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NO. 139 │ 川普瘋狂拆解美國內外情勢
川普二度上台後立即掀起全球關稅戰、貿易戰、AI戰,並在世人面前將烏克蘭「棄如敝屣」,而執政的民進黨不顧主流民意反對,忙著在全台發起「大罷免」,逼使國民黨跟著「以罷制霸」,也使得民進黨立院黨團針對賴清德是否在幕後唆使大罷免爆發內鬨,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則直接宣告「大罷免只是南柯一夢,該醒了」。 罷免的確是人民的權利,但輸了立委選舉的民進黨不願朝野合作,只想用賴皮的方式奪回立院優勢,造成54名立委(超過73席區域立委的三分之二)面臨被罷免的危機,這就不符合民主的精神與原則了。面對這一場勞民傷財、將嚴重延宕立委執行職權,又將製造社會分裂的罷免行動,選民深感無奈,已發出「立即停止大罷免」的訴求,但殺紅了眼的罷免團體及政客,能就此收手嗎? 面對朝野對立,賴清德召開了五院院長會商國政,並說「五指併攏才有力量」,但他絲毫不理會在野黨的建議,要民進黨立院黨團針對新版《選罷法》提釋憲及暫時處分案,又要對今年度總預算案提覆議案,看來「會商國政」只是企圖欺騙群眾,製造朝野和解的假象。更令人驚訝的是,賴清德連民進黨內非新潮流派系的公職都不放過。 20日一早,民進黨籍高雄立委林岱樺因「涉詐助理費」遭檢調南北突襲搜索,偵訊整日至次日清晨才交保候傳。林是近期來第三位遭到搜查的立委,看來無須等罷免結果,本屆立法院就將折損不少委員。 六屆立委林岱樺正積極爭取高雄市長黨內提名,她在被帶至調查局時,不顧阻攔,高喊「政治干預司法、司法干預初選」,交保後又說「這是暗黑勢力在特定時間要打擊我」。而與林岱華同屬「正國會」的台北市議員陳怡君同一天被撤銷交保,遭拘押禁見。這二案徹底顛覆了「顏色對就沒事」,也使人不得不佩服賴清德貫徹「派系第一」的決心。…
作者:
紀欣
頁數:
1
2月15日下午,民眾黨第二屆黨主席補選結果出爐,總選舉人數為19320人,投票率為47.95%,黃國昌以8903票勝出,得票率高達96.11%。黃國昌當選後提出四個感謝:(1)感謝、展望讓民眾黨成為台灣人民能託付的政黨;(2)感謝所有投票給他的黨員,讓他知道自己肩負的期待與託付;(3)感謝所有沒有投票給他的黨員,讓他知道自己還要加倍努力;(4)感謝蔡壁如在補選期間提出的寶貴意見,共同寫下民眾黨歷史。他同時表示要「在柯主席回來那天,讓他感到驕傲。」蔡壁如則強調「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只是,黃國昌甫上任,恐怕就要面對內外壓力與挑戰,有待他逐一面對與解決,這些問題包括不分區立委「2年條款」、2026地方選舉,以及最大、最難的柯文哲案,每一個挑戰都攸關民眾黨存續、甚或是黃國昌個人的政治生命。以下是筆者針對民眾黨與黃國昌面對的內外壓力與挑戰進行分析: 黨內問題 一、蔡壁如的挑戰。蔡壁如大選前即遭到柯文哲「放逐邊疆」去台中,雖然憑藉一己之力在台中開疆闢土,但也一直希望有機會重返中央,但在柯文哲收押後到參選主席期間爭議不斷,包括傳出有關柯文哲硬碟內容,蔡壁如的供詞不利柯文哲,蔡壁如否認;參選黨主席期間又丟出「大和解」、「徹查黨內政治獻金」等議題;日前又在群組「誤傳」變造「黨徽」,引發台中民眾黨議員江和樹不滿,向中評會檢舉。黃國昌四大感謝中雖提到蔡璧如,但二人是否能捐棄成見開誠布公談談,或許是民眾黨能否團結的關鍵。 二、吳春城有涉及圖利問題。立法院於上個會期三讀通過《壯世代政策與產業發展促進法》,卻衍生出主導修法的民眾黨立委吳春城有涉及圖利、無利益迴避等爭議。黃國昌雖已提出將吳春城送紀律委員會,但民眾黨對吳春城會不會有進一步處理,也是小草們關心的議題。…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6
