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不該生活在「綠色恐怖」中│黃浩天
3月13日,賴清德針對五大國安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其中包括陸配武統事件、恢復軍審制度,全面緊縮兩岸交流,這不僅造成兩岸局勢緊張,連兩岸青年就學及日常生活層面都受到嚴重衝擊。
從民進黨2016年執政以來,兩岸交流就遭到人為阻攔,後因疫情幾乎全面中斷,好不容易去年外島金門、馬祖兩縣先行開放觀光交流,如今卻又碰上「賴17條」。
17條雖未明文規定兩岸人民不能交流來往,但從狹義的公務員去大陸需先登記報備,現又擴大到廣義的各級民意代表也需登記,這樣一來,不只赴陸行程毫無隱私,甚至還可能會成為綠營側翼、網軍攻擊的對象,其「陽謀」就是要威嚇與大陸友好的民代不得再前往。
就一般人民來說,賴政府也將推動落實「登錄制度」,雖然沒有強制,但若不登錄,會不會遭到賴政府找麻煩?登錄了,會不會遭政府查水表?總之,民眾對去大陸已產生恐懼,怪不得旅遊業者氣憤地說「乾脆戒嚴算了」,因為這麼一搞,兩岸旅遊觀光不死,大概也只剩下半條命,根本等不到陸委會前主委邱太三所說的「春暖花開」。
至於兩岸青年學子交流,2月20日教育部宣布,禁止台灣大專院校與三所「隸屬於中國統戰部的學校」合作或交流,包括位於廣州的暨南大學、位於福建的華僑大學、北京華文學院;2月底又禁止台灣各大學與「國防七子」交流,其中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七所大學。這不僅是台灣學生的損失,也讓許多已有合作關係的台灣大專院校被迫停止,衝擊台灣的教育界,怪不得台灣一些名校的世界排名一直在倒退中。3月19日,教育部又說不鼓勵兩岸中小學生交流。
台灣因少子化關係,多年來不少大專院校陷入招生困境,過去還可靠著陸生、僑生、國際生等來台就讀勉強維持,現在陸生無法來台,加上也招不到國際生,不少大專院校陸續退場,這對台灣教育界造成重大衝擊。
賴清德宣告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不只觸動政治、軍事等敏感神經,就連台灣陸配的言論自由,甚至婚姻自由都不再受到保障。
近期在全省展開的大罷免行動,也不再只是政治層面的問題,罷免動員活動中批評在野黨的,舉凡預算遭刪、網路用語、商店名稱,只要與大陸扯上關係,都被民進黨網軍、側翼扣上「統戰、滲透」的帽子,任何人、任何政黨只要跟民進黨看法不一的,就是「中共同路人」。
所以,台灣人未來不只是赴大陸時要小心翼翼,就連在島內與人講話、日常生活都要自我檢視,這不是回到台灣早期所說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警總」?作為一個年輕人,筆者沒見識到早期的戒嚴時代,但現在看到民進黨如此蠻橫、台灣政治氛圍如此肅殺,只能說台灣人民何其不幸!
(作者係青年媒體工作者)
附加資訊
- 作者: 黃浩天
- pages: 25
- 標題: 台灣人不該生活在「綠色恐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