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全面執政對美國整體影響│花俊雄
2024年美國大選,原先各方認為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廝殺,但沒想到出現了「紅潮」,造成共和黨大勝。被彈劾兩次、官司纏身的川普,不僅在選舉人票以312對賀錦麗226勝出,普選票川普也贏了400萬票,打破了20年來共和黨候選人未曾在普選票勝過民主黨的紀錄。
川普強勢重返白宮,成了歷史上第二位贏得兩屆非連任總統任期的人(第一位是1892年民主黨克利夫蘭擊敗共和黨現任總統哈里森,當選第24屆總統)。川普拿下7個搖擺州,其中包括民主黨的「藍牆」(賓州、密西根、威斯康辛)以及北卡羅萊納、喬治亞、亞利桑那和內華達。由於戰況慘烈,兩黨都砸下數十億美元的廣告宣傳。人們稱川普勝選為「歷史性的回歸」,而賀錦麗的敗選則為「耗費10億的災難」。此外,參議院共和黨以53對46席;眾議院共和黨以220對212席勝出。共和黨還在全美50個州的31個州贏得多數,與2020年相比,這次共和黨在每一州都贏得更大比例的選票。對於全國轉紅這個結果,川普深感滿意,他認為這一次選舉是他表現最好的一次。
川普在競選期間兩次遭到暗殺未遂,勝選後,他說「上帝放過我是有原因的,要我拯救我們的國家,重建美國的偉大」。川普贏得共和黨歷史上最高的普選票,因此可以說他獲得人民充分的授權。川普說他要為美國人民而戰,日復一日不會休息,直到交給孩子們強大、安全且繁榮的美國。
遣返非法移民
川普對第二任期充滿使命感,選舉結果又讓他可以大展身手。解決美南邊境移民問題是他在第一任期未完成的標誌性政策。他在競選期間曾多次承諾,將啟動大規模驅逐無證移民。賀錦麗受拜登之託負責監管南部邊境但成效不彰,川普認為這是他擊敗賀錦麗的主要因素之一。據國土安全部2022年的估計,無證非法移民約有1,100萬人,川普認為要對付的可能多達2,000萬人。他提出要創建「史上最大規模的遣返計畫」,每年遣返數百萬人。由於移民局人手有限,他打算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動用國民警衛隊和員警力量來執行。「美國移民委員會」 估計每年遣返100萬名無證客,要動用880億美元預算,川普考慮動用國防資源來支付。倘若建築業、餐旅業與農業等流失數以百萬計的勞工,GDP恐將縮水1.7兆。川普如以行政命令動員國民警衛隊或地方員警,則可能要面對民主黨主政的州政府或移民團體杯葛訴訟。續建邊界圍牆,是否會變成爛尾工程也令人關切。總之,遣返非法移民夾雜著人道、家庭和商業運作各方面的災難,恐將對全美移民社區帶來巨大衝擊。
提高關稅
較多選民這次選擇了川普,代表選民未被賀錦麗警告川普可能會對民主政治產生重大威脅所打動,大多數人認為川普更擅長處理經濟問題,因此他們寧願犧牲民主。換言之,選民這次選擇川普,很大程度是不滿拜登領導下的經濟,並對川普第一任期低通脹的懷念。為了滿足選民的期望,川普將提高關稅和降低稅率。川普表示,將對外國商品徵收20%關稅,所有中國商品則徵收高達60%關稅,對某些進口汽車甚至會徵收200% 的稅項。 川普視關稅為促進美國經濟增長、促使製造業回流、保護就業和增加稅收的工具。但經濟學家和投資者一致認為,徵收新關稅將擾亂全球供應鏈,可能導致與歐盟等盟友和競爭對手中國的貿易戰,使國際關係緊張。同時,根據川普之前發動貿易戰的情況來看,增加關稅大部分由美國進口商承擔,最後落到消費者身上,這將給通脹帶來上行的壓力。
至於對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是否能促使製造業回流、促進製造業復興,從而增加就業機會,製造業高管看法不一。一些高價值和精密產品製造商樂觀地認為,川普的貿易政策將吸引一些客戶回美國;其他高管則表示,對中國加徵關稅,可能導致生產轉移到其他低成本國家,但這些國家仍得從中國進口主要零組件,這就是為何美中貿易戰中國的出口總額並未明顯下降的因素。這些高管說,他們的客戶不會因是國產商品,就願意支付更高價格。
