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歷史教育的台灣方案│徐泓

有關歷史教育的台灣方案│徐泓

兩岸統合當務之先,要從歷史教育著手,進行台灣民眾國族認同的撥亂反正。

近30多年,由於台灣執政當局利用教育與傳媒,進行「去中國化」的洗腦工作,成功地改變台灣大部分人民的國族認同,許多人不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中學歷史課綱的變革,國民中學歷史課以台灣為學習歷史的起點,一年級台灣史,二年級中國史,三年級世界史。從此台灣史單獨成冊,不再是中國的地方史或地域史。

另外,編寫《認識台灣》作為國民中學必修課本,植入日本殖民史觀,宣揚日本殖民統治對台灣近代化的德政。其影響甚大,據中研院與台大學者調查研究,《認識台灣》課本使用前後,青年學子的國族認同大幅改變,連一向認同其大陸鄉土的非本省族群,也因此改變對中國的認同。

接著一連串的中學歷史課綱變革,不但大幅縮減中國史篇幅,而且割裂中國史,先將明清兩朝併入世界史講授,然後將「中國史」改為「東亞史」,而大學歷史系也開始跟進,已有某國立大學歷史系將必修的基礎課「中國通史」取消,改授「東亞史」。中國史不僅變成「外國史」,而且因併入「東亞史」而消失了。

撥亂反正,首先要搜集各個不同書局編寫的各種歷史課本,研究、分析其內容,具體指出其不妥之處,提出修改意見。這個工作現在就應該開始做。為「台獨意識」、「日本皇民史觀課綱」張本的台灣史書寫,如否定台灣與大陸自古以來的聯繫,稱:「荷蘭人來了,台灣才誕生」的殖民史觀;又從人口激增、放足、斷髮的普遍、守時和守法及現代衛生觀念的養成等方面,片面肯定日本殖民統治對台灣近代化的德政,改稱日本侵占台灣50年統治的「日據」為「日治」 等。

新課綱和課本必須揭穿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掠奪、壓迫本質。整體上,要強調兩岸人民共同努力開發台灣,促成進步,共同抵抗殖民帝國主義者的入侵,以及其成敗的歷史經驗與教訓。中國史課本不但要列出其被刪除的重要史事,還須指出其誇大抹黑之處,尤其是近現代史的書寫;更要找出其美化歐美及日本列強侵略的書寫;並在整體上,以「多元一體」為主線,貫穿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

世界史要指出台灣現行課本以「歐美中心」書寫的缺失,新的課綱課本要平衡書寫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歷史,尤其是近代被壓迫的第三世界人民的歷史。並在整體上,注重世界人民為和平和進步所做的努力,其成功與失敗的歷史教訓。把這些相關資料匯整,編成電子資料庫,是新課綱和新課本的必要基礎。

台灣現行歷史教科書的研究分析、撥亂反正新課綱和新課本的書寫,工作量很大,需要動員所有有志之士,這不僅要請台灣從事歷史教學和研究工作人員參加,更需要大陸熱心歷史教學的工作者參加,這樣才有機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完成一套或好幾套適合台灣未來發展的歷史課本和讀物。

(作者係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徐泓
  • pages: 54
  • 標題: 有關歷史教育的台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