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NO.60 │ 勿作民族罪人 823砲戰60周年省思

2018年8月|NO.60 │ 勿作民族罪人 823砲戰60周年省思

7月13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連戰時的講話,以及7月18日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美國華府的演講,都不約而同地提及中國近代史與台灣問題的根源,也都強調要有歷史責任感。由此可見,兩岸問題本身就是歷史遺留問題,唯有雙方都認清歷史事實,並深刻省思,才能和平解決之。 陳明通論及的歷史有三個時間點,一是「近代中國所遭受西方列強的壓迫,已沉澱成整個民族沉痛的集體記憶」,二是「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開啟了兩岸分治狀態並持續至今」,三是「尊重19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些論述受到台灣學界高度肯定,有人稱陳主委「對大陸釋出善意」;有人稱「他洗刷了民進黨的台獨形象」,筆者則想提出幾點問題,就教於陳主委。 一、「近代中國所遭受西方列強的壓迫,已沉澱成整個民族沉痛的集體記憶」,包不包括發動甲午戰爭、全面侵華戰爭的日本?若不包括,為何不包括?難道是擔心牴觸蔡政府的親日政策?若包括,為什麼在下一句只說「中國大陸內部蓄積對西方主導國際權力結構不滿的巨大能量,引發國際社會疑慮」,難道先後遭荷蘭及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人民,完全沒有不滿情緒?對強權壓迫不滿該遭到譴責? 二、1949年國民政府因國共內戰失利遷台,兩岸對峙至今,這是歷史之事實,陳明通為何語意不清,還需旁人解讀「他將台灣與中華民國連結起來」?而且,這不正說明民進黨長期罔顧史實,現不得不「借殼上市」,才「要大陸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 當然,晚承認總比硬掰到底好,只是蔡政府若真要捍衛中華民國,就不能說一套,做一套,繼續「去中國化」,並縱容台獨分子到處毀損破壞蔣公銅像。中華民國定位的確是兩岸之間亟待解決的政治分歧,但若有人刻意拿「台灣」對抗「中國」,甚至暗指兩岸「一邊一國」,豈不成了分裂中國的歷史罪人?…
作者: 紀欣 頁數: 1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憫農詩」描寫了農地工作的辛勞。台灣沒有荒廢不種的土地,但農民卻有可能餓肚子。 水果價格低農民苦不堪言 入夏以來連續三個月的乾旱爆熱,造成台灣一度水電問題頻頻吃緊,這或許也是造成各種水果豐收的主要因素。正因為天候異常,比以往更多量、更多樣的水果充斥在大街小巷的賣店中,造成水果市場供過於求,政府又不能適時有力的導引水果走向食品加工,以及大力協助業者開拓國外市場,終於引起水果價格大崩跌,如今即使降價求售,甚至有些業者開放讓民眾前往採果,仍有很多果實被迫丟棄腐爛,別說這是農民的損傷,暴殄天物也是不道德的。 台北人也許會欣喜這樣物美價廉的水果,但我們能想像產地價格會是多麼的低嗎?如果我們是農民,對於自己努力了一年多的成果,被如此賤價出售或當作垃圾丟棄,心裡又會是怎麼樣的感受呢? 面對這些勤拙的農民,更曾經是蔡英文當選總統的有力支持者,執政的民進黨或許有鑑於農民人數不多,或不太會表達自己的委屈,中央及地方政府始終沒有提出有效的政策與作為;甚至有些官員怪罪農民貪利搶種,或不懂得「聰明種」才造成這樣的後果,不然就推給在野黨,說是在野黨策動的,故意雞蛋裡挑骨頭,更極端的則說這是假新聞、是造謠,要禁止反政府的言論,將散播反政府言論者繩之以法。這樣冷血的態度、推卸責任的語言,已導致中南部選民對民進黨政府滿意度明顯滑落。…
