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NO.73 │ 1949遷台前後

2019年9月|NO.73 │ 1949遷台前後

9月初,中小學開學後,學生使用的新版歷史教科書,中國史併入了東亞史,又納入「台灣地位未定論」等謬論;9月中,立法院開議後,將展開「中共代理人」修法;9月17日前,總統及立委參選人將完成登記,2020大選從此正式開打。若再加上陸客自由行暫停滿月後引發的效應會愈來愈大,大法官對軍公教年改的釋憲引起普遍不滿,向美國採購66架F-16戰機導致兩岸關係緊繃,9月的台灣顯然會更加動盪不安。 其一,從李登輝執政後期在中學推行《認識台灣》教材,到民進黨執政後杜正勝全面竄改歷史教科書內容,迄今小學社會科只學台灣史,而國中三年所學的中國史內容不僅簡略,且完全以本土立場論述,台灣史部分則排除了歷代兩岸的往來,剝奪年輕一代對歷史事實認知的權利,嚴重影響其國家認同。 其二,在民進黨掌控的立法院通過「國安五法」修法後,蔡英文立即宣示要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新增「中共代理人」條文,禁止台灣人民、團體與大陸黨政軍機關及團體,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政治宣傳,或發表決議或共同聲明。草案法條限制範圍極廣又界線不明,被斥為綠色恐怖,惹來撻伐。 8月22日,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公開表示,民進黨政府修法目的是阻止兩岸正常交流;但「逆時代潮流而動都注定失敗」。陸委會則回應,台商不會受到立法規範的影響,修法是針對「台灣的民間團體在台營造統戰氛圍」。這等於招認,蔡政府為了阻斷大陸與台灣基層的合作交流,不惜剝奪台灣民眾依法結社、表達意見的自由及權利,該法不僅違憲,更直接在蔡英文說的「台灣任何人都能有不同的政治立場」打了一記耳光。 儘管台灣統派政團長期遭到執政當局打壓,但支持統一的人,不論是堅守「憲法一中」,或基於民族大義,或認清「兩岸關係好,台灣才會好」,始終存在於台灣各個角落,而且,隨著兩岸政經實力大幅消長、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存度與日俱增,統一的主張,極可能從邊緣走向主流,這種時代潮流,可不是蔡英文或任何法條可以阻擋的。…
作者: 紀欣 頁數: 1
香港掀起反《逃犯條例》抗爭運動,蔡英文如撿到重炮,全力聲援,支持香港民主體制。這話她說得氣足勢壯,實則探究其所作所為,她根本沒資格自稱擁護民主。 民主的具體實現,是確切落實法定制度。法律是人民間接透過民意代表,或直接經由公民投票,制定出的法典規範。憲法更是所有法律的根本基礎。遵守憲法及法律訂定的體制規律,是民主國家政府無可迴避的重責大任。這些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也是從政者起碼的常識,可是現今執政的民進黨顯然都不屑理會。 毀壞憲政體制罄竹難書 以下細數蔡英文執政以來違背憲政體制的作為。 ◎明知憲法增修條文規定,大法官任期屆滿不得連任,是為確保大法官獨立公正行使職權,無需為日後權位討好當政者。蔡英文仍不顧反對的聲浪,硬拗「再任」,不是「連任」,堅持任命許宗力為大法官兼司法院長,又提名了一堆把憲法中的「固有疆域」硬拗為「台澎金馬」的大法官,其心可誅。…
作者: 羅瑩雪 頁數: 6
