易同意。陳則以清代史料說明台灣男女比例差距不大,渡台禁令維持時間不長,雍正甚至下令漢人不得與原住民通婚,來否定此論述。
(二)抑清領、揚日據
《認識台灣》提出時,尹章義就質疑日本時期的篇幅過大,且技術官僚如後藤新平、八田與一等在日本學者眼中表現平平,台灣教科書卻讚譽有加。許介鱗也認為該教材對日本殖民統治給了過多正面評價。
日本治台50年殺害台民甚多,光從《警察沿革誌》中逐案統計,至少殺害民眾16萬餘,還不包括三鶯走廊、桃園台地、雲林等地日軍的屠殺與憲兵的鎮壓,但教科書中絲毫未提。領導西來庵事件抗日的余清芳,在教師手冊補充資料中被說明曾擔任日本警員,獲罪被開除才利用宗教迷信抗日;賽德克族霧社事件則補充原住民攻入學校,襲擊警局、官舍,搶奪武器,殺害百餘日人,甚至誤殺兩位台人,日本才以軍隊鎮壓。
備課手冊中引用《台灣民報》,以原住民立場控訴鄭成功開拓期間屠殺族民;謝國興、吳密察兩位教授親往台南,宣傳劉永福被日軍包圍後化妝逃亡的故事;過去稱頌「捨生取義」的漢人吳鳳,被重定位為欺騙原住民者,這是所謂的多元史觀。
民進黨實施「去中國化」,醜化鄭成功與清代人物明顯有政治目的。過去教科書上敘述三國及隋代以來的兩岸交流關係,盡皆刪去不提。對清代統治的敘述也不友善,開頭說康熙打算放棄台灣,施琅力爭後勉強保留,卻不積極建設,發生眾多民變械鬥,各種陋習與衛生問題都到日本統治後才解決。後期對台灣的建設,也著眼於歐洲列強開始侵略,才不得已因應。
(三)貶低國、共兩黨
課程中提到國府治台,可說全面負評:官員貪污腐化、濫用特權,管制民生物資、限制經濟活動,導致引爆228事件,最終以軍隊鎮壓民眾。接下來政府戒嚴,發動白色恐怖,壓制反對意見,數十年人心惶惶。反對國民黨的幾次學運如野百合、太陽花都納入教科書中高度評價。
以「轉型正義」為名,228事件、白色恐怖是民進黨攻擊國民黨的主要武器,促轉會便是為鬥爭國民黨成立的專責機構。在事件中武裝反抗國府的人都成為英雄,死難者甚至被某些獨派組織封為「台灣神」。事件中被處刑者不論是否無辜都得到「平反」並獲補償。
國中教科書中國史最後一章分成三節,第一節講述內戰與建國;第二節為「共產中國的發展」,分建國初期、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三部分,建國初期講述土地改革,民間企業收歸國有,控制民眾言論與思想並消除反對勢力,外交方面一面倒依附蘇聯;大躍進時期講述人民公社使生產意願低落、土法煉鋼等政策失敗餓死數千萬人;文化大革命稱之為「十年浩劫」。最後一節改革開放篇幅僅一頁,先提鄧小平的四個現代化,接著以「六四天安門事件」說明大陸政權不民主,顯然是刻意貶抑。
108課綱
2018年3月,《自由時報》報導「歷史課綱今定調拋棄中國史天朝史觀」,教科書不再以中國史為依歸,要讓學生學習「正確史觀」。2018年原議將高中國文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維持在45%至55%,2019年在民進黨運作下調至35%至45%;高中歷史課綱改為主題式教學,部分中國史內容確定劃入東亞史進行論述。南一版將「領土」指為台澎金馬,恐有違憲之嫌;課文中置入「台灣地位未定論」及「外來政權」更加引發爭議。
中研院院士黃一農表示:「課綱的轉變絕對會造成學生史觀的改變,但這個變化究竟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還是為了政治目的,大家各自解讀。」黃認為沒有一個教育變革需要這麼快,他質疑老師「準備好了嗎」?
結語
從《認識台灣》教科書,到民進黨執政以來的多次課綱調整,一步步深化台獨思想,加強「去中國化」的教育。教師手冊中爭議內容的補充資料多出自黃秀政、吳文星、薛化元、李筱峰、吳密察等綠營學者的著作,在如此偏頗的知識灌輸下,台灣青年支持獨派的比例自然越來越高。
主編龍騰版高中課本的戴寶村曾表示,台灣教科書改革幅度仍太小,對「形塑集體記憶」與「彰顯轉型正義」仍嫌不足。從民進黨一系列的政策與作為可明確看出,該黨為鞏固政權,遂行台獨理念,創造「台灣民族」的歷史,以達到從文化到政治獨立於中國之外的目的。
目前台灣的中小學教科書,讓學生將台灣史視為國史,而中國史教學時間短,內容簡略,年輕一代對中國認識尚且不足,根本難以認同甚至產生情感;高中課綱進一步削減中國史內容,甚至納入東亞史與日韓同等。今年開始,各大學通識課程中國史部分也遭全部刪除,「欲亡其國,先滅其史」,民進黨便以此量產「天然獨」的青年。
(作者係廣西玉林師範學院講師)
附加資訊
- 作者: 黃種祥
- pages: 10
- 標題: 中小學歷史教科書更加「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