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制」台灣方案的思路方向│朱駿

「兩制」台灣方案的思路方向│朱駿

政治是社會最核心的支柱、利益與最大的發展動力,經濟與科技等都受其引導或支配。統一後台灣政治運作的成功,應該會為大陸的治理提供新生元素與參考框架,是故,在擬訂「兩制」台灣方案時應先從改良台灣的體制入手。

這個新體制應保留選舉制度與相關的民主元素,但又能去除目前領導人權力過大、無法制衡的情況,同時行政權應能受到合乎民主原則的制約。新體制應保留政黨政治與言論自由,仿效歐洲「兩院式聯邦內閣制」,政府採用上、下兩議會式內閣制,依「聯立式比例代表制」選出下議會代表,不分區與直選代表各半,共約兩三百名,選舉採行小選區方式,任期四或五年。上議會則由各縣市以大選區方式直選各產生四名代表,任期與下議會相同。各黨應於大選時推派行政長官人選,選舉結果底定後,由下議會代表選舉產生行政長官,任期與下議會議員相同。各縣市政府亦依上述原則,選出上、下二議會代表與地方首長,各縣市下議會人數應控制在40名以內,上議會則在20名以內。

統一後,台灣的國防勢必要與內地一體化,台灣的槍口當然不能再指向台灣海峽,軍隊不得不重新訓練組裝,這需要大陸駐軍協助。「解放軍」的名稱是內戰時代的產物,或可考慮正名為「中國國軍」。

政治的良窳與社會風氣密切相關,務必仿效當年香港「廉政公署」,訂立嚴格有效的全社會反貪腐制度,令台灣社會與官場自此弊絕風清,人民的稅金與商業運作費用皆能花在刀口上。同時,要有財產來源與去向不明的罪責,令富有之家不能再有錢可使鬼推磨,社會風氣煥然一新。

參考北歐國家,推行具有真正社會主義精神的制度,實施社會市場經濟制度(social market economy),政府要根據成本核算管理物價,讓台灣實現符合社會主義精神的模範省,落實《禮運大同篇》的理想。企業政策要把重心放在幫助中、小、微企業,減輕社會資源向大或中大企業過度傾斜的問題,隨時培養能快速發展成大企業的中小企業,促使已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或中大型企業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歷史的統合是大問題,應由兩岸史學界,根據禁得起客觀檢驗的事實基本面與一般經驗法則,改寫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之後,依此新版中國歷史全面修改教課書,重新培養正確的世界觀與愛國心。

兩岸往來的證件檢查應繼續保留,以利於管理人口流量,但涉及貨物的海關檢查應全面撤除,方便貨暢其流與商務發展。台灣地小人稠,土地使用應符合法定使用目的,目的消失應由政府以累計歷年利息之溢價收回。開發只能賺取合理利潤,政府應有調節市場的能力與決心,令台灣貧民亦能有棲身之所。

至於在大陸各級政府應騰出多少位子讓台灣人出任,只是技術性的問題,當然數量越多、職務越高,越有利於吸引台灣人心。

幾十年來,全球先進國家早已碰到發展與治理模式無法解決當前問題的困境。兩岸統一後,應可以台灣作為開發新模式的研究與試驗基地,提升中華民族國家發展與社會治理的能力。

(作者係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朱駿
  • pages: 56
  • 標題: 「兩制」台灣方案的思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