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參觀瑣記│吳國禎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參觀瑣記│吳國禎

史籍文獻不乏關於五帝夏商周歷史的敘述,但晚清以來在西學東漸的影響下,對那段歷史的質疑論頗盛行。甲骨文的出土明確了商代的史證,近年來夏代時期的考古工作也成果豐碩,展示在位於洛陽市偃師區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中。

202203015840834769 150413

文獻上的夏代

史書對夏代歷史敘述如下:

1.大禹治水,劃定九州,九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的領域和山川形勢,在《史記-夏本紀》中有詳細的敘述。

2.禹都陽城:《史記-夏本紀》記載,「禹辭避舜之子商均於陽城」,是說舜要禪讓給禹,禹意讓予舜的兒子商均,而避居陽城,但諸侯歸心禹,禹遂即位,國號「夏后」,姓姒氏。

3.禹會塗山:《左傳-哀公七年》記載:「禹合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為國。」玉、帛是先秦禮制中敬獻給神靈和尊崇者的禮物。

4.禹征三苗:《墨子-非攻下》:「昔者三苗大亂,天命殛之,…則此禹之所以征有苗也。」

5.鈞台之享:《左傳-昭公四年》記載「夏啟有鈞台之享」,說是禹在會稽去世後,他的兒子啟自取王位,改禪讓為世襲,並在陽翟(今河南禹州市)築鈞台以會諸侯,從而確立了他的天下共主地位。鈞台之享標誌夏朝的開始。

6.后羿代夏:《左傳-襄公四年》記載,「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遷於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離騷》也提及太康盤於游田,不恤民事,導致國家衰弱。東夷有窮氏后羿原居於鉏(今河南滑縣),後來西遷於窮石(今洛陽),並且進入到夏的統治階層,贏得太康的信任,最終太康政權旁落,被后羿逐出朝廷,不得返國。

7.夏商更迭:《史記-殷本紀》的記載,「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有夏一代,歷14世17王,400多年。夏自孔甲開始衰落。夏的興衰,和東夷族密切相關,既有會盟通婚之好,也有殺伐之惡。夏的命運繫於夷人進退東西之勢,期間幾度遷都、興衰都和東夷密切相關。商湯也因與東夷結下景亳之盟,最終在鳴條之戰,打敗夏桀,代夏為商。

202203015840834769 150414

二里頭遺址發現

1959年,考古學家徐旭生前往豫西晉南,調查夏墟,發現並考察了王城崗、石羊關、谷水河、閻砦、二里頭等主要遺址。徐旭生認為「在當時,二里頭遺址實為一大都會」。這一觀點決定了此後20年夏文化的探索方向,並開啟了二里頭、王城崗等遺址的發掘。

1962年,徐旭生等專家認為,二里頭晚期文化層相當於商湯建都的階段,是夏代晚期的遺存。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逐步清晰起來。徐旭生是通過田野考古來探索夏文化的首創者。

考古上的夏代

與文獻上的夏代的相當時期,距今4000年前,有長江流域的後石家河文化遺址,淮河流域的禹會村遺址,黃河流域的王城崗、瓦店、古城寨,新砦、二裡頭和屍鄉溝等遺址。青海柳灣、長寧遺址等地發現的洪水遺跡,說明當時的洪水不僅存在於二里頭周圍,且波及至整個黃河流域。

2002-2005年間,登封市告城鎮八方村東側的王城崗發現三座龍山文化晚期的城址,面積達34.8萬平方米。城址東側發現有戰國時期的陽城遺址,帶有「陽城」戳記的陶器。王城崗城址被認定就是禹都陽城。

地處江漢平原的三苗集團都邑性遺址的石家河古城衰落後,繼之而起的後石家河文化面貌產生突變,應是與南漸的中原王灣三期文化交融的結果。這個變化應是「禹征三苗」重大歷史事件,在考古文化上的具體表現。江漢地區的文化也隨之進入中原,為二里頭文化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經1983年以來的發掘證實,偃師商城是一座商代早期二里崗文化時期的遺址,史稱「西亳」,始建年代約西元前1600-1550年間。偃師商城距二里頭遺址僅6公里,其崛起時間與二里頭遺址第四期晚段年代相當,兩座都城的興廢標誌著夏商文化的分界,見證了夏商更替的史實。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玉器主要有:禮器和儀仗類的牙璋、璧戚、圭、琮、戈、鉞、刀、柄形和鈴舌等,裝飾品類的圓箍形器、環、墜飾、尖狀飾、管和月牙形器等,顯示王權的儀仗用器,特別是銅、玉禮器尤為凸顯,這些和宮城、大型宮殿建築群的出現大抵同步。這些說明來自東方大汶口的龍山文化、南方後石家河文化和西北的陶寺、石峁文化在二里頭遺址完成整合。

夏商周的斷代工程

在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大量陶器上有多種刻紋,只是未見到可識別的文字。有鑒於中國古史有確切年代記載只能上溯到《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的始年,即西周的共和元年(西元前841年),國家在1990年代啟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以證實有科學依據的夏商周三代具體年代,為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及早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可確定的時間是夏約西元前2070至前1600年、商前期至盤庚遷殷前約前1600至前1300年,商後期至紂前1300至前1046年,西周前1046至前771年。

出土的甲骨文顯示,商王世代和《史記-殷本紀》所記載的高度一致,可證明《史記》所述的夏商前的歷史應有其本。近年河姆渡、良渚、陶寺、石峁、三星堆的重大考古成果,正揭示出中華早期多元一體文明的起源。

(作者係北京清華大學退休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吳國禎
  • pages: 66
  • 標題: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參觀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