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去美元化」長路漫漫│李沃牆

金磚國家「去美元化」長路漫漫│李沃牆

以金磚國家為主的「去美元化」已形成一股浪潮,尤其今年金磚國家峰會上所提出的「金磚之橋」倡議,擬建一套與SWIFT抗衡的BRICS DCMS 跨境訊息系統及BRICS PAY共同支付系統,但「去美元化」之路仍是長路漫漫。

作為全球通用及強勢貨幣,美元享有無盡及囂張的特權。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狂人川普再度回鍋,他雖然主張弱勢美元,但卻善於用美元作為武器。由於美元在國際經濟、政治具宰制地位,使參與國際互動的國家都實質處於美國的法律管轄下,從而引發極大不滿和怨恨。「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逐漸醞釀並形成一股新勢力。它是對美元霸權說「不」的策略。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曾說,「美元霸權是全球金融、經濟危機的根源」,實其來有自。

全球「去美元化」風潮

近幾年來,全球「去美元化」已形成一股浪潮。中國前人行行長周小川曾建議,以國際貨幣基金(IMF)於1969年創設的特別提款權(SDR),緩解主權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風險,意圖以此推動國際儲備貨幣「去美元化」。再者,人行自2009年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來成果愈趨顯著,截至2024年9月,人行已與逾40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而為提高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效率,人行於2015年建置了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以滿足全球各主要時區人民幣業務所需。2024年8月底,已有1,564家銀行參加,覆蓋全球117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俄羅斯在2022年初發動對烏克蘭軍事行動,因受到歐美國家制裁,對外貿易結算加速「去美元化」,並向人民幣靠攏。據莫斯科交易所最新統計,2022年10月3日起一連兩天,人民幣兌盧布交易量皆超越美元,躍居交易規模第一大外幣。對大陸的天然氣出口付款方式,從歐元和美元改為盧布和人民幣。人民幣與盧布間交易在俄羅斯外匯市場交易占比已達39%的新高。伊朗因遭美國單邊制裁,2021年3月與中國簽署25年的中伊全面合作協議,確定兩國的石油結算和貿易往來,將使用人民幣和數位人民幣結算。

金磚國家「金磚之橋」倡議

金磚國家(BRICS+)峰會最受矚目的議題,即為俄國倡議的「金磚之橋」(BRICS Bridge),擬在金磚國家之間建立一個類似於SWIFT的獨立跨境支付和結算系統。構建中的「金磚之橋」包括BRICS DCMS 跨境訊息系統及BRICS PAY共同支付系統,主要藉以加強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訊息交換及支付,避免過度依賴SWIFT。其中,BRICS DCMS是一套去中心化跨境支付訊息系統,它有以下幾個特點:(1)DCMS沒有中心所有者,參與者自行管理各自的節點,系統不易受到外部控制或干擾;參與者即使不接受交易,也無法將任何人從系統中斷開。(2)通過分布式網絡傳輸支付訊息和流動性,可提升交易速度和降低成本,而且此系統傳送交易訊息無需費用,但有可能因調解參與者的交易問題而收取傭金。(3)DCMS會自動在參與者間建立交易路徑,以確保無法直接傳輸時也能傳送交易資訊。(4)系統中的交易訊息會加密和簽名,並提供多種加密機制供使用者選擇。(5)參與者可設定貨幣轉換匯率和交易限額。

眾所周知,由美國主導的SWIFT是一個全球金融機構間傳遞安全訊息網絡系統,也是一個具中心化架構的系統,透過SWIFT需以美元結算。這意味著當BRICS國家在交易時,往往需要將本地貨幣轉換為美元,再轉換成對方的國家貨幣,不僅增加匯差成本,交易資訊也容易被美國掌握。若與SWIFT相較,BRICS DCMS 受到美國金融制裁的防禦性高、參與者免費使用、交易成本低、執行速度快,且系統建構在區塊鏈的信任環境。

除BRICS DCMS,金磚國家企業與企業間還能使用BRICS PAY QR系統,在 BRICS+ 國家間提供國內支付系統的標準化整合。此系統透過零售QR碼,能確保卡片和賬戶基礎的支付方式一致性,而且便利可靠。隨著QR碼在非接觸支付中的使用增加,零售業者可通過單一的 QR 碼,為客戶提供多種支付選擇。此支付只要在手機安裝應用程式,即會產生線數位錢包,用戶能夠使用智能手機以本國貨幣匯兌支付。BRICS PAY QR可讓用戶能直接使用本地貨幣支付,減少貨幣兌換,提供無縫的跨境支付體驗,可大幅減少交易成本和匯差。

「去美元化」仍是長路漫漫

不可否認,美元目前仍是世界最強的貨幣,也是各國外匯儲備中占比最大的貨幣。大西洋理事會地緣經濟中心在今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並未受到威脅,美元繼續在全球外匯儲備、交易帳戶和外匯交易中占主導地位。而金磚國家創建的BRICS DCMS 跨境訊息系統及BRICS PAY共同支付系統成立,其實是俄羅斯及中國等國家為避免受到歐美國家金融制裁,針對金磚成員國間的貿易結算及方便零售業跨境支付,而創立的非全球性系統。此系統有望透過簡化匯率轉換來節省交易成本,尤其對頻繁進行國際貿易的企業而言,應極具吸引力。

2024年的新金磚國家總人口占全球的45.2%,GDP總和超過26兆美元,占全球經濟約36.7%。準此以觀,若「金磚之橋」系統能在這些經濟體中全面普及,進而減少對美元為主的金融仲介機構依賴,並降低與貨幣兌換和美元的交易成本,無非提供了金融體系未來發展的空間。然而,金磚國家間的金融系統差異頗大,監管標準亦不相同,要讓此系統無縫整合極其複雜。

另外,金磚國家的貨幣波動大,若沒有類似美元的穩定機制,可能會在交易中帶來風險,因此推動金磚支付還需克服互通性和標準化的挑戰。據此研判,「金磚之橋」想要取代SWIFT系統仍有諸多疑慮,「去美元化」之路也因而長路漫漫。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沃牆
  • pages: 72
  • 標題: 金磚國家「去美元化」長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