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周年感言│汪榮祖

抗戰勝利80周年感言│汪榮祖

1945年是抗戰勝利之年,筆者正好5嵗,雖童心未泯,仍可感受到大人們的歡欣鼓舞。傅斯年時年49嵗,高興得携酒上街高喊「國家出頭了!」史家陳寅恪時年54嵗,沒有那麽樂觀,憂國傷己,寫下「破碎山河迎勝利,殘餘歲月送凄涼」的詩句。中國抗拒入侵的日寇長達8年,血肉長城,艱苦卓絕,至為慘烈,生命財產損失之巨大難以估計。山河破碎,誠非虛言!然中國「慘勝」之餘,感受不到勝利的滋味,反而又有4年慘烈的國共内戰,所付出的代價可說是難以承受之重,包括80年於兹,海峽兩岸仍然分治,尚未統一的局面。

202203015840834769 1504 26

中國得到勝利卻失去和平

抗戰勝利時,中國最高領袖蔣委員長的聲望達到空前絕後的高峰。他想乘勢一舉完成戰前未竟之功,那就是消滅政敵。然而中共於1945年已經不可小覷,利用民族主義動員農民抗日,進行游擊戰頗有成效,於戰後已擁有不小的兵力、不少的地盤,以及上億的人民,自有可觀的實力參與戰後中國的政治。蔣介石不可能不知道中共已經坐大,不過他認為自己可以更加坐大。

美國於1942年起大力援蔣,裝備精銳的嫡系師,而美國武器未允一槍一炮進入共區,勝利後陳誠又整編雜牌軍殆盡。美國國會於1946年6月通過《軍事援華法案》,賦予華府廣泛權力,為蔣介石編練軍隊及提供武器和設備,又贈蔣271艘艦艇,其中四艘前往南海接收島礁。是年8月31日,華府又將8億美元「剩餘物資」以二折低價售蔣介石。蔣的陸海空軍總兵力高達4,300,000餘萬,在數量上遠遠超過八路軍,裝備的精良更非共軍可望項背。蔣在軍事會議上信心滿滿,宣布要在5個月內打垮共軍。在外交上,蔣介石既是美國的盟友,又以接受《雅爾達密約》的對華條款,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孤立了中共。正如毛澤東所說,蔣於勝利後,想要獨摘勝利的桃子!

蔣介石以統一政令與軍令為名,要中共先交出地盤與軍隊,而後容納共黨參與政府,無異招降納叛,豈中共所能接受?一言以蔽之,蔣要滅共,共不甘被滅,乃內戰不可避免的「基因」。然而,當時頗有影響力的第三勢力與廣大民眾渴望和平,極力反對內戰,而美國於戰後期盼強大而親美的中國,蔣親美無慮,但中國要強大必不能有內戰,故而派遣戰後大名鼎鼎的馬歇爾將軍以總統特使的身分,來華調停謀和。蔣介石在中外壓力下,不得不進行和談,但內心急想滅共,所以阻擾和談,阻擾聯合政府的成立。雙方講好停戰,蔣介石突命攻擊東北共軍,説是停火不包括東北地區,使偏袒國府的馬帥不得不迫蔣停火,最後蔣失去東北卻怪罪馬歇爾,馬帥何辜?

以馬歇爾聲望之隆、授權之重,何以極力調停而和議無成,黯然回國?要因當時冷戰形勢已成,美國不可能放棄蔣政府,也不會斷絕軍援與經援,更因反共的「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抬頭,親蔣的「中國遊說團」(The China Lobby)在華府實力強勁,蔣介石乃有恃無恐,令馬帥九上廬山,吃盡苦頭而和談不成。蔣在1946年7月17日的日記上還抱怨說:「美國始終堅持其不用武力之主張,而置我國存亡於不顧,至可痛惜也」!

美對蔣不滿卻利用他反共       

馬歇爾於和談失敗後,往見蔣介石,坦白警告蔣,內戰將導致經濟崩潰,絕不可忽視中共的力量,而蔣不同意馬的悲觀看法,認為中共在他的攻勢下,不可能維持8到10個月。蔣又向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說:他即使沒有美援亦將在10個月內消滅中共!蔣介石總以為馬歇爾在幫共黨的忙,其實美國希望不戰而統一於蔣的領導下,一個親美且和平穩定的中國才符合美國的商業利益,戰後美國經濟產品占世界總額的六成,中國不僅是廣大的潛在市場,亦是主要的原料供應國。無奈蔣過於自信,不但失去了江山,也使美國「失去了中國」 (Loss of China)。

馬歇爾於和談破裂後,歸罪於國共雙方的極端派乃外交辭令,因國共兩方都是蔣或毛說了算,沒有什麼極端派可言。事實上,馬歇爾在其檔案中透露:「(我)必須說,蔣及其政權要負和談失敗最大部分的責任」。多年後,馬在私下訪談中更直言:他曾被蔣介石「出賣」過好多次(betrayed him down the river several times)。「蓋到下游」(down the river)是美國人用語,背景是將黑人轉賣到密西西比河下游去當奴隸,比喻極為嚴重的出賣與欺騙行為。

然而美國終於轉向扶蔣反共,繼續援蔣,如杜魯門致馬歇爾密函所言:「為了地緣政治之故,萬一和談破裂,美國只有支持蔣介石」。美國退一步想,若蔣介石果能迅速用軍事力量解決毛共,未嘗不能達到其預期的戰略目標。但是結果不出馬歇爾所料,蔣果然嘗到刻意用武力解決的慘敗後果。有人或問,以當時日軍之強大,八年未能取勝,何以小米加步槍的八路軍能於不到四年,就席捲中國大陸?顯然軍事與外交都無法回答此大哉問!要因抗戰勝利後接收成為「劫收」,五子登科,更猛打內戰,通膨失控,民不聊生,大失民心。

殷海光時任南京《中央日報》主編,以「趕快收拾人心」為題發表社論,但為時已晚,神州驟然變色,真如孟夫子所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換言之,失民心者必失天下!

