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 NO.98 │ 把握歷史契機開創未來
9月25日晚間,朱立倫當選中國國民黨黨主席,結束了原本只是一場黨魁選舉,卻因候選人張亞中提出與大陸簽署「和平備忘錄」等政見,激發出黨內外對台灣前途的激烈論戰。從辯論內容可知,民眾不僅對民進黨施政不力,又甘為美國反中棋子陷台灣於險境積怨甚深,也對國民黨未能有效制衡,在兩岸路線上又尾隨民進黨極度不滿。這些「民怨」,挑戰了民進黨長期精心塑造的「主流民意」,也可能對國民黨政治人物留下一定影響。 從朱立倫當選至今的發言來看,他似乎認識到,國民黨面對著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政治氛圍,若不把握且積極作為,國民黨及他個人就沒有存在價值。 其一,朱立倫25日晚間發表當選感言時,除表示國民黨將以團結之姿出戰民進黨外,他特別重申:國民黨在兩岸路線上絕對不會變成「小綠」,不會畏懼民進黨貼標籤,將要重建兩岸交流平台和溝通的管道。 其二,朱立倫26日上午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賀電後,立即回文致謝,並表示兩岸人民同為炎黃子孫,深盼今後兩黨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基礎上,求同尊異,增進互信融合,加強交流合作。 其三,朱立倫26日晚間及27日,針對陸委會批評「反對台獨」是「迎合對岸、不敢捍衛主權」,他高調反駁:不論是台灣主流民意,或美國政府及國際社會對兩岸的共識,都是「反台獨共識」。他還提醒民進黨別為了一黨之私,阻礙台灣民眾追求和平的渴望。…
作者:
紀欣
頁數:
1
菅義偉不連任、自民黨總裁四人競爭 9月3日,日本首相兼自民黨總裁菅義偉宣布不參選黨總裁,震驚政壇。17日,自民黨總裁選戰開跑,行政改革大臣河野太郎、自民黨前政調會長岸田文雄、前總務大臣高市早苗、自民黨代理幹事長野田聖子登記參選,29日投開票。 拜登、習近平通話 盼競爭不變成衝突 9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了90分鐘電話,這是兩人七個月來首度對話。二人針對中美利益趨於一致的領域,以及利益、價值觀與觀點分歧的領域進行了廣泛討論,雙方皆期許競爭不會陷入衝突。…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4
9月25日,國民黨前主席、前新北市長朱立倫終於當選下一任的黨主席,將在10月底國民黨21大接任黨主席。次日上午,朱立倫接獲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賀電,他也隨即回函致謝。 對朱立倫來說,這次的勝選非常重要,因為他是否能繼續在政治路上往前邁進,端看能否取得這個黨主席位置,現在他終於如願以償,不過持平地說,他這場選舉贏得一點也不輕鬆,而且多少在形象上受了些傷,也就是說,這是一場付出代價的選舉。 支持張與反對張的博弈 客觀說來,朱立倫贏得這場選舉,本來應該是順理成章、輕鬆過關的牛刀小試。但沒想到小菜做成了大菜,小試拳腳搞成了血流成河,原因就出在張亞中的異軍突起。 而張亞中能夠令人刮目相看,則是因為大家小看了他。其實這已經不是張亞中第一次參選黨主席,只不過大家一直沒注意他。張亞中是在洪秀柱擔任黨主席時,提拔起來擔任革命實踐研究院院長的。洪卸任後,張成立孫文學校,自封總校長。…
作者:
曲兆祥
頁數:
6
中國國民黨第21屆全國黨代表和第11任主席選舉落幕,最值得觀察的重點,並不在朱立倫以45.78%的得票率獲得當選,而是選戰中被朱立倫指為「紅統」和走「極端」路線的張亞中,獲得32.59%的次高選票。另一個觀察點則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次日上午向朱立倫發來賀電,雖不同於以往在開票結束當晚即發出,但仍象徵朱立倫與中共進行過溝通,而朱也隨即回函致謝,顯示兩黨將追求加強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張亞中以追求兩岸和平統一為職志,這是國民黨《黨章》和其《政策綱領》中所規定的價值與奮鬥目標,但卻在選戰過程中被指為並非「理性」、「中道」和符合台灣的「主流民意」。此一情景,可看出國民黨的軀殼雖傳承了一百多年,但卻日漸露出其實已「體不附魂」。 朱立倫從「換柱」事件發生後,已在不少人心裡烙印了「親美」、「投機」,且是「小綠」的印象。但習近平總書記發給朱立倫當選賀電後,相當程度上意味,朱立倫已透過管道讓大陸當局相信,至少他還算是個「傾向」支持兩岸統一者。至於朱立倫過去予人不可信賴的印象,只是為了國民黨以「重返執政」優先,才會偶爾採取「曲線式」追求國家統一的立場。 為重返執政不惜退散黨魂 2016年國民黨在總統和立委選舉全面潰敗,隔年換屆選出吳敦義主席後,即把「重返執政」高舉為黨的奮鬥目標,並將「革新團結…
作者:
桂宏誠
頁數:
8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國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要求蔣立即抗日,停止剿共,史稱「西安事變」。過去筆者曾說過洪秀柱會是「一二八事變」中的「19路軍」,因為她雖有「抗日」之志,但違背國民黨「不抵抗」的政策,最終必定會落得解散的下場。而張亞中近一個月來引起的風潮,頗似西安事變前的國民黨,面對日寇的步步進逼,底層希望奮起反擊,但上層依舊是那句「應予不抵抗」,壓制一切的抗日呼聲。 從逼蔣抗日到逼黨反獨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整個東北淪陷,東北人有家歸不得,內心悲憤不已。中國其他省分的人民,也希望政府抗擊日本氣焰,將侵略者趕出中國的領土,但蔣介石卻採取對日隱忍的「不抵抗」政策,在民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張學良與楊虎成發動「西安事變」,終於成功「逼蔣抗日」。 今天國民黨的基層,對國民黨自李登輝後,走向去中獨台路線,對台獨的所作所為一樣採取「不抵抗」政策,感到無法忍受,因此一直在尋找救世主,以帶領他們反抗無能的黨中央。 這個現象從1993年的新黨開始,到2000年的宋楚瑜,再到2008年的馬英九,以及2016的洪秀柱與2020的韓國瑜。這些「救世主」,不是不符期待,就是被搞掉、做掉。最終深藍群眾將希望放在張亞中身上,「張亞中旋風」就是一場「逼黨反獨」的二次「西安事變」,可惜張亞中不是張學良,深藍群眾也不是東北軍,朱立倫雖略經波折,但還是順利拿下主席寶座。…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10
一場主席選戰曝露出中國國民黨多方問題,新任主席朱立倫的主客觀條件已經是個弱勢主席,必須借助有民主正當性的制度及為侯友宜鋪路,才能彌補弱勢的缺憾。在另一方面,所謂的深藍群眾,若一直停留在發洩情緒的層次,也是國民黨的重大損失。 最有看頭的一次國民黨主席選舉終於落幕了,從選戰過程的激烈程度與結果來看,反映出不少國民黨自身與藍營群眾的問題,值得藍營有志之士深思反省,盡速找出改進之道,才能在2024年與民進黨一搏。 弱勢主席已為客觀事實 國民黨主席選舉果確定,開票187,999票,朱立倫以85,164票,得票率45.78% ;贏了張亞中的60,632票,得票率32.59%;江啟臣35,090票,得票率18.87%;卓伯源5133票,得票率2.76%。朱立倫此次的得票率是黨主席直選以來最低,且為首位未過半而當選主席者。…
作者:
朱駿
頁數:
12
此次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張亞中雖以24,532票落敗於朱立倫,但其兩岸路線旗幟鮮明,在四位候選人中,從理論、政策及論述體系來看可謂最為完整,且最具兩岸統合意涵。 張亞中此次以政治素人身分參選,卻能創造他個人的社會能見度、激起社會廣泛討論兩岸議題,確實構成了「張亞中現象」,猶如2018年地方大選及2020年總統大選時,所爆發出的「韓國瑜旋風」、「韓流」,衝擊了國民黨百年老店的組織結構及政治文化,激勵黨員追求理想、願景的熱情,可謂雖敗猶榮。未來國民黨要想在大選取得勝利,產生「選票極大化」的效果,自然不可小覬這次的「張亞中現象」。 張亞中強調參選黨主席的目的,在於「救黨、救國、救兩岸」。在兩岸路線上,他提出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創造兩岸和平。他並且指出,目前民進黨操弄台獨路線,導致國民黨兩岸路線一再被邊緣化,因此主張和大陸簽署「兩岸和平備忘錄」,以「天王+團結+和平備忘錄」作為國民黨2024年大選的勝選方程式。同時,他主張以「三民主義、天下為公」治理台灣,藉由「和平備忘錄」將兩岸連結在一起,形成所謂「一中三憲」。其兩岸論述及路線比「一中各表」先進,但也因此被標籤化為「紅統」、「急統」。 不過,張亞中認為,在馬英九主政時期,兩岸已簽訂了23項協議,大陸當局等同「默認」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事實,簽署「和平備忘錄」只不過是把「默認」轉化成「公開接受」;兩岸共同主張「分治不分裂」,只要大陸同意兩岸目前是分治,台灣則可允諾不走上分裂之路。基本上,「兩岸和平備忘錄」係屬政治性文件,此為國民黨與大陸為創造和平的意向書,但不涉及任何公權力。只有當國民黨執政,具有公權力的授權及得到人民的同意,並且符合相關法定程序後,兩岸才會正式簽署和平協議。 其實,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洪秀柱及吳敦義,以及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等,皆曾倡議過和平協議,也強調要在國會同意及人民支持下為之。這議題雖曾遭民進黨批評是「統一投降政策」,但面對現今瀕臨戰爭邊緣的兩岸關係,終止兩岸敵對狀態及建立信任機制,顯然更有其必要性。…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15