2月10日下午,賴清德邀集五院院長在總統府「國政會商」,開場致詞時除表示「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賦予的權責」外,也指出此會商可「建立溝通平台,明確憲政分際,團結國家,化解紛爭」、「更為憲政體制寫下了歷史的新頁」。然而,總統召集國政會商並未事先公布主題,也未明確指出係根據憲法哪條規定,讓人從中嗅出「鴻門宴」的味道。 鴻門宴會商非總統職責 五院院長國政會商結束後,正如大家事前的猜測,賴清德的目的是針對立法院已議決的總預算案。韓國瑜雖以立法院長身分出席,但院長只是須中立主持立法議事的主席,所以賴清德找來其他四院院長會商所舞的劍,顯然是指向韓國瑜所屬政黨的國民黨立委。韓國瑜在會商中呼籲民進黨不要覆議及大罷免,賴則回應「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隱喻國民黨立委刪凍總預算是「因」,才造成大罷免的「果」。 大多數媒體和評論者認為,總統召集五院院長「國政會商」係行使憲法第44條的「院際協調權」,並稱此次成局乃憲政史上的首例。事實上,政府機關發布職權行使依據的消息或公文時,並不會僅泛稱係根據某法賦予的權責,而會明確指出係根據某法的第幾條條文,此是政府機關行事的基本功。 因此,賴清德僅說明係根據憲法賦予的權責,既意味了「國政會商」並非依據憲法第44條,更還藉此宣示總統具有統合五院的最高權力和憲政權威。由此可真正了解他為何說「為憲政體制寫下了歷史的新頁」。然而,不論賴清德的當選僅獲40%相對多數選票,以他身為民進黨主席,就已失去在院際間作為協調者的正當性。…
作者:
桂宏誠
頁數:
8
民進黨煽動的大罷免已敲響戰鼓,惡罷名單遍及雲林縣以北和花東國民黨執政縣市;國民黨反制民進黨罷免的名單也從雙北、台中往南延伸。這場惡戰會打光照亮2026年縣市長選,同理六都市長的選情也會呈現出罷免的勝敗機率。 三項因素不利於民進黨 首先,當家不該鬧事。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工於算計,自知以四成選票當上總統,同黨立委席次少於在野黨,政治能量必弱,乃藉行政和司法權纏鬥,加上網工作浪,企圖亂中取利。實踐結果政局亂了,但台灣形勢並未好轉。他上任早逾百日卻未見鼎革,守舊落伍的能源政策使電費漲、百貨貴;台鐵要漲票價,高鐵、捷運想跟漲免虧損;公路客運噭噭待哺;觀光產業鏈失去主要客源;服務業低薪無解。逆勢旺旺的竟是詐騙集團,每天「業績」達4億餘元。更令納稅人心寒的是政治詐騙,上流社群搬弄公務資訊,捏造因果敘事,唬弄選民仇恨在野黨;上不賢致下必亂。 其次,民心難安。大陸倡議民間交流,本有益於台方,但賴政府蓄意卡卡,使雙向團體旅遊成泡影。民間既無從堆疊善意,大陸的灰色行動如海警船執法,可隔離、可登檢船舶,是用類蟒蛇絞索的功力,演練台海「內水化」戰法,台灣工商業界均引以為憂。美國雖口說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但川老大的新政是加稅、收保護費、奪走台積電。賴政府俯首低眉,迄未見變招應對,民心忐忑難安。 第三,賴揮司法大棒打貪,落個清除政治對手的評價。懲辦前桃園市長、前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意在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鼾睡。起訴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重判前新竹市長高虹安、宜蘭縣長林姿妙,是削弱在野力量。這些圖利或貪污案證據的可信度多有爭議;人民不平之氣高漲。尤其賴邀集五院院長會商政經新局,立法院長韓國瑜面請停止惡罷,所得的回答竟是「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10