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延燒兩個多月,抗議過程越來越激烈,終於在8月13日癱瘓香港機場的行動中踢到鐵板。暴民占領機場後,對於拍照者恣意搜查,《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因被搜出一件上印「我愛警察」的T恤,遭到非法禁錮、毆打。在生命遭受威脅的情況下,付國豪大聲喊出「我支持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展現出大無畏的勇氣。 付國豪事件是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轉捩點,目前看到後續發動的運動人潮已有稀疏的趨勢。首謀份子紛紛「出逃」,更讓許多滋事者軍心動搖。有意思的是,香港的反送中卻可以拿來驗證台灣的228事件。這話一講,很多人可能一頭霧水,香港反送中跟台灣228有什麼關連? 反送中如同228重演 台灣獨派很喜歡講228的故事,可是對整起事件,永遠只講後半段對獨派有利的部分,228初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通通避重就輕、輕描淡寫地帶過。其實,看這陣子香港發生的事,就可以約略知道228時台灣島上的慘劇。 香港反送中隨著抗議行動越來越激烈,抗議者的暴力本質一一浮現,在8月5日的「三罷」(罷工、罷課、罷市)行動中,暴民阻礙交通、攔阻車輛通行,逼迫一般市民一同「罷工」。倘若有路人稍有微詞,立即遭到暴民綑綁、毆打,車輛被砸毀,動私刑的情況隨處可見。從許多網路影片可見,在8月13日癱瘓香港國際機場的行動中,暴民包圍、痛斥說普通話的外省人是「大陸仔」,多名大陸遊客遭到針對性的毆打,這就是228發生的真實情況。…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8
109課綱即將上路,中學教科書裡國文科降低文言文比例,歷史科將部分中國史納入東亞範圍,且在課文中加入「外來政權」、「台灣地位未定論」等爭議論述,逐漸深化獨派理念。 歷史教科書與國家認同 1987年《中國論壇》曾統計一千多位台灣大學生的國家認同,其中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僅占8%,認為是中國人或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占65%,認為兩者沒差別的占20%。但2015年政治大學的統計中,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占59%,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占33.7%,認為自己是純正中國人的僅有3.3%。有如此大的差異,與李登輝及後續民進黨的教育政策有關。 筆者曾任教國中六年,每年都有學生問我:「老師,我們台灣人為什麼要念中國史?」中小學生畢竟知識有限,教科書內容對他們來說象徵正確的觀念。所以,課綱乃至課文內容的改變,對學生的影響力是絕對的,而現今32歲以下青年接受的都是獨派歷史教育。 綠營推動文化台獨,經數十年發酵,成果已逐漸展現。獨派早已認知兩岸血緣與文化的紐帶難以切割,1948年黃紀男、廖文毅便提出「台灣民族」說,加上同時期美國外交官員宣傳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形成台獨理論的核心。…
作者: 黃種祥 頁數: 10
新上路的南一版高中歷史第一冊課本居然說,台灣在國際上的主權地位未定,理由是「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宣言」都不是正式的條約,是一種公告,沒有國際法上的拘束力。 但1951年9月8日,二次世界大戰部分同盟國和日本國所簽署的《舊金山和平條約》第2章(b)就「台灣及澎湖諸島」說:「日本國放棄台灣及澎湖諸島之一切權利、權原及請求權。」為什麼沒有表明要向誰放棄呢?因為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未被邀請參加舊金山會議,故無從表示要向誰放棄。 其次,1952年4月28日,中華民國和日本在台北賓館簽訂《中日和平條約》,其中第2條〈領土主權之放棄〉稱:「日本國根據1951年9月8日所簽訂舊金山和約第2條,放棄台灣、澎湖諸島、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權原及請求權。」