「新竹升格」議題就像9月的燦樹颱風,匆匆而來,忽悠而去。林智堅在選舉時、任期內,從沒提過此一政見或構想,最近在沒有問過新竹縣市兩地居民的意見與看法,也未顧及苗栗縣民的意向與期許,只為了成就他個人的政治前途,貿然提出不尊重民主程序的作法,真正是「機關算盡」,但恐怕會誤了民眾的福祉。 民進黨未必都支持合併案 新竹市長林智堅倡議合併新竹縣市,並升格為直轄市等級成「大新竹市」,由於事出突然,又沒有事先諮詢過地方上民意的風向,這樣硬要配的態度,被外界批評是亂點鴛鴦譜,讓自己有理由能再參選大新竹市長解套。不分藍綠的各界都有人覺得不妥,甚至批評林智堅這種拿合併來圖謀他個人政治利益的算計,不僅解決不了地方自治長期失衡的亂象,也無益於民眾福祉。 升格案在民進黨內引起諸多議論,雖然目前支持的聲音很大,但一直有質疑的聲音,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很糟糕的招數」,擔心若蔡政府在這個會期強推竹竹合併升格案,將重新激起2018年縣市長選舉時,社會瀰漫一股要「教訓民進黨」的氛圍,造成選舉慘敗的惡夢。 蔡英文和行政院對「第七都」的議題都很謹慎保守,主張從長計議,蔡英文甚至出面定調說,這是攸關國家整體規劃的重大議題,除了需要考慮民意反應之外,在法制面的配套措施及其他因素的考量,都必須有審慎嚴謹的討論。…
作者:
蕭徐行
頁數:
16
9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主動打電話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了90分鐘,據事後透露,雙方交談愉快,並具建設性,均認為此種溝通有必要且應持續,拜登還重申不會改變「一個中國」政策。 美國兩手策略有失厚道 但就在二國領導人通話翌日,英國《金融時報》卻傳出台灣有意將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易名為「台灣代表處」,而華盛頓表示正在認真考慮中,只是目前還等拜登拍板定案。 這對習近平而言,就像「前門在迎客,後門在磨刀」,公然被打了一耳聒子,還讓你在眾人面前不知是叫疼好,還是不叫疼好?美國這樣做,實在有失待客之道。 此次「易名」一事,《金融時報》雖報導是由台灣主動,但若台灣事前沒有跟美國商談,沒有一定的紙上或電訊來往作業,蔡英文能主動派出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及外交部長吳釗燮,連袂趕到距離華府不遠的馬里蘭州首府安納波利斯,與美方官員談論如此敏感話題?…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18
當前世界局勢發生重大深遠的變化,變局為世界帶來威脅與挑戰,但也同時為明智抉擇者提供了百年難逢的最佳機會。台灣雖小,卻是當前唯一有能力扮演「扭轉大局」的一方。台灣人民如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不僅能自救,還能助中華民族復興一臂之力,更可為世界帶來和平共處的新希望。 近年來有兩個因素造成世界新格局。一是中國的崛起,引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的警覺與憂慮;美國開始對中國全面壓制,以確保自身的利益與地位。二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且持續蔓延,帶給世界經濟和全人類安全環境極大的負面影響。而中美防疫的強烈對比更加速了中美對弈,進而提升了中美爆發嚴重衝突的可能性。台灣一向是中美糾葛的核心,一瞬間成了「全球最危險的地方」,意味著戰爭隨時可能爆發,而台灣能躲過這場災難的機會幾近於零。 面對這樣一個不利的新局勢,照理說,台灣夾在兩強之間應該感到進退維谷,途窮路盡。但台灣其實是中美台三方中唯一擁有王牌的當事者,若把這張王牌打得好,可以解決台灣本身、全中國,以至於全世界的根本問題。 這張專屬於台灣的王牌是,台灣有權決定不再繼續作美國的魁儡,不聽它的指令,不買它的軍備,不當它的急先鋒,不作它的炮灰,不再與本是同根生的家人過不去。 今日中國已非往昔中國…
作者:
李麗年
頁數:
20
9月11日,英國《金融時報》揭露:美國拜登政府在慎重考慮台北當局請求將駐美「台北經濟和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作者:
姜保真
頁數:
22