客觀形勢令在野的藍白兩營不得不合作,否則難以對抗執政的綠營。迄今,白營實力不及藍營甚遠,應以藍營為主,成功機率較大,乃客觀現實使然。2026的選戰只是中介目標與2028合作的試金石,2028大選才是兩黨共同最大的目標與利益所在。 截至2月19日,中選會共收到64件罷免案送件,其中54案為立委,絕大多數是針對國民黨立委。藍綠對決態勢極為明顯,國民黨中央看不清形勢,依然和戰不定,主要政治明星不敢發表迎戰言論,還對綠營及時收手存有幻想,似乎不知如何反擊。「藍白合」已經是在野兩黨共同對抗好鬥的執政綠營的唯一出路。不過,「藍白合」存在不少隱憂。 賴清德的專制心態不會改 賴清德2月10日開憲政首例,召集五院院長在總統府會商國政時表示,「國和萬事興,…五院就像五根手指,各有其功能,五指併攏才有力量。」由賴口中說出「國和萬事興」,堪稱新春第一大笑話。是誰一上台就四面出擊,內外交攻?出擊交攻是致和還是致鬥?連這點常識與自覺都不具備?怎麼治國?都是別人不對,自己永遠正確,能不永遠陷入路線鬥爭嗎? 五院應有相互制衡的功能,不該比作手掌上的五指,錯誤的類比就是邏輯有問題,就折射出思想有問題。賴可能以為五院皆其下屬,手掌是他的,五指受他掌握,「五指併攏才有力量」,此力量當然歸他,別人都該臣服於此力量。這樣自大專制的心態能「國和」嗎?事態已極為清楚,賴堅持一黨一人專制到底,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是目前的形勢。在野力量只能有兩種選擇,一是投降順服主動配合,一是永不退縮戰鬥到底。…
作者:
朱駿
頁數:
12
2月13日上午11點多,台中市發生新光三越氣爆案,造成4死39輕重傷。台中市消防局研判是瓦斯氣爆釀的禍。人心是肉做的,沒料到綠營民代當下帶頭搞起政治鬥爭,居然起鬨要求台中市長下台負責。 國民黨籍台中市立委廖偉翔正好路過氣爆現場,他立刻拿起手機在臉書上開直播、提醒市民不要靠近該區域,他還幫忙疏散交通,以免行人及車子被掉落物砸中。這種應該被肯定的義舉,居然被民進黨立委林楚茵帶頭出征,說成是蹭流量、蹭熱度,然後在網上煽動台中市民應罷免廖偉翔。 結果有一位消防隊員看不下去,特地在廖委員的臉書署名留言,廖偉翔在疏導交通的同時,不斷打電話聯絡相關單位前來處理,並沒有妨礙救災,請大家不要以訛傳訛。 另外,前些時候高雄市發生連環分屍案,綠營支持者竟然造謠稱,分屍案的偵辦小組因立法院砍預算,導致沒有經費可以挖化糞池尋找屍塊,這件事立刻被高雄警察局澄清完全沒這回事。台中氣爆案發生後,又有綠營支持者造謠,謊稱台中市消防車沒有錢可以加油。 最可惡的是,民進黨的側翼網紅486先生,才因嘲諷大S死後,會投胎當中國人引發眾怒,台中氣爆案有兩名死者是澳門人,486先生又嘲諷這兩位往生的澳門人下輩子也會是中國人,簡直是丟盡台灣人的臉。2月15日傳出澳門一家7口當中,受傷的24歲鄧姓男子是澳門現役特警,綠營支持者竟然炒作中國特警違法入境台灣。…
作者:
吳東昇
頁數:
15
賴清德上台,標誌著民進黨開啟第三個四年執政期。在「事實台獨」掌權下,賴當局追求的核心政治目標,就是建立「親美抗中」體制。為此,民進黨推出「新兩國論」,遭到國民黨的批判,但其批判顯然不夠力。 本文認為,民進黨推出「新兩國論」,不僅意味其決策層繼續「倚美抗中」,繼續在台獨道路上行走,更重要的是企圖把中國視為「威脅、敵國」,給大陸貼上「台灣入侵者」的標籤。這是對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進行顛倒黑白的主客易位。 其危險性在於,在亞太地區安全格局繼續動盪的背景下,為爭取美國的扶持,實現長期掌權的目標,民進黨當局有可能利用美國對華政策的不確定性,將其所謂的「對美妥協路線」,演變為超過美國設想而更加冒險的路線(比如台日關係,比如擁核)。這種危險性將遠超過掏空台積電,增加國防軍費到3%這類問題。 近日賴清德發表「美台關係堅如磐石」的強硬講話,外交部長林佳龍迅速就美國國務院網站再次刪除「不支持台獨」一段文字,表示對美國的感謝,就有這樣的含義。 以親美抗中實現「台獨」執政…
作者:
周忠菲
頁數:
16