而最重要的是,「波茨坦宣言」第8條宣稱「開羅宣言之條項必須履行」,而日本就是因為接受「波茨坦宣言」而投降的。 再者,在國際法之慣例上,一個國家占領一個地方或島嶼,經過50年,沒有一個國家提出異議或挑戰這個占領,這個土地的主權就屬於這個國家。中華民國播遷台灣70年,迄今沒有任何國家對此事實提出異議,這證明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的領土。 日本與中共於1972年9月29日建交時,日本田中角榮首相和大平正芳外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總理周恩來、外交部長姬鵬飛,在北京發表了聯合聲明。該聲明第三項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由於日方在聲明中稱「理解與尊重」,而未說「承認」,因此台獨分子認為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未定。…
作者: 陳鵬仁 頁數: 13
蔡英文執政三年多來,由於兩岸政治氛圍日益敵對,陸客與陸生來台人數銳減。2015年來台陸客高達418.4萬,2018年已銳減到270萬。7月31日大陸當局宣布,自8月1日起暫停陸客自由行來台觀光,這勢將衝擊台灣觀光業的收益。 7月31日,大陸文化和旅遊部宣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鑒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試點」,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47個開放自由行的城市,全面暫停核發通行證。過去也曾有傳聞大陸要限制陸客來台,但此次公告後,次日立即實施,表明是對民進黨當局近來修訂「國安五法」,企圖以法律限制交流的反制,以凸顯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治理能力不足。此決定對台灣衝擊極大。 首先,陸客為台灣觀光最大的來源地區,要想拓展其他地區或國家來台觀光並不容易。2018年來台旅客達1,106萬人次,創歷史新高,交通部設定2019年要達1,200萬為目標。但大陸當局宣布暫停自由行陸客來台後,交通部長立刻調降目標數至1,120萬。陸客來台旅客數比原訂目標減少80萬,若以每人來台停留時間和消費金額為3萬元計算,至少減少240億元的觀光收益。 根據觀光局公布的資料顯示,2019年1至6月期間,來自大陸的旅客達168萬人次,為同期來台觀光旅客總數598萬的28%。依觀光客人次排序來源國及地區,東南亞國家127萬人、日本98萬、港澳82.1萬、韓國55.6萬、美洲37.6萬及歐洲18.4萬,大陸為最大來源地區。從觀光局2017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來看,陸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金額為184.4美元,較總平均的179.5美元高,僅低於日、韓的214和194.6美元,遠高於美國、新南向及歐洲國家的155.7、152.3和137.2美元。從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若減少陸客80萬人,要從其他國家或地區增加,顯然非常不易。 其次,民進黨政府預估經濟損失與觀光業者的估算,存在三倍的差距。交通部宣稱將投入36億元,帶動768萬人次出遊,預計可創造觀光效益256億元,不只做國旅,也會規劃吸引國際旅客一系列的作法,預估國際旅客來台人數會增加,相對觀光產值也會提高,以沖銷陸客減少對觀光業帶來的損失。目前來台觀光客共分四大塊,陸客、日韓、港澳和東協國家各占四分之一,因此政府判斷,衝擊不至於太大。然根據觀光業者估算,若加上周邊影響,恐將減損742億元的觀光收益,而非單純陸客的旅費及消費約240億。…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14