胡為真,原籍浙江孝豐,1947年出生於南京,陸軍一級上將胡宗南之子。1965年師大附中畢業保送政治大學外交系,1969年服役,1971年赴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研究所深造,1972年底畢業後返台進入外交部工作,1989年取得南非斐京大學國際政治學博士。 歷任外交部科員、部長機要秘書(1976-1979)、駐美代表處國會組組長(1983-1986)、駐南非約翰尼斯堡總領事(1986-1989)、禮賓司長(1991-1993)、國家安全局副局長(1993-1999)、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1999-2001)、駐德代表(2001-2005)、駐星代表(2005-2007)、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2010-2012)、總統府資政(2012-2016);並曾任政大兼任副教授、中原大學兼任講座教授、中美文經協會理事長。現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一江山戰役協會理事長、中華渡海興台會理事長、中華軍史學會理事。 出版品有《從莫斯科華語廣播看蘇聯對華政策》(1978)、《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2001)、《胡宗南上將年譜》(2014)、《胡宗南先生文存》(2016)、《國運與天涯:我與父親胡宗南、母親葉霞翟的生命紀事》(2018)、《疾風勁草:胡宗南與國軍在大陸的最後戰役1949-1950》(2020)等書。 問:您是北伐、抗戰名將胡宗南將軍之子,請談談您對令尊行誼的了解及其在軍人武德上所樹立的典範?…
作者:
紀欣、李中邦
頁數:
24
今年3月,楊潔篪在中美阿拉斯加2+2會談上,對布林肯與蘇利文説了一句:「中國不吃這一套」,成為流傳的金句。筆者以爲,這句話不僅僅是回嗆美國人的蠻橫與無禮,不接受美國以實力地位跟中國説話,而且很可説明,北京與華府關係惡化的癥結所在。 唯有中國敢不吃美國一套 美國於二戰結束後,憑其實力,布局戰後世界,幾乎沒有國家可以不吃它的一套,它的一套就是不能冒犯任何美國的利益,也就是川普即興說出的「美國第一」。 蘇聯不吃美國這一套,美國發動冷戰,並改變懲罰日本的初衷,反而輔助日本復興,蘇聯在冷戰多年之後也終於解體。但當日本經濟快速成長,有日本第一的聲勢之際,即加以遏制與打壓,日本事實上仍在美軍占領之下,毫無說「不」的餘地,不得不吃美國這一套,導致日本20年的經濟發展停滯。歐洲列國名為盟邦,其實都是不得不吃美國這一套的小弟。伊拉克與利比亞不吃美國這一套,就有滅國之禍,北韓與伊朗不吃美國這一套,即遭嚴厲的經濟制裁。在美國執政者的心眼裡,哪有不吃美國這一套之理? 楊潔篪說,20年前,中國就不吃美國這一套;其實,70年前中國就不吃美國這一套了。應記得,當年意氣風發的麥帥率領聯軍直驅鴨綠江,並揚言中共的農民軍如果干預,將是一場大屠殺;結果中國不吃這一套,把美軍打回38度線。美國因而封鎖中國大陸20年,但並沒有達到搞垮中共的預期,最後解鈴的還是繫鈴人。當年的「農民軍」…
作者:
汪榮祖
頁數:
28
美台升溫,加上華府不時似有跳出一中政策框架的動作催化,戰略清晰似乎成了台北津津樂道的焦點,游錫堃甚至提出天馬行空的「新一中政策」。這種過度美化外部環境的態度令人擔憂,也可能會為誤判國際局勢而付出代價。其實,華府這幾年所謂的「友台」行動,始終沒有跨過清晰的坎,充其量只是「模糊中的清晰」。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席哈斯(Richard…
作者:
周永秦
頁數:
32
白宮8月11日宣布,美國總統拜登將於今年12月透過視訊方式召開首屆「全球民主峰會」,旨在「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商對抗威權、打擊腐敗和促進尊重人權三大主題。然而,僅僅幾天後,神學士大搖大擺進軍喀布爾,美國扶植的阿富汗民選政府土崩瓦解,持續近20年的西式民主實驗終以失敗收場。如何擺脫西式民主的傲慢與偏見,更加客觀地看待其他國家自主選擇的政治發展道路?如何避免西式民主,以人權之名迫害人權?這些才是拜登的民主峰會最該反思的內容。 不是治國理政的標準答案 人類社會多姿多彩,治理體系千差萬別,不應該也不可能由某種特定制度一統江山。西式民主自詡為普世價值,高人一等,將非我族類一律貶斥為專制或威權,美國還曾試圖用武力強行推廣民主。不過,阿富汗神學士在美國宣布撤軍後,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甘尼政府,非民主的「伊斯蘭酋長國」在20年後捲土重來,足以證明西式民主在阿富汗水土不服。阿富汗人如何治國理政,終究只能由阿富汗人自己探索和決定,西方一廂情願強加的民主只能是空中樓閣。 即使在百花齊放的民主政體中,西式民主也無法定於一尊。正如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指出的,民主「是各國人民的權利,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實現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要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而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 以中國大陸為例,不同於西式民主將選舉玩得風生水起,政客騙到選票後就翻臉不認人,中式民主強調的是「全過程民主」,即將民主貫穿於選舉、協商、決策、管理、監督等各個環節,確保人民真正當家作主。