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義叛逃美國洩漏台核武機密│高靖
1988年1月13日,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核能研究所副所長張憲義,帶著家眷叛逃美國,出賣台灣的核武研發機密。在美國的政治壓力下,張憲義僅以輕罪逃亡罪訴究,時效已過。當張憲義乘坐的飛機降落在美國華府之際,蔣經國在台北過世。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病逝,李登輝繼位總統,正在美國休假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丁大衛,立刻從美國趕回台灣,當面向李登輝提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山科學研究院停止研發核武。美方能具體掌握台灣核武研發的機密,全拜當時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所賜。
中科院是在1960年代後期籌設,中科院所轄第一所就是以研究核能為主要目標,當時列為機密的中科院籌備工作報告並未寫明研發核武的文字,而是以核能研究為掩護,核能研究與核武研發不過是一體兩面。台灣早期的核武研發都是在核能研發的掩護下進行,但這一切都逃不過美國中情局(CIA)的監控,台灣政府機構無一不遭CIA滲透。
張叛逃猶如間諜電影情節
張憲義叛逃的過程有如好萊塢電影情節,他在CIA在台間諜的掩護下出境,在美國與家人會合後一起前往華府。張憲義究竟是如何叛逃美國,根據張憲義幾年前向美方研究人員自述,美方採取具體行動要求台灣停止研發核武之前,CIA早就準備將張憲義撤出台灣。為了協助張憲義叛逃美國,CIA前後密謀了幾個月,最後是在1988年1月8日,張的家人藉赴日觀光旅遊名義飛往日本,再由CIA通曉中文的華裔特工,在日本接走張家家人,CIA協調美國駐日大使館加緊辦理張家人的赴美簽證,讓他們隨即在1月10日搭機飛抵西雅圖,與之後離開台灣的張憲義會合,共同轉往華府杜勒斯機場。
張憲義為CIA工作,一直未被軍方的保防單位發現,他也將自己的叛逃企圖隱藏得很好。雖然如此,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張憲義未與家人一起離境,其中考慮無非張憲義才是CIA的目標,對CIA沒有價值可言,所以分成兩批出境,萬一有情況發生,CIA只要處理張憲義一人即可,台灣當局想必不會為難張憲義的家人。
張持CIA偽造護照出境
當張憲義家人1月8日安全飛離台灣後,張與潛伏在台灣的CIA間諜會合,兩人躲在台灣某處安全住所。1月9日,張憲義持有CIA偽造的中華民國護照,護照用的是假名,但照片是張憲義本人,護照內頁附有美國簽證,張憲義偽稱受聘赴美工作。
當時美中早已建交,美國不願意AIT具官方性質,所以在台辦理赴美簽證,都是由美國駐香港領事館簽發。1980年代後,台灣商務或觀光赴美人數遽增,簽證其實都是在台北簽發,只不過上面還是寫由香港簽發。
CIA派人將張憲義的私家車開往台灣東部,藉此誤導台灣當局對張憲義動向的掌握。CIA又刻意讓張憲義從高雄小港機場出境,搭機飛往香港,抵達香港後立刻轉機前往美國西雅圖,張與家人在西雅圖會合後再一同搭機前往華府。張家是在美東時間1月12日抵達杜勒斯機場,由CIA人員以車隊接走,車隊由數輛汽車編成,避免張遭人襲擊。張憲義抵達華府後,立刻前往國務院與官員會面。蔣經國在台北時間1月13日病逝。
張憲義1月12日未銷假上班,中科院遍尋不著人影,他的同事甚至翻牆進入張家,發現室內空無一人。幾天後台灣當局終於知道張的動向,參謀總長郝柏村1988年1月17日的日記記載,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全家叛逃美國,必然為中央情報局所運用。郝柏村留下的八年總長日記中,有不少懷疑軍方有美國間諜的記述,但他未曾指示反情報單位對CIA採取反制措施。諷刺的是,CIA害怕張憲義是雙面諜,在他赴美前要求測謊。
台灣已完成核彈計測試
據張憲義向美方所述,台灣沒有真正造出一枚可以引爆的核彈,但中科院的確測試成功。台灣設計的核彈是內爆式,1985年曾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過相當成功的冷測試。張憲義描述,這個核子試爆裝置不是縮小版的裝置,比較像是個相當大的中子發生器。張憲義本人未參與試爆過程,但他引述同事的說法,試爆成功所獲得的資料要交給電腦模擬小組,透過超級電腦處理,再進行必要的修正以精進核彈設計。
最近有不少中科院退休人士稱,張憲義未主管台灣的核子反應爐(TRR),根本無從知曉核武研發的內情。TRR是用來掩護核武研發的名稱,將核子反應爐稱為台灣研究反應爐,但反應爐可以用來提煉製造核武的原料,這正是美國在接獲張的情報後,立即派人到台灣要求中科院核研所把核子反應爐封閉拆爐的原因。因為台灣已完成了測試,尤其是電腦部分的模擬,這就表示台灣已具備足夠的知識與技術生產核彈。
張留下許多未解疑問
蔣經國的死因一直有些傳聞,但從丁大衛所寫的回憶錄可知,雷根總統在丁回美休假期間找他,當面要求丁休假結束返台後,親交一封信給蔣經國,不料蔣經國突然病逝,丁大衛匆匆趕回台灣,這封雷根的信只好當面交給李登輝。從這個過程來看,白宮對蔣經國的病情似乎沒有具體掌握。
另外,張憲義能順利逃出台灣,究竟是CIA偽造中華民國護照技巧高超,讓小港機場出入境管制人員無法辨認真偽,或當時政府內部還有其他的CIA間諜,多方掩護張憲義出境,這些至今仍是謎。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高靖
- pages: 68
- 標題: 張憲義叛逃美國洩漏台核武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