兩岸關係原本就是當代國家政治中很難處理的難題,近二、三年的變化更加快速,習近平稱「世局遭逢百年未有之變局」,而兩岸關係的變化其實也不遑多讓。本文先敘述兩岸關係的三點變化,再談大陸「對台政策」的變化,最後是對未來兩岸局勢的預測。 兩岸變局的現象變化 第一,外力,主要是美國霸權主義介入台灣政治的作為。美國的介入從以往的隱晦到現在的公然、公開,完全違背了行之百餘年的國際原則,而美方的介入,也引發了台灣內部不同的解讀。民進黨視之為美國有意護台的信號,而泛藍則偏重於台灣不應成為美帝的「棋子」,雙方各有其理,各有其據。是以台灣不僅對中國大陸的心態是分裂的,對美帝的心態也是分裂的。 第二,網路便捷,催生了兩岸民粹對立的情緒。兩岸之間從政治的敵對,逐步蔓延至兩岸社會,尤其是近些年大陸神速發展以來,大陸民間社會對台灣的敵視也在增加,這不僅影響了兩岸民間交流,也使得雙方的兩岸政策出現更多的內部考量。 第三,中國快速崛起,導致兩岸之間的自豪感和恐懼感同時上升。即中國大陸越是自豪自身的成就和成功,台灣則越加恐懼和擔憂,其結果是中國大陸認定國家完全統一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而台灣則認為分裂、分離是台灣唯一的自保之道。國、民兩黨的差別在,國民黨主張分裂而不敵對,民進黨則堅持分裂而且敵對,才能獲得外力支持維護台灣安全。…
作者: 楊開煌 頁數: 16
兩岸婚姻是兩岸人民從心靈相通到心靈契合的最佳例證,也是「兩岸一家親」的生動實踐。自1987年11月兩岸重新開啟民間交流以來,兩岸婚姻就日益成為兩岸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1988年8月15日第一例兩岸婚姻在浙江舟山誕生,迄今已30餘年。30餘年來,兩岸婚姻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單純到複雜,從以經濟因素為主要動因,到目前兩情相悅的正常婚姻占主流,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歷程。這個歷程實際上也是30餘年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兩岸婚姻從屬於兩岸關係,兩岸關係制約著兩岸婚姻的發展。 兩岸關係制約著兩岸婚姻 根據台灣當局公布的統計資料,截至2018年底,在台灣地區登記註冊的兩岸婚姻累計已達35萬例左右。而根據大陸民政部門的資料,截至2018年底,在大陸登記的兩岸婚姻累計已達39萬例左右。也就是說,迄今已有近40萬大陸居民與台灣居民通過婚姻關係建立家庭。兩岸婚姻中的大陸方當事人,就是常被台灣媒體簡稱為「陸配」的大陸配偶或大陸籍配偶。由於女性在陸配群體中的比例高達95%,所以早期的大陸配偶也常被台灣媒體和社會輿論稱為「大陸新娘」。 兩岸婚姻首先屬於兩岸社會交流的範疇,但在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背景下,又不可避免地帶有明顯的政治意涵。兩岸婚姻當事人無論來自大陸還是台灣,他們都是中國人,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他們跨越海峽組建家庭,是「兩岸一家親」理念與兩岸社會融合發展的鮮活體現者和生動實踐者。他們不僅是國族意義上的一家人,更是通過婚姻關係結成血緣和法律雙重意義上的一家人。…
作者: 王偉男 頁數: 18
我1928年生在中國台灣彰化。八卦山是彰化境內唯一的高地,遠眺視野極佳,可以一眼看到我出生的西郊張厝所在的小村莊。上學時,祖母就佇立在村門口等我回家。老家門樓正中鑲嵌著青石鑿成的匾額,上面鐫刻著「清河衍派」,讓後人記得家族來自中原河南,南遷福建後又渡海到台灣的。 雲雀崗在八卦山的東南面,因為山坡上棲居著許多雲雀,故而得名。崗上有我就讀的兩所學校。小學在崗麓,彰化商校在崗頂。夏天的時候,我和同學們沿著麓路一路東進,路邊清澈的小溪中,一群群深藍色條紋的小魚歡躍著隨行。 1945年台灣終於光復 在這裡,我度過了12年的學生時光,從小被迫念日本書、說日本話,也被日本人欺侮。與日本同學之間的種種恩怨糾葛,喚起我沉睡的中國人意識。 1945年春天,我和三年級以上的彰商同學們,應召進駐大甲成了可憐的學生兵,每天挖戰壕、修陣地,食不果腹。水邊的青蛙、山上的老蛇都是我們圍獵的物件,迫不得已時,還會偷吃農夫的地瓜或者甘蔗充饑。…
