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NO. 29 │ 英倫終須一決
2015年最後幾天,在做例行的回顧與前瞻時,想到大選在即,蔡英文及綠營可能完全執政,心情就不免比以往焦慮和惆悵。 求新求變、換人換黨做做看,是人之常情,但台灣人民真的準備好要面對一個不可知的未來嗎? 有些人以為兩岸關係起伏轉折,大風大浪都經歷過,大可處變不驚。不過,台灣近年來產業萎縮、出走,人才外流,尤其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中,台灣日趨邊緣化,豈能不令人憂心?蔡英文說執政首要爭取加入TPP,將會參考日本經驗,也會爭取加入RCEP,並且不放過任何簽署FTA的機會,但這些有哪一樣她說了算? 美國縱使不想放棄利用台灣問題牽制中國大陸,但國際形勢逼人,美國深知維持中美友好關係的重要性,也認清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豈會貿然拉台灣加入其所主導的TPP?再者,加入TPP茲事體大,主事者不能只顧宣傳其有利的一面,而不說明其負面效應,台灣不是日本,未必能像日本一樣承受TPP對本土農業、產業的重大衝擊。 有些人料想蔡英文上台後不敢公然搞台獨,兩岸會相安無事。的確,她日前才對工商大老保證,其兩岸政策「有溝通、不挑釁、不會有意外、持續維護兩岸穩定」,但至今不接受「九二共識」的她,加上不放棄台獨黨綱的民進黨,究竟要在什麼樣的政治基礎上與大陸溝通?再說,如不敢公然搞台獨的蔡英文進一步推行「去中國化」政策,且全面配合美、日的「制中」戰略,誰能保證兩岸「不會有意外」?…
作者:
紀欣
頁數:
1
距離大選只剩半個多月,以近來民調結果和社會氛圍研判,蔡英文勝選的機會依然持續領先;朱立倫有沒有機會拚「逆轉勝」,外界並不看好,但國民黨仍希望透過最後強力動員和催票的動作,爭取逆轉勝。宋瑩配還是處於落後狀態,宋楚瑜和徐欣瑩兩位黨主席在政黨票和立委選舉上都還有待磨合,總統選情上就更難有效拉抬。 蔡英文民調領先 三方戰局從《蘋果日報》12月16日的民調結果來看:蔡英文43.2%,朱立倫20%,宋楚瑜7.8%,但未表態者高達29%,顯示蔡英文穩定領先,因為以過去的選舉經驗來看,未表態者中,相當程度是傾向綠營,因此即使藍綠各獲平均分配,蔡英文還是勝出。再看TVBS12月14日的民調結果,朱玄配下滑6個百分點至22%,落後英仁配的45%,落後幅度增至兩成以上,宋瑩配則維持10%。 從上述民調結果可以看出,國民黨沒有樂觀的本錢。如果再看親綠媒體的民調,更不難發現幾乎是一面倒,像《自由時報》12月17日民調,蔡英文以47.55%的支持度穩定領先,朱立倫以14.22%的支持度居次,宋楚瑜則獲7.2%的支持度。至於一些民進黨外圍團體如兩岸政策協會、新台灣國策智庫的民調結果,蔡英文的民調更早已超過五成以上。 由於藍營方面擔心親綠媒體炒作假民調,讓藍營支持者在看到民調一面倒的情勢下更加悲觀,不願意出來投票,反而讓朱立倫和藍營立委選情更加不利,因此國民黨內部傳出朱立倫和蔡英文的民調差距已落在10%左右的訊息,希望藉此幫助國民黨的選情加溫,進一步縮小雙方的差距。…
作者:
宣平偉
頁數:
6
2016總統大選倒數計時,3組候選人競爭雖趨於白熱化,但由於民調蔡英文一路領先,外界認為選舉結果已定,整體選情相對冷清,惟首投族的選票仍是各參選人陣營兵家的必爭之地。 此次大選總投票人數約1881萬人,比上次大選增加73萬人,其中首投族達129萬人,占總投票人數6.8%,足以左右選情。然而,在冷清的選情下,青年關心的議題未受到重視,而一向被視為綠營票倉的南部地區青年,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12月6日由北部7所大學主辦,40所大學協辦的「2016總統大選青年對談」,有2500名青年與會,而對談目的是希望未來的領導人能正視青年所面臨的問題,如教育、就業、居住等議題。但是,南部青年所面對的問題又與北部地區不同。例如,北部學生關心高等教育的本質是什麼?而南部學生因多就讀私立學校,更關心就學的公平性與就學貸款的利率;北部關心高工時及低薪問題,南部地區青年更在意的是否有足夠的就業機會;北部青年關心居住問題,南部居住住宅不是問題,而更在意老人照護問題。 