作者: 邱智淵 頁數: 6
7月中旬,馬英九終於上了報紙的頭版新聞「三中案,起訴馬求重刑」,這一個司法動作,為民進黨買下年底選舉的保單:三刀六孔,自由選擇,可進可出。接著內閣大調整,又為蔡英文鞏固政權做了萬全準備。 起訴馬英九的妙用多多 在瑪莉亞強颱來襲,提前擠放假當天,馬英九終於上了報紙的頭版頭條新聞「三中案,起訴馬求重刑」,檢方以「犯後態度不佳」作為起訴馬英九等六人,此司法動作為民進黨買下年底選舉的保單,理由有三。 一是意在激起藍綠陣營對壘、對峙、對決氛圍,這一刀從中剖半,愈重對民進黨愈有利。二是分化藍營內部挺馬、反馬,一直存在的心結,這一刀是直直插在藍營的心臟,解或不解?隨你怎麼解,都操在民進黨手中,對選舉都是好棋。三是重判馬英九是深綠人士的「職志」,陳水扁坐牢,馬英九也一定要給他坐牢,這一刀是插給深綠、挺扁的勇狗們看的。 蔡英文一刀三孔,三刀六洞,選在7月祭旗,多麼弔詭、多麼好用。選在世足賽火紅時刻,選在瑪莉亞強颱來襲亂成一團的時候,用這麼大的一條新聞,來測試台灣人民能記多久?還是只有三分鐘熱度?…
作者: 李天鐸 頁數: 8
蔡英文就職兩年多了,台灣經濟持續低迷。但她卻能自欺欺人地說,台灣經濟目前處在過去20年來的最好狀態。如果蔡英文不肯面對台灣經濟需要大陸活水的真相,台灣同胞就只能繼續過苦日子。 蔡英文就職兩年多了,各項民調顯示,她的執政滿意度毫無起色,一直在低谷徘徊。不過,蔡英文顯然對她的施政表現有異於常人的理解,還大言不慚地講出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話,來自我欺騙、矇騙他人。 網路及民調都不支持蔡 前不久,蔡英文出席第31屆國際證券業協會年會暨會員大會閉幕式時就表示,在她的治理下,失業率持續下降,薪資穩定成長,股市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現。所以,她歡迎外資券商來台設點或輔導業者來台募資,也歡迎外資投資台股,她甚至很自信地說「台灣經濟目前處在過去20年來的最好狀態」。 蔡英文的說法顯然和許多人的認知大不相同,因而引來了網路上一片罵聲。網路紅人「館長」就PO了「供殺小拉」(閩南語,意思是「講什麼鬼話」)四個字作回應,獲得了大量按讚。網友們跟進的留言,有「20年來A最多的一次」、「她們黨忙著加薪,然後追殺他黨」、和「一種忙著掏空台灣終於有些成果的概念,的確是該黨經濟最好的一次」等等。…
作者: 龐建國 頁數: 10
毛澤東曾聲言:1958年金門炮戰的謀略是「打而不登」,寧可不要金門、馬祖兩個離島,才能誘使蔣介石咬住「一個中國」政策。其實,當年金門若遭共軍拿下,台澎勢將難保,因此,823戰役是確立兩岸分治最關鍵的因素。 823戰役不是偶發衝突,而是北京企圖一統江山的一次豪賭。 拿下金門才能挺進台灣 總結1949年10月,攻打古寧頭失利的慘痛教訓,共軍坦言「金門島是啞鈴也好,是骨頭也好,看上去十分簡單,但真的啃起來,又十分難啃。」但在1955年前後,一江山的陷落與大陳列島的戰略性轉進都是共方獲勝,共軍自述「一江山島守敵共1,078人,除一名司務長出島未歸外,其餘1,077人全部就殲,俘虜中校大隊長王輔弼以下567人。我陸軍傷1,037人、亡393人;海軍傷139人、亡23人。損失火炮3門、輕傷艦艇6艘、飛機8架。」合眾社電文更肯定:此役是共黨中國第一次陸、海、空聯合作戰,執行得非常成功。 1953年7月發起的「東山島戰役」,則被形容為國民政府「反攻大陸最後一役」。…
作者: 習賢德 頁數: 12