作者: 張克輝 頁數: 22
自北洋政府退出歷史舞台,便是國共爭奪天下。孫中山主張聯俄容共,然蔣介石在中山艦事件奪權成功後,便開始視共產黨如寇仇,幾欲趕盡殺絕。但國共內戰的結果使得蔣介石徹底失去大陸,兩岸分離至今。 蔣介石成立南京政府後,即開始江西剿匪,以十倍之眾,剿而無功,最後蔣的德國顧問圍堵之策奏效,使第五次圍剿得逞,然而朱毛殘部竟能將流竄變為長征,敗而不潰、退而不亂,能敗部復活,重建革命根據地於陝北,促成逼蔣抗日,抗日使國共再度合作。 國共在抗戰中沒有決裂,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舉國一致抗日的大環境裡,蔣不敢公然大舉剿共,只能暗中搞;二是毛澤東雖針鋒相對,但儘量避免決裂,一方面奉蔣介石為最高統帥,以維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另一方面則儘量維持共區的自主性。因此衝突與矛盾固然不斷,仍繼續奉行國共合作的策略。於是毛澤東不肯決裂、蔣介石不敢決裂。蔣雖在軍事上占優勢,卻在政治上處處被動,難怪蔣在抗戰期間的1940年3月9日記中,有「唯共產黨作祟為可恨耳」的自白。 蔣始終不願意國共合作 蔣介石始終不喜歡國共合作的提法,因這種提法把國共對等起來,豈蔣所願?他不要聯共,而是要「容共」,要把共產黨合併於國民黨內,實現一個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的理想。…
作者: 汪榮祖 頁數: 26
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一年,歷經引退下野,回歸故里,又於共軍渡江前後拜別鄉親父老,輾轉來到台灣,終究無法挽回內戰情勢,但蔣介石未雨綢繆,政軍經早有安排布局,國府乃能順利遷台,而兩岸也因此分裂至今。 蔣不計進退決定下野 1949年1月1日,蔣介石發表元旦告全國軍民同胞書,提出不計個人進退。當時國府已在東北失敗,徐蚌會戰情勢悲觀,華北戰事吃緊,加上美國扯後腿,國民黨內部分裂,蔣被逼退的壓力越來越大。依據蔣總統事略稿本記錄,蔣在1948年12月不顧他的親信胡宗南等人的反對,決定由陳誠擔任台灣省主席,陳誠在蔣的三催四請下,於1949年1月5日就任,這是蔣為了政府遷台預為規畫最關鍵的一招。 蔣當晚與副總統李宗仁會面,討論關於引退的準備工作,並請李代為安撫公開逼退他的白崇禧,蔣又在元旦隔日給白電報,爭取白崇禧對政府的支持。海軍與空軍總部也分別按照蔣的命令,在1949年年初,陸續遷至台灣,僅國防部、陸軍總部仍繼續留在大陸。 1月11日,蔣電告陳誠有關治台方針,提到重用台籍人士參加政府,培植台灣有為青年,收攬人心,安定地方,消弭二二八事件的裂痕。從這份電報可以看出,蔣對安定台灣、促成台籍人士與政府團結早有定見。…
作者: 高靖 頁數: 31
今年10月1日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凡我中華兒女,無分海內外,莫不慶幸生於當代,與有榮焉。但歡暢之餘,總有一絲憂傷拭之不盡。身為生長於台灣的外省人第二代,父兄之輩多已作古,而同輩亦垂垂老矣,來日不再方長,能不有所思、有所憶乎? 1949年4月下旬的一天,上海黃浦江吳淞口的碼頭上,身為軍官眷屬的母親帶著哥哥、姐姐們,萬般無奈地跟隨其他眷屬登上一艘輪船,來到台灣。母親說,她著實不願離鄉背井,到一個從未聽聞過的海島。可上邊發話,誰想留下來就抓起來以思想犯論處。幾個星期後,父親湯建的部隊也到了台灣。當時大家都以為,在台灣待不了幾個月,馬上就要反攻大陸回家了。 口號一直變,就是回不去 幾個月、一年很快就過去了,打回大陸的事卻不見蹤影。