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升溫vs.美日互槓│李中邦

中日升溫vs.美日互槓│李中邦

中日關係已低沉許久,近期似乎豁然開朗,雙方的政府官員、政黨及軍方交流綿密,十分熱鬧;另一邊,拜登以「國安」為由,擋下日鐵收購美鋼案,讓日本政商界備受衝擊,但中日、美日此番的關係消長究竟能走多遠?

2024、2025歲末年初之際,中日關係出現升溫趨勢,而美日卻因一樁收購案互槓,中美日三角正在發生此前少見的板塊挪動。

日政、黨、商絡繹訪華

日本長期獨尊美國,「美國因素」也是中日關係不佳的主因之一。然而,去年12月下旬,日本外相岩屋毅訪華前受訪表示,他不喜歡「台灣有事」的說法,應該是「無事」;台灣為日本重要且有淵源的友人,但日本堅守日中建交時的共同聲明。他又說「日本不能偏向中美任何一方。中日交往的歷史更悠久,日本從中國學到很多。」這是近幾年日本難得的低姿態,對中國大陸遞出了橄欖枝。

12月25日在北京,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見了岩屋毅;外長王毅、文旅部長孔業禮與岩屋毅、文科相阿部俊子舉行「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第二次會議,達成青少年、教育、城市、旅遊、媒體等廣泛交流的10項共識。王毅有意3月訪問日本。同一天,日企豐田汽車宣布要在上海投資興建一座電動汽車工廠,主要生產凌志(LEXUS)品牌的電動車,新廠有研發中心、製造廠、試車場,預計2027年開始生產,而且將仿特斯拉的上海廠採獨資形式。在日企萌生「撤離中國」的當下,豐田逆勢操作,格外受到中外業界矚目,甚且還首次任命了陸籍高管李暉出任豐田中國的總經理。

數日後,日相石破茂亦親口說:「日本首相訪問中國是極為重要的事。領導人之間的信賴關係不能僅停留在表面,必須積累次數」、「日中兩國是鄰國,必須保持穩定,建立信賴關係,探索彼此的利益」。不過,他也補充「當然,日本也必須重視與美國的關係」。

石破以中日平衡美日風險

石破訪華的意願好像比訪美更積極,原因應出在中日關係可平穩開展,而川普上台後,石破就得面對美方加徵高額關稅、提升防衛費、增加分擔駐日美軍費用等壓力。再者,石破的支持率不高,如能改善中日關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固自己的首相地位,這是很務實的選擇。

1月13-15日,應中國共產黨的邀請,日本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公明黨幹長西田實仁率執政黨代表團訪華,舉行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第九次會議。行前石破特地與二人會晤,面授機宜並請他們轉交親筆函給習近平。石破內閣閣員中,對中最強硬者當屬第三次任防衛相的中谷元,他近期屢有關於釣魚台列嶼(日稱尖閣諸島)、台海和平的發言。但大陸東部戰區代表團幾乎與執政黨團同一時間訪日,會見了防衛省、自衛隊聯合參謀部高階官員,並參訪了統合幕僚監部、海自基地和護衛艦。1月15-17日,日本農水相江藤拓赴北京,與中國農業部長韓俊和等人會談。近日中日關係的確很熱。

拜登擋下日鐵收購美鋼案

相對的,向來如膠似漆的美日關係卻走向冷淡,甚至出現矛盾。美國已啟動駐沖繩部分海軍陸戰隊陸續調往關島、夏威夷等地的作業,此舉被視為美國試圖減少自身駐軍的風險,讓日本自衛隊承擔更多第一線防務責任。但最尖銳的則是,1月3日,拜登宣布否決「日本製鐵」(下稱日鐵)對「美國鋼鐵」(下稱美鋼)149億美元的收購案。他說,鋼鐵業是美國基礎設施、汽車工業和國防工業的原動力,若非本土製造,將會對美國「國家安全」和關鍵供應鏈造成風險。消息一出日本譁然。

石破、日本政壇要角及產業界皆對該收購案寄予厚望;美鋼的經營層、股東及部分員工也表贊成,但因涉及美國政治與勞工選票,川普、拜登、共和與民主兩黨及聯合鋼鐵工會(USW)都反對,美國外來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則意見分歧,舉棋不定,只得由總統親自操刀。

日本人感到諷刺的是,因美、日是簽有安保條約的盟國,日本數十年來又一直努力與美國國安一體化,特別是在拜登任內,前岸田政府完全配合美國打壓、圍堵中、俄、北韓的政策,加入美國主導的軍事、經濟(半導體)聯盟、巨幅增加防衛預算;況且日本已連續五年為美國最大的投資者,為美國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萬萬沒想到拜登竟然在卸任前夕,以「國安」為由來一記回馬槍。

日鐵和美鋼在聯合聲明中,直指拜登並未提出構成國安問題的任何證據,明顯是政治決定。1月6日兩家公司提起訴訟,希望能擱置拜登的決定。日企跟美國政府對薄公堂非常罕見,但以川普第二任的強勢應該頗難翻案。

日本經產相武藤容治對拜登的決定不解,其業界亦開始擔憂:日美還是不是朋友、盟國?並對未來日美之間的投資合作心生疑慮。1月13日美日菲領袖視訊,石破就此事向拜登表達強烈關切,但未見回應。此案鐵定讓日本備受衝擊,但瞧瞧加拿大、丹麥(格陵蘭)、巴拿馬運河的例子,川普對待鄰國、盟國的方式,日本可能也莫可奈何!

另一方面,中日關係的回暖升溫,究竟能持續多久也很難說,畢竟日本對中、對美的基本結構並未改變,或許中美日三方都在摸索新的平衡點吧。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中邦
  • pages: 28
  • 標題: 中日升溫vs.美日互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