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5年的澳門未來可期│周琳
202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澳門,在三天時間裡,他出席了18場活動,包括慶祝澳門回歸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區第六任政府就職典禮、歡迎晚宴及慶祝澳門回歸25周年文藝晚會;會見了澳門特區前任及現任行政長官何厚鏵、崔世安、賀一誠、岑浩輝,以及行政、立法、司法機構負責人與社會各界代表人士;考察了澳門科技大學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並在多次場合做了重要講話,對澳門回歸25年來的表現極為肯定。
習近平對澳門的發展一直牽掛於心,在他擔任福建、浙江領導時,就三次訪問澳門,促進閩澳合作和浙澳合作。2009年1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他第一次視察橫琴後,就宣示政府決定開發橫琴島,相信橫琴島的開發會給澳門經濟多元發展提供新的發展空間。任國家主席後,習近平四次視察橫琴,三次出席慶祝澳門回歸大會並視察澳門,就澳門發展一系列重大問題把舵定向。
習近平講話的幾個重點
習近平這次在澳門發表了多次講話,重點如下。
一、關懷囑託。「澳門是祖國的掌上明珠,我一直惦念著這裡的發展和全體居民的福祉」。習近平18日下午乘坐專機抵達澳門,在澳門機場發表講話,表達他始終高度重視澳門的各項事業發展,關懷澳門同胞福祉。習近平還關心青年,「青年是澳門的希望和未來,是建設澳門、建設國家的有生力量」,他希望廣大青年心繫澳門、心繫國家,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當好「一國兩制」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殷切期盼。「澳門是鑲嵌在南海之濱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偉大祖國的一方寶地。中國最早一批留學生從這裡走向世界,不少中華經典在這裡經翻譯傳到西方,西方近代科學、技術、文化,不少經澳門傳入中國內地。在不同歷史時期,澳門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作出了獨特貢獻。」習主席把澳門中西文化交流屬性和作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習近平也對新一屆澳門特區政府提出四點希望:「一要著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二要著力提升特別行政區治理效能。三要著力打造更高水準對外開放平台。四要著力維護社會祥和穩定」。
三、寓意深遠。習近平對澳門提出三點期許:一是登高望遠:要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變局,緊跟時代潮流,進一步找準自身定位,科學謀劃澳門未來發展,更加積極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更大作為。二是海納百川:要在愛國愛澳的旗幟下更加開放包容、團結聚力,廣納天下英才,共建美好澳門。要擁護「一國兩制」方針,熱愛澳門家園。三是銳意進取:要展現更大魄力,勇於變革、敢於創新,更好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開創澳門發展新局面。
「一國兩制」實踐具澳門特色
習近平在澳門考察期閒,多次肯定「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指出只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敢於拼搏,勇於創新,澳門一定能夠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25年來,澳門始終保持繁榮穩定,澳門居民享有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為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更為豐厚的民生福祉,體現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制度在澳門的成功實踐。
發展空間方面。澳門回歸時只有21.45平方公里,中央多次批准澳門填海造地,並劃定陸地邊界,澳門的陸地面積增至33.3平方公里;2015年中央將澳門的海域面積明確為85平方公里;2021年把106.46平方公里的橫琴島作為粵澳深度合作區,粵澳雙方實行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管理體制,使澳門的發展空間大幅擴展,從南海之城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
經濟發展方面。從1999到2023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由519億澳門元(下稱元)增長到3795億元,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由12萬增長到55.9萬,入境旅客由744萬人次增至2821.3萬人次,財政儲備由130億增長到6000多億元,創造了跨越式發展的「濠江奇蹟」。澳門始終享有高度財政自主權,實行獨立的稅收和財政政策。旅遊及博彩業作為支柱產業,澳門特區政府制定政策推動其健康有序發展,同時推動經濟適度多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2023年,澳門中醫藥、現代金融、會展產業及文化產業等四個重點產業,增加值超過390億元,非博彩業在生產總值中的占比為62.8%,比2019年上升了14%;公共財政中,博彩稅收占比從2019的80.1%,下降為2023年的65%。
民生福祉方面。澳門實行雙層社會保障制度,居民每月僅需供款90元,退休後每月最高可領取3,740元養老金,每年發放13個月;符合資格的澳門居民還可享受敬老金、現金分享等福利。澳門居民基本充分就業,總體就業人口月收入中位數由4,920增加至1.75萬元。年滿65歲的澳門永久性居民,平均每月從政府享受現金性福利逾6,200元。社會保障制度還覆蓋失業、疾病、出生、結婚等津貼。澳門已建成公共房屋單位數目增至57,117個,95%的社會房屋租戶獲豁免繳付租金;七成以上居民住在自購的房產中,人均住房面積逾20平方米。澳門實施15年免費教育,在2022年「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畫」(PISA)測驗中,澳門15歲學生的總體表現排名全球第二。澳門實現醫療福利全民覆蓋,初級衛生保健體系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太平洋地區典範」。澳門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從1999年的77.9歲提高至2023年的83.1歲。
