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外壓」與「內憂」兩頭燒│李中邦

石破茂「外壓」與「內憂」兩頭燒│李中邦

日本從來沒想過,當親美模範生竟也要承受華盛頓的重大關稅壓力,一切討好的伎倆皆無效,只好改弦易轍聯合中、韓。只是,石破團隊應付「外壓」都還沒找妥出路,自民黨內部的挑戰就來湊熱鬧了。

之前的日本首相只要對美國唯唯諾諾,大概都可順風順水,但現任首相石破茂遇上的是川普,既不吃貿易虧,又視關稅為尚方寶劍,日本討不到便宜,才想到需要跟中、韓等夥伴合作,以制衡川普。

川普不滿美日安保不互惠

3月初日媒透露,日本海自護衛艦「秋月號」,2月上旬由北向南航行,首次單獨通過台灣海峽,並於2月5日參加與美、澳、菲在南海的四國軍演。時間正在石破赴美與川普會談的前夕。去年9月在前日相岸田任內,護衛艦「漣號」首度與澳、紐軍艦一起穿越台海,當時引發了大陸方面的抗議。

日媒評析,「秋月號」的動作旨在平衡在日、台周邊加強軍事活動的中國大陸。日艦通過台海,大陸一定會偵知、監控,但為何其時深圳電視曾詳評四國軍演動機,各國艦隻、裝備等,卻隻字未提「秋月號」過台海,日、台媒體也沒吭聲,拖了近一個月日方才炒作!

此前日本歷屆政府顧忌中國抗議,都避免讓海自艦艇通過台海。這正凸顯日本內部在對華政策上意見分歧,有的主張跟隨美國、遏制中國;有的則從經濟利益的角度,認為在安全問題上不應過分挑釁中國。但後來精心算計,還是來賭個一石三鳥:緊抱美國同盟表忠、利用菲國在南海挑事,順便不著痕跡地給台獨打氣撐腰。

只是,日本精算遇上國際現實,立刻被美、中打臉。3月6日川普對《美日安保條約》表達不滿,認為該條約不是互惠的。他說喜歡日本,但美國與日本簽訂了數十年「有趣的」《美日安保》,無論日本遇到甚麼情況,美國都必須保衛日本,但日本不必保護美國。川普對此約不滿並非第一次,他2019年訪日時,就曾對當時的日相安倍說「(美日安保)必須修改」。現在川普再次抱怨,意味著他不大願為日本安全背書,可能會再要求日本承擔更多駐日美軍經費。

翌日,在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外長記者會上,王毅就中日關係特別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台灣回歸中國已80年,日本仍有人不思反省而與台獨勢力暗通款曲,中方要正告這些人,與其鼓吹「台灣有事,日本有事」,不如謹記「借台灣生事,就是給日本找事」。

日憂川普對日車徵高關稅

如果日本在安全、台灣問題持續寄居在美西方的卵翼下,它永遠也掙脫不了美國壓力。

其實,從2月14日川普宣布將徵對等關稅起,東京就沒有寧日。眼前已將波及日本最自豪的汽車業領域。如果汽車產業被課高關稅,對日本整體經濟打擊甚大。川普曾抱怨「日本都不接受美國車」,目前美國對日本車原則上徵2.5%關稅,而他已明言要對新車課25%關稅,一口氣增加10倍,4月2日會公布詳情。美國進口很多日本車,日本豈能躲掉?

美國對進口鋼鐵、鋁徵25%關稅,3月12日生效。日本對美國鋼鐵的出口,2024年約3026億日圓、僅占1.4%,鋁為300億日圓左右,兩項輸美已大幅下滑,對相關業界的衝擊有限。但3月9-11日,經產相武藤容治仍奔赴華盛頓,遍見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貿易代表葛里爾和白宮經濟顧問赫塞特,力陳日本已鉅額投資美國、加大購買液化天然氣,會持續提高對美國經濟的貢獻,以爭取「日本除外」,請求美方不要對日本加徵關稅,但他沒有為日本取得任何豁免關稅的保證。

