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懼關稅戰的宏觀自信與微觀應對│胡勇

中國不懼關稅戰的宏觀自信與微觀應對│胡勇

自4月初以來,美國從加徵中國大陸34%到84%,再到令人瞠目結舌的125%甚至245%,美國對華關稅戰驟然升級。面對「關稅人」川普的極限施壓,中國大陸沒有畏懼,而是奮起反抗,將美國進口貨物的額外關稅也拉抬至125%的歷史高位。中國大陸為何不懼關稅戰?從宏觀上來看,大陸有跟美國掰手腕的自信。就微觀層面而言,大陸外貿行業在承受陣痛的同時,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積極自救。

當然,大陸不懼關稅戰並不代表北京爭強好勝,中方仍然希望透過平等對話、互利合作解決中美經貿分歧,只不過球在美國的半場。

有跟美國掰手腕的自信

第一,就中美經貿關係本身而言,美國市場對大陸的重要性正在下降,換言之,川普2.0關稅戰對大陸經濟的傷害相對減弱。

儘管美國仍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仍是中國第一大貨物出口目的地國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2024年中美貿易額仍高達6,882.8億美元,但從歷史數據來看,大陸對美國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額已從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相反的,無論是消費品,還是中間產品,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較大,有若干品類依存度超過50%,短期內在國際市場上很難找到替代來源。

更重要的是,美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也在下降。美國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從1970年的15.51%,下降到了2023年的9.8%,而同期中國的份額從0.59%上升到了11.28%。與此同時,大陸還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自2018年以來,大陸對最大貿易夥伴東盟的出口占比由12.8%,提升到16.4%,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占比由38.7%提升到47.8%,且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4月中旬,習近平本年度首次出訪,就選擇了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東盟三國,進一步相互開放市場,加強經貿合作自當是訪問主題中應有之義。

第二,關稅戰升級導致中美貨物貿易脫鉤,美國又用高關稅脅迫其貿易夥伴減少與大陸經貿往來,但中國大陸作為一個擁有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超大規模經濟體,仍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較大的迴旋餘地。

從消費需求來看,大陸有14億多人口,其中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未來十幾年將達到8億人。大陸居民收入水準和消費規模穩步增長,農村消費市場、服務消費市場不斷壯大,居民消費率持續攀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9%,較1-2月大幅上升1.9%,增速為14個月來最高。累計來看,1-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較去年全年加快1.1%。事實上,早在2016年,大陸進出口貿易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就降到38%,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易言之,即使外貿嚴重受阻,大陸經濟的天也塌不下來。

從投資需求來看,大陸經濟看似已減速降溫,但其實仍處於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階段。與發達國家的平均水準相比,大陸的城鎮化率低了十幾個百分點,還有近3億農業轉移人口正在加快市民化進程,城市更新、市政基礎設施升級空間很大,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還有較大投資需求。

第三,面對美國的關稅霸凌,大陸除了拓展出口市場、穩住國內基本盤外,也有堅決反制的能力和底氣。

在川普掄起關稅大棒後,北京也毫不猶豫掄了回去。不僅如此,中方還打出了一套令人眼花繚亂的組合拳,包括在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相關作法,將多家美國實體或企業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或不可靠實體清單,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以及暫停美國兩家企業的禽肉產品、1家企業的高粱,以及3家企業的禽肉骨粉輸華等。

其中,稀土出口管制預計最讓美國企業有感,因為這些稀土可用於光學雷射器、雷達設備、風力渦輪機的高功率磁鐵、噴氣發動機塗層、通信和其他先進技術等。另外,大陸官方還宣布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提示中國遊客和留學人員謹慎前往美國等。顯然,川普一意孤行的關稅戰已產生外溢效應,令美國遭到反噬。

在一些專家學者看來,如果美國繼續遏制打壓中國,北京的政策工具箱裡還有許多備選的反制方案。這些手段包括暫停芬太尼合作、進一步限制美國農產品輸華、限制美國公司參與中國政府採購、限制中國企業與美國法律諮詢公司合作、調查美國企業在大陸因知識產權獲益的情況等等。

大陸外貿商積極應對挑戰

宏觀上的自信與底氣固然重要,但作為美國對華關稅戰的直接受害者,大陸的外貿企業和從業者等微觀主體的困境也不容忽視。畢竟美國仍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是許多外貿企業的重要客戶。根據中國開源證券估算,由於美國的對等關稅,大陸對美出口將減少超過30%,總體出口將減少4.5%以上。該公司還分析稱,中國的GDP可能會被拉低1.3%。對此,一方面大陸各級政府全力幫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另一方面大陸外貿行業也選擇直面挑戰,積極自救。

4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指出儘管外部衝擊對大陸經濟平穩運行造成一定壓力,但北京對此已做好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準備。同月15日,李強在北京調研時專程走訪了外貿展會,強調要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創新貿易管道方式,努力穩住外貿基本盤。要用足用好各類政策,做好國內外標準銜接,搭建外貿優品拓內銷平台,培育外貿企業自主品牌,建立直達企業的政策宣介機制,穩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與此同時,浙江、江蘇、天津等省市也將應對外部衝擊作為重要課題,且迅速做出部署。例如,作為外貿大省的浙江省的一把手王浩就要求支持企業千方百計開拓國際國內市場,更精準有效地為企業排憂解難和提質增效。江蘇省省長許昆林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要求精準應對加徵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進一步強化產業創新、拓展多元出口、降低企業成本,「一行一案」、「一企一策」幫扶受衝擊較大的行業和企業,全力渡過難關。

商務部也宣布,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開展好「外貿優品中華行」,通過舉辦一場啟動儀式,發揮10個經濟大省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展示展銷、對接洽談活動,幫助外貿企業拓寬國內管道。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陸外貿企業也在積極應對關稅戰,千方百計化解風險。比如,有記者奔赴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稱號的義烏,實地調研當地商戶的應對之道。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表示,2024年對美出口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輕工商品和機電商品,輕工商品中以玩具、聖誕用品、小家電等日用消費品為主,該類商品美國本土人工、倉儲等成本占終端售價比例較高,加徵關稅後仍具有價格優勢。目前義烏國際商貿城有3000餘家商戶參與對美貿易,其中直接開展對美貿易的商戶為100餘家,商戶普遍表示可通過商品漲價、提高產品附加值、優化生產流程、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等方式來降低影響。有商戶在接受採訪時稱,「我們的產品又不是給美國客戶量身訂製的,不賣美國,我還可以賣給其他地方客戶」、「東邊不亮西邊亮,義烏的小商品從來都是賣全球」。

放眼整個大陸,面對外需短期下滑的困境,一些食品、飲料、家電等行業的外貿企業在深耕海外市場的同時,開始著手完善國內重點區域經銷商布局,加速拓展國內管道。福建一家紡織面料成品製造商的負責人更告訴記者,「在應對風雨挑戰中,企業的運行效率更高了,產品品質更優了。實踐證明,外部的衝擊也是轉型的契機。」這句話其實也是大陸不懼美國關稅戰的最好縮影。

(作者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胡勇
  • pages: 35
  • 標題: 中國不懼關稅戰的宏觀自信與微觀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