南北青年問題不同其來有自。南部地區家庭所得水準遠低於北部地區,以台北市與台南市為例,台北市家庭年平均所得為1,575,819元,而台南市家庭平均所得為991,990元,兩地相差甚鉅,南部就業機會明顯不足,因此,房地產價格並未如北部地區飆漲。另外,台北市老化指數為68.84,台南市是90.80,因而當北部青年為購買人生第一棟房子努力時,南部青年卻忙於照顧家庭與年老的長輩,以及拼命賺錢還清就學貸款。 筆者長期任教於南部私立大學院校,深知南部青年所面對的問題與北部截然不同,但政府長期「重北輕南」,對南部問題甚少著墨,即使在大選年,各組候選人也以北部票倉為主要思考對象。此次選舉中,民進黨蔡英文出身屏東,同時南部七縣市又是綠營的傳統票倉,理應多照顧南部,特別是南部青年族群。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綠營人士早已視南部七縣市為囊中物,因而積極開發中、北部票源,也未回應南部青年關心的問題。…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9
台灣將在2016年1月16日同時舉辦總統與立法委員大選,一般的看法是,兩項大選的形勢,兩大黨勝負已定。但對於台灣的政黨格局,以及兩岸關係而言,重點不只在於民進黨可能總統、立法委員席次雙贏,更在於2016年大選已非維持性(Maintaining)選舉或是轉換性(Converting)選舉,而是偏離性(Deviating)選舉,甚至是關鍵性(Critical)選舉;以及選舉結果是否會產生政黨重組(Realignment),甚至是政黨解組(Dealignment)?進而造成「量變質變」的兩岸關係變遷? 回顧2008年迄今的台灣大型選舉趨勢(如表1與圖1),國民黨在2008年極其風光,挾著批判民進黨執政不力、道德瑕疵的優勢,總統選舉囊括近六成的765萬餘票,立委選舉得票率過半,在113席更取得七成二的81席優勢。 但在中央完全執政的國民黨,同樣因執政成效不彰,此後一路下滑。雖然2009年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選舉,由於國民黨還有地方派系、基層組織等優勢,尤其議員選舉還能大幅領先民進黨;但到了2010年的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選舉,市長選舉得票率已經落後給民進黨。 因此2012的總統大選,國民黨減少到僅剛過五成的689萬餘票獲勝,比2008年選舉少了75萬餘票,立委選舉得票率也不到五成,席次減少到五成七的64席,但應已不是「維持性選舉」,而是「轉換性選舉」。 事實上,國民黨下滑趨勢未因中央仍完全執政而改變,執政成績依然低迷,加上太陽花學運引起更多對於執政績效的關注,2014年除了地方性質強烈的縣市議員選舉還能領先外,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的得票率皆大約平均落後6%,性質應該是「偏離性選舉」,甚至意味「關鍵性選舉」。…
作者:
黃清賢
頁數:
10
大選越來越接近了,藍營總統敗選似已可預見,立委選情也可能因此遭池魚之殃,令許多藍營支持者憂心忡忡,擔心蔡英文當選之後整碗捧,搞台獨,去中國化。這些擔心有一定的道理,也能找到跡證支持,但是否抓得到問題的核心,是否禁得起分析,恐怕又是另一回事。 「整碗捧」是制度使然 現在的政治體制是超級總統制,就連行政院長都是總統令其「能上能下」的僚屬,立法院的同意權根本沒有法律上明文的拘束力,可能還有違憲的嫌疑。如果這是制度使然,「整碗捧」是總統的憲法權力,不管藍綠,有什麼可置喙的?若真覺得總統這個碗太大,不合適,要改變,就只能修憲。 若是擔心的是碗裡裝的菜不合適,那就不是整碗捧的問題,而是菜色品味的問題,是執政者能力與素質的問題。民主政治是責任政治,好比廚房一樣,誰掌杓,誰就負成敗責任。藍營既然掌了杓,沒掌好,換他人掌杓也是天公地道。 別忘了,馬英九也是整碗捧,因此才能任意地違背民主政黨政治的原理原則,拿許多職位試圖收買綠營或傾綠人士。執政不以正道,行險以僥倖,寄望當個虛妄的全民總統,搞壞執政菜色與品味,這是執政者的眼界與素質問題,不是整碗捧的問題。…
作者:
朱駿
頁數:
13