治理體系方面。澳門於2009年完成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制訂實施《維護國家安全法》,之後又根據形勢發展進行系統修改,並持續推進配套立法。澳門還適時完成《行政長官選舉法》、《立法會選舉法》修訂工作,於2021和2024年順利舉行第七屆立法會選舉、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全面深入落實「愛國者治澳」原則。
文化人文方面。澳門具有東西文化交融的歷史,多元共存的宗教、豐富多樣的語言、千姿百態的建築,各族群友好共處,體現出中西多元文化交匯的鮮明特色和獨特價值。澳門大三巴牌坊、媽閣廟、鄭家大屋、三街會館等22座中西式建築物和8塊前地連接而成的「澳門歷史建築羣」,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澳門旅遊的靚麗名片。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連續舉辦71年,是公認的世界最佳街道賽事之一。「澳門國際音樂節」已舉辦36屆。澳門擁有世界級的表演和會展場地,擁有富比士(Forbes)五星級酒店22家,是全球數量最多的城市;有48家米其林餐廳。加上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優勢突出,成為不同文明融合發展的典範。
國際影響方面。澳門保持單獨關稅區和自由港地位,實施簡單低稅制,是全球企業所得稅最低的地區之一,是「世界貿易組織」(WTO)認定的全球最開放的貿易和投資經濟體之一。澳門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穩定的經貿關係,是190多個國際組織和機構的成員,獲得147個國家和地區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澳門作為世界上唯一以中文和葡文為官方語言的地區,在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發揮著重要作用。澳門已連續舉辦六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部長級會議,與7個葡語國家城市締結了姊妹市。
和平、包容、開放、共享
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是中國的偉大創舉,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好制度,是實現不同社會制度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好制度。「一國兩制」是着眼於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充分考慮歷史和現狀,創造性提出的偉大構想,開闢了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新路徑,是中國為國際社會解決類似問題提供的一個新思路新方案,是中華民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的新貢獻。
對香港、澳門特區而言,通過「一國兩制」制度安排,不僅促成了港澳的順利回歸,而且保持了港澳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居民安居樂業、社會大局總體穩定,創造了在一個國家內兩種制度同時共處、共同發展的奇蹟。對國家而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祖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一國兩制」實踐也進入了新階段。當前澳門已站在一個比較高的發展起點,能夠用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為國家發展貢獻更多澳門力量。
對世界而言,澳門作為觀察「一國兩制」偉大創舉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一國兩制」制度蘊含的中華文化精髓,充分體現了「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體現。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地區衝突不斷,「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為國際文明與和平秩序的構建提供了有力示範,其價值理念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澳門厚積薄發、未來可期
澳門回歸25年以來的發展有幾項特點。
第一,深刻把握「時」與「勢」。25年來,澳門特區聚焦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取得新成效,博彩業依法健康有序發展。在既有澳門特色的產業有序發展的前提下,積極促進了多元產業結構的形成,非博彩業在澳門本地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正逐漸提升。
第二,辯證看待「變」與「不變」。過去五年,安全形勢錯綜複雜,澳門特區政府始終以更強的責任擔當,有效築牢維護國家安全防線,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和水準不斷提升,不斷以高水平安全促進高質量發展。
第三,準確認識「危」與「機」。澳門歷經非典疫情、國際金融危機、新冠疫情等嚴峻考驗,始終保持了長期穩定發展態勢。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躍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增強。
第四,科學統籌「穩」與「進」。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內涵不斷豐富,新興產業生機蓬勃。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琴澳一體化深入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封關運行,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水準提升。同內地科技合作深化拓展,「澳門科學一號」探測衛星成功發射並運行良好。
總之,澳門25年來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讓祖國這一顆「掌上明珠」的發展厚積薄發,未來可期!
(作者係澳門科技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附加資訊
- 作者: 周琳
- pages: 46
- 標題: 回歸25年的澳門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