川普上任不到一個月,已發現他以總統之名,行帝王之實。皇帝犯罪不罰,川普有之;皇帝乾綱獨斷,川普有之;皇帝朕即國家,川普也有之。不過,歷史上尚有理性而不恥下問的開明皇帝,而川普專橫跋扈,一意孤行,以至於到瘋狂的地步實屬罕見。西方史學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有言:「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恰如《老子》所說:「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試看川普能夠瘋狂到幾時? 美國民主的失能 美國素以其民主政治自豪,也被許多國家視為典範。但民主的價值與信譽被川普玩得一乾二淨,民主要選賢與能,川普是法院認定的罪人,賢乎哉?川普因無能而連任失敗,能乎哉?美國以其三權分立自傲,但川普任命不合格而有爭議的官員,在國會照樣強行通過,共和黨控制的國會無視川普關閉國會通過的聯邦機構,減少或凍結聯邦議員分配的經費,立法權顯然不能制衡行政權。更糟糕的是,川普對9名大法官有6比3的優勢,築不成阻擋川普的防火牆。川普視法治為執政的障礙,而立法與司法均不能限制他,美國民主制度的失能,豈待言哉? 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後,席不暇暖就要平反襲擊國會的暴徒,即使被判20年以上的暴徒都可釋放,反而要處理逮捕審判暴徒的警長與法官。2021年初川普不承認敗選,鼓動暴力攻陷國會,乃美國民主的大恥辱,而今他顛倒是非不啻是對民主的第二次傷害!他更在幾星期內不時擴大其行政權,無視政黨輪替而外交政策延續的先例,盡棄拜登所有的政策,使美國的民主遭到自內戰以來未有的威脅。他宣誓效忠憲法,卻挑戰憲法增修條文第14條規定的「出生公民權」。他又下令扣押國會通過的資金,開除獨立的聯邦機構首長,明顯侵權。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法學院院長Erwin Chemerinsky說:「這樣的總統權力前所未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與政府研究中心主任Larry…
作者:
汪榮祖
頁數:
18
「今天起,美國的衰退停止!」、「黃金時代從今天開始!」、「上帝拯救了我,讓我使美國再次偉大!」川普上任兩周內,以驚人的速度,肢解了拜登在位四年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紐約時報》這樣說:「架起了多管機關槍,同時向政府機關四面八方掃射,川普幾乎沒有放過華盛頓任何一個角落,他設法搗毀老舊的機構,按照他的想法重新組合。」 川普逆勢而行想扭轉乾坤 川普簽發了一籮筐的行政命令,主要涉及下列方面:遣返非法移民和阻止非法移民入境;退出國際衛生組織和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提高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的關稅(遭到反制後對前面二國暫緩執行);非法移民在美國境內出生的子女不得擁有公民資格(違反憲法修正案第14條);設立政府效率部;廢止所有政府機構內關於DEI(多樣化、平等和包容)的規定;禁止男變女的變性人參與女性的競技活動;特赦約1500名參與2021年1月6日攻擊國會山莊的所有被控有罪者(其中包括幾名毆打員警而被判重罪的犯人);暫停發放社會救濟款項90天(造成巨大混亂後做出妥協);解除關於人工智慧的限制;加強美國在加密貨幣方面的領先地位;解禁關於甘迺迪和馬丁路德被刺的機密檔案;恢復聯邦政府擇優錄取的原則;宣布能源危機;釋放美國能源的潛力;廢止拜登發布的數十項行政命令等。 在電視前,在一大群支持者的圍繞下,川普在高高一疊行政命令上逐一簽字,簽完高舉示眾,非常得意。但是,這麼多顛覆性的命令,不僅推翻了拜登過去四年的政策,也直接挑戰了美國二戰後逐漸形成的「深層政府」,實際上是要逆勢而行,扭轉乾坤。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被強大的建制派擋住,半途而廢。那可能是最大的悲劇。順便說一句,馬斯克效率部的團隊曝光,原來他們是一批從19到25歲的天才小伙子。 削弱國際開發署和CIA …