針對蔡英文12月13日在臉書上寫的「加倍奉還」說,朱立倫隔日受訪時表示:「民進黨已經打了一個半月的負面選戰,當一隻手指頭指著別人時,別忘了有4隻手指頭指著自己,蔡英文應多做好事、善事,社會才會加倍奉還」。朱立倫所言,一語中的,綠營刮王如玄鬍子,當然應先看看自己的蔡英文鬍子刮了沒有。雖然兩個人都沒鬍子,但蔡英文怎麼老是老毛病不改,前有自己領18趴,罵18趴,現在自己炒房地產,怎麼敢罵王如玄炒房地產?自己搞居住不正義,罵國民黨搞居住不正義? 而蔡正元揶揄蔡英文的「加倍奉還」,是要蔡英文加倍奉還炒地增值稅,更充滿反諷,他認為蔡英文公然說要「加倍奉還」像個發怒的黑道大姐頭。「蔡英文是不是要加倍奉還增值稅?」,但蔡英文一直不針對蔡正元的指控出面解釋,她到底繳了增值稅沒? 「加倍奉還」說,聽到耳裡,已經怕在心裡,但出現更可怕的是,當記者還沒把問題講完,蔡英文竟然不客氣地說,「這第一題不要問」,發問記者顯然被她早先說的「加倍奉還」嚇壞了,馬上噤聲。人民看到這一幕,著實嚇了一大跳,台灣的言論自由都沒了!她還沒當選,就先給新聞界上一堂「言論不自由」課,這就是我們未來的總統嗎?還是台灣版的金正恩? 蔡英文在競選總統期間,為什麼竟然狠瞪記者阻止發問,以「加倍奉還」威脅藍營?是選票太多了?還是炒房地產的報導,確實影響了選情?她的恐嚇手法,聽起來像極了伊斯蘭國恐怖分子,「加倍奉還」一向是ISIS對西方報復的用詞,蔡英文說這話時,難道沒想到IS是多麼不受歡迎?蔡正元說她像黑道大姐頭,但更多人並不認為她是黑道大姊頭,因為,「加倍奉還」是恐怖分子與西方及俄羅斯相互撂話的用語。 施明德說,蔡英文若當選總統,他會「不寒而慄」。其實,現在還沒當選,我們已經不寒而慄,要是當選,會不會是台灣的災難?…
作者:
董佩芬
頁數:
16
雖然民進黨看好將能贏得總統選舉,並且首度成為立法院的多數黨,達到完全執政的政黨優勢;然而,台灣不但有無力參與區域經濟組織的壓力,又有中、日、韓自貿協議的追擊;科技產業也正面臨大陸興起的科技業搶購併、搶單、搶人才的多重壓力;但朝野面對如此嚴苛的挑戰,竟然提不出具體的產業政策,只是一味反中、恐中。 完全不見具體政策 面對兩項攸關台灣未來的重大選舉,選民出奇的冷感與冷漠,背後實際上隱藏著台灣正處於民主脫序、和治理失能的致命惡性循環,朝野只知爭權搶位,就算民進黨再度執政,台灣面臨的內外危機,不但無法緩解,還會因民進黨和北京間的政治衝撞而更加惡化。 曾經,選民為總統候選人提出的偉大願景而雀躍;為擁核、反核街頭對立;為入聯公投大打出手;為兩岸該不該簽ECFA爭辯不休;為誰不愛台、誰賣台拼得你死我活…。幾年過去了,對岸統合國力幾番騰飛,藍綠卻像長不大的燕雀,整天窩在老巢裡你踢我打。 剩下不到一個月,看不到候選人提出具體而可行的台灣產業轉型、青創、稅改、年金、住宅等改革政策,連攸關電力供應的核四廠興廢問題,人人都刻意迴避。執政的國民黨選情吃緊,黨政機構全失了方向;選情領先的民進黨只求打安全牌,無奈的選民只能自我放逐,藍綠都遇到催不動票的困境。 …
作者:
陳建仲
頁數:
18
日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東盟峰會上談到反恐合作時,特別點出了台灣地區,讓台灣當局十分尷尬。兩天後,台灣就被ISIS列名為恐怖攻擊的國家或地區,這種「飛來的橫禍」讓台灣人民感到十分錯愕。 在歐巴馬談話的背後,隱含著兩個不可忽視的意圖:(1)把台灣列入美國反ISIS在亞太地區的夥伴,背後隱藏著美國意圖要拉台灣入夥,納入對華包圍的軍事同盟,(2)自從1978年中美建交以後,歷任美國總統很少將台灣列入美國亞太政策的公開討論中,此次的講話,是美國對華政策的重大改變,在在顯示圍堵中國是目前美國全球戰略的主要政策,其延伸出來的亞太戰略布局,勢必與台海和平息息相關。 習近平是個深謀遠慮,極具謀略的國家領導人,早就預見當今情勢的變化,開始積極調整部署,藉此次「馬習會」向國際社會傳達了(1) 兩岸領導人都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2) 兩岸的領導人都反對包括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台灣獨立等分裂國家的任何舉措,(3)…
作者:
頁數:
台灣大選在即,倘若民進黨上台執政後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會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人們都在拭目以待。在兩岸關係可能即將發生轉折的此刻,回顧和梳理過去近八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尤其是業已取得的機制化成果,頗有一番滋味和意義。 官方和半官方的互動機制 2008年5月國民黨重新上台執政後,兩岸兩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談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和共識,也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機制化溝通管道。這一系列官方和半官方機制,成為兩岸執政當局互動和溝通的重要管道,有利於雙方減少誤判,獲取各方資訊和利益關切,進而形成有效的兩岸共同治理平台。 第一,兩岸領導人會面。2015年11月7日,「馬習會」在新加坡登場,實現了兩岸領導人時隔66年來的首次會面。儘管目前尚不能稱這次會面為機制化成果,但它對國家理論和兩岸現實的突破,以及它所創造的實際作法,勢將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而且,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兩岸領導人會面也必定會成為機制化成果,成為兩岸交流互動的最高平台。 第二,國台辦與陸委會常態化溝通機制。2014年2月,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首長會議「張王會」在南京舉行,這是兩岸隔海分治以來,首次有官銜互稱的歷史性會面。在此次會議上,雙方同意國台辦與陸委會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有助雙方直接溝通、互動,避免誤判。…
作者:
王英津
頁數:
22
距離台灣大選投票越來越近,民進黨勝選的選情基本穩定,如果依照這種態勢發展下去,1月16日蔡英文當選幾乎大致底定。這對台灣政黨政治及兩岸關係會有何影響,值得我們注意。 國民黨可能的改變或調整 (一)是否會面臨再次分裂?國民黨敗選的責任將由誰來承擔,馬英九?朱立倫?或是王金平?想必各派都會相互推諉,拒不認賬。在這樣的情勢下,國民黨的團結勢必將會再遭重創。馬王本就不合,王金平可能有意進攻黨主席選舉,但馬英九一定會採取辦法竭力阻止。朱立倫退守新北市,派系尚未成型,基本上可以不涉黨爭,但如他不沾鍋,是否意味著任由馬王再戰?所以,基本上,如果這次國民黨選輸了,「台灣國民黨」有可能再次抬頭,借民進黨的上位強力攻擊國民黨當權派。倘若二者持續鬧僵,即便沒形成分裂,也勢必元氣大傷。 (二)是否會檢討兩岸政策?馬政府施政績效評價差,給人留下「重外輕內」、「無能」的觀感。多數台灣民眾看來,民進黨的上台並不意味著台灣就會走向戰爭。因此,「兩岸牌」在選舉過程中的功效不若以往。儘管,11月7日的「馬習會」對穩定兩岸關係有著莫大助益,台灣民眾也基本上肯定,只是,這種默認並未轉化為對民進黨大陸政策的不信任或不支持。假若此次國民黨倒台,「兩岸牌」的功能和地位勢必會遭到質疑。 (三)是否會效仿對手作法?對台灣民眾而言,蔡英文所提的維持現狀,比馬當局的「不統、不獨、不武」的維持現狀,似乎更符合民眾的需要和期待,因為她同時強調民眾有自主權、選擇權。在以選舉為導向的台灣政治社會,國民黨還能否繼續生存,以及如何生存等等,上述問題必將在選後浮上檯面。路線之爭、派系之戰勢所難免。如果本土派得勢,國、民兩黨的實質性差別或許就會被逐漸稀釋,甚至化為烏有。…
作者:
許川
頁數:
24