例如,2020年大陸在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時,史無前例地通過網路向全社會徵求意見,累計收到線民建言超過101.8萬條,其中不少為當局所採納。又如,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一向被西方譏諷為一黨制的遮羞布,卻能夠為中共治國理政建言獻策,避免重大決策失誤,同時杜絕了西式民主中屢見不鮮的惡性黨爭與社會撕裂,的確不失為一種新型政黨制度。…
作者:
胡勇
頁數:
34
主動脈剝離破裂是一種罕見疾病,多發生於60-70歲以上長者,男多於女,致死率達九成。發生率大約每10萬人一人,台北榮總每年約10個案例。該病未發病前一切正常,發作後診斷不易,要靠電腦斷層才能檢查出來。高端疫苗8月23日開打,兩天內就有4人在接種後猝死,事後解剖2人發現他們均死於主動脈剝離,政府還能說高端疫苗安全嗎? 不少名人曾罹患此病 周書楷先生,湖北人氏,為政府播遷來台第五任的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前有戴愧生、葉公超、鄭彥芬、陳清文。在任兩年半(1960.6-1962.12)期間,適逢印尼政府施行排華政策,30萬難民無家可歸,先後被迫返台者數千戶,先生安頓、協助歸僑的工作極為成功。1965年周書楷出任駐美大使,曾安排經國先生赴美訪問。1971年任外交部長,即面對聯合國中國代表權的爭奪戰,10月25日被迫退出聯合國。隔年行政院內閣改組,轉任政務委員,經常陪同經國先生走訪各地、探訪民情。1978年出任駐教廷大使,長達13年,迄1991年卸任返國。 周書楷畢生奉獻外交事務,經歷國家種種艱困環境,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見證人之一,回台後積極從事整理口述外交史工作,不幸才開始半年,1992年7月31日早上突覺胸口劇痛、呼吸困難,就近赴仁愛醫院急診,在做過電腦斷層掃描後,確診為主動脈剝離,還來不及安排外科手術室開刀,就病逝於放射科診斷台上,享年79歲。 楊森將軍在抗日戰爭期間原為四川軍閥,一生娶過12位妻妾,子女數多達43人。1977年亦患主動脈剝離症,病逝在手術台上。享年93歲。…
作者:
何邦立
頁數:
37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第26屆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通過第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其政府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非法占據的席位驅逐出去。 1945年聯合國籌建之初,為了表揚中國對二戰的貢獻,中華民國取得第一個簽署《聯合國憲章》的榮譽;《聯合國憲章》第23條亦明載,中華民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人間正道是滄桑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從1950年開始,蘇聯等國即在歷次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代表權問題」,認為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大會與安理會的席次。之後,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曾多次提案,建議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的「中國席位」,但由於親美國家占多數,提案始終未通過。…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40
