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聲再起,必須以藍為主│朱駿

「藍白合」聲再起,必須以藍為主│朱駿

為了對抗民進黨,藍白兩營必須適當合力,但最關鍵的是2026與2028選戰。藍白雙方的立足點不同,需求不一致,勢必還有一番博弈。兩陣營都應記取上次的教訓,糾正錯誤,才有可能在2028年擊敗賴清德,立法院獲得多數席次,共同完全執政。

1月11日寒風低溫細雨,白營號稱超過10萬人參加了「111釘孤枝」(閩南語:單挑),矛頭對準賴清德與民進黨,場面相當熱烈,賴與民進黨心頭必為之一顫,台灣迄2028年的政治格局就此固定,「藍白合」已為客觀難以迴避的結構。

客觀情勢逼藍白走到一起

由於綠白之間自大選期間就激烈交鋒,柯文哲頻出惡言攻擊賴與新潮流。選完後,八席立委無法獨立發揮關鍵少數的力量,總召黃國昌與柯建銘繼續惡言相向。之後,柯文哲兩度收押禁見,綠白之間勢同水火,已無和解空間。「111釘孤枝」人氣頗旺,黃與同僚更無退路,綠白已為仇讎,將加大力道繼續鬥爭。同時,黨齡淺的黃國昌擔任代理主席,必然有心虛的壓力,2月15日面臨主席選舉,當然希望能當選。為建立領導威信,激烈的言行最能快速見效,黃因此將矛頭指向賴清德,高聲大言「不是衝不了總統官邸,而是選擇不衝」,向賴宣戰。

白為拚立法院業績,維繫黨運不崩墜,只能與藍合作,而且無法只停留在反制綠營的鬆散聯盟水平,而須在往後的選戰中痛擊綠營取勝。戰狼陳智菡公開對2023年激烈反對藍白合一事承認錯誤,正式道歉,可見形勢比人強。同時,綠營幕後指使側翼、民間團體發動罷免藍營立委,柯建銘則咬住韓國瑜不放,藍營也準備以「罷戰罷」,藍綠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客觀上也必須依賴白營群眾,才好自保與反罷免綠營立委,這是藍白必合的另一客觀形勢。

國民黨副秘書長江俊霆偕凌濤與楊智伃,以及19位立委、雲林縣長張麗善等人出席「111釘孤枝」,意在反罷免與日後選戰的白營選票。把柯案與司法正義混為一談,以為如此可以擄獲白營群眾之心乃異想天開,黃國昌1月14日對助藍反罷一事表示「太早談這些空泛的事情」。藍營若能根據事實基本面,清楚區分柯案與司法正義的問題,精準就事論事,才能以專業的形象贏得中立選民的尊敬,白營也無話可說。和稀泥最終都會自陷矛盾,傷己誤事。

白營須誠實評估自身實力

2023年藍白合破局的最大原因在於,柯文哲高估了自己的實力,蔑視政黨基本盤的重要性,以假民調攻擊侯友宜,分化藍營,並想藉郭台銘為槓桿支點吃掉藍營;而且,身邊妄想以蛇吞象、盲目好戰的小人太多,如陳智菡與黃珊珊之流,以致柯文哲腦塞智昏,使原本唾手可得的實權副總統淪落為階下囚。白營內部的主戰派依然當權,值得警惕。

其次,表面上白營最大的凝聚力在柯文哲,但最大的問題與包袱也在柯。白營以「綠色威權,司法不公」、「拒絕獨裁,人權還來」、「搶救民主,釋放柯文哲」等標語為柯翻案,似乎柯是百分百的聖人政治犯。這些訴求固然反映一部分司法濫權的事實,但隨著越來越多昔日戰友暴露柯私吞政治獻金的故事,揭露柯並不清廉,民眾黨的形象必受重傷,難以恢復。

白營曾快速開除李文宗與端木正的黨籍,如今柯被求處的刑度高於這二人,白營卻還緊抱柯不放,擁其為精神領袖,明顯是違反民主法治原則的雙標。柯退居幕後為榮譽主席,必有負面的長尾效應,日後必被綠營隨興消遣譏辱。這樣的黨縱使號稱幾日內有8000人入黨,能有多少可持續的號召力?