歷經兩周的馬拉松式談判,巴黎氣候峰會終於12月12日在195國的掌聲中通過了歷史性的《巴黎氣候協議》,同意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以內,並努力控制在1.5℃以內。 兩岸可在氣候治理上合作 作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峰會上不僅重申將於2030年把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六成、設立兩百億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合作基金,同時還將自2016年開始啟動與發展中國家的新合作,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氣候變化的項目、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的培訓名額,展現出大國領導人應有的擔當。 由於兩岸之間的歷史糾葛至今未解決,致使台灣未參與《巴黎氣候協議》,但這不代表台灣便可以就此置身事外。相反的,台灣應當將此視為身為地球村成員應盡的責任,進而將發展綠色能源和低碳經濟視為產業升級與經濟翻轉的契機,同時主動與大陸開展氣候治理合作,藉此幫助台灣綠色產業進入大陸市場。 台灣海峽雖然在地理上將兩岸分隔,但是兩岸的天空卻相連互通,隨著兩岸人員往來交流日益頻繁,兩岸氣候治理合作的必要性已更加凸顯。通過兩岸氣候治理合作,雙方可以優勢互補,並且相互借鑒各自在氣候變遷、綠色能源和低碳經濟的治理經驗。…
作者:
王正
頁數:
26
近來有幾個重大的併購案震撼了台灣。其中包括了美光對華亞科的全額收購,也看到了紫光對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參股。立法院日前達成協議,在經濟部未向新國會針對敏感技術、產業存續的IC設計產業,以及紫光欲入股矽品、力成、南茂等三家台灣封測廠案提出專案報告以前,經濟部投審會不得通過相關投資及併購案。看來紫光的參股案已經進入擱置狀態。為因應紫光的競爭,日月光也立即加碼20%到與紫光相同的價格百分之百收購矽品股權。 紫光參股為何引軒然大波 坦白說,美光全額收購華亞科沒有問題,日月光全額收購矽品也沒有問題,為何紫光參股25%就會釀成軒然大波?台灣未來仍會持續碰到紅色巨鱷來襲的收購問題,乃至於併購問題,這背後值得我們再三思考。 「紫光問題」從小處看,是一家企業是否讓中資入股的問題,但從大處及國家整體戰略眼光著眼,則是台灣企業、產業與對岸的競合關係,應該如何掌握分寸的政策與大戰略問題。從政府到產業界、學界、社會大眾,都該做好準備、建立面對問題時的討論共識,不要再深陷情緒與意識形態之爭了。 台灣廠商在90年代,憑藉著政府優惠信貸的支持與資本市場上充沛便宜的資本,成功地進入了幾個主要資本密集產業的國際供應鏈,例如LCD與半導體產業。初期技術主要仰賴國外技術母廠的專利授權,但高科技產業演進速度極快,產品或技術的週期往往只有幾年的光景。廠商只要一個週期在技術與產品的開發、或資本投資上被競爭者超越,就容易被淘汰,台灣的DRAM,LCD等兩兆雙星產業被韓國後來居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此,高科技行業要成功,資本、技術與市場缺一不可。…
作者:
潘偉華
頁數:
28
安峰集團董事長朱安雄的妻子吳德美於12月6日去世,令人不禁回憶起1990年代的本土性金融風暴。 當年朱安雄任監察委員,後又任高雄市議會議長,吳德美任立法委員。這一對台灣政壇最風光的夫婦檔,曾經雙領風騷,縱橫台灣政壇,然而,晚景卻很淒涼,尤其吳德美至死刑期未滿,朱安雄因議長賄選案棄保潛逃,儘管該案2015年5月已過追溯期,但其子表示,父親還有其他案子仍未宣判,不打算回台奔喪。 1990年代黑金政治猖獗 1990年代是台灣政商不分、黑金政治最猖獗的十年。高雄中興銀行王玉雲、高企郭金生、台中商銀劉松藩、泛亞銀行楊天生、力霸集團王又曾、安峰集團朱安雄、萬泰銀行許勝發、台東企銀游淮銀、東港合作社郭廷才、宏國集團謝隆盛、宏福集團陳政忠、達永興集團劉炳偉,不是國民黨的中常委、中央民代,就是地方議會正副議長等。在1999至2000年發生本土性金融風暴時,這些金融機構及財團紛紛發生擠兌及財務週轉失靈的問題。 1997年東亞發生金融風暴之後,經濟專家克魯曼評論「政商關係」是東亞主要病因之一。因為特權壟斷經濟資源,以致缺乏成本觀念與風險意識,形成資源浪費與無效率的使用。…
作者:
張忠本
頁數:
32
