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日本勾結的政客從沒好下場│劉江永

與日本勾結的政客從沒好下場│劉江永

今年3月,台灣當局居然聘請了日本退役自衛隊幕僚長岩崎茂擔任行政院政務顧問,任期一年。岩崎茂2012-2014年曾擔任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指揮日本陸、海、空自衛隊聯合作戰。日本最近成立統合作戰司令部,負責統一指揮自衛隊各軍兵種協同作戰,而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則主要是在軍事方面輔佐日本首相及防衛大臣。

202203015840834769 1504 211

賴清德會於3月13日叫囂中國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並加緊展開軍事演習,或許與他聘了日本軍政顧問,有恃無恐有關,但解放軍東部戰區4月1-2日舉行了代號為「海峽雷霆-2025A」的對台環島軍演,說明賴當局若想把台灣從中國版圖切割出去,會觸犯《反國家分裂法》,必然會遭到歷史的唾棄與懲罰!

在歷史上,日本在對外侵略擴張、征戰殺伐的同時,尤其擅於進行政治、軍事滲透。無論是針對朝鮮半島還是中國的傀儡政權,日本都曾派出軍政顧問,圖謀從高層內部控制對方,所幸中國歷史上賣國求榮,並聘用日本軍政顧問的政客無一善終。

袁世凱與日本「二十一條」

早在110多年前,日本便利用辛亥革命後,袁世凱與反袁勢力的鬥爭及中國軍閥混戰,派遣軍事顧問到中國,結果始亂終棄。

袁世凱曾是中國清朝末年將領和北洋軍閥領袖,1884年率兵在朝鮮半島擊潰日軍,但1912年卻憑藉手中兵權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成果,通過南北議和當選大總統。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機對德國宣戰,出兵中國山東。

1915年1月18日,日本大隈重信內閣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其中包括日本獲得山東的一切特權;將旅順、大連及南滿鐵路等租借權延長99年;中國的沿海港灣、島嶼不得讓與或租借給其他國家;中國警政機關和兵工廠由中日合辦,聘用日本人做軍政顧問;日本也獲得鐵路、礦山的開發權。

袁世凱為獲日本支持,在日方威脅利誘下接受了「二十一條」的大部分條款,並聘請立花小一郎(後任日本關東軍首任司令)、阪西利八郎(日軍第二代「中國通」間諜頭目,袁世凱為其取名班志超)等大量日本軍官擔任軍政顧問與教官。

1916年2月,袁世凱自稱「洪憲皇帝」,將國號改為「中華帝國」。這遭到孫中山先生強烈譴責和蔡鍔等人舉兵反對,同時也激起中國聲勢浩大的反日愛國運動。日本出於其特定政治目的,一方面支援中國的反袁勢力,迫使袁世凱放棄帝制;另一方面則利用袁世凱等軍閥實現日本在華利益訴求。同年6月,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身亡,時年57歲。

1919年爆發「五四運動」

袁世凱去世後,日本又開始支持、拉攏軍閥段祺瑞,迫其簽訂了賣國的《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策劃所謂「滿蒙獨立」,進一步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1919年1月舉行的巴黎和會上,中國與會代表要求取消「二十一條」,歸還山東,但遭到列強拒絕。於是,同年5月4日,中國爆發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學生發起示威遊行,發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正義呼聲;發出「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不可以低頭」的泣血吶喊。全國各地也爆發了罷工、罷課和抵制日貨的群眾運動,迫使北洋政府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

日本不放棄介入中國內政

1926年,奉系軍閥張作霖為對抗馮玉祥為首的國民軍,聘請了日本陸軍大將本莊繁(關東軍司令)擔任軍事顧問,但因張不能滿足關東軍霸占中國東北鐵路、資源的要求,而於1928年6月在皇姑屯被關東軍炸死。

1939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兩年後,派遣陸軍中將影佐禎昭擔任汪精衛偽政府的最高軍事顧問及特務機關長,但「以華制華」的結果,汪精衛被治死在日本。

1949年蔣介石為對抗解放軍,又通過原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糾集舊部,推舉原日軍第23軍參謀長富田直亮,化名「白鴻亮」,組成「白團」擔任軍事顧問,直至1969年,結果不言自明。

袁世凱被永遠定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如今,賴清德當局又聘用日本軍政顧問,讓自己淪為分裂國家的危險集團,這一方面暴露出賴當局的心虛與軟弱;另一方面也證明日本染指台灣的野心未泯。不過,賴清德再度勾結日本,對抗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國大陸,只會加速其滅亡時間。而「五四運動」所展現的中國青年愛國熱情與精神力量,則伴隨著每年一度的「五四青年節」繼續傳承下去。

(作者係北京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學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劉江永
  • pages: 66
  • 標題: 與日本勾結的政客從沒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