美國一年約有1600萬輛新車,其中豐田等日系車就占了600萬輛,超過三成。日系車在美國當地生產外,還從墨西哥、加拿大等工廠輸入,或來回跨越國境運送零組件。在日本生產而出口的份額也不少,2024年就有約138萬輛以上。因此,一旦課徵高關稅,可能會引發供應鏈混亂,不止價格上漲,銷售車輛數鐵定也會大量縮水。2024年日本對美國的出口額約為21兆日圓,其中汽車逾6兆日圓,占了近三成。汽車業、包括相關零件業擁有550萬職工,如果因高關稅,汽車業收益惡化,其影響是鋼、鋁不能比的,其他如醫藥品、半導體也可能會成為標的。美國還緊盯日本有無操縱日圓貶值呢。

川普不會對日本心慈手軟

川普一心想用關稅把所有產業的生產基地統統逼回美國,但對外國廠商來說,美國的薪資水準太高,要在美國生產非常不容易,何況美國通膨正在衝高。但川普如給予日本豁免,那他的關稅大棒豈不出現斷棒,因此川普應不會對乖乖牌日本心慈手軟。

3月11日,白宮發言人李維特用一張各國關稅稅率的圖表說明,「看看日本,對稻米課徵700%關稅」,該圖表也顯示了日本對美國的牛肉與乳製品課徵關稅。又鎖定一組目標了!儘管川普政府所拿的舊資料未必精確,但長久以來,日本確實為了保護國內高成本的農業,對進口外國稻米等農產品實施嚴格的配額制,超過配額就課超高關稅。這回被川普政府逮著,當然又得冒冷汗等著川普來叩關。

日本現今在外交、經濟上甚想與東亞、東南亞、歐洲國家增進關係。3 月21日石破在官邸會見王毅、韓國外長趙兌烈,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也與王毅會談,就台灣問題日方領導階層都表示遵守「中日聯合聲明」的立場沒有任何改變。22日為三國外長三邊及雙邊會議,將在創新、民生領域加強合作;同日還舉行了各相關部門皆參與的「中日第六次經濟高層對話」,雙方達成20項具體共識,包括中日經濟商業在第三方市場合作、推動兩國政府與對方民間投資企業對話。29-30 日,中日韓接續在韓國首爾舉行已間隔了 5 年的經貿部長會議,討論重啟三國 FTA 談判,強化自由貿易網絡。這一連串的會議、事項都是在因應川普猛烈的貿易保護主義。

自民黨內開始挑戰石破

「外壓」石破茂扛不扛得住尚不明朗,其「內憂」卻已悄悄到來。3月4日眾議院剛通過下一年度的政府預算,自民黨內不滿石破執政績效的憤懣就浮上檯面了。面對夏天的參議院選舉,如不能改善低迷的內閣制支持率,批評石破的聲浪可能會擴大。3月12日,自民黨舊安倍派的參議員西田昌司開了第一槍,要求石破下台。他說目前的體制根本無法應付7月參議院選舉,必須選出新領導人;他不諱言支持前經濟安全保障相高市早苗。

偏偏此時,石破自己行事也不小心,被媒體爆出塞錢給後輩的風波。3月3日,他在官邸慰勞15位初當選的眾議員,自掏腰包給每個人價值10萬日圓、約22000新台幣的商品券,惹來在野黨與黨內對手抨擊。畢竟殷鑑不遠,去年9月眾議院大選,自民黨才因政治資金回扣醜聞拖累而大敗,那時石破沒參與,至今也不曾有金錢問題,屬於較乾淨的政治人物;未料這回也踩進污水坑,難怪石破的民調近日會大跌而剩26%。

首相可指揮統合作戰司令部

不過,有一事或許能讓石破得意一下。

3月24日防衛省新規劃的「統合作戰司令部」正式成立(首任司令官為出身空自的南雲憲一郎),標誌著重構了自衛隊指揮體系。本來是由統合幕僚長按照首相的要求,對陸海空自衛隊幕僚監部發出指令;而新設立的統合作戰司令官,則是按照首相指令直接指揮作戰,原來的統合幕僚長僅保留輔助防衛相的參謀職能。也就是說,首相可透過「統合作戰司令部」,將指揮權抓在手裡。而且作戰司令部會與駐日美軍形成一體化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在軍事上更貼近扈從美國。也許這能讓石破在自民黨內爭取到一些苦撐的時間。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中邦
  • pages: 30
  • 標題: 石破茂「外壓」與「內憂」兩頭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