郭震遠,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學士,北京師大環境科學研究所、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碩士。曾任國家環保局工程師。1985年進入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從事國際問題研究,先後任世界經濟與科技發展研究室副主任、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室副主任。現為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海洋大學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所教授。 張麟徵,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曾任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兼共同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文化、輔仁、淡江等大學兼任教授,專長為國際公法、國際關係史等領域。另也曾任民主團結聯盟第一副主席。現為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前瞻基金會董事長。 紀欣問:11月7日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進行了舉世矚目的「馬習會」,使兩岸關係又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不過,1月16日,至今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極可能當選總統,請問兩位:蔡若當選,兩岸關係會有怎麼樣的發展? 郭震遠:蔡英文會搞和平台獨 我認為,蔡英文如果執政,兩岸關係將出現新對抗,而不是冷和平。大陸絕不會容忍和平台獨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台獨。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從根本上來講,就是「促統」與「拒統」的關係。「促統」與「拒統」是對抗性矛盾,但在特定的條件下,對抗性矛盾也有可能用非對抗性的方式來處理。例如,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能和平發展,就可以協商談判方式逐步解決問題;如果特定條件不存在,對抗性矛盾就又要按對抗的方式處理。…
作者:
紀欣
頁數:
34
「三個公報」指的是上海公報、建交公報及八一七公報。 1960年代,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全球爭霸日趨激烈。美國出於全球戰略考慮,開始調整對華政策,緩和中美關係。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中,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上海公報),開啟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美國在公報中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1978年12月16日,中美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建交公報),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美國在公報中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表示「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美國同時宣布與中華民國結束外交關係,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從台灣撤出軍隊。