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驅逐無證移民充斥種族歧視│花俊雄
1月20日,川普在第二次就職典禮的演說中誓言要「恢復安全」,因為他的政府將清除「危險的罪犯,其中許多來自監獄和精神病院,他們從世界各地非法進入我們的國家」,他的願景包括封鎖邊境、終止「出生公民權」,以及大規模驅逐移民。儘管美國存在系統性的種族主義和限制性政策,但美國一直是一個移民國家,而真正侵蝕移民和美國公民權利與安全的並非移民,而是針對他們所採取的排外措施。
美國曾制定排華法案
1870年代前,美國尚沒有實施限制移民的聯邦法律。但在那10年間,加州失業率不斷上升,導致白人工人指責中國移民搶走了工作、壓低了工資。1875年12月7日,美國國會繞開中美兩國簽訂的《蒲安臣條約》(Burlingame Treaty)之「自由移民」條款,通過以加州聯邦眾議員佩奇(Horace Page)為名的《佩奇法案》(The Page Act),限制東亞國家尤其是中國的苦力和女性移民美國。1882年4月17日,佩奇更進一步提出《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將大多數華人勞工拒於美國之外長達10年。這些法律及其背後的種族主義,使得對華人社區的私刑暴力合法化,包括1885年懷俄明州石泉城爆發的大屠殺,白人礦工殺死28名華工,打傷15人,並摧毀了當地的唐人街。
《排華法案》違背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所確立的「所有在美國出生或歸化的人都是公民」。黃金德1873年在舊金山出生,其父母都是中國人,1894年他赴中國後,移民官禁止他重返美國,稱他非美國公民。聯邦最高法院裁定,黃金德一出生便擁有公民身分,而其「與生俱來的美國公民權,並沒有因任何原因失去或被剝奪。」(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 1898)
美國移民政策充斥種族歧視
美國公民身分不應因種族、血統或政治立場而受到挑戰。然而,美國移民政策一向都有種族歧視。1930-60年代期間,美國迎來大量來自愛爾蘭和德國的天主教徒移民,激化了新教徒對愛爾蘭裔及其主導的民主黨產生敵意,這些移民常被視為美國價值觀的威脅。美國本土主義者成立了一個秘密團體,當其成員被問及他們的行動時,他們一律回答:「我一無所知「(I know nothing),因此,該團體被稱為「一無所知黨 」。19世紀末,越來越多東歐和南歐人開始移民到美國,美國決策者擔心這些被視為劣等種族的新移民,會玷污美國的血統。國會1924年通過《移民法》(Immigration Act of 1924),對各個民族設置了配額,優先考慮北歐和西歐移民,幾乎完全禁止亞洲移民。
美國「大蕭條」造成墨西哥移民成了替罪羊,那時美國西南部和中西部地區的官員無差別地逮捕墨西哥後裔,強迫他們登上開往墨西哥的卡車、大巴或火車,據信當時被驅逐的200萬人中約有六成是美國公民。當希特勒軍隊橫掃東歐和西歐時,美國配額制度及孤立主義的氛圍,沒有為想逃離納粹迫害的難民提供援助。直到1960年代,「移民國家」一詞才在美國得到廣泛的認可,當時甘迺迪在其同名著作中提出,美國得益於人民多元化。1965年的《移民和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結束了原國籍配額制度,但也引入其他限制性措施,如首次對西半球國家實行配額。該法限制墨西哥的移民,但美國對其勞動力的需求愈來愈大,最終導致非法移民的增加。該法改變了美國的人口結構,提高了移民的品質,增加了移民的機會,對美國及全世界產生重要影響。
1986年的《移民改革與管制法》也產生類似的雙重影響。該法案使大約300萬無證移民合法化,允許他們合法工作,並為他們提供獲得公民身分的途徑。但這項立法也為擴大邊境巡邏提供更多資源,許多墨西哥人為了逃避邊境管制,選擇越來越危險的路線,例如穿過亞利桑那州的沙漠,有不少人被響尾蛇和極端氣候奪走生命。到21世紀初,美墨邊境每天都有人因偷渡而死亡。
大規模搜捕移民行動違憲