作者:
水秉和
頁數:
21
1月20日,川普在第二次就職典禮的演說中誓言要「恢復安全」,因為他的政府將清除「危險的罪犯,其中許多來自監獄和精神病院,他們從世界各地非法進入我們的國家」,他的願景包括封鎖邊境、終止「出生公民權」,以及大規模驅逐移民。儘管美國存在系統性的種族主義和限制性政策,但美國一直是一個移民國家,而真正侵蝕移民和美國公民權利與安全的並非移民,而是針對他們所採取的排外措施。 美國曾制定排華法案 1870年代前,美國尚沒有實施限制移民的聯邦法律。但在那10年間,加州失業率不斷上升,導致白人工人指責中國移民搶走了工作、壓低了工資。1875年12月7日,美國國會繞開中美兩國簽訂的《蒲安臣條約》(Burlingame Treaty)之「自由移民」條款,通過以加州聯邦眾議員佩奇(Horace Page)為名的《佩奇法案》(The…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24
川普就任後任命馬斯克擔任政府效率部部長,整頓聯邦機構,其中包括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下稱開發總署)。事實上,有關開發總署的問題早在川普前一任期就已引起保守勢力注意,但川普當時沒有積極處理,此番重回白宮,自然是要貫徹到底。 開發總署引發的爭議,並非經費大小的問題,而是使用項目的爭議,這些錢用在某些國家的項目所代表的意義與價值,很多是連在美國都沒有共識的議題,美國基督教徒認為他們不符合美國的價值,甚至違反基督教教義。開發總署引發的經費問題也非政治問題,而是前幾任政府的作為引起很多美國人不滿。 早在2017年3月,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就發表一篇文章,主題是「國務院與國會應該探討美國國際開發總署與索羅斯在海外推動激進的議程」(State Department and…
作者:
高靖
頁數:
27
川普再度上台後,美國的國內治理體系受到重大衝擊,國際政治經濟也面臨諸多無法臆測的衝擊。身處在地球村的台灣,尤其是中美矛盾加劇時的重大風險所在,是否可用同屬西方民主價值聯盟為由,降低川普主義的衝擊? 事實上,當世人看到美國副總統范斯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竟然大肆批評同屬民主價值聯盟的歐洲國家,引起歐洲國家大為不滿,那麼不屬於西方國家的台灣還能盲目樂觀嗎?台灣將何去何從,必須仔細思索。 「川普主義」不是特例 表面上看起來,川普是在顛覆美式民主的思維,但事實上,川普只是顛覆建制派包裝的美式民主。因為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雖然標榜是民主價值的領導者,但核心思維一直是「美國優先」;川普不是特例,只是採用非典型的手段,其中帶有個人在家族繼承與商場競爭的經驗風格。 川普主義的美式民主有三大特色。首先是「民粹主義」,也就是呼應讓美國人生活過得好的草根民主呼聲,特別是因應基層民眾對物價高漲、薪水低落的不滿;縱使美國有憲政主義、法治主義的傳統特質,但美國優先的民粹主義還是真正的內核。…
作者:
黃清賢
頁數:
28