這表明鄧小平1975年提出的建交「三原則」(斷交、廢約、撤軍),全部都被美國接受了。 但美國並未放棄干涉中國內政的政策。1979年1月16日,美國國務院宣布成立「美國在台協會」,台灣同意組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作為與美國的聯繫機構。同年4月10日,美國總統卡特簽署國會通過的《台灣關係法》;該法稱美國仍將「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這嚴重違反了中美建交原則和美方承諾,當時就遭到中國大陸的強烈反對。…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39
2015年12月4日至5日的中非合作論壇,中國大陸宣布,未來三年將在對非洲援助和經濟合作上提供600億美元的資金。台灣民眾多半認為這件事只是眾多國際新聞的花絮,較有深度的報導也只認為中國大陸對非洲國家的影響力是建立在鉅額的援助之上,或者認為這是中、美、日的競爭日趨激烈,將雙方的競爭延伸到非洲大陸的一環。但事實上,這個新聞有著台灣民眾更需要關注的焦點。 推廣不同的發展模式 就中國大陸而言,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合作關係,不只是經濟上的合作,還包含更多戰略上的考量。當西方國家關注自由和人權時,大陸認為應該最優先考慮的是,提高生活標準和國家的獨立自主。以大陸媒體自己的評析,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合作關係,不僅在非洲購買資源,還在銷售一種發展模式。 因此,當西方國家關注的焦點在2015年中國所提供的600億美元,認為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關係是靠鉅額的資金時,卻不知,10年前中國大陸在非洲國家的政治影響力就已經超越了歐美國家。以2006年的中非合作論壇為例,中國對非洲國家所提供的經濟援助並沒有超過歐洲和美國,但在非洲國家所獲得的正面效應卻遠大於歐美國家。 以西方國際政治理論來看,其原因是中國對非洲的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而歐美國家的援助則以某些政治條件為前提。以中國傳統文化來看,更深刻的因素在於西方國際關係理論多視權力為利益的一種,而中國傳統文化則認為,權力與利益是相互支撐的關係。對於權力與利益的界定不同,正展現在雙方對於國際事務的界定。…
作者:
賴奕佑
頁數:
40
2011年年初爆發的敘利亞危機,迄今已經整整持續了五年。該危機產生時僅是國內的政治問題,經過持續發酵,如今演變為一場國際性危機。截至目前為止,這場危機沒有終結的跡象,並且還在不斷蔓延,它像一個漩渦,將越來越多的國家捲入其中,不斷產生新的問題。五年過去了,以民主化為開端的敘利亞危機,究竟給敘利亞人民和國際社會帶來了什麼,值得我們探究。 「阿拉伯之春」開了頭 巴薩爾‧阿薩德的父親哈菲茲‧阿薩德曾統治敘利亞近30年,巴薩爾於2000年當選敘利亞總統,並於2007年和2014年兩度連任。巴薩爾強勢執政,引發了很多敘利亞反對派及其支持者不滿,不過,鑒於巴薩爾的強勢鎮壓,反對派並未對巴薩爾政權構成威脅。 2010年12月,以突尼西亞危機為開端,阿拉伯國家出現新一波(有稱第四波)民主化浪潮,被西方學者稱為「阿拉伯之春」。所謂「阿拉伯之春」主要是阿拉伯國家中的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葉門、敘利亞等國家的反對派以民主的名義反對統治者,不是要求進行選舉,就是要求現任政府下台。由於部分國家的反對派得到西方國家的支持,因此,阿拉伯之春又帶有很強的「顏色革命」色彩,並不單單是國內反政府運動那麼簡單。 突尼西亞危機很快在2011年初蔓延到敘利亞。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敘利亞的反對派以民主為名,通過街頭運動和暴力對抗要求巴薩爾下台。結果巴薩爾不但沒有下台,還強勢鎮壓反對派,反對派進而採行武裝對抗,敘利亞從此陷入內戰。…