美國去工業化已久,要振興製造業非一朝一夕可成,更何況川普以1930年代的手段,要解決現代全球化造成的產業鏈重新部署帶來的問題,根本不是對症下藥,其成效不僅會大打折扣,可能還會產生負面影響。德意志銀行估計,如果對中國徵收60%的關稅,對其他所有國家徵收10-20%的關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將變為負面。
降低稅率
在調降稅率方面,川普和國會共和黨人2017年通過的稅法中有一些條款將於2025年底到期,例如對以個人申報方式納稅的個人和企業的稅率下調,他們已將延長該法的期限列為優先事項。據「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估計,這將在10年內耗資約5兆美元。全面延長這些條款,應不會對經濟增長或利率產生太大影響,因為投資者已消化了這種預期心理。但川普的其他提案,包括降低企業稅率;對小費、社會安全福利和加班費免稅;汽車貸款利息和州稅、地方稅的抵扣,則未必能順利過關。「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估計,這些提案將在10年內增加約4兆美元的赤字。減稅也會讓利率上升。
摩根大通估計,財政部目前的發債計畫足以為明年的赤字提供資金,但在不延長2017年減稅政策的情況下,2026-2029年將出現3.3兆缺口。如果延長該減稅政策,且川普的計畫得以實施,那麼缺口還會更大。
女性墮胎權
根據NBC出口民調,墮胎權 是排名第三的選民關心議題。賀錦麗原先期盼在最高法院推翻墮胎為憲法所保護的權利(Roe v. Wade案)後,全國婦女將傾巢而出支持她。但川普深知這個議題是賀錦麗的強項,因此轉趨中立溫和,他在辯論會上表示,不會簽署全國性的墮胎禁令,主張墮胎權應由各州立法裁決,因此淡化了此議題。
這次大選婦女票占53%,賀錦麗獲得48%,川普獲得44%。婦女和少數族裔沒有一面倒地支持賀錦麗,是她無法成為美國首位女性總統的主要因素,而「紅潮」興起使川普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人事任命
川普首次擔任總統前沒有任何公職經歷,因此在人事任命上採納了共和黨建制派的建議,但他與這些建制派的執政理念、利益導向、價值觀不同,造成人事變動大、政策受阻。目前看來,他在第二任期的人事安排完全由本人控制,他要提拔和培養的人完全忠於自己。這預示忠於川普的MAGA力量成為新一屆政府的主力軍,他們將對美國政壇發揮主導性作用。
三權分立變成三權合一
在聯邦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占有6席(其中3席為川普在第一任期提名),自由派大法官占3席。有觀察家稱,川普實質掌握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使三權分立走向三權合一,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權勢最大的總統,因此,有人稱他為「帝王式總統」(Imperial President)。這種權力集中,將使川普政府能高效地推動其政策議程,移民、稅收、環境保護、教育和衛生政策等關鍵領域,都可能在短時間內向保守主義傾斜。
另外,由於大法官是終身任命,現任保守派法官的司法影響力將長期存在,即使未來民主黨重新執政,也難以快速推翻川普政府的政策。這會讓一些熱點社會議題(如墮胎權、槍枝管制、宗教自由等)的裁決傾向保守,對美國進步主義形成長期挑戰,也會進一步加劇意識形態分裂。
而且,三權集中在保守派的掌控下,將削弱三權相互制衡的傳統模式,使總統的權力被無限放大,導致大眾對於民主程序的信任下滑,加劇政治極化和社會撕裂。這種政治格局不僅將重新定義共和黨在美國政治的主導角色,同時也對民主黨提出新的挑戰,或將深刻影響未來數十年美國的政治與社會走向。
又鑒於川普趨向保護主義,可能進一步加深美國在國際舞台的單邊主義立場,使美國在氣候變化、全球貿易、軍事聯盟等全球議題上更加強硬,這也會重新定義美國在全球的角色與責任。
(作者係旅美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花俊雄
- pages: 24
- 標題: 共和黨全面執政對美國整體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