走過早年開發的滄桑史,金門最著名、最具歷史意義,甚至揚名國際的,就是國共冷戰時期的歷史。在823炮戰即將滿60周年之際,這一頁發黃的戰地史蹟,警惕著海峽兩岸人民和平的珍貴。 古寧頭戰役穩住台灣海峽 1949年10月,國共內戰已進入最後的階段,東南半壁河山皆已落入共軍手中,國軍一路敗北,退守台澎金馬地區,僅憑台灣海峽的天險稍可喘息。但共軍趁勝追擊,大軍已開赴金門對岸,亟思搶灘登陸,一舉殲滅金門守軍,再進逼台灣本島。 共軍採取的戰術是要在金門北岸中蘭至后沙間的海岸登陸,這兒是金門最狹窄的地方,一旦登陸成功,便可將金門切成兩半,使東西二方無法相互支援,就近攻下太武山,取得制高點,即可輕易攻下金門島。 因此10月24日深夜,共軍28軍分乘各型船艦200多艘,在岸砲的掩護下向金門挺進。翌日凌晨登陸,一場關係著國民政府存亡的大戰就此展開,這就是舉世震驚的「古寧頭戰役」。…
作者: 古蒙仁 頁數: 15
歷經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又作過總政戰部主任的許歷農上將經常被問到,「您是軍人,又作過政戰部主任,做的是思想工作,為何後來不僅不反共,甚至支持統一,不會感覺這中間反差很大嗎?」且聽他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1958年,許歷農在金門擔任金東師上校團長時,碰到823炮戰。他駐地在金東鵲山,正是炮戰期間大金門落彈最多之地。他冒著共軍猛烈砲火,完成蚵殼墩八吋大砲陣地工程,壓制了共軍的攻勢,當時被稱「厥功甚偉」。 許歷農親身多次經歷砲火攻擊,例如有一次,許歷農在碉堡指揮所打電話,一顆砲彈打穿外圍工事,彈頭穿進內室卻未爆,原來是延遲信管失效。另有一次巡視任務結束,他前腳才踏進坑道,座車就被炸毀。但不論多麼危險,他從不間斷地到不同據點去視察部隊,讓全團2,500多位弟兄知道他跟他們在一起。許歷農說「這是鼓舞士氣最有效的方法。」 1981年11月,許歷農重返金門,出任金門防衛部司令官。1983年5月接任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1987年11月調任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委,至1993年2月卸任。 歷經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又作過總政戰部主任的許歷農上將經常被問到,「您是軍人,又作過政戰部主任,做的是思想工作,為何後來不僅不反共,甚至支持統一,不會感覺這中間反差很大嗎?」…
作者: 紀欣 頁數: 18
823炮戰即將屆滿60周年,但兩岸關係卻因蔡英文執政再度緊繃。如借殼上市的台獨政權,面對北京上緊絞索的重重壓力下,依舊抱美、媚日、反中,極可能走向自我毀滅的死路!   「中華民國政府被迫撤出大陸,僅剩台灣孤島而搖搖欲墜,詎料這只占固有疆域三百分之一的彈丸之地,其後竟讓毛澤東晚年後悔莫及,一悔更改了國號,二悔未取台灣。因為沿用中華民國國號,國際間只會將國共之爭視為政權更迭,聯合國席位及各國承認等紛擾根本不會成為棘手難題。國民黨有再大本事,負隅頑抗,也不可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這是《傳記文學》創辦人劉紹唐,30年前為兩岸分治因果留下的一段評註。今年7月中旬「連習會」時,連戰曾大膽提議:讓國民黨重返大陸運作黨務;其實,如果習近平或可回敬一句:「只要蔡英文敢廢掉孫中山先生的國號,北京就大大方方接收中華民國的旗號!」 政治解決才是最高原則…
作者: 習賢德 頁數: 22