川普再度上任後,美國的性別政策立即發生重大改變,也同時引起劇烈抗議。他在就職演說中重申競選期間的主張:性別只有男女兩種,而且是不容改變的。當時他是用gender來表示性別,之後在所有的行政命令中都立即改成了sex,而且其中有一個是要求所有官員只能使用sex,不可用gender。 同一天,在石牆國家紀念區(紐約格林威治公園,2016年民主黨歐巴馬總統指定為同志運動起始的紀念園區)官網上的LGBTQ+(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等)的T不見了,接著Q也跟著消失,回到LGB 的歷史起點,當然旋即招致跨運者舉牌抗議。在就任當天與性別相關的行政命令中,有一條是醫療機構停止對19歲以下的年輕人進行變性治療和用藥,2月13日便遭到馬里蘭州聯邦地區法院法官Brendan Hurson暫時禁止執行。 兩黨的性別政策…
作者:
顧燕翎
頁數:
30
不論川普第一次競選總統,或第二任王子復仇記,其口號都是「讓美國再次偉大」,從此口號可以解讀「美國曾經偉大過,但現在不偉大了,因此需要再偉大」。 但是,當下「美國不是偉大的嗎?」有必要大呼小叫「讓美國再次偉大?」至於一個國家偉大不偉大,應該有對比對象,才能比出美國是否偉大或不偉大,那川普究竟是跟哪一個國家,比偉大不偉大呢? 放眼世界,無論是經濟或軍事,只有中國大陸可拿出來比對。川普口中的不夠偉大,是因為中國大陸的偉大把美國比下去了,但中國怎麼會比美國偉大?無論是GDP經濟總量,或是軍事的總量,美國仍然領先中國大陸至少四分之一,何來的不偉大? 顯然的,中國大陸的崛起,看在美國政客眼裡,是一種未來的威脅,誠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任上接受澳洲媒體採訪時,誠實地說出一堆美國人內心的話:「如果十多億中國人都過上了和美國與澳洲同樣的生活,那將是人類的悲劇和災難,地球根本承受不了。」這句話顯然只許美國人過好日子,中國人不能,這種霸權主義思想,已深深印刻在美國人心中,歐巴馬是、拜登也是、川普更是。 縱觀現代歷史,可以用經濟軸線穿越歷史,也可以用戰爭軸線穿越歷史。在經濟的軸線上,全球消耗資源最多的是美國;在戰爭的軸線上,給全球帶來災難最多的也是美國,美國史就是一部戰爭史。試問,難道因美國是全世界最強的國家,就能夠霸占全人類的資源,獨享全世界最優渥的生活?…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32
2025年1月29日晚8點48分,在雷根華盛頓國家機場(Ronald Reagan 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附近,美航(American…
作者:
何邦立
頁數:
33
日本首相石破茂做足功課,備上加碼鉅額投資美國等大禮,風塵僕僕赴白宮與川普會談,頗獲川普歡心,未料,川普轉身就宣布對所有進口鋼鐵加徵關稅,日本並沒有例外、豁免,才驚覺尋求與中國經濟合作才是正途。 2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與川普在白宮舉行首次峰會,是繼2月4日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之後,川普會晤的第二位外國領袖。在此前約一個月的時間裡,日本高層強調日中領袖見面的重要,或放出風聲,石破很可能在訪美前先訪華。現在答案揭曉,石破出訪還是「先美後中」,折射出日本最在意的外交基軸還是美日同盟。 石破精煉應對川普之道 石破上台數月以來,內政沒亮點,眾議院「朝小野大」,施展有顧忌和侷限,而3月前執政團隊必須通過2025年度的預算案,夏天又將面對東京都議會選舉和參議院選舉兩場考驗。如果石破能藉著這次訪美與川普建立良好的個人關係,緩和川普可能帶來的衝擊,乃至將符合日本利益的內容載入聯合聲明,石破就能得分、提升威望,拉開與黨內挑戰者高市早苗茂的距離,或許首相寶座即可以稍微坐穩一點。 石破行前做足了功課,也端出可討川普歡心的抗中措施。他擠出時間每天和外務省的知美派官僚在一起演練該怎麼跟川普對話;向前首相岸田文雄討教。自民黨最高顧問麻生太郎及近期和川普數次會面的軟銀集團CEO孫正義則向石破提出「先講結論」的建議。石破也牢記著安倍應對川普的三秘訣:「不否定川普的發言」、「全面配合他的興趣」及「談論自身的成長經歷會很有效果」;還專門帶著當年安倍與川普會談時的翻譯官。…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36