政治的開展必須有可持續性的力道,政黨若淪為一人或少數人的私產,必會中落,新黨與親民黨是前車之鑑。「蝮蛇螫手,壯士斷腕」,古有明訓,面對大是大非的關頭,白營必須勇敢抉擇,柯文哲就是那條蝮蛇,唯白營智者識之,勇者決之。

最難預料的是,黃國昌接任黨主席,馮光遠所譏笑之時代力量的「國運昌隆」現象,會不會重演?白營實力大不如前,危機四伏,想要恢復昔日榮光,恐怕還要熬些不短的時日,必須坦然面對自己的現況,以免重蹈上次大選因自我高估,所犯下的戰略誤判與戰術錯誤。

藍白可能合作的幾個場域

藍白可能合作的場域包括立法院、2026與2028選戰、社會運動、論述等。立法院最可行,也是現在進行式,已經一段時間的磨合,應能逐漸發展出穩定的互動模式。社會運動必須要看議題與時機,可遇不可求,不是穩定可期的重點。在論述方面,藍營一向大空白,白營頗善此道,兩者的立場、立足點、黨文化迥異,核心利益不一致,除共同批判綠營,難以採用一致的論述,策略就必然不同。

由於藍白合的最大目標是打擊民進黨,2028拉下賴清德,立委選舉獲勝,取得共同的完全執政權,有了政權才能保證其他。是故,2026與2028選戰是藍白合的最核心項目。由於藍營今年要改選主席,目前也許尚無條件進行討論,但兩營必須心裡有譜,預先思考一些基本原則,作為日後具體討論的基礎。凌濤說,「藍白合2.0談的不是選舉,是司法正義,在檢調排山倒海的摧毀下,民眾黨不太需要去談2026、2028,藍白也不會談」,這話根本抓不到重點。若2026與2028雙雙敗選,司法正義將更加虛無縹緲。

方法決定過程與結果品質

凌濤主張「已經翻頁了,過去的藍白紛爭跟情緒都應該放下」。藍白DNA不同,白營傅冬菊計畫早已展開多年,頗有成效,應該還會持續,內部戰狼派勢力依然強大。這樣的局面圍繞2024大選的爭議,真能翻頁且不再出現嗎?翻頁之說若出自白營之口,或許有些懺悔的味道,出自藍營之口是天真無知、缺乏警覺性。

白營在上次大選中做的許多見不得光的事已為既成事實,無法挽回抹淨。藍營來者可追,但必須記取教訓,痛定思痛、提高警覺、防患再生。打鐵還需自身硬,藍營必須大幅強化自己的能力,才有條件說翻頁。應知方法與過程正確,才能保證結果正確。合作項目的內容與進展,應及時共同對大眾公布,說明理由,接受大眾的監督,養成隨時檢驗合作項目與內涵的習慣。若出現任何矛盾與問題,雙方必須公開說清楚、講明白,讓任何一方不敢再耍各類欺騙手法。藍白應具有相互制衡的內在張力,採行建設性的競合,而非只顧朝野對立的合作,才有益於大局。

藍白合主心骨必須是藍營

從上回藍營戰略大錯誤,朱立倫玩弄假初選,得罪郭董,糟蹋侯友宜,內部分裂,整體形象與民調走低;接著藍白合破局,雙方交鋒,論述能力拙劣的侯友宜背上形象極糟的朱立倫與國民黨,竟能勝出口才便給的柯文哲與給人無限盼望的民眾黨100萬票,顯見政黨實力的基本盤才是台灣選舉的最大支撐。今年藍營要改選主席,若朱續任則國民黨形象繼續低迷,但白營實力依然遠遠難望藍營項背,應無可置疑。若換掉朱,形象必能提升,白營更不能及,白營必須接受這項事實,才能產出真正有戰力且對自己階段性有利的藍白合,否則將重蹈覆轍。

由於藍營2022年人選失當,新竹市長才在藍營多人協助下由白營當選,執政後表現不佳,其他縣市更甭說了,白營沒有首長實力。2026白營應全力支持藍營攻下地方首長;至於地方民意代表選舉為大選區制,應各自努力競爭,沒什麼好禮讓的。

2028總統選戰當然是「藍白配」,以藍掛帥,若當選,白營因有立委的席次,將獲得實權副總統與數個部會及國營事業的主導權,可以培養執政人才,絕對只賺不賠。區域立委為小選區,雙方應在對藍營不利的選區共同舉辦跨黨初選決定候選人。

(作者係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朱駿
  • pages: 8
  • 標題: 「藍白合」聲再起,必須以藍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