金門國家公園成立於1995年10月,是台灣第六個國家公園,面積3,720公頃,涵蓋金門本島中央及其西北、西南與東北角局部區域,劃為太武山、古寧頭、古崗、馬山和烈嶼島等五區,約占大小金門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金門地區由於歷經古寧頭戰役及823戰役,在戰雲密布的年代,捍衛了台澎金馬的安全,維護了台海的穩定,在近代史上有它獨特的角色和歷史意義。隨著兩岸政經情勢的改變,金門前線戰地的角色也跟著改變,在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 為妥善保護此地的戰役史蹟、人文資產以及自然資源,政府特別在1995年成立國家公園。區內的地質以花崗片麻岩為主,具有特殊的植物生態、豐富的野生動物、保存完整的傳統聚落,以及戰地遺跡等公園特色;也是國內第一座以維護歷史文化遺產、戰役紀念為主題,兼具自然資源保育的國家公園。 民俗文化村內容豐富 金門有一句話說:「有山后富,無山后厝。」意思是說,金門地區有些村落也許比山后村富有,卻沒有一個村落的建築比得上山后村。因為山后有一大落的閩式建築,規模為全金門之冠,後來整修成民俗文化村,供遊客參觀,成為文化資產界的瑰寶。…
作者: 古蒙仁 頁數: 24
福建大嶝島上有一個戰地觀光園,它曾是823炮戰的主戰場。園內保存了廣播喇叭、炮陣地遺址、當地民兵的事蹟等等。823炮戰曾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也給走過那個時代的福建前線社會和民眾,留下深刻的歷史記憶。 居無定所是戰地生活常態 福建的戰地歷史並非從823炮戰開始。1949年後,國民黨軍隊不斷襲擾福建前線沿海地區。起初,民眾的防炮意識較為薄弱,對岸打炮時,民眾還常常在陣地進行生產,冷不防地有顆炮彈飛過來,幸運的逃過一劫,如果運氣不好,就「壯烈犧牲」了。 政府號召群眾在自家周圍挖洞,作為臨時的防炮防空洞,形成群眾性的挖洞運動。但這些防空洞的品質並不高,時有不按規格執行,雨季一到多數就被沖塌。除了各家的防空洞外,還有由政府出面建造的公共防炮洞,作為地方群眾和學生的躲避場所。炮戰期間,房屋損毀嚴重的村莊,民眾都住進了坑道和防空洞,潮濕、陰暗的防空洞生活,成了民眾戰時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1958年8月,福建前線進入緊張的戰備階段。前沿村莊的老弱幼小都被轉移到二線鄉村,被安插進後方的生產隊、食堂、托兒所、幼稚園、縫紉組等。這些群眾離開了前線並非萬事大吉,而面臨著吃和住的基本生活問題。有人回憶起後方群眾騰出房子讓他們住,幫他們安頓好生活,心存感激。但也有人因當地生活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而無法安頓下來。…
作者: 鄧倩倩 頁數: 28
習近平在和連戰的第四度會晤中,雖直指兩岸關係嚴峻複雜令人憂心,但「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統一」的航船必能勝利到達彼岸,顯示北京當局希望藉此達到降溫的效應,也不讓川普的台灣牌有機會在兩岸見縫插針。 兩岸關係因政治紛歧僵持、且受到中美激烈角力波及而升高對抗,大陸出現中美攤牌、兩岸和統無望等激進文風,國台辦日前嚴詞勸告民進黨政府不要附和美國打「台灣牌」,但日前《人民日報》罕見發布「三評浮誇自大文風」的系列評論,企圖壓抑挑起中美衝突和兩岸攤牌的偏激心態。習近平和連戰會晤時指出,兩岸關係嚴峻複雜,但「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統一」的航船必能勝利到達彼岸,顯示北京希望透過此次會面,達到降溫的效應,避免激化中美衝突,也不讓川普有機會見縫插針。 然而,誠如大陸前國務委員、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戴秉國所言,民進黨頑守台獨的立場,讓各種分裂主義不斷興風作浪,外國勢力也趁勢大打台灣牌,「已經走到踩紅線的邊緣」,「務必懸崖勒馬」,如果蔡政府繼續誤判情勢,則習近平的談話將成兩岸和平的最後通牒,北京反獨立場並沒有因川普攪局而退怯。 蔡英文雖強調希望兩岸能維持現狀,但在泛綠陣營和黨內派系的壓力下,愈來愈大力推動「去中國化」,甚至有重新擁抱一邊一國的傾向。對岸加大反制台獨的力道,軍事威嚇和外交壓迫接踵而來,造成大陸充斥各類武統的浮誇文章。《人民日報》日前接連發布三評「浮誇自大文風」,直斥各式浮誇驕橫的劣質風惡,顯見北京當局不願中美衝突升高,而且激化民族主義對抗,因為這無助贏得中美制度之爭,更可能顛覆公眾認知、極化國民心態,毫無裨益可言。 習近平再為和平統一喊話…