部隊裡搞政工的提出口號「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此後但見營區圍牆上刷的標語,隨著時光不斷流逝而變化。先是「田單復國,毋忘在莒」,10年後,又出來「勾踐復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轉眼間來到1969年,20年的光陰過去了,能用的歷史典故全都用上了,反攻大陸還是遙遙無期,回老家就更指望不上了。 在那個文化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父親有時聽聽廣播電台播放的傳統戲曲以為消遣。記得家裡購置了電唱機後,他買的第一張黑膠唱片就是《四郎探母》,自此愛不釋手,只要休假在家,就反復播放。年幼的我不明就裡,直到有一天父親午睡乍醒,喊了聲娘啊,呆坐床沿,也不看我們,只是口中喃喃自語。母親輕聲對我們說,你爸想你奶奶了、想老家了。…
作者: 湯元智 頁數: 34
2018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拿下高雄,原本可以挖出民進黨在高雄貪贓枉法的鐵證,敲打民進黨不知多少年,2020總統大選也勝利在望。不料,最近情勢丕變,何以致此?可有破解之道? 吳不該玩弄初選與憲政 眾所周知,吳敦義曾想代表國民黨參選,無奈民意支持度不高。見勢不可為,便炒作提名「最強者」,意指民調最高的韓國瑜,以阻擋朱立倫與王金平。 迫於民主正當性,還是要有黨內初選,全民調之聲響起,吳敦義多次舉「換柱」為借口,認為全民調不是好辦法,但一直將規則修改得適合韓國瑜的處境與主觀需求,結果還是採了全民調。甚至不顧郭台銘的感受與公平性,一心護航韓國瑜。何以如此?有人猜是因韓的政治實力與人脈單薄,一旦當選,最利於吳的幕後操控人事與決策。 據傳,吳似乎動腦筋要同時擔任黨主席與立法院長,抓住黨就掌握選舉機器,公職人員必須聽令買帳,掌握立法院就能控制立法、牽制總統。由於國會議長應超越黨派,吳若真有此意,恐怕會為國民黨引來麻煩,最終可能還是會落空或被迫轉彎。…
作者: 朱駿 頁數: 38
隨著柯文哲宣布組織台灣民眾黨,以及與郭台銘、王金平有意結盟的訊息傳出後,使得原本國、民兩黨對決之勢轉變成三足鼎立的形態,也讓2020年的局勢變得異常詭譎。 本文先分析郭台銘、柯文哲、王金平三角習題的可能動向,再針對韓國瑜目前遭遇的困境,提出解決的具體建議。 郭柯王三角習題難解 首先,郭柯王三人各自有盤算:對郭台銘而言,上策是希望韓國瑜在各種問題浮現之後,國民黨內部會反省提名策略,進而有機會拉下韓國瑜,由他取代之;不然就是和柯、王合作,可以結合民眾黨與柯粉的力量,加上王的地方動員能力,競逐大位才有勝算。 另一方面,柯文哲深知2020年不好打,勝算也不高,因此他思考的是,如何運用郭董的財力壯大民眾黨,同時藉由2020年選舉操盤,為2024年做準備,如果民眾黨政黨得票率超過10%,在台灣政壇就具有實質的影響力,2024年就有可能競逐大位。…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40
2016年總統及立委選舉,國民黨雙輸;2018年國民黨在毫無行政資源的劣勢下,搶回台中市執政權。距離下屆立委投票日只剩4個多月,國民黨有無辦法持續一年前的氣勢,在台中市再度開出紅盤? 台中市是全台人口第二多的大城,從2008年首次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起,藍綠在台中市席次的消長,鐘擺效應相當明顯。泛藍陣營從2008年的8席全拿,期間有1席第七選區(大里太平)江連福因賄選被判當選無效,補選時落入民進黨簡肇棟之手。2012年民進黨又多拿2席,當時泛藍都還有5:3的優勢。 「雙姝大戰」續集上場 2016年泛綠(民進黨加時代力量)進逼到5席,其中又以第三選區(潭子大雅神岡后里)最令人跌破眼鏡,以素人之姿挾帶白色力量的時代力量洪慈庸,大勝五連霸的國民黨楊瓊瓔。今年,許多人等著看這場「雙姝大戰」續集好戲上場,楊瓊瓔明明已經做足準備接受國民黨徵召,卻偏偏不肯鬆口;不過,另一位主角洪慈庸也沒閒著,日前宣布退出時代力量,要以無黨籍身分爭取連任,再度捉住選民的目光。 這場「兩個女人的戰爭」4年前首度上映時就好戲連場,當時的台中市長林佳龍傾全力為洪慈庸助選,派出頭號子弟兵、當時的新聞局長卓冠廷,為洪慈庸操盤,不僅成功把她送進立法院,還造就了一段姻緣。大選後洪慈庸、卓冠廷的戀情因在新加坡出雙入對的身影被拍到而曝光,一年多後修成正果,步上紅毯。…
