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改善關係合則兩利│徐勉生

中印改善關係合則兩利│徐勉生

10月21日,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在新德里電視台(NDTV)主辦的媒體活動上表示:「我們和中國就具爭議的喜馬拉雅山邊境地區巡邏問題達成協議,並已恢復到2020年的位置」。中印之間四年來在邊界的軍事緊張獲得舒緩,驗證了外交上合則兩利的原則。

本是好鄰居相煎何太急

中、印同為世界文明古國。中國自古以來文明昌盛,宗教與哲學思想尤其豐富,但中國境內與道教齊名的佛教文化卻源自印度。對此,印度引以自豪,同時也驗證中華文化有容乃大,兩國有這一層特殊的關係,理應相互尊重、共謀發展。

印度與中國接壤陸地國界長達3,340公里,其中有多處存在爭議。因領土爭議多半是歷史遺留的問題,後人難以斷然處理,必須相互克制、保持耐性,運用政治智慧求取妥善解決之道。在2017和2020年,中印之間爆發過兩次軍事衝突,但並沒有根本解決問題,顯示國際爭議必須經由外交手段以和平方式處理。這兩次軍事衝突也影響了中印雙方之間的商業關係。尤其2020年後,印度加強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審查,並禁止包括TikTok在內的幾款行動應用程式,還停止飛往大陸的直航客運航班。

中、印人口位居世界之首,市場廣大,又因相互比鄰,經貿往來自然密切。2019年中印貿易額已增至近一千億美元。大陸一度是印度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不過這一地位於2021年被美國取代,其中不乏政治因素。雙方關係緊張也影響到彼此人民之間的情感。印度政府對中國大陸簽證政策收緊,導致印度企業在技術和生產上的困難。印度要振興製造業,仍需從中國尋求技術、投資和市場機會。雙方因政治因素干擾到民間合作與交流,絕對是得不償失。

第三方介入平添紛擾

敦親睦鄰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中國對印度從無敵意,即使有領土爭議,也主張先穩定局面,以和平方式徐圖處理。自中印關係惡化後,中國駐印使館和外交部對印度未採取劍拔弩張的姿態。觀察家認為,這顯示出中共中央的謹慎,擔心關係惡化會將印度推向美國陣營,造成「印太戰略」圍中的局面。此一論點,證實印度近年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其中除內部政治考量,也與美國的介入脫不了干係。

美國因對中國大陸和平崛起有所顧忌,於是對中發動貿易戰、科技戰,並在地緣戰略上聯合亞太國家對中圍堵。2017年,在美國的主導下,美、日、澳、印重新開啟「四方安全對話」(Quad),名義上要「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共同目標和實現」,實際上卻是劍指中共。不過,美國如今國內經濟情勢嚴峻,川普就任後必將專注於提振經濟以回應選民的期待,相形之下,勢將降低對國際政治的干預力道。這對印中關係轉趨和緩必有助益。

金磚峰會有助中印合作

印度與美國交好無可厚非,但有無必要親美抗中則頗有待商榷。尤其中印因為邊境對峙損害兩國的貿易關係,印度企業界身受其害,因此要求政府與最大的供貨商重新建立對話。另外,2024年6月印度大選,執政黨席次大幅下降,雖保住了執政聯盟,但已失去國會單一政黨的過半多數。一般認為,這是印度人民對經濟現況不滿,並質疑執政黨的對中政策所造成的結果。這使得印度政府警覺到有必要調整對中關係,於是首先開始放鬆對中國大陸企業職員的簽證限制,並進一步安排莫迪在金磚峰會時與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

10月22-24日,金磚國家峰會在俄羅斯喀山舉行,是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去年實現歷史性擴員後的首次峰會,出席者包括新成員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衣索匹亞,共有36 個國家領導人出席,其中包括莫迪、習近平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中印合作完全符合金磚機制的宗旨。

10月23日,莫迪與習近平舉行雙邊會晤,這是二人自2019年以來首次正式會面。莫迪表示,中印關係對全球和平至關重要,並強調:「維持邊境和平與穩定應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互相保持敏感度,仍然應該是我們關係的基礎」。習近平則表示,國際社會密切關注這次峰會;北京和德里必須樹立榜樣,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團結,並為推動國際關係多極化和民主化做出貢獻。習也強調,中國和印度同為文明古國、發展中大國、全球南方重要成員,都處在各自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

世界各國的外交作為都是為了保護自身的國家利益。美國拉攏印度對抗中國,並不是為了保護印度的國家利益,而是利用印度牽制中國,最終還是為了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印度與中國大陸求同存異、共謀發展,才能合則兩利。

 (作者係 退休大使)

附加資訊

  • 作者: 徐勉生
  • pages: 44
  • 標題: 中印改善關係合則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