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北港的歷史及變遷│林清治
北港鎮舊稱「笨港」,位於雲林縣西南方,是台灣媽祖信仰中心之一,雲林三大區域中心之一,雲林海線的門戶及政經中心。北港朝天宮每年上半年香期帶來可觀的進香人潮,結合周邊北港老街、水道頭園區、北港女兒橋、北港糖廠、美食小吃等觀光資源,造就了北港商業機能發達。
北港開發歷史及變遷
明朝天啟年間(1621)漳州人顏思齊登陸築寨,鄭芝龍招閩籍墾戶拓墾,陳衷記、許友儀、林天生等漳泉墾首跟進,陳立勳建立笨港街,清雍正之前港市盛極一時。早年笨港巷道迂迴,易於迴避官兵,成為先民入墾台灣渡口之一。商業上,笨港因依畔笨港溪而興起,康熙年諸羅縣志記稱:「笨港街,台屬街市,此為最大」,乾隆年府志記稱:「笨港街、俗稱小台灣」,此外有「一府二笨」、「一府二笨三鹿港」之說。
北港溪一如台灣其他溪河非潦即旱;加上河道日益淤淺,離海愈遠。1750年因河道南移,將古笨港街一分為二;北街(即北港鎮)商業繁榮,南街(今嘉義縣新港鄉)為官衙兵營所在地。至日據時期海關撤站始喪失貿易功能。
北港觀光大橋連接北港朝天宮和新港水仙宮間的交通,於2001年8月動工,耗資新台幣1.4億,2003年11月完工啟用。主橋長268.5公尺,採用紐爾遜式提籃型設計,外觀呈三孔紅色鋼拱橋,每孔橋身是以黃色鋼纜之麟片造型,每條鋼纜有七根鋼索絞紮。造型設計上有著龍的形體,有景觀照明,可配合文化活動的燈光投射,或對周圍造景意象提供夜間照明,象徵北港的地標。在周邊打造生態與運動公園,設置觀景台、自行車道、沿岸步道。
水道頭文化園區及老街
建於昭和5年(1930)的北港水塔分成三層,上層為圓柱鋼筋混凝土蓄水塔,作為儲水之用;中下層為十角形構造物,原本摟空的空間,在1962年進行局部增建,搭配圓拱型開口形成封閉空間,為辦事處、會議室與維護空間。三座200平方公尺左右的方形蓄水池主要用以沉澱溪水,現已沒有過往的作用,吸引鳥類和昆蟲齊聚,成為環境優美的休閒空間。
日文稱為「水道」的自來水廠有取水井、沈澱、過濾、消毒等設施,為當時最完善的設計,處理好的水以幫浦打上水塔後送到每一住家,被稱為「水道水」。光復後,北港水塔由北港鎮自來水廠經營,現合併於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由鋼筋混凝土柱梁與磚造牆身結構建造而成,屋身為清水磚構造,開窗分割與洗石子表面處理,有古典風格。
北港朝天宮
朝天宮位於北港鎮中山路,源自康熙33年(1694)媽祖神像從福建移駕至台灣,之後三次增建,至咸豐初年擴建成為四進和東西二室的建築,1905年遭受大地震摧殘,重建後更帶有中國傳統藝術之美。1982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制定之初即列為省屬二級古蹟,1994年第二次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後升格為國定古蹟。
正殿奉祀媽祖,觀音殿主祀觀音菩薩、從祀十八羅漢,三官殿主奉三官大帝,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聖父母殿奉祀媽祖之父母和其兄姊,註生娘娘殿主祀註生娘娘,雙公殿奉祀土地公和境主公,開山堂則奉祀歷代住持牌位。建築具有中國傳統特色,四落八殿、一埕七院。殿前龍柱一對立於咸豐5年(1855)前後,最大特色是彎幅極大的龍眼,這種通常被稱為瞎眼的龍眼,在清朝的龍柱裡不常見,到日據時期才廣為流行。
北港朝天宮每幾年就到湄洲謁袓進香,約在農曆3月19、20日,會從湄洲進香回港繞境祈安。
北港義民廟
1786年清廷政令不明,以致民怨載道,造成「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的社會亂象。反清意識強烈的天地會更形擴張,北以彰化大里杙林爽文為首,南以高雄鳳山莊大田為主,造成全面叛亂。乾隆51年林爽文以破竹之勢攻陷彰化,南下圍攻諸羅(嘉義),官兵不敵,亂軍所到之處均受蹂躪,創傷累累。亂軍攻達笨港,居民召集108人組織義民團,養有一隻靈犬,堅強抵抗。亂軍屢次攻入笨港都被擊退,但頑強反撲,善用偷襲,使義軍窮於應付。幸有靈犬隨時提高警覺,使亂軍難以越雷池一步。
乾隆52年(1787)5月30日亂軍設計夜襲,黃昏時分先以頭陣兵馬詐敗,義軍不疑有他,當晚舉行慶功會,個個酩酊大醉,亂軍派奸細毒殺義犬,後潛入義軍。一入營區大肆砍殺,108位義軍全部罹難,笨港就此淪陷。滿清政府派福康安將軍帶領大隊兵馬渡台討伐,以破竹之勢弭亂,彰化、諸羅、笨港相繼光復,力擒賊首送京治罪,內亂終告平定。次年府城上書皇帝,乾隆御賜「旌義」,改諸羅為「嘉義」以資褒揚。笨港地方士紳受令,鉤御筆出資建亭,名為「旌義亭」。
同治2年(1862),戴潮春組織八卦會,很快打到笨港,當時笨港義軍及清軍同心協力,把戴軍擊退。義軍死難有蔡水等36名,同時葬在「旌義亭」兩旁,將「旌義亭」擴改為「義民廟」。本廟經歷數次整建,廟體小巧精緻,三川殿與主殿之間未留設天井空間,兩空間之室內金柱連成柱列,顯得進深更長,不同於一般寺廟的祭祀空間形式。1960年代因保存概念不彰,新增水泥仿木構架,廟內木構細緻精秀,石作雕刻與詩文柱聯亦為可觀,保有極多甚具歷史價值與營建考證價值的匾、碑、牌位、石雕、營建部件等,多數保存完整。
義民廟祭祀保鄉衛民殉難的義民及義犬,具有教忠教孝之義,每年5月30日(或29)舉行「義民公普」紀念殉難義士。義民廟於1993年被內政部核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作者係退休工程師)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清治
- pages: 87
- 標題: 雲林北港的歷史及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