作者: 陳建仲 頁數: 32
蔡英文希望在不預設前提下展開「蔡習會」,然從她先前稱「中國大陸」為「中國」、又呼籲國際共同「制約中國」來看,「蔡習會」恐怕遙遙無期。而隨著激進台獨路線已抬頭,年底的地方選舉也加入了國家認同的爭論。 兩岸議題已成選戰主題  首先,面對2018年台灣地方選舉,由於將近十餘項公投項目綁大選,這將導致原為地方性的選舉,隨著選戰激化上升到高階政治,例如以台灣名義參與東京奧運會。同時,台北市長選舉也因深綠選民質疑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為「親中」路線,使得兩岸議題成為選戰中的重要主題。 國民黨的「一中各表」、「終極統一」路線,將成為統獨光譜中最為「主統」的一端。民進黨則因質疑「兩岸一家親」,並提出「台灣價值」,而成為統獨光譜「主獨」的另一端,此時,在政治光譜上,柯文哲的兩岸路線反而成為一條「中間路線」。 民進黨不願與柯文哲在選舉中合作,源自柯文哲的兩岸論述,尤其是他呼應習近平「兩岸一家親」的說法,引發深綠基本教義派反彈,即便黨內人士提出自行提名等同禮讓國民黨之說,亦仍被批判身為第一大黨卻持失敗主義之論,不關注姚文智、柯文哲、丁守中並非勢鈞力敵的三強鼎立,而是呈現不等邊失衡的三角戰略合作關係。…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34
中美貿易摩擦程度升高激化了台海與台灣內部的情勢,有弊有利,長期來看,對統一的大勢有利,但兩岸問題終究是政治問題,應營造政黨在選戰中可以將政治談判作為訴求的有利條件。 中美貿易摩擦已經再升級到了美方2,000億美元的規模,不管是否繼續升級,都已經因美方同時大打台灣牌牽動了台海關係。由於川普強勢與不按牌理出牌的作風,令很多死拖凝滯的老問題激出了新鮮的樣態,在台海關係方面亦然。 模糊的嚇阻空間被壓縮 從歷史上來看,實力具有虛與實兩種表現方式,這也反映在兩國、兩方對陣時的互動方式。如果動輒要搬出實實在在的實力相較量,會引發很多戰爭風險,輕易浪費寶貴的戰略資源。在此,虛張聲勢、引人想像的實力在一定的情境中就能產生實質效用,但不能改變其中有虛假成份的事實,大小如何,不到一方採取實際行動,很難準確為外界探知。 換言之,在情勢不明朗的狀態中,這一種模糊的實力可以具有戰略性的嚇阻作用。這類似金融財務槓桿的作用,玩得好固然能花費較少的真實力,產生超比例的實質效益,甚至可不戰而屈人之兵。然而,一旦對方執意要排除模糊狀態,這種來自他方想像的嚇阻作用就會喪失,反而有可能會變成傷害自己最深的力道。…
作者: 朱駿 頁數: 36
「川金會」雖在世人注目下圓滿結束,但為落實二人所達成的四項協議,而舉行的後續會談,似乎面臨新的挑戰。如果說川普蓋好的只是「棄核」空屋,那麼,現在屋內各項「細節」裝潢,就要看金正恩配不配合川普施工了。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為了填補「川金會」的「不足」,於7月6、7兩天帶着6名美國記者大剌剌第三度訪問北韓,結果不僅未見到金正恩,會後還被北韓外交部罵說美國像「強盜般」(Gangster-like)單方面要求北韓。對此糗事,美國朝野立即批評蓬佩奧空手而返。 美國不能只要不給 「川金會」後第一次訪問平壤的蓬佩奧,聽了當然不服氣。