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主義」不會只有四年│張麟徵

「川普主義」不會只有四年│張麟徵

美國這次總統大選的結果出乎很多人意料,川普不論是普選票或選舉人票都大贏民主黨對手賀錦麗。此結果跟選前民調完全不同,顯示大多媒體的報導及民調有暗助民主黨、帶風向的問題。川普重返白宮對美國國內及國際社會都會帶來極大影響,尤其看他的布局可知,「川普主義」不會只有四年。

川普何以會當選

川普這次贏在他端出的經濟、移民和治安等政策受到選民歡迎。例如他主張「小費免課稅」;提高關稅以解決高通膨及補足財政不足;提出對富人減稅,窮人免稅;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以改善治安、減輕社福負擔;批評「零元購 」,認為當前的法律只保護罪犯,而忽略了多數民眾的權益。這些主張深受選民認同,讓選民忽略了提高關稅可能會造成通貨膨脹。

也有不少人票投川普,並非因為喜歡他,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選川普也不要極左自由主義路線的賀錦麗。民主黨大力搶攻LGBTQ族群選票,主張未成年人變性不需要家長同意,這讓不少選民如馬斯克對其失去容忍。

川普2.0對國內外影響

川普這次王者歸來,在國內方面,將會推翻拜登政府的多項政策,例如環保、移民、性平、零元購、社福等,並積極推動新政,如精簡政府、削減預算,普遍降稅等。川普新政顛覆性極大,可能帶來混亂與撕裂,若自我安慰「還好,他只能做四年」,那就錯了。川普有長遠規劃,他選了一個年僅40歲的范斯(J.D. Vance)當副總統,以及一個年輕而忠誠的團隊,就是希望他的路線可以長長久久。范斯「比川普更川普」,極可能成為川普的接班人,會努力讓「川普主義」在川普卸任後繼續存在。而民主黨的慘敗說明其政策與治理能力多麼不得人心,目前看不出有潛力的接班人,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想脫胎換骨並不容易。以兩黨與社會撕裂之深來看,美國內部勢將動亂不已。

在貿易方面,川普的經貿政策代表全球化的終結、自由貿易消失,所有國家都會被美國增加關稅,導致貿易萎縮。川普要求工廠遷往美國,但美國已不具備工業生產條件及競爭力。川普一心想讓美國再偉大,但當自由貿易及全球化沒了,美國是不可能再度偉大。

在國際社會方面,川普討厭多邊機制,極可能再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撤銷拜登推動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對印太四邊框架(QUAD )、英澳美AUKUS也都意興闌珊,這會讓亞洲國家不安。他不只會加徵所有國家的關稅,還會要求盟國包括北約成員國提高國防預算,至少占GDP的2%,以減輕美國納稅人的負擔。

在外交方面,美國將更傾向孤立主義。翻開歷史即知,美國在二戰前不參與美洲以外的國際事務,兩次世界大戰都是最後才參戰,這是門羅主義的路線。但美國在二戰後改走霸權主義的路,鬥倒蘇聯後更變成獨霸。不論是阿富汗或伊拉克戰爭或茉莉花革命,都是美國人搞出來的,西太平洋的南海、台海問題,中日間的釣魚台爭端,也都是美國人埋的雷。相較於拜登走意識形態擴張主義路線,四處點火,川普只看重美國的利益,會採取收縮型戰略,不會想到處打仗,這對國際社會倒是有利的。

川普以美國利益為先,不分敵友都在打壓制裁之列,所以很多國家都很怕川普勝選,現在焦慮成真,只能紛紛設法應對川普上台後可能帶來的影響。例如,印度總理莫迪在金磚峰會上與習近平握手言和;日本首相石破茂、南韓總統尹錫悅也急著改善跟中國的關係,停了好久的中日韓三邊會議即將恢復。川普揚言,要對從大陸進口的商品課徵60%關稅,對其他國家進口商品一律課10-20%的關稅,大家只能自求多福。

美國與歐盟的矛盾將加劇

歐美雖為盟國,但在經貿問題上一向紛爭繁多。歐盟跟美國在世貿組織裡打的官司最多,歐盟說美國補貼波音,美國說歐盟補貼空巴;美國說歐盟補貼農民,歐盟說美國的社群媒體及平台,如臉書、谷歌等侵占歐盟利益。川普上台後,美歐的關稅戰將會更嚴重。在安全上,川普越來越不想管北約這個爛攤子,特別是俄烏戰爭,想將責任推給北約歐洲盟國,這可能加速動搖北約同盟體系。法國總統馬克宏曾建議要建立歐洲自己的歐洲軍,現在又舊話重提,但並不容易實現。

川普在選戰中宣稱,他上台後俄烏戰爭就會立即結束。川普的想法是以犧牲烏克蘭領土「建立和平,而非協助烏克蘭奪回失土」,但烏克蘭不會願意以犧牲領土為代價與俄國停戰;而川普若不能在解除對俄國的各種經濟制裁,包括凍結財產、不能使用SWIFT等鬆動立場,俄國即使願意在占領烏境領土現狀下停火,俄美關係將嚴峻如故。

有人擔心歐盟會聯手美國打壓中國,這可能多慮了。中國不是沒有反制歐盟的能力,例如歐盟通過加徵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關稅,中國立即向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徵收39%的「保證金」,逼得馬克宏趕快派人與大陸通話協商。當下歐盟對華立場分歧,又互為重要市場,彼此並無安全威脅。加上川普當選,歐盟在經貿安全議題上不再對美亦步亦趨,相信中歐目前的關稅戰會出現妥協解決的方案。

關於美中台關係

川普在經濟上會壓榨台海兩邊多繳關稅,並要求台灣產業,特別是台積電周邊相關廠商都遷至美國 。國防上要求台灣把預算加至GDP的10%(不可能),購買武器,交更多「保護費」。美國這種淘空台灣經濟強要保護費,又不承諾保護的行徑,台灣倒真該醒醒了。

大陸則以秀肌肉方式壓制川普躁動。今年9月25日中國首次對太平洋試射東風-31AG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在12,000公里左右;10月下旬,在南海展示雙航母(遼寧號、山東號)的編隊演練;至於解放軍機艦繞台威懾更是家常便飯。川普曾說中國若「進入台灣」,他將對中國開徵 150- 200% 的關稅,卻從沒說要在軍事上搞對抗。川普的對台政策顯然是想與中國在軍事上維持槓桿平衡,不要發生軍事衝突,美國可以售台大量武器,但不會出兵保護台灣。

最後,川普是一個喜歡用交易手段解決問題的人,在美中打交道時,台灣會不會成為被交易的棋子?賴當局只想強化與川普的關係,其實改善與大陸的關係才更為重要與現實。

(作者係台大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張麟徵
  • pages: 20
  • 標題: 「川普主義」不會只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