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通膨才能「讓美國再次偉大」│戴肇洋

抑制通膨才能「讓美國再次偉大」│戴肇洋

隨著2025年1月20日川普重返白宮,國際社會聚焦於其秉持「美國優先」理念,「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願景,未來美國經濟政策的方向。然而,美國民眾最關心的議題莫過於川普政府如何消弭「通貨膨脹」所造成的生活壓力。誠如川普在選前批判拜登政府,過去四年來,忽略了通膨對美國家庭生活的威脅。

回顧2022年以來,美國消費物價年增率急劇上揚,許多家庭因受通膨壓力,生活陷入困境。雖然2024年12月通膨年增率下滑至3.4%,但仍屬偏高水準,使得中低收入家庭難以感受物價略為緩和,這似乎說明,通膨議題是協助川普勝選的重要關鍵之一。

通膨衝擊中低收入家庭

其實,全球極富盛名的牛津經濟研究院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新冠疫情爆發後,「通膨衝擊」對美國家庭的預算造成持久影響,其中住房、食品、服裝、汽油和公用事業等與生活相關類別的價格上揚速度,超過整體消費的價格,此現象對許多中低收入家庭造成不成比例的衝擊;亦即自通膨升溫以來,收入在最底層的20%家庭,必須將較多比例的支出分配在購買生活基本用品上,嚴重排擠了可以自由分配的份額,例如沒有較充分的預算安排家庭旅遊。

由於川普在經濟政策思維上,始終堅持以關稅為手段,甚至宣稱在首任總統期間,對中國大陸進口的產品加徵關稅,並未造成明顯通膨。川普認為,其他國家「讓美國的就業機會減少」,主張對各國進口的產品加徵關稅,除將有助於減少進口,降低對外貿易赤字外,還可以將其缺口轉換為提高美國生產供應,則本土業者能以「較高」的薪資提供美國勞工就業機會,藉此解決美國底層社會所存在的失業、低薪、貧窮問題,進而緩和通貨膨脹的壓力。

提高關稅將造成物價惡化

然而,許多經濟學者專家不以為然地指出,川普以民粹的思維盲目提高關稅,恐將造成物價更加惡化,根本無法解決通貨膨的壓力。再者,川普似乎忽略在前任總統期間,對大陸進口的產品採取分批加徵關稅,其稅率最高僅有25%,而且未對其他國家進口的產品加徵關稅。依據「稅收和經濟政策研究所」估計,如果平均加徵20%的關稅所可能衍生的通膨,將會對家庭實質所得出現逆向影響,其中最底層20%的家庭收入將減少5.7%,中等所得家庭則將減少4.6%,至於最頂層1%的家庭僅減少1.4%。

果不其然,川普在重返白宮前,發表未來將會對墨西哥、加拿大進口產品加徵25%的關稅,中國加徵10%關稅的主張後,馬上讓美國的市場再度籠罩在通膨可能復燃的陰影下。其實,從美國密西根大學最新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在信心指數大幅提高的同時,消費者對未來一年通貨膨脹的看法頗為悲觀,普遍認為川普的關稅政策,將會使得美國物價再度上揚。

此外,投資銀行高盛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從「中、加、墨」三國進口的產品,占美國整體進口貨量的43%,一旦川普實現其關稅政策,按照其計量模型進行推算結果,將會造成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的物價指數(PCE)上升0.9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美國核心PCE或將重返3%以上。而且,耶魯大學經濟學者最近表示,雖然美國加徵關稅,未來四年可以獲致3,000億美元稅收,但這些國家如果採取關稅報復,將會導致2025年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加0.75個百分點;若美國家庭選擇國產或關稅較低的進口產品替代,則CPI增幅仍將達到0.65個百分點。

聯準會放慢降息步調

另一方面,過去兩年來,為有效抑制通膨,美國聯準會(Fed)透過持續升息政策,讓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從2022年1月的7.5%歷史新高,下降到2024年11月的2.7%。2024年12月19日,聯準會將利率調降1碼的同時表示,美國勞動市場雖持續降溫,但預測未來通膨可能復燃,需要放慢降息的步調,在2025年1月30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前,必須持續觀察通膨、就業數據的變化;亦即考量未來加徵關稅對美國通膨及經濟復甦的影響,以作為2025年是否調降利率的參考。

由此顯示,川普的關稅政策呈現矛盾現象,例如在貿易方面,川普希望透過關稅減少進口,藉此彌補貿易逆差,卻又可能同時增加通膨壓力,進而造成美國中低收入家庭陷入生活困境。很顯然的,川普未來四年的總統任期,若要追求「美國優先」,達到「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願景,在再度執政初期,與其過度執著於加徵關稅議題,不如將政策核心聚焦於如何促進景氣熱絡較有利的議題,例如:鬆綁監管及減少賦稅等,讓經濟成長的幅度超過3%以上,以抑制通貨膨脹的威脅,否則他將難以實現美夢!

(作者係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附加資訊

  • 作者: 戴肇洋
  • pages: 44
  • 標題: 抑制通膨才能「讓美國再次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