他認為與對話伙伴、勞動黨副委員長金英哲,至少達成二項具體協議,包括:(1)美朝同意組成棄核時間表工作小組;(2)12日共商韓戰美軍遺骸送還問題。然而,預定12日舉行的會談,北韓無故缺席,僅電話通知板門店聯合國司令部展延至15日召開,美國只好忍氣吞聲接受。 北韓則另有一套說詞。金英哲告訴蓬佩奧,北韓原已準備好多項禮物要贈送,結果沒想到蓬佩奧空手而來,因此北韓不得不收回原來計畫。原來,金英哲提出在7月27日韓戰休戰65周年之際,中美朝三方簽署停(終)戰協定,讓蓬佩奧一時措手不及。北韓認為,美國不能只單方面要求北韓做這做那,而自己卻沒提出互惠互利的「禮物」。…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40
7月11-12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北約峰會,氣氛不同尋常。因為在6月上旬的七國集團峰會上,川普不僅提出對歐盟加徵鋼鋁關稅,還拒簽《聯合公報》,搞得大家不歡而散。北約成員國憂心忡忡不知川普又會出什麼新招。  在峰會舉行之前,川普就致函德國、比利時、挪威、丹麥和加拿大等北約盟國領袖,要求他們提高國防預算,並警告北約成員國若在分攤共同防禦負擔方面,不能達到2014年威爾斯峰會制定的GDP2%的指標,美國會考慮調整美軍在全球的部署。在赴會時,他又在專機上發推文指責歐盟讓美國農民、工人和企業無法在歐洲做生意,使美國的貿易逆差高達1,510億美元,顯示歐盟占美國便宜。 川普利用北約峰會討錢     7月11日上午,川普與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共進早餐時,又針對德國進行抨擊。川普對德國不惜花數十億美元重金,鋪設從波羅的海管道將俄羅斯的天然氣輸送到中歐,卻僅花費GDP的1.24%用於國防和對北約盟國的防務開支,表示不滿。他認為,在北約反制俄羅斯的威脅時,德國卻讓俄羅斯更加富裕,這是很不恰當的。這條稱為「北溪2號」管道建成後,將使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到德國成倍增長,占德國能源供應的60-70%,…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42
2018年5月9-11日,李克強總理訪日,對促進中日關係緩和的意義十分重大。不過,中日諸多結構性矛盾依舊存在,因此,在迎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40周年之際,中日關係能否「重新啟航」,仍需時間和實踐來驗證。   自2010年9月福建漁船船長拘押事件,以及2012年9月釣魚台「國有化」事件以來,跌宕起伏的中日關係長時間存在陰霾。因而,目前出現的中日關係改善來之不易,尤其在川普「美國優先」大棒揮舞的形勢下,雙贏的中日關係,顯然最符合中日雙方利益。 海洋戰略博弈依舊持續 中日雙方在5月11日簽署了中日東海海空聯絡機制的備忘錄,但5月24日上午,中國海警船編隊進入釣魚台12海里巡航時,仍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的跟蹤和干擾。據日方統計,這是2018年以來的第10次巡航。…
作者: 王鍵 頁數: 44