8月17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持中央財經委員會第10次會議時,提出「共同富裕」,並設定此為第二個百年(2049)的具體目標;另一方面發起整頓演藝圈。這兩件事看似無關,卻可能是中國大陸從1979年鄧小平南巡以來,進行的另一次「典範移轉」,這項工作成敗難以預測,但勢必對中國大陸產生重大影響。 評論家石齊平針對1979年以來鄧小平的理論,提出三個觀點:(一)就經濟發展而言,是「發展是硬道理」;(二)就政治發展而言,是「穩定壓倒一切」;(三)就社會發展而言,是「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但40多年後的今天,要考量的新思路必須轉為:(一)「發展是硬道理,可持續的發展更是硬道理」;(二)「穩定壓倒一切,有和諧的穩定才是真正的穩定」;(三)「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現在則是到了該『共同富裕』的時候了」。 全世界都遭遇經濟變局 其實,中國大陸當前面對的問題不是大陸所特有的,而是資本主義、全球化與網路虛擬經濟發展到今天,世界各國都在面對的問題。以美國為例,2013年民間發起的「占領華爾街:1% vs.99%的對話」,就是針對貧富差距擴大的檢討聲浪;而2016年川普競選期間提出「美國製造」口號,也是想讓製造業重新回到美國,而非過度依賴虛擬經濟。所不同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走向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已超過百年,期間歷經多次經濟危機,已經適應資本主義所帶來的波動,也有解決問題的歷史經驗;然而大陸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歷經40年,但還是處於實驗階段,還在「摸著石頭過河」,中國大陸從無因應這種經濟變局的經驗。…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44
菅義偉在下台前夕,趕到華府參加「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一心希望為內閣留下政治「遺產」,但拜登又組了AUKUS,未包括日本,並為東亞帶來許多危機,看來他對Quad的如意算盤未必能實現。 9月23日,已宣布不連任的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卸任(9月29日)前一周,也是自民黨總裁選戰白熱化之際,前往美國華府,參加24日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在日本,馬上要離任的首相外訪、參與國際會議非常罕見,因此,遭在野黨諷刺為「畢業旅行」。不過,對菅義偉來說,他當然希望為自己單薄的政績加些柴火,以樹立歷史定位。 Quad是遏制中國的工具 這次坐在Quad峰會主座位的有美國總統統拜登、菅義偉、印度總理莫迪、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及相當於外長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5個人,拜登如此安排,不知另三國領袖作何感想?今年3月,美、日、印、澳四國領袖已舉行過一次線上峰會,那時拜登就說年內要面對面會談,而他8月中才經歷阿富汗倉促徹軍的挫敗,亟須重塑信譽和威權,日、印、澳自然須配合演出。 Quad是美國策畫印太戰略的平台,遏制、圍堵中國的主要工具;四國中,日本、印度位在中國東、西兩側,澳洲在南邊,頗有三方包夾態勢,美國則在太平洋的另一邊主控;除美國為龍頭老大外,印度因其地理位置、人口、幅員,尤其是其他三國拉攏的「重點」,日、澳則為支點,四者互為聯盟與夥伴、經濟合作和軍事的支柱。…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46
9月15日,澳洲總理莫里森證實,澳、英、美三國將建立新的安全夥伴關係(AUKUS),英國和美國要提供澳洲建造、部署核動力潛艇的技術和能力。該夥伴關係會如何改變印太區域的權力平衡,引起高度關注。 AUKUS發表聯合聲明 9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強森和澳洲總理莫里森,就啟動新安全夥伴關係(AUKUS),發表一份聯合聲明表示,新夥伴關係的目的是將澳洲的戰力投入部署,澳洲將致力於履行作為一個無核武器國家的所有義務。條約還將關注到網路能力、人工智慧和額外的水底作戰能力。 聯合聲明說,印太區域是新安全挑戰的前線,包括在網路空間層面。對於擁有志同道合的盟友和夥伴的三國而言,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機會,可以保護共同的價值觀,促進印太地區的安全與繁榮。領導人聯合聲明沒有直接提到中國,但表示地區安全挑戰顯著增加。這確實表明,這三個國家都在劃清界限,開始反制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威脅行為。 三國聯合聲明也指出,若北京持續軍事擴張,未來印太區域可能出現以這三國為核心的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大型安全聯盟。這是數十年來,澳英美三國之間達成的最重量級的防衛夥伴機制。…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