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川普回歸的多重省思│朱駿

對川普回歸的多重省思│朱駿

川普回歸聲言將進行多種報復,但他四年後不能再連任,必然將以有限的時間,急切營造自己想要的美國與世局。川普四年前何嘗不是想「美國第一」、「使美國再度偉大」,但以慘敗收場,拜登四年後亦敗,問題可能出在美國的發展模式已經落伍,四年後共和黨會不會步上今日民主黨之後塵?很難說。

川普重掌美國政權,共和黨又在國會成為多數黨,班底穩固,熟門熟路,更加篤定,以其素來喜於打破常軌,令人難以捉摸的囂張性格在第二任必然更加使勁揮灑。然而,歲月不饒人,美國之大非一人所能獨治,未來如何尚在未定之天,別忘了四年前他是如何慘敗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歷史不會重演,但不排除結果會類似。對我們而言,最關注的當然是他對兩岸的影響。

圍堵中國大陸不變

大國都有向外延伸實力的需求與慣性,中美兩國皆然,自今以往只要兩國不出特殊意外,會千秋萬世地較量下去。兩強相爭固然不能排除在局部或全局的特殊項目合作,但就全局而言,不爭鬥是不可能的,一定會出現損人不利己的手段,「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統戰式呼喚,美國人不會放在心上。

川普第一任啟動中美貿易戰,圍堵大陸經貿與科技,這個路線拜登繼承了且擴大了,特點是聯合天下盟友圍中,串起北約與印太。川普應該會繼續以中國為最大競爭對手,甚至在心裡定位為敵國,使盡怪招削弱其力量,但嘴上還是會說大陸領導人的好話,這是他慣用的陰陽兩手。

川普言語粗鄙、行為不端,不喜受法律約束,強調國家公職人員要對其個人絕對忠誠。此作風與獨裁相去無幾,美國若想再以「民主對專制」圍堵大陸已不適用,川普也沒興趣。

時間壓力將促使大膽博弈

大家都以為川普為商人,具有「交易主義」(transactionalism)性格。然而,川普在1980年代就露出討論政治的興趣,顯然不是一般普通意義下的商人。川普有濃厚的政治興趣,必然有價值理念,交易只是過程與手段,他表露出喜歡交易的姿態,只是一種欺敵戰術,真正最關鍵的可能是他絕對不交易的項目。這些是什麼,值得觀察推敲。

此外,川普在商場的歷練,使他具備一般政治人物沒有的敏銳市場嗅覺,清楚自身利益之所在與獲致利益的客觀條件,能精準判斷人我強弱之勢。因為是商人,必須養成對市場謙卑的素養,只要市場情勢變動,他一定毫不猶豫地跟著改變,這與政治人物習慣維護臉面,不願改變的頑固性不同,所以,他能說變就變,不可預測,成了他無往不利的武器。與他博弈者必須去除自己的政治頑固性,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情勢已變,川普時不我予

在川普第一任內最突出的似乎不是交易,而是以美國利益為中心、有孤立主義色彩(實際不是)的單邊主義,弄得各國包括大陸措手不及。四年之後情勢已豹變,歲月不饒人,時間、精力與形勢都不在川普這一邊,他自己心裡比誰都清楚,可能更急切地想在短時間內就能獲致所想達成的效果或利益,這可能將促動更加暴烈的單邊主義作風,這反倒對美方盟國非常不利,大陸應抓住機會修好歐盟,離間美、歐。

川普可能會想要離間中俄關係,這可能反而有利於中國大陸順勢卸下俄羅斯與北韓兩個包袱,修好歐盟。對中國人而言,「聯俄才能制美」是歷史虛無主義下的空想與錯誤的選擇。別人是靠不住的,特別是歷史上侵略中國最甚之國。大陸的首要之務是先搞好自己,中國要有定力,而不是與形象不好的俄羅斯、伊朗、北韓實質結盟,嚴重傷害自己的軟實力。美國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能開創出可持續長治久安的發展與治理模式。