日本明白,中美貿易戰蔓延下去,絕對躲不掉被波及,認為這根本是「世界貿易動亂」,無法理解川普為何執意推此無視國際規則,且損人不利己的措施,安倍政府開始打「脫美親歐」牌反制美國了。 美國挑釁全球的貿易戰,不再只是恫嚇威脅,而是正式開打了,首先與之交鋒的雖是中國大陸,但川普點燃的保護主義加徵關稅措施,已引起全球各國的反彈及連鎖報復。日本既是當事國也是旁觀者,與中、美兩國的經濟關係緊密,出口依存度特別高,飽受衝擊,但也開始出招反制川普了。 經貿「包圍美國網」成形 極為諷刺,以前美、日想在政治上建構「包圍中國網」不成;今年3月川普聲言要向多國強徵進口鋼、鋁稅後,中國大陸、歐盟、日本、墨西哥、印度、俄羅斯、加拿大陸續宣布會推出對抗關稅,經濟上的「包圍美國網」彷彿自然天成。 這些國家當中,日本及歐盟內的許多國家是美國軍事盟國,日本首相安倍還兩次直奔華府,央求川普豁免日本鋼、鋁稅;加、墨與美國是鄰居,也是長期親密的貿易夥伴;大陸為了平衡中美經貿易失衡,去年11月與美方簽了30多項合作協定,今年為了避免貿易戰,副總理劉鶴再三與美方磋商,應允擴大進口美國農產品,並全力協助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推上談判桌,促成「川金會」。然而,川普還是照樣對這些國家發動發動貿易戰,只是不同的對手,有項目、規模大小的差異。足見這貿易戰,川普是「六親不認」,徹底摧毀了有關國家間的信任。…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46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49
今年縣市長改選,民進黨在自家執政的台南市、嘉義縣、新竹市軍容壯盛,表象勝率很高。可是該三地分別有原屬綠營的蘇煥智、吳芳銘及無黨籍的謝文進挑戰綠色執政,並自信在選民覺醒的大潮裡會有勝算。 嘉義縣有「明文規定」 6月20日,嘉義縣副縣長吳芳銘宣布退出民進黨選縣長。他當過縣政府一級主管,也曾在民進黨中央黨部任職,去年曾擬參加民進黨提名初選;可是蔡英文和嫡系的陳明文屬意農委會副主委翁章梁,結果,吳芳銘因未繳黨費致黨齡不足的小瑕疵被排除。 參加初選不成後,吳芳銘受訪時說,嘉義縣和其他縣市不同,跳出來需要極大勇氣。他的頂頭上司,現任民進黨嘉義縣長張花冠快語直白「在嘉義,沒有『明文規定』,你就不能選。」所謂明文就是指前任嘉義縣長、民進黨中央選舉對策委員會召集人陳明文。 陳明文、翁章梁vs.張花冠、吳芳銘的新聞在媒體上很搶眼,尤其張花冠狀告陳明文性騷擾,直斥連縣議員和鄉鎮長提名都是陳明文在安排,「登記是另一回事,沒有人理你。」嘉義人都知道「明文規定」是非常重要的事,這是大家心裡的恐懼。…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50
民進黨這次原本不想提名台北市長人選,據傳重要的理由就是,擔心柯文哲在藍綠夾殺之下依然勝出,會烏鴉變鳳凰,成為台灣政壇最大尾,具有2020直取大位的態勢,威脅民進黨繼續執政的可能。如今民進黨的候選人已經開跑多時,選戰氣氛逐步加溫,但似乎溫度慢慢都向柯文哲身旁聚集,連國民黨候選人都相形遜色,令黨內同志焦急,而有「佛系」的調侃。 7月17日,國民黨籍市議員戴錫欽利用議會質詢的機會,特別詢問柯文哲的動向,「若年底真的成功連任,成為『台灣政壇最大尾』,是否會對台北市長一職「做好做滿」?還是2020跑去選總統?」 柯文哲一反世俗常態,未保證做完任期,反倒說「盡量、盡量」、「應該還是會把它做好」。戴錫欽隨即要求柯立即正式宣告,「連任後,會做好做滿4年」,柯則回答「覺得把台北做好,台灣也會改變,不過世事難料,會盡量做好做滿。」柯如此明確表示,根本沒想迴避或有模糊。 柯文哲市長幹了快四年了,其間民調曾跌低也曾彈高,像洗芬蘭式三溫暖一樣,冷熱滋味都嚐遍了,油嘴滑舌的功夫也爐火純青了,如今似乎有點百毒不侵的能耐,嘻笑怒罵,沒人可奈他何的味道。他自己也有意這麼做吧? 台灣很多選民就喜歡他這一味,因為藍綠都確實搞壞了台灣,而且藍綠都代表體制的權威,台灣十幾二十年來真正的主流其實是反權威,柯文哲的竄起就得利於此,IQ…
作者: 朱駿 頁數: 53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