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在台灣傳承中華文化│蕭開平

鄭成功在台灣傳承中華文化│蕭開平

從秦朝遣人求仙東渡東瀛、元朝進擊日本,已顯示中國具有航海技術,尤其東晉法顯和尚去印度取經,是由西域過去,卻由海路經印度洋和南海回來。唐朝時,中國瓷器已遠銷至南洋及阿拉伯地區。宋、元時期福建的刺桐港─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超過義大利的熱那亞。鄭成功1661年來台,更是中國海權進步的展現。

202203015850

中國有鄭和、林鳳海上行

長期以來,制海權決定了大國的崛起。在鄭成功來台之前,中國歷史上就有鄭和下西洋、林鳳兩次海上之旅。

一、鄭和下西洋:明成祖1405年至1433年間的七次大規模遠洋航海,跨越了東亞地區、印度大陸、阿拉伯半島、以及東非各地,命鄭和率領240多艘海船、27,400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創造了大國崛起中制海權與商業貿易行為之先例。

明太祖有「永不擴張領土」的家訓,明成祖的鄭和艦隊所到之處,不搞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甚至最後封閉海疆,導致航海商人和漁民民不聊生。明末的海盜、倭寇其實一半以上是沿海的漁民、農民及商販,他們的海洋知識和航海技術是中華民族的遺產。

二、學習近代航海的林道乾和林鳳:16世紀,林道乾的勢力曾到達台灣、安南、呂宋、暹羅、柬埔寨等地區和國家,期間亦商亦盜,時而被招撫,時而復叛。

1574年(萬曆2年)11月底,林鳳率62艘戰船、2,000名戰士、2,000名水手、1,500名婦女、兒童,牲畜、農具、農作物種子,卻敗給只有十分之一兵力,但有先進武器和戰術的駐馬尼拉西班牙海軍。

鄭成功一舉打敗荷蘭軍隊

宋元時期大陸居民就已開始移民台灣,明代顏思齊耕耘台灣港,不僅有民間自動遷移,還有朝廷招募來的人。

明朝崇禎年間,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建立了強權政商集團,可以在南海、台灣海峽到日本海設置關卡、收取過路稅,其後鄭芝龍也協助福建巡撫熊文燦「以船徙飢民數萬至台灣,人給三金一牛,使墾島荒」。

1662年鄭成功打敗當時全球最強的荷蘭海軍,收復台灣,結束了荷蘭人38年的殖民統治時,不僅證實鄭氏的海洋實力,也打下了1662-1895年間中國人治理台灣的政治格局,之後有數十萬大陸人入台墾荒,包括復台官兵及家眷,其中有不少讀書人,他們帶來了中華文化理念、傳統習俗及各種文化用具等,使台灣恢復了華夏的宗教文化、家譜文化、建築文化、娛樂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祭祀文化等等,使台灣地區的漢族與原住民生活在統一的華夏意識,加速了兩族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融合。

明朝大儒黃宗羲稱鄭成功「風采掩映,奕奕耀人」,是一位「性喜春秋,兼愛孫吳」的民族英雄。

202203015851

在台灣建立中華文化傳統

在鄭成功去逝後不久,鄭經在陳永華的建議下修建孔廟、創辦學校。1666年1月,台灣第一座孔廟落成。此後,中華文化在台灣更加迅速傳播。台灣人更在全台建立了至少62座紀念鄭成功的廟宇。

台灣人從此每年過中國內陸的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冬至等節慶,祭祀與大陸相同的觀音、關公等神靈,這些風俗習慣對台灣人的國族認同產生巨大影響。據《台灣府志》記載,台灣沿用大陸地名者就有91個。

台灣人英勇抗日50

1871-1874年間,日本人派兵攻打台灣南部牡丹社原住民,發生牡丹社事件。1884-1885中法戰爭期間,台灣霧峰林家林朝棟結合清廷官吏劉銘傳,抵抗法國人,劉銘傳並在之後出任台灣首任巡撫,推展台灣現代化歷程。他在台七年間,創設了台灣第一條鐵路(基隆至新竹段)、第一個電報局、郵政局、新式學堂,貢獻極大。

清廷因甲午戰敗,1895年割讓台灣予日本,其後台灣人在日據50年間抗日活動不斷。1895至1915年的20年間,由北至南的台灣各大家族,包括丘逢甲率領姜紹祖、吳湯興、邱國靈等轉戰桃竹苗,霧峰林朝棟家族林祖密血戰彰化八卦山,羅福星串連武裝抗日、六堆蕭光明激戰於步月樓及火燒庄之役都寫下壯烈的抗日史蹟。

即使在1915年余清芳(噍吧哖)事件後,尚有1930年10月莫那魯道的霧社事件,台灣共死傷20多萬人,可稱是一部「驚天地 泣鬼神」的歷史。

1915-1945年的30年間,台灣人的抗日活動轉為「文化抗日」。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的高材生賴和(農民組合台灣共黨領導人)、蔣渭水(文化協會倡辦人)、翁俊明、蘇樵山及杜聰明等人心繫祖國大陸,秉持「要救台灣,非先從救祖國著手不可」,加入「中國同盟會」台灣分會,鼓吹、支持中國革命,並跨海前往北京,欲暗殺稱帝的袁世凱。

202203015852

台人赴大陸參加全民抗戰

另外,有數以萬計的台灣人赴祖國大陸參加全民抗戰,抱持著唯有祖國強大,台灣才能重回祖國懷抱。其中較著名的有:

(一)丘念台領導的「東區服務隊」,是丘念台學習延安農民組合式游擊戰法所組成的隊伍,在日本占領區,展開敵後農民組訓工作,並在各地串連抗日活動。

(二)台北蘆洲李友邦遠赴廣州入黃埔軍校,召集台灣旅陸同胞成立台灣義勇隊、台灣少年團、並召集約20名台籍醫生成立「台灣醫院」,為抗日聖戰投入心血。

(三)吳思漢1941年4月考入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為參加抗戰棄學,經東北走了三千里路到重慶,參加攻台特種傘兵,台灣光復後返台,經郭琇琮介紹參與工委會,後遭槍決於馬場町。

二戰結束至1949年間,中國再度因國共內戰、國民黨政權撤退台灣,加上旋即韓戰爆發,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造成海峽兩岸分隔至今。

台灣問題將隨民族而解決

中國歷代在世界海洋經略上從未缺席。鄭成功打敗當時全球最強大的荷蘭海軍,證明明鄭的海洋實力。鄭成功在台灣恢復華夏衣冠禮儀、建立儒學孔廟、開墾農業等,確立了台灣的漢文化價值,擺脫西班牙、荷蘭殖民文化的餘緒影響,形成大一統的華夏意識,即使在日本據台50年間,皇民化教育依然無法撲滅台灣同胞的中國心、華夏魂。

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中華民族具有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歷史傳統。近代史上,中國兩個被殖民的地方台灣與東北,扮演著與帝國主義交鋒的角色,尤其台灣先後受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日本、美國等國輪番窺視,數度易手至今。

如今台獨分裂勢力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希望吾人效法鄭成功抵禦外族侵略時的大智慧與自信心,喚起中華人民傳統愛國意識,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作者係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蕭開平
  • pages: 75
  • 標題: 鄭成功在台灣傳承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