在贊成、反對彈劾尹錫悅的激烈抗議聲中,南韓憲法法院原定8次辯論終結即宣判。但在尹錫悅律師團的強烈要求下,憲法法院決定加開兩場辯論庭,預料3月可裁定尹錫悅的去留。 尹錫悅還得爬過多座高山 尹錫悅宣布戒嚴至今已逾兩個月。依照目前憲法法院的規劃,可望於2月底前結案,3月裁定出爐,決定尹錫悅被罷免或重返總統職位。另外,2月20日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將對「內亂罪」第一審開庭。真是一座又一座山等著尹錫悅去爬。 尹錫悅和律師團自始對憲法法院不滿,認為憲法法院的法官想急忙結案,甚至配合民主黨主席李在明的選舉日期演出。其實,憲法法院也有苦衷,目前8位法官中有2位將於4月18日退休,必須趕著及早塵埃落定。 憲法法院共有9位法官名額,依法分由總統、國會及大法院長各推薦3名,目前卻只有8名。無論是8位或補齊9位法官,其中至少有3或4位法官的政治立場對尹錫悅「不利」。因此,尹錫悅律師團要求這些法官迴避,但憲法法院以所有法官均依據憲法與法律審判,而加以拒絕。…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38
古巴裔的美國新任國務卿盧比歐2月2日訪問巴拿馬,重申美國對巴拿馬運河戰略地位的高度關切,並警告中國在該區域影響力的擴張已構成重大挑戰。面對美國的外交施壓,巴拿馬總統宣布將退出「一帶一路」,但也於2月6日公開駁斥美國政府宣布其船隻可以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是錯誤的訊息。 美國戰略考量與國際布局 美國長期將巴拿馬運河視為國家安全與全球貿易的關鍵樞紐。自1999年運河移交給巴拿馬後,美國仍保留干預該水道的權利,並透過各種手段確保其影響力。魯比歐此次訪問巴拿馬,重申美國對運河的關切,顯示華府認為中國在該地區的擴張可能會影響美國的戰略利益。基於美國每年約 40% 的貨運經由運河運輸,任何干預或不穩定因素都可能嚴重影響美國的供應鏈。若中國能夠透過港口運營、物流樞紐及基礎建設取得更大的控制力,可能對美國的全球貿易體系造成衝擊。在中美戰略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美國顯然無法容忍中國在該地區建立可能影響美國軍事與貿易的據點。…
作者:
劉嘉霖
頁數:
40
2025年是農曆的蛇年。在中國傳統觀念中,蛇年象徵諸事順遂,但實際的國際局勢卻未必如此,種種跡象令人不安。 歐洲極右民粹勢力興起 1972年,法國律師勒朋(Jean Louis Marie…
作者:
徐勉生
頁數:
42
川普曾言俄烏戰爭是歐洲人的事,也就是它與美國的利益關聯不大,還要美國出錢支助,完全不符合川普的路數。易言之,川普有意大幅更改拜登前政府對烏克蘭的政策,其牽涉層面甚廣,甚至影響到美中台的三邊關係。 川普這次是玩真的 日前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會議上明確表態,讓烏克蘭回到2014年前的國界不切實際,川普政府還堅持要求北約成員國將國防開支提高至GDP的5%,目前只有波蘭達標,其他國家必須加緊努力。此意味著,烏國必須割地求和,同時美方也不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此乃與俄方長期的立場相符,但拜登政府曾承諾,烏克蘭加入北約只是時間的問題,並支持烏國的領土完整。 另一方面,川普政府還有意向烏克蘭索回拜登政府所提供的近3千億美元的支援,並建議以烏國稀土來折抵。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Scott…
作者:
湯紹成
頁數: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