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說明對海峽中線的謬誤認知│高靖
關於台海中線的存在與意義,坊間很多說法都毫無根據,近年來均宣稱台海中線是兩岸的默契,但兩岸從未曾有過談判或對話,何來默契之說?海峽中線默契毫無歷史根據,是民進黨政府亂掰出來的荒謬絕倫說法。
台海中線最初是《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4年簽訂後,1955年協防台灣的美國空軍部隊,經與台方協調後,在台海當中畫出一條虛擬的線,作為雙方空軍作戰任務區隔的用途,美軍戰機不越過中線以西,只在中線以東活動,避免與共軍直接發生衝突;中線以西為國府空軍作戰的範圍,如果共軍擊潰台灣的空軍戰機部隊,闖入中線以西,這時美軍要協助國府擊退入侵的共機。
中線以美司令戴維斯命名
根據國史館保存的國防部解密檔案,台海中線最初只是單純的作戰任務畫分,是1955年美國空軍第13航空隊派駐台灣的特遣隊司令戴維斯(Benjamin O. Davis, Jr.)在台灣海峽中間劃出的一條線,所以稱為「戴維斯線」(Davis line)。
美國參議院批准這項共同防禦條約後,美國空軍部隊才正式進駐台灣,戴維斯是美國空軍第13航空隊副司令,兼駐台美國空軍第13特遣隊(Air Task Force 13)司令,在戴維斯受命駐台後,美軍才開始在台組建空軍部隊。
戴維斯有著不尋常的軍旅生涯,他是首批美國戰鬥機部隊的黑人飛行員,在二次大戰期間加入美國陸軍航空隊,派往歐洲與納粹德國空軍作戰,戰後成為美國空軍第一位黑人將領。在他的自傳中,戴維斯表示,他到台灣後,受到蔣介石熱情接待,與蔣經國夫婦、空軍總司令王叔銘、聯勤總司令黃仁霖結為好友,戴維斯之妻與國防部參謀次長賴名湯的妻子孫德芳、空總情報署長衣復恩的妻子等都是好友。
美軍在台有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美軍顧問團,還有空軍特遣隊,但海峽中線的名稱,卻不是根據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USTDC)司令的名字,而用了戴維斯的名字,與空中作戰有較多關係。
中線為區分美台空軍任務
從國史館保存的一份圖檔可以看到,基於《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中線以東空域防衛任務係由美國空軍與海軍直接擔任防衛;中線以西是國府空軍的作戰範圍。這個圖雖然標示國府空軍戰機攻擊威力圈可遠達大陸內部300哩,但冷戰期間,美方基於不願意擴大局勢,禁止國府戰機深入大陸內部攻擊,即使1958年爆發八二三砲戰,大陸沿海砲兵陣地嚴重威脅到金門的安全,美方仍不允許國府空軍戰機從台灣起飛,前往大陸轟炸沿海的共軍砲兵陣地。
兩岸軍事對峙數十年,多次在大陸沿海爆發空戰,也就是在台海中線以西的空域。美軍戰機不越過中線,是避免在大陸沿海與共軍直接接觸,擴大緊張態勢。八二三砲戰期間,美國海軍艦艇伴隨國府海軍運補艦艇前往金門,但不靠近金門,在金門外海遠方巡弋,也是為避免與共軍艦艇直接接觸,升高緊張。美方雖然不允許國府戰機飛入大陸執行攻擊任務,但華府同意國府在大陸內陸進行偵察與空投等非武裝軍事行動,這是1960年代國府空軍34蝙蝠中隊與35黑貓中隊偵察大陸任務的濫觴。
越戰期間,美方多次要求國府協助偵察大陸與北越接壤之西南省分的軍事動態,以及中共在大陸的核子武器研發。最初發現中共核武設施,就是35黑貓中隊高空偵察的成果。
海峽中線純屬民進黨捏造
海峽中線最初僅僅是美軍與國府空軍空戰任務的區分,但隨著時間久遠,美國與中國大陸建交後,自台灣撤出美軍部隊,廢止《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大家逐漸淡忘了海峽中線。一直到2004年陳水扁總統任內才提起海峽中線,但當時國防部搞不清楚台海中線的具體位置,連台海中線的經緯度都搞錯了,讓國防部長李傑在立法院用錯誤的資料誤導立委,演出一場烏龍戲碼。
根據國防部最後更新的資料( 2023/11/01),國防部定義的台灣海峽中線,又稱台海中線,係指坐標為北緯27度、東經122度,北緯23度、東經118度。
至於現在外界傳說海峽中線是兩岸的默契,與原始意義已有很大出入,多半為民進黨人士的穿鑿附會。這條線不具有國際法意義,哪有什麼可否越過的默契?
有關兩岸如何維繫穩定局勢,至少在1990年代國民黨執政當局,與大陸方面建立了「九二共識」,但現在連這個最起碼的政治共識,也被台獨人士推翻了。民進黨推翻了兩岸原本的政治共識,卻又捏造兩岸有軍事行動的共識,豈非自相矛盾?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高靖
- pages: 26
- 標題: 一張圖說明對海峽中線的謬誤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