川普上任後迅速頒布一連串行政命令,重新分配軍方資源,以支持大規模驅逐行動,並授權美國移民官員進行更多逮捕行動,包括在學校、教堂和醫院等地執法。這些措施遭到公民和移民權利團體的反對,而邊境巡邏隊在邊境160多公里範圍內進行沒有搜查令的檢查,違反了憲法第4條修正案「不受無理之搜查和扣押」規定。但據路透社報導,川普將沿用1798年的「外國敵人法」(Alien Enemies Act),而美國上一次動用這項法律是在二戰期間,為關押日本、德國和義大利後裔的拘留營所用的法律依據。川普此舉勢必面臨法律挑戰,不過,一旦成功,將允許他繞過正當法律程序,加速驅逐移民。
加大驅逐行動會議家庭分離,被驅逐的父母不是選擇將其公民子女留在美國的家人或朋友處,或帶他們回國,但許多孩子從未在國外生活過,也不懂英語以外的語言,這形同剝奪了他們的公民權利。川普還誓言要向南部邊境派遣軍隊,停止所有未經許可的入境,結束被稱為「抓了又放」的作法(被抓獲的移民在案件審理期間,通常會被國土安全部釋放),並恢復強迫尋求庇護者必須在墨西哥提出申請,並在墨西哥等待的政策。簡言之,他將開展「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驅逐行動」。
取消「出生公民權」須修憲
川普上任第一天就頒布行政命令,終止對非法移民和持有簽證者在美國所生的嬰兒自動獲得公民權。法律專家一致認為,憲法第14條修正案中的「出生公民權」(birthright citizenship)原則,不能僅透過法令廢除,而必須修憲。然而,美國修憲門檻非常高:先需獲得參眾兩院三分之二的同意票,再加上美國四分之三的州批准。
1月21日,20多州的檢察長提起訴訟,稱該命令違反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2月19日,位於舊金山的聯邦上訴法院宣判,川普簽署的終止「出生公民權」的行政命令無效。本案最終將由聯邦最高法院裁決。
川普眼中2000萬的所謂非法移民,幾乎清一色都是兩類人,一是來自亞非拉地區的有色人種,二是非基督徒的白人亦即穆斯林群體。換言之,他要打擊、驅逐的非法移民是非基督徒與非白人群體。至於跟他們有著同樣信仰的白人,比如來自歐洲地區的移民,他們不僅不會拒絕,而且還會敞開懷抱歡迎。由此可知,美國的打擊非法移民運動,帶有種族歧視及濃厚的保守主義色彩,也就是「白人至上」的色彩。其最終目的其實是要通過打擊非法移民與「閉關鎖國」,來阻止美國變成一個非白人與非基督徒占主導地位的國家,以免動搖美國被白人與清教徒統治的「國本」。也因此可看出,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是要讓美國重新回到右翼的保守主義價值觀,防止出現價值觀的多元化。
以川普為首的保守主義勢力會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有二:一是保守主義勢力認為,這些年來美國之所以亂象叢生,是因為非法移民的湧入使美國文化與價值觀混亂與多元化,而且連像歐巴馬與賀錦麗這種非白人都成為國家統治者;二是歐洲國家這些年吸收大量亞非拉裔移民,其中包括大量的穆斯林,成為社會的亂源,而且那些國家有可能變成以非白人與非基督徒為主的國家,美國絕不可以走上同樣的路。
驅逐行動會導致社會不安
美國移民歷史表明,任何大規模驅逐行動都可能對美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川普的大規模驅逐計畫雖然在其支持者中得到認可,但其後果勢必導致美國社會更大的不穩定。
何況,川普本人也來自移民家庭,他的祖父1869年出於德國巴伐利亞的一個小鎮,由於逃避兵役被剝奪公民身分,於是帶著妻兒跑到美國,隨後經營起房地產生意,歷經三代成就了今天的川普家族。川普的母親也是來自蘇格蘭的移民。以其背景,川普當前的移民政策可以說是歐洲的白人老移民排斥拉美的新移民。另外,川普很可能是想用移民問題作為與民主黨鬥爭的政治議題,或許到頭來,他所謂的大舉驅逐無證移民可能會落得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收場。
(作者係旅美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花俊雄
- pages: 24
- 標題: 川普驅逐無證移民充斥種族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