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位「抗中」卻保不了民│林松青

為保位「抗中」卻保不了民│林松青

美國揮舞關稅大棒敲打全球貿易夥伴,各國皆應戰或要求協商,台灣民進黨政府卻一意保位,孤注一擲,押在「抗中」戰略上,面對關稅人川普,已難保民周全。

關稅是過境稅,發展滯後的國家會在貿易口岸課徵銷貨稅,為本土農工業爭取改良生產力的時間。美國是生產力的先進國,擁有航空、軍火等高利潤製造業,金融(國債)巨量吸金,數位服務業更大賺其錢;可是,綽號「關稅人」的川普仍墊高關稅,坐等各國來朝。

關稅事凸顯賴無法保民

台灣歷來「倚美制中」。民進黨執政17年間,陳水扁、蔡英文、賴清德皆採兩岸「一邊一國」路線,對外求美國保護,逆來順受;對內渲染中共專制落後、「抗中保台」。蔡、賴更藉「恐中抗中」情緒分裂社群,贏了大選。但川普二度上任後的關稅壓迫,卻凸顯出蔡、賴政府有能力選舉,卻不足以保民的原形。

川皇的兩招是先說出高稅率嚇人,再給時間談交易;其次,採各個擊破,依美國能得到最大好處為會談的原則。台灣已與美國官方談過,行政院長卓榮泰說結果是健康的,但產業和勞工就業仍將受影響,政府已設定預算出手補救。

之前川普出一張嘴,台積電就擴大赴美投資。賴政府送走晶片技術,本以為「關稅人」會手下留情;可是仍被課徵32%對等關稅,比韓國、日本多,只比大陸少2%,顯示台灣緊跟著美國,經濟面近乎妾婦諂媚,仍真心換絕情。

不論台美間的關稅談判結果如何,川普同夥政客一開始訂出的對等稅率,就已定位台灣是俎上肉。美國說台灣非常有錢、偷走了美國晶片生意、不改變會拖累美國。儘管賴政府曲意承歡,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仍點名台灣是「骯髒15國」之一。台灣被如此蹧蹋,源於蔡、賴政府單邊倒向隔著太平洋的美國,生存戰略嚴重失衡,安全與經濟均陷僵直,無法迴旋。

論經濟實力,台灣有二寶,一是領先全球的半導體產業鏈。賴政府可以設定「維護科技戰略主權」機制,要求台積電赴美擴廠,必須通過政府重大投資案的審議才放行;美商格芯欲合併台灣聯電,也須經政府審酌後批駁。例如,美國揚言加徵歐盟關稅,法國總統馬克宏即召集各行各業代表會商,阻擋精品業、電氣設備商私下交易討好川普,並暫停投資美國;反觀台灣竟立馬服軟,完全未保護自己的半導體技術。

二是兩岸貿易總額遠多於台美貿易的總額,只因兩岸當局關係不洽,形格勢禁。台灣若開放陸客團來台、恢復學術及產業交流,鼓勵高教師生互訪,不僅可帶動島內的服務業生機,美國必會警覺,川普新政迫使兩岸趨同,豈能再以關稅、保護費剝削台民?

美國無意願及能力保台

論台灣安全,賴政府仰望美國幫忙應對「境外敵對勢力」,但台灣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前副院長李志堯專文指出,以當下大陸機艦迫近台灣的距離,若由警巡轉戰,只要一兩分鐘內,飛彈就能命中目標,台灣很難防禦。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也指出,過去10至15年,美國五角大廈所做的所有中美戰爭兵推,美國全敗,軍力上中升美降;他判斷川普政府會和中國謀和而非戰。

大陸總體國力已足以制衡美國,柯林頓時代兩艘航母戰鬥群,化解台海危機的往事絕難再搬演。賴政府所謂的「防衛韌性」只是台灣安全的安慰藥,保衛台式民主生活,必須與大陸談,才能求仁得仁。

民進黨的大罷免行動是賴政府的保位戰,用生氣、害怕、焦慮、忌妒營造「情緒政治」(emotion politics)氛圍;用「我繳稅不是為了養共匪」布條,和「罷藍委滅共匪」等標語,切割島內為「敵對勢力的附隨者」vs「跪美舔川、仰望日本大哥」等社群之間的對峙。

中、美博弈的現實,已明示賴政府「抗中」既維護不了台灣安全,也免不了成為美國的俎上肉。民進黨繼續抗中或許可以鞏固基本盤之利;可惜這個基本盤僅四成選民,六成選民伊戚之憂,竟成為賴的耳邊風。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說,美國對台加徵關稅及大陸對台軍演是國難當頭,島上竟還上演史無前例的大罷免,實非人民之福。他引述美國總統林肯之言:「一棟分裂的房子必無法站立」示警當局。

賴曠職憤事惹得萬民怨

歷史告訴世人「亂世出英雄」,但當今亂世台灣竟選出自命「抗中神勇」的情緒英雄;忘了英雄本色絕非一味逞強鬥勝,而應首重彌合分歧、團結社會各種力量。民進黨搞罷免掛上「不養共匪」布條,不知道更多納稅人想的是「我繳稅不是為了跪美國。」互聯網科技能助力個人扭曲事件,無限放大情緒,堆疊仇恨。所以掌權者必須自我克制,隨時思考人民生計與安全,廣納朝野各方意見,理性交流,論證政策。

英雄本色重在知道形勢比人強,該趴下的時候絕不躍起;且胸懷大志,隨時都以自立自強、保家安民、應處強權的大戰略為務。若僅求當個保黨、保己的過客,既彌合不了社會分歧,也保不住民生樂利,徒曠職憤事,惹得萬民怨。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松青
  • pages: 18
  • 標題: 為保位「抗中」卻保不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