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聽到統一春雷響的老爸走了│徐波

期盼聽到統一春雷響的老爸走了│徐波

2024年10月21日零點17分,家父鄭堅剛過完97歲生日後不久,離開我們,飛向離春雷最近之地了。《觀察》發行人紀欣得知家父離世,發來微信稱:這太令我悲痛了,請節哀!他老人家是雜誌的作者、受訪者,請你務必寫一篇追思他的短文。

202203015840834769 150414

家父鄭堅一生筆耕不輟,我卻喜歡上美術與攝影,提筆作文不是我所擅長,以下就講幾件小事作為我的追思吧。

自豪鄭家祖國派

家父鄭堅,原名鄭鴻池,1927年生在台灣彰化和美。早年我爺爺鄭水河不願作亡國奴,加入反日的「台灣文化協會」,因在街頭發表反日演講,遭日警追捕而逃至大陸繼續抗日。家父在爺爺的鼓勵下,也參加了抗日的台灣義勇隊。台灣光復後,家父報考公費生進入廈門大學,1947年因投身愛國學運加入中共地下黨。1949年投筆從戎,加入閩南游擊隊,從此開始使用「鄭堅」之名。

1950年調入解放軍第10兵團政治部,任台灣幹部訓練隊隊長。在轉業地方從事農業工作20多年後,1974年春,家父奉調解放軍福建前線廣播電台,任副總編輯,從事對台廣播宣傳。1981年調北京參與全國台聯會籌建工作,後任全國台聯會專職副會長。

2014年5月間,北京市台聯會為編輯《番薯仔兩岸留痕》,到敬老院採集口述歷史,家父自豪地說:「我父親算是鄭家第一代祖國派;到我、我的大姐鄭晶瑩、我弟弟鄭鴻溪三人都是在戰爭中跟隨了黨,算是第二代;弟弟鴻溪的孩子鄭大、我的孩子徐波、鄭嵐等六、七個小輩都在台盟、台聯工作,他們算是鄭家的第三代祖國派;現在我的孫輩也加入其中,所以說,我們一家四代都是祖國派。」

202203015840834769 150415

自愛枕籍翰成章

家父一生最喜讀書、看報和作文,我印象中的老爸,成天就是讀啊寫啊。家父在福建省農業部門工作時,「省委省政府一年要發十多個指示、通知,大部分都由我代為起草」。文能得福亦能惹禍,在那個特殊年代,家父時常在「紅秀才」與「黑秀才」之間轉換角色。但他自詡是個幸運兒,每回遇難時都能遇到貴人而逢凶化吉。

家父離休後曾到福建泉州黎明大學擔任黨委書記、校長,回京後不久就住進太申祥和山莊敬老院。但他依舊枕籍經史,筆耕不輟,常年給大陸及港台媒報章雜誌撰稿,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聲。

大約11年前,家父因耳疾加重而聽力驟降,無法通過交談與人溝通,小巧的平板電腦成了他的最好助手。他很快學會在平板上用微信與朋友聯絡,學會閱讀數位化新聞資訊,並會用手寫輸入撰寫文章。此後書桌前少了操翰成章的身影,躺椅上卻多了個耄耋「觸控俠」。每次我去探視,家父多是倚在孫子給他買的躺椅上閱書報、看平板。紀欣希望我提供兩張相片,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家父靠在躺椅上讀報的這個影像。

自信台民喚得回

全國台聯會成立不久,《台聲》雜誌應運而生。作為首任社長和總編輯的家父,始終堅信島內絕大多數鄉親都是「唐山公」的子孫,他奮筆疾書,認定《早統一符合台灣人民的利益》,堅信《老台灣人的本色:認祖歸宗》、《沉默大眾發聲 能救台海和平》、《唯和平統一能保台!》,撰文《台南,你有太多唐山公的胎記》、《彰化鄉親,可知祖根在何方?》、《再新的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不信田橫喚不回》,探討《咱台灣人真正「出頭天」之路在何方?》,期盼《願「故鄉情」喚回「祖國心」》,呼籲《一切真愛台灣的「祖國派」團結起來》,《兩岸一家親 才是真民心》,鼓勵《台灣人應有自信在中華大地當主人翁》。

家父一生為祖國統一奮鬥不息,為光復台灣、和平統一曾「三穿軍裝」。他多次對記者說:「祖國統一問題不解決,我好像永遠下不了崗,日日夜夜做著期盼祖國統一的中國夢!」2015年6月3日,他在接受香港中評社記者採訪時說:「我期盼能早日聽到祖國完全統一的春雷響」,這句話後來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禪,也成為子女鼓勵他老人家戰勝疾病、健康生活的常用語。

家父深愛自己的家鄉,也深愛家鄉的同胞。他在《台聲》雜誌上用過的筆名不少,但使用頻率最高的還是「鄭和美」和「彰民」,足見鄉土情懷始終激盪在他這位道地「番薯仔」的心中。家父雖痛恨「台獨勢力」蠱惑島內部分人「反中抗中」,但他生命到最後一刻還是一直祈盼祖國能和平統一,不願看到同胞相殘。

10月6日01:16,老爸自己感覺不好,強撐著請人錄下視頻,視頻中,家父斷斷續續地說,「我殷切期待中國台灣統一政治協商會議早日召開。祖國一定要統一,希望同志繼續努力!」

家父沒有等到祖國完全統一的春雷響起就走了,但我相信,在天堂,那是離天雷最近的地方,當祖國完成統一大業時,他老人家應該是最早聽到春雷的人。

(作者係《台聲》前攝影記者)

附加資訊

  • 作者: 徐波
  • pages: 74
  • 標題: 期盼聽到統一春雷響的老爸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