大陸各行業的工程能力已長足進步,製造業產能已占世界產能的30%,大部分涉及全球民生產品與物資,這令「小院高牆」內的人不得不依賴,何況是小院外的廣大人民群眾。若川普執意要重組且切割中美供應鏈,將波及全人類的生活,影響範圍遠超出製造業,所產生的各方面成本難以計算,不是美國負擔得起的,美國的盟友將受嚴重衝擊,也不會跟隨,反而會挫敗美方的算盤,令美國的院子越來越小,大陸的院子越來越大。川普若堅持對中國大陸切割,但又不得不中道而止,弄成半吊子,將大損其威望,美國人民對他的觀感將迅速翻轉,第一個覺得噁心難受的必然是他自己。

川普這次能凱旋重歸白宮,主要是得利於拜登專注圍中,對內政重視程度不足的愚蠢。世界情勢已發生變化,不是美國說什麼是什麼的時代了。川普若一意孤行,只會雪上加霜。這是他必須面對的現實。

民進黨將更加一面倒

川普在第一任內說過,台灣是筆尖,中國大陸是桌子之類看扁台灣的話,似乎以為台灣的利用價值不大。此次競選期間則數次提到台灣,雖都不正面,但似乎已認為台灣有一定的利用價值,可能會在台灣身上放點心思。在川普眼裡,對大陸的主要戰場在經貿與科技,台灣固然是一個對付大陸的籌碼,但體量太小,不夠塞牙縫。川普可能認為關稅與軍備才是重要籌碼,也不認為大陸敢在他眼皮子底下造次,台灣的份量固然不夠重,但精明的人不會輕易放棄可用的籌碼。今天兩岸的情勢與美國反中風潮,是川普在第一任內搧風點火導致的,川普不會搬磚砸腳,只會再接再厲。旅美學者翁履中以為,「在需要的時候,川普可能會採『制台友中』策略,即選擇壓制台灣,而不是壓制中國」,似乎有些天方夜譚。

川普具有獨裁性格,極可能會體現在日後的行為上。民進黨必然更加一邊倒被吃死玩透,想以「民主對專制」的口號連結世界民主國家,可能已不會那麼順手適用。

國民黨對美國的價值更加衰退,除非能發展出堅定的獨立自主路線,否則在多面夾殺下難以多面討好,處境難堪。國民黨若能獨立自主、不舔美、不媚共,勇於高舉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論述一個中國,提出一個中國的願景,反而能有出路。

民主黨敗對國民黨的教訓

2020川普敗得很慘,之後荒謬言行不斷,誰能料到這次能類似勾踐復仇,光榮反擊昔日戰勝自己的對手?理由何在?一言以蔽之,是拜登與民主黨高層志得意滿,顢頇無能所致。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指出,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無論是白人、拉丁裔或非裔工人,都受到民主黨的冷落。他批評民主黨忽視人民的聲音,「民主黨領導階層還在為現狀辯護時,美國人民感到憤怒,他們想要改變」。國民黨不就是輕忽工人階級,熱衷官商勾結,甘願將勞工與弱勢族群的大票倉拱手讓人,才頻頻在大選中落敗的嗎?

川普儘管對與他一起工作的人抱持交易的態度,但立場堅定、信息明確、意志堅決,散放出一種能受人指望與依賴的個人魅力。反觀賀錦麗是倉促中透過一個有缺陷的過程被選中的,9月中旬賀與川普辯論取勝後基本站穩腳跟,但之後不敢直接面對媒體專訪,或在專訪中不敢回答關鍵問題,或表情膽怯畏縮、言語游移、毫不果決,給人無法指望與依賴的感覺,沒有魅力與氣勢,以致無法接續持盈保泰,乃至乘勝追擊,這全是沒有論述能力所致。如果她經過民主初選,可能會被發覺沒有系統論述政治議題的能力而被淘汰,這應該是拜登拖延退選決定,未經民主正當程序,直接推出賀所犯下的戰略錯誤。政治人物最大的資本就是個人魅力,魅力主要來自於論述,沒有魅力,再多的捐款都會打水漂。

回頭看國民黨2016、2020、2024年三次選戰,提名過程都嚴重違反民主程序與原則,所提的候選人沒有論述能力,以耍嘴皮或喊口號為論述,沒有魅力,沒有說服力,吸引不了群眾的認同。賀這次敗北,應給國民黨一次很好的警惕,認知民主程序與原則是民主選戰中的制高點,戰略價值不可替代,反思長期的錯誤,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作者係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朱駿
  • pages: 30
  • 標題: 對川普回歸的多重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