作者: 唐復年 頁數: 42
兩岸關係是台灣所有政策裡的重中之重,也是持續台灣穩定發展的關鍵。蔡英文政府的台獨路線拉大了與中國大陸的距離,擔心淪為「中共同路人」的國民黨也選擇了淡化「一中」,強化「各表」的路線,讓台灣失去與中國大陸對話的機會。 「議程設定」是2020大選戰略布局裡的重要一環。國民黨總統提名人韓國瑜提出:台灣總統有「四種選項」,一種是美國喜歡、大陸討厭;二是美國討厭、大陸喜歡;三是美國和大陸都討厭;第四種則是美國、大陸不那麼喜歡但也能夠接受。韓在這四類人選設定框架裡,將主要對手,也就是民進黨的蔡英文,設定為「美國喜歡、但大陸討厭」的人選,而他自己會思考「如何在美中台之間,成為彼此都能接受的人選」。 這是一個著眼於「人選」的戰略布局,但在台灣淺碟民主社會裡,一個「人」受不受歡迎的確定性很大,例如:在最大黨是「討厭民進黨」的氛圍發酵下,民進黨在去年地方選舉大敗,蔡英文的支持度也低到谷底,但不到半年多的時間,她以「辣台妹」操作「敵中抗中」而民調高度攀升,近來卻因免稅菸走私案而讓民調支持度再次嚴重下挫。這說明了:「人選設定」不是那麼靠譜。 韓國瑜國政顧問團總召張善政,提出似有新意的「憲法一中、台灣優先」,這是一種以政策為主的「議程設定」。但仔細看,這也可能只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換湯不換藥的說法罷了。 再看韓國瑜顧問團的成員,大多是馬政府時期的政務官,可知韓在兩岸關係的議題設定上,仍無法擺脫「人」的設定思維,而非以「議程設定」為競選主軸。…
作者: 孫榮富 頁數: 44
季麟連,祖籍浙江杭州,1947年生於大連,三歲時到台灣定居。陸軍官校畢業後志願參加海軍陸戰隊,之後從基層歷練,依次擢升,曾任假想敵連長、蛙人營長、特種勤務隊首任隊長、東沙守備區指揮部指揮官。 1987年三軍大學戰爭學院班畢業,經歷師長、三軍聯訓基地指揮官、海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海軍陸戰隊司令、國防部參謀本部聯準室主任,2006年晉升上將,歷練聯合後勤司令部司令與總統府戰略顧問等重要軍職;2011年退役;為海軍陸戰隊隊史上三位二級上將之一。 季上將現為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理事長、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諮詢委員。 問:請問您為何在就讀台南一中時就選擇進入軍校?後來又為何由陸軍轉到海軍陸戰隊體系?近50年的軍旅生涯對您的人生,具有何種特別的意義? 答:我父親是空軍,舉家來到台灣定居在台南水交社眷村。小學唸永福國小,就是紀念黑旗將軍劉永福的永福,中學唸台南一中,那是一所教育成功、人才輩出的學校,教學頗具特色,提供園藝、童軍、軍訓、美勞、音樂等科均衡教育,希望做到南一中校歌的結語「台南一中不負鄭成功」。…
作者: 紀欣、李中邦 頁數: 46
香港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風波持續了兩個月有餘,並且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來自各方面的報導和評論可謂五花八門,汗牛充棟。然而,欲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必須從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分析入手。 就目前香港的政治體制而言,可以說,香港政府政治架構和公務員系統仍以殖民化的價值評判為準繩,公務員的升遷、教職員工的考核,皆以舊時殖民化的價值作為評判標準。