作者:
李龍
頁數:
42
伊斯蘭教以《可蘭經》和《聖訓》為依歸,教規繁多,廣大的穆斯林社群都遵奉伊斯蘭教法的基本精神:敬畏真主阿拉(Allah)和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的《聖訓》。 通常,伊斯蘭是指宗教,穆斯林是指信徒,信徒會戴頭巾,必須力行念經、齋戒、天課、朝聖等功德,才能得到基本的救贖。 「聖戰」(Jihad)本來係指個人心中天使和魔鬼的搏鬥,但衍伸為參加對抗美國「聖戰」而死亡的信徒馬上可獲得救贖。 伊斯蘭國(The Islamic…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45
南海局勢持續緊張,中美兩國就南海島礁主權從屬的問題爭執不斷。繼2015年10月底美國派遣軍艦非法闖入中國南沙群島海域示威後,11月8、9兩日夜晚,美國又派遣兩架B-52型轟炸機由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升空,在南沙群島附近執行飛越國際空域的例行性任務。軍機儘管沒有進入任何島嶼15海浬以內,但仍收到兩次來自中國大陸地面塔台的口頭警告。 航行自由不能威脅到他國 據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發言人伊斯特本表示,中方航管人員透過無線電以英語警告B-52「已侵害我國島礁安全」,指示其改變航向,以「避免誤判」。 由於當時B-52遠離中國宣示擁有主權島礁12海浬的領海之外,因此該機飛行員答覆:「我是一架在國際領空執行合法軍事任務的美國軍機,在執行這些受國際法保障的權利時,我的行動會尊重所有國家的權利和責任。」對此,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3日表示,中方瞭解有關情況,重申中方尊重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但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航行和飛越自由為名,做違反國際法、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的行為。 事實上,中國航管人員對美國軍機的警告,以及洪磊申明中國外交部的主場,完全是適合國際法的。而美國軍機以「執行任務」為理由飛臨中國島礁上空,則明顯屬於一種挑釁行為。因為國際法明確規定,航行自由的界限是基於對島礁主權國的安全不構成威脅為前提,而美國B-52軍機飛臨南沙島礁,帶有很強的軍事目的,並且早已超出國際法所規定的航行自由的界限,是一種挑釁,因而遭到中方的嚴正警告和強有力的回應。據國際觀察站報告,就在美國機艦巡航中國南海島礁附近海域後不久,中國就在相同海域舉行帶彈戰機訓練,以此作為回應。…
作者:
鄭海麟
頁數:
46
「針對中國」、「包圍中國」、「與中國競爭」是日本近年布建軍事與對外關係的基本背景,而被日本納為夥伴的對象很多,但究竟誰才是日本最寄予厚望的王牌呢? 日採一系列「制中」措施 日本政府計畫2015年在與那國島部署150人的沿岸監視部隊,2018年之前,在石垣島部署500人、宮古島700-800人、奄美大島500人的警備部隊及地對空、地對艦飛彈部隊。日本的西南諸島全長1,200公里,陸上自衛隊目前僅部署在沖繩(琉球)本島,而日本近期要在西南諸島大舉派駐負責初期因應大規模災害、離島攻擊的自衛隊,設置長射程的地對空、地對艦飛彈,大幅升高「嚇阻別國軍機、船艦接近」的能力。在這樣的小島上擺如此的重兵,一看便知是針對中國大陸,但也間接警示台灣,以後休想再接近釣魚台了。 2015年11月8日,由翁山蘇姬領導的最大反對黨全國民主同盟(NLD)在緬甸的國會選舉中獲得大勝後不久,日本外相岸田就邀請翁山蘇姬的親信、NLD發言人那溫(Nyan Win)到東京訪問,除表示會鼓勵企業前去投資、探詢緬甸與中國未來的關係外,最重要的是想爭取翁山蘇姬盡早赴日訪問,目的是要拉攏緬甸未來的新政府,將緬甸轉化為「包圍中國」的夥伴。…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