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地震與巧合│申榮彬

兩次地震與巧合│申榮彬

我經歷過兩次最難忘的地震,兩次地震前的瞬間,我都心血來潮做了一個動作,以至於地震發生時根本沒意識到是地震,還以為是自己的動作造成的,等明白是地震時,我覺得地震就像是個促狹鬼,潛伏在附近窺伺著我,看到時機來了,便突然跳出來惡作劇。

在鄭州被汶川大地震震到

第一次是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幾分鐘後地震波傳到鄭州。當時我在鄭州四層樓的房間裡桌子前,突然覺得頭暈。心裡這麼想著便直起身子,想躺到床上休息一下。剛直起身子,手還沒離開桌面,發現桌子劇烈地晃動著。我用力搖搖頭、眨眨眼,想使自己清醒。但桌子的確在來回晃動!就在這時,桌上的一堆書呼啦啦落在地板上;驚慌中我又突然發現,床頭掛在衣架上的衣服也搖擺起來。我看了一下窗口,窗子關著沒風,這才意識到是地震了,急忙跳起來,向樓下奔去。

樓下大廳裡有人叫道:「地震了!」另一個聲音笑道:「啥地震,我活了幾十年還沒遇到過地震…」,「真的地震了,我沒騙你!」同時一群人朝大門口跑去。我跟著他們跑了出去。

外面人影、叫聲一片。他們都是剛從各個樓房裡跑出來的,一張張臉上帶著驚魂未定的神情。人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心有餘悸地講述著剛才的經歷,一邊不安地抬頭看著身邊的樓房。

「電話打不通了!」有人突然叫道。人們紛紛掏出手機,相互撥打著,果然都打不通。有人開始焦慮起來,不知出門在外的親人情況如何?這時一個女孩手機收到一條親人的短信,說火車站一帶所有樓房商廈裡的人全部清空,很多員警在維護秩序。手機可以收發短信!於是許多人都開始用短信方式與親人聯繫。

一切都過去了,有驚無險。有人開始走進屋去。然而大街小巷仍聚集著一群群的人,一個70多歲的老者搬了張小椅子坐在開闊處,對著站在他身邊的人講起了許多年前他經歷過的一場地震…。

這是我,也是現場絕大多數人,第一次遇到地震時的情景,每每憶及,總會聯想起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裡,對人們突遇地震時,驚慌失措的描述。

來台灣後地震經驗豐富

兩年後,我來台灣生活。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地震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台灣處於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碰撞的樞紐點上,更是首當其衝。據統計,台灣平均每年大約發生16,000次左右大大小小的地震。這個資料對一生都未必遇到有感地震的人來說,真是觸目驚心。

大陸人來台灣生活,首先要克服的不僅是兩岸的生活習慣和對事物認知的差異,還有的就是對地震的恐懼心理。在台灣第一次遇到地震是一天深夜,我被地震搖醒,驚恐地跑到窗口,路燈下的街道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跑出去避難。第二天上班,我以為公司的人都會談起昨夜的地震,卻沒有一個人談起,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似的。

來台灣的最初兩年遇到地震,我第一反應就是要快速逃離房間,可是看到身邊的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頂多看著屋內搖擺的物體,淡淡地說句:「哦,又地震了。」我佩服他們的鎮定之餘,也為自己的驚慌感到汗顏。現在我遇到地震,不再有立刻逃出房間的衝動,可震級大時仍不免望著頭上的天花板膽戰心驚。

在台北經歷四級地震

2022年1月3日,我因身體不適須住院三天。那天下午,我辦理完住院手續,便被安排在住院部12樓靠窗的一個房間。窗西向,窗外是一片林立的樓房,樓房那邊是一道如翠綠屏障般的青山。三片百葉窗全部打開,寬大的玻璃窗視野開闊。冬日明亮的陽光透過窗玻璃照進病房,暖暖的很舒適。我站在窗前對著青山、樓房和街景欣賞很久,直到倦意襲來,躺在病床上睡去。

醒來已是黃昏,夕陽快壓著山頂了。金色的落輝籠罩著參差的樓頭,一群鴿子沐著斜陽在樓頂上空盤旋著。當夕陽沉落進青山背後,陰影籠罩下來,病房裡立刻感到夜晚的涼意。這時已快晚上6點了。我拉下百葉窗想把空調打開。

床頭牆壁上安裝著一排插座和各種開關按鈕,哪一個是空調的開關呢?在各種開關按鈕中間,掛著一個銀灰色的膠板,膠板一頭是個紅色按鈕,仿佛鑲嵌一顆圓圓的紅寶石。我取下膠板,按一下紅色按鈕,響起嗶嗶的聲音—原來這是病人遇到緊急狀況時呼叫護士的。我急忙把膠板掛回原處,準備向過來的護士道歉。

就在這時我突然感到一陣暈眩,我深吸一口氣想鎮靜一下。護士櫃檯就在病房門前,一個20來歲的小護士衝了過來,兩手攙著我的胳膊,把我往外拉,一邊急切地詢問著:「你沒事吧?」

我怎麼呢?難道我無意中預知自己就要犯病,而神使鬼差提前通知了護士?到了門口才明白是地震了。這是我來台灣十年裡感覺最強烈的地震。

樓房劇烈晃動著,走廊上一排病房的門被搖晃得開開合合,砰砰亂響;樓房裡所有能搖晃的東西都搖晃起來。護士和我兩人被搖晃得靠著牆站著,她不停安慰我說:「你沒事吧?你沒事吧?」

這時,一位病人出現在走廊盡頭,搖搖晃晃地走過來。護士鬆開我急忙跑過去攙扶他。在這種混亂中,小小年紀的她竟如此冷靜沉著,置自身安危於度外,恪守著自己的職責!我對她油然而生敬意。

大約一分鐘之久,地震過去了,一切復歸平靜。

當天晚上那位小護士到病房查房時,我跟她說了地震當時的感受,她有點靦腆後說:「當時聽到你病房的求救信號,我並沒有感覺到地震,推開房門時,才突然覺得是地震了。當時我還納悶,你能提前預感到地震嗎?還是你對地震比我們都敏感?」

我笑了笑。她哪裡知道這純粹是個巧合,但鄭州及台北的兩次巧合,我自己也不敢置信。

(作者係河南籍業餘作家)

附加資訊

  • 作者: 申榮彬
  • pages: 80
  • 標題: 兩次地震與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