這種價值取向上的崇尚「殖民化」和「去中國化」,其結果必然導致年輕一代缺乏對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瞭解和認同,甚至產生牴觸和排拒。這種文化和價值上的矛盾和牴觸情緒,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為一種行動,甚至變成一種反港府和對中央政府的消極抗爭。 港人缺乏對祖國文化認同 香港雖然回歸祖國已整整22年了,但是,當地年輕一代,尤其是知識精英,至今還缺乏對祖國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這是導致近年來不斷出現大小規模不等的示威和抗爭活動的原因。 有些人將這些抗爭視為「港獨」的一種表現,筆者不太同意這種說法。因為根據最具權威性的《奧本海國際法》第3章第4節《獨立與屬地和屬人權威》的定義,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土地和人民擁有排他性的主權,也即是屬地和屬人權威。…
作者: 鄭海麟 頁數: 50
從今年5月至8月,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接連狂射飛彈。美國總統川普和南韓總統文在寅似乎對此束手無策,任金正恩隨便擺布,事態發展確實影響東北亞局勢的穩定。 自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國與南韓締結的血盟關係,隨著川普上台後出現裂痕。韓日貿易戰持續,加上南韓反對黨不斷攻訐,認為南韓面臨「國家危機」邊緣,要文在寅負責下台。 川普言行反覆無常 近日來,川普針對金正恩發射飛彈居然護短,他說短程飛彈試射是每個國家都做的平常事,不足為奇。他又支持金正恩反對美韓聯合軍事演習,他說他也不願意花費巨額費用舉行美韓聯合軍演。有南韓人因此認為,川普簡直是北韓的代言人。 尤其,美韓聯合軍演期間,川普利用推特,自行向南韓滿天喊價,說南韓已從10億美元防衛費分擔調高至50億美元,讓南韓外交部非常錯愕,立即反駁這是連談都沒談的事,只是川普擅作主張而已。川普甚至輕佻地模仿文在寅的韓文語調,稱跟南韓索取10億美元防衛費,比小時與其父去收取租賃費114.13美元還輕而易舉。川普眼裡不僅沒有傳統盟國,而且有失外交禮儀。…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52
最近美國槍擊案頻發,7月28日在北加州吉爾羅伊,4人死、12人傷;8月3日在德州艾爾帕索,22人死、24人傷;8月4日在俄州代頓,9人死、27人傷。短短一周內連續發生三起大規模槍擊案,震驚全美。 據美國「槍枝暴力檔案網」統計,今年截至8月15日,全美已發生3萬多起槍擊案,造成9千多人死亡,18,000多人受傷,其中大規模槍擊案達255起。每次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後,美國民眾都會對政府槍枝管控不力提出抗議,但除了短時間的熱議外,似乎完全沒有產生作用。 美國民間槍枝氾濫 眾所周知,美國槍擊案頻發的根源在於民間槍枝氾濫,美國人口不到世界的5%,私人持槍數量卻占全世界的42%,3億多國民居然擁有3億多支槍。有人因此戲稱「在美國買把槍,比買個麥當勞的漢堡還容易」。全美大大小小有執照的槍店或銷售商,包括實體店和網路店,多達5.5萬個,這還不算8千多個有賣槍許可的典當店及數千場槍展。而全美的麥當勞店不過1.4萬家。 半個多世紀以來,特別是最近二、三十年,抑制槍枝氾濫的呼聲不絕於耳,但政府始終找不到一套完善而有效的措施。其主要原因在於,擁槍在美國不是一個簡單的社會問題,它涉及歷史文化傳統等複雜因素。…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54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