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友台人士」,只有美國利益│高靖

沒有「友台人士」,只有美國利益│高靖

在台灣只要論及美台關係,就會有某些人認為,美國政府裡有所謂「友台人士」。其實,美國所有官員效忠的是美國政府,至於他們對誰友善或不友善,只是基於美國利益優先,每個人採取的作法與選擇有所不同。

美國總統艾森豪曾在1960年卸任前親訪台灣,同時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八二三砲戰時也大力支持台灣抵抗共軍砲擊金門,艾森豪的言行會讓不明所以的人解釋為「友台」。實際情況卻非如此,艾森豪的政治立場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假設上-骨牌理論。

艾森豪是為美國霸權反共

艾森豪與許多美國官員當時都認定,蘇聯一定會向外擴張,美國必須要圍堵阻絕共產勢力的擴張。艾森豪與台北的確存在一些平行利益,但絕不是雙方的共同利益。艾森豪之所以反共,是為了維繫美國在國際社會的支配地位,不是為幫助蔣介石反共復國;蔣反共則是為了拿回他失去的大陸,二者的反共目的完全不一樣。

對於美國政客習慣說的那一套人權、自由、民主之類的話,就現實的國際政治環境而言,並不是非黑即白,更沒有所謂骨牌理論。1975年越南統一後,中南半島的共產勢力並未向東南亞地區擴散,證明支持美國發動越戰的骨牌理論並不存在,美國更沒有必要在夏威夷,或加州海灘與共產勢力對決。

如果美國反共立場堅持的價值是絕對的,那麼韓戰為何僅於停火,而非結束戰爭?而且美國到1990年代就與打敗它的越南政府恢復外交關係。說到底,美國考慮的只有自己的利益,只不過這些考慮有時會多少幫助了盟友。

雷根為霸權利益接納北京

雷根是一個比艾森豪還反共的總統,他在競選時曾揚言,當選後要恢復與中華民國的邦交,但就職後這種情況並未發生,因為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會危及美國的利益。雷根與台灣同樣只是保持著平行利益。雷根信守美國對台灣的防衛承諾,但這個承諾不能損及美中關係發展,因為美國對中關係的利益大於與台灣關係的利益。

雷根毫不掩飾他不喜歡中共,但基於美國利益必須承認中共的地位,所以仍與北京簽署《八一七公報》,只是也私下給了台灣當局「六項保證」。雷根對台灣的友善,只是不希望台灣動亂,因為失去台灣,又會再次損及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很多人誤解,雷根當時因《八一七公報》將國務卿海格(Alexander Haig, Jr.)換掉,其實海格的下台,個人處事風格更勝於與雷根政治立場上的歧異;接替海格的舒茲(George Pratt Shultz)就是友台的國務卿嗎?不能這麼說,舒茲在某些方面與雷根的信念接近,但有更多地方不一樣。

舒茲與雷根都反對共產主義,因此雷根政府在意識形態上與國民黨政權保持著平行利益,但在《上海公報》後的美國,對台灣問題也僅關切台海應維持和平,而並未對兩岸的走向採取明確立場,因為兩岸的統獨立場與美國沒有共同利益。

川普決策跳脫華府醬缸

川普在2024年總統大選創造了奇蹟,川普是房地產開發商出身,他的經商風格爭議頗多,但他就像卡特一樣,都不屬於美國華府傳統政客,所以他的作風與華府政客有很大的不同。就算川普政府裡全部都是民進黨政府期盼的「友台人士」,但川普的個人決策風格總是在華府的體制外進行,不論國務卿、國安會或國防部有多少專業幕僚,提供多少意見給川普,川普最後的決策不會來自這些傳統的華府政治體系,而是與他的親信討論後,下達最後決心。

川普前一個總統任期內,前後更換了4位國防部長、4位國家情報首長、4位白宮幕僚長、5位國土安全部部長,川普的國安團隊,幾乎沒有人與他同進退。與川普共事過的國安首長,人人咒罵川普是白癡、大爛人,是美國憲法的威脅。這些國安官員對川普的批評,多半是因為川普沒有採納他們的建言,其中包括川普取消了美國海軍對伊朗發動飛彈攻擊。

被華府政客誤導的美國總統在歷史上屢見不鮮。甘迺迪、詹森先後捲入越戰,就是被國安官員牽著鼻子走的下場,尼克森跳過國務院,才能與國安顧問季辛吉聯手打開對中關係,成為第一位訪問北京的美國總統。雷根被自己的反共意識形態蒙蔽,讓白宮國安會將他捲入了伊朗軍售醜聞案而不自知。小布希更因國安系統假造情報,誤導他的判斷,發動了侵略伊拉克的戰爭。

川普不信任華府的政客,實在是因華府有太多政治陷阱,那些自命不凡的華府政客鬧出紕漏的機會多於創造政績。川普在上一任期內所任命的第一位國務卿提勒森(Rex Wayne Tillerson),原本就是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的總裁,川普沒有從華府政客中找人選,顯見他內心存有疑慮。川普從企業界找人,而選提勒森是因其石油業務與阿拉伯國家、俄羅斯有很好的關係,對美國而言是個很好的人選,但川普忘了,那些友好關係並非建立在外交工作上,可見川普有在圈圈外面行動的思維。1961年甘迺迪也曾任命福特公司的麥納瑪拉(Robert Strange McNamara)擔任國防部長,最後證明學富五車的麥納瑪拉卻是一場巨大災難,將美國導入了越戰泥淖而無法自拔。

川普後來解除了提勒森的職位,因為二人在外交方面存在許多歧見。繼任的蓬佩奧(Mike Pompeo)是一位被民進黨政府吹捧上天的國務卿,但他在美國政壇的政治行情不高。川普二度當選後已決定不再啟用蓬佩奧,而是從參議員裡面找了魯比歐(Marco Rubio)擔任國務卿。魯比歐身旁經常圍繞著幫台灣遊說的說客,但他不能因此被說為「友台」,因為對美國而言,台灣問題只不過是美中關係裡的一個手段。                                                       

台灣是手段北京才是目的

台灣對美國只是手段,從來不是目的,但北京對美國而言是目的,手段與目的這兩種關係的地位全然不同。美國只要能夠達到目的,任何的手段都可以調整更動,台灣是可以被交易的對象。

1980年代蘇聯與西歐國家合作,推動建設西伯利亞油管與天然氣管,一來可提振蘇聯的能源經濟,二來可讓西歐國家在歷經1970年代的不景氣後,創造足夠多的工作機會,但蘇聯改善經濟不利於美蘇國際競爭,所以雷根總統發動西歐國家退出該項龐大工程,禁止美國公司參與工程,甚至杯葛推動工程。美國寧可犧牲盟友的利益、傷害自己的公司,採取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作法,就是要鬥垮蘇聯,因為在美蘇競爭的當下,其他國家或機構都只是手段。

現在美國四處圍堵大陸,就是要壓制大陸的壯大,以避免出現中國改變世界秩序的情況。美國這幾年來對台積電施加的壓力,就是要利用台灣打擊大陸,這與當年雷根對付蘇聯的作法如出一轍,套句閩南語的俗諺,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手法。

川普根本不用擔心台灣問題,民進黨統治的台灣就像一個老是跪在白宮前面的小瘪三,完全不必擔心台灣會給美國製造麻煩,政府裡面也不需要太多「友台人士」,他需要的是能夠與北京交涉的人。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高靖
  • pages: 12
  • 標題: 沒有「友台人士」,只有美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