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ender到sex-美國性別政策的轉移│顧燕翎
川普再度上任後,美國的性別政策立即發生重大改變,也同時引起劇烈抗議。他在就職演說中重申競選期間的主張:性別只有男女兩種,而且是不容改變的。當時他是用gender來表示性別,之後在所有的行政命令中都立即改成了sex,而且其中有一個是要求所有官員只能使用sex,不可用gender。
同一天,在石牆國家紀念區(紐約格林威治公園,2016年民主黨歐巴馬總統指定為同志運動起始的紀念園區)官網上的LGBTQ+(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等)的T不見了,接著Q也跟著消失,回到LGB 的歷史起點,當然旋即招致跨運者舉牌抗議。在就任當天與性別相關的行政命令中,有一條是醫療機構停止對19歲以下的年輕人進行變性治療和用藥,2月13日便遭到馬里蘭州聯邦地區法院法官Brendan Hurson暫時禁止執行。
兩黨的性別政策
從川普的資歷來看:房地產商、電視實境秀主持人和政客,應當沒有強烈的性別意識形態。檢驗他過往數十年的公開言論,他對於性別議題的立場可謂寬鬆模糊,甚至搖擺不定。與21世紀民主黨政權堅決支持女性工作權、反對性侵和性騷擾、支持墮胎合法化、同志人權和同志婚姻及性別認同的立場,以及雷厲風行推動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多元、公平、包容)的政策對照,川普對女性工作權、防止性侵和性騷擾、墮胎合法化、同志人權和同志婚姻等「進步」議題都沒有強烈的表態和作為,甚至進一步撤銷了推動DEI的機制和人員。他雖然提出對小費和加班費減免所得稅的主張,卻反對拜登針對女性所擬的「公平薪資法案」。對於工作場所和校園的性侵害、性騷擾,他放鬆歐巴馬政府以來的嚴厲行動和懲處,要求更多事實調查。至於反對跨性別者從軍,理由之一是軍方支付跨性別醫療費用太花錢。
川普從政以前曾經是民主黨員,對性別政策保持相當開放、偏向自由主義的觀點,一度公開支持墮胎合法化,表示女人應有身體自主權,也同情同志運動,認為他們有權做自己愛做的事。21世紀後,他轉向政壇發展,為了迎合共和黨選民,他的立場開始趨於保守。上屆總統任內,他任命了三位保守派大法官,最終推翻了1973 年墮胎合法化的判例(Roe v. Wade)。不過,在2024年競選期間,他雖讚賞阿拉巴馬州全面禁止墮胎政策,卻主張墮胎是否合法化應由各州自行決定。
2015年美國同性婚姻合法化,川普並未反對,今年也任命了公開出櫃的男同志Scott Bessent為財政部長。因而在性別議題當中,他與民主黨最大的差異在於性別認同,而民主黨努力推動的性別認同政策,也可能是它失去選票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sex到gender
Gender是1960年代英語的產物,用來指某些人感受到自己的性別與出生時被認定的不同,因而在sex外借用了一個字,文法上的「詞性」:gender,用來表示一種不認同生物性別的心理狀態。因為這是新的概念,不易翻譯,因此在某些語言中都直接採用音譯,如日語、捷克語等。然而,21世紀初期以來英語的sex 已衍生出性別之外的意義:性交,這讓很多人覺得說起來不夠文雅,乃以gender 取而代之,以至二字同時都用來表示性別。
1995年聯合國在北京舉辦第四屆婦女大會時,為了要使用gender這個字,還特地於會前在紐約召集60國的聯絡小組,討論其定義,最後決定不增加新的意義(仍然與sex同義)。然而,gender這個字不像sex那樣直接對應到實體存在的男人和女人,因此其定義較為抽象模糊,也因為如此,給予人們對性別更多的想像空間,不僅gender越變越多元,也使得sex的物質基礎和穩定性遭到質疑。
gender的意義隨時間變化,從與sex同義演變至當下最新的用法:與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同義。而性別認同也從1960年代相當穩定地在心理上認同另一種性別,擴張至認同可以隨時改變,不限男女,甚至可能無窮多元。因此「性別」又取代了「性別認同」,也消滅了男女的二元性別。
紐約市長Bill de Blasio在2016年發布該市人權委員會所認定的31種性別認同,任何公司行號若不以個人選擇的代名詞(she, he, they…自定)稱呼對方,最高罰則是25萬美元。除了代名詞外,有關性別的流動,還包括任何人可以選擇進入適合自己性別的廁所、更衣室、運動場所等,參加性別分項的運動比賽,乃至於自由選擇護照和駕照上的性別。
Sex vs. gender
2020年,美國最高法院判決將憲法修正案第7條禁止工作場所性別 (sex-based)歧視,擴充至包括性別認同的歧視,2024年4月拜登政府將相同原則用到與教育相關的憲法修正案第9條,在接受政府補助的教育機構內,學生可以決定自己的性別,並且使用相符的設施,遭到26個州的反對,24州贊成。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以5比4否決了拜登政府的命令。
Sex有穩定的生理基礎,男女分類在醫療、運動、女性安全和權利保障方面都有重要法律意義,男女也占至少99%以上的人類,這事實不容抹煞。但任何分類都難免有例外,性別少數必須受到包容、尊重和理解。Gender突破社會對個人行為和角色的強制規範,在文化和社會層面可以為個人帶來更大的自由。如何走出對立的兩個極端,創造更和諧的共存,考驗著美國領導人。
(作者係前台北市社會局局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顧燕翎
- pages: 30
- 標題: 從gender到sex-美國性別政策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