202203015840834769 1504 27

蔣不惜犧牲戰勝國的紅利

勝利後的中國最高當局聚焦於清除國內政敵,尤其想要一舉滅共,導致國共全面內戰,顧不得在國際上爭取勝利的果實,甚至貿然放棄應得的權益。蔣介石於勝利後,為了拉攏蘇俄,制衡中共,訂立《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允許外蒙獨立,出讓東北權益。更可悲者,八年碧血未乾,急不及待自願「以德報怨」為名,輕易放棄對日索賠,貿然保釋甲級戰犯「支那派遣軍司令官」崗村寧次,甚至想利用日兵剿共,因過於敏感而作罷。其實「以德報怨」是對中華倫理的曲解,孔子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老子說:「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難怪日本當局一直不肯悔禍,不願好好地正式道歉,其領導人還不時去朝拜供奉侵華戰犯的靖國神社!

202203015840834769 1504 28

更令人扼腕的是,送上門來的大禮也棄如敝履!羅斯福在開羅會議時曾要把中南半島給中國,蔣介石卻說「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羅斯福離開開羅後於1945年2月23日在昆塞軍艦(U.S S. Quicy)上舉行第992次記者招待會,當記者問到:「戴高樂已經宣布法屬中南半島即將解放,總統先生將由誰來解放」?總統答道:「我兩整年來一直十分憂慮中南半島,我曾在開羅與蔣介石談過,又與史達林在德黑蘭談過,他們都同意我的看法。法國人在那邊已經有好幾百年(按:其實不到100年),不應再重歸法國,法國人在那邊不曾教導當地人自治,他們投資1元要賺回10元,那邊的情況很像1898年的菲律賓。中南半島的人有獨立的意願,但他們的獨立還未成熟。」所以羅斯福問蔣介石的第一件事就是:「你要不要中南半島?」,蔣說:「此對我們沒有幫助,我們不要,他們不是中國人,他們不會與中國人同化」。羅遂建議中南半島可置於託管之下,由一個法國人、一個或兩個中南半島人、一個中國人、一個俄國人教導他們自治。

副總統華萊士(Henry A. Wallace)在1944年3月3日的日記中,也提到羅斯福曾專電蔣介石問他要不要中南半島,蔣回稱不要。羅斯福與邱吉爾商量時,邱認為蔣會要中南半島,但蔣不要。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原由戰勝國重新規劃戰後秩序,也就是由戰勝國分享戰利品,美國為當時的四強之首,更一言九鼎,蔣介石卻不願收復中南半島。

清廷喪失中南半島在甲午戰敗前10年,收復失地並不容易,然而送上門來,蔣卻一口拒絕。蔣說越南人不是中國人,所以他不要,但照羅斯福看來,滿洲人、蒙古人、西藏人都不是中國人,蔣為什麼要滿、蒙、藏呢?另一個戰勝國俄國,為什麼要爭取不是俄國人的蒙古呢?蔣知道法國人在1885年奪取中南半島,卻不知是從中國搶去的。

章太炎曾感嘆,越南乃先漢的舊壤,可惜恢復不易!不容易的事可以容易到手,而我們的領袖卻斷然拒絕,夫復何言?

202203015840834769 1504 29

結語

抗戰勝利後,中國既失外蒙,又不要中南半島,雖光復了台灣與澎湖,而台澎與大陸分治至今76年,一直受到美國的干擾,至今未決。美國支持台灣以一省在聯合國代表中國長達22年之久,蔣介石想要反攻大陸,卻有心無力。毛澤東曾遞橄欖枝給蔣,有《臨江仙》詞為證:柳綠花紅鶯燕舞,京都料峭風微,菊香書屋奏琴徽。依然明月在,何日彩雲歸?地覆天翻君亦老,東征北伐聲威。草山薄霧拂單衣,我今尋老友,把手話心扉。老蔣顯然不為所動,最後夢斷溪口,魂歸大溪。

美國卡特總統與北京建交,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後,國會卻又以其國內法-《台灣關係法》,干預台灣事務。鄧小平給小蔣遞橄欖枝,小蔣卻回報「三不」: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馬英九8年「不統不獨不武」,意在獨台。民進黨以台獨黨綱執政,由分治走向分裂。而今大陸崛起,國力匹敵美國,豈能放棄中國人八年血戰的唯一碩果?更不能容忍台灣「倚美謀獨」,我輩豈能等閑視之?

默念抗戰勝利之年,60萬台胞由日本殖民地的臣民,於一夕之間,成為戰勝國中華民國的公民,而如今島上有不少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或不敢自稱是中國人,何其諷刺?數典忘祖,又何其可悲!

(作者係退休歷史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汪榮祖
  • pages: 52
  • 標題: 抗戰勝利80周年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