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久安是「兩制」台灣方案的落腳點│尚博雅
「兩制」台灣方案在本質上是要實現統一後台灣地區的長治久安,這是不可迴避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要求。這就需要基於既有「一國兩制」的政策構想,並參照港澳實踐的經驗啟示,推動和平統一與「一國兩制」的有機銜接,建立起「一國兩制」下的新憲政秩序。
一、治理問題已成為今天思考台灣問題的重中之重。儘管當前台海局勢複雜嚴峻,但就台灣問題的本質而言,它屬於中國內政的本質從未有任何改變,但它也是中國政府如何對統一後的台灣進行治理的問題。事實上,兩岸統一的進程早已開啟,中國政府對台灣的治理是進行式,而非未來式。海峽兩岸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開始恢復民間往來,至此兩岸社會重新融合的進程就已開啟,這其實就是中國統一進程真正的開啟。近年來大陸對台海區域的海空巡航等動作,都是中國政府公開展示主權,以及強化對台治理的重要體現。中國大陸過去4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模式的巨大成就,客觀上也為治理台灣奠定了強勁的物質基礎和技術基礎。
二、「兩制」台灣方案在實踐中要防控三大風險。要確保統一後台灣社會的長治久安,就需要防範影響統一後台灣社會的相關風險與隱患,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主權缺位風險。台灣方案的核心元素包括強調「一個國家」,「兩制並存」等,其中「一個國家」是最為核心的基礎性元素,「兩制並存」是基於一個國家的根本前提。從「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過程來審視,稍有不慎就可能會面臨國家主權缺位的風險,這就需要做好統一前後銜接的制度安排,全面貫徹「愛國者治台」的理念,防範台灣方案實施中的主權缺位風險。
(二)「台獨」復燃風險。雖然在台灣方案中會就消除「台獨」因素做出必要規定,但事物是發展且持續變化的,尤其是統一後中央政府對台灣的管治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系列主客觀因素所導致的治理矛盾,再加上外部因素的干擾,不能排除在統一後「台獨」思潮,或分裂勢力再度死灰復燃的可能性。我們應做好長期同「台獨」勢力鬥爭的思想與心理準備。
(三)外部介入風險。統一後外部勢力不會自動消停,仍然會以各種形式來干預台灣問題。以美國為例,可以預見的是,即便兩岸完成統一,美國會繼續打「台灣牌」。換言之,外部勢力仍然有可能在統一後的台灣生事,企圖從根本上破壞「一國兩制」下的穩定局面。
三、強化統一後治理台灣的三個維度。首先,連接維度。兩岸分隔已經75年,雙方的差異客觀存在,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兩岸統一後,大力推進海峽兩岸的連接至關重要,這種連接包括地理上的連接,也有制度及人心、利益的連接。其次,制度維度。制度是最好的防線,更是確保統一後台灣社會長治久安的良方。從國家治理角度出發,「一國兩制」的制度化、法律化是重點方向,要使中央政府對台灣的治理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再次,風險維度。我們需要從風險與危機的視角出發,提高對台灣全面治理與管控的能力。
(作者係加拿大勞倫森大學研究生)
附加資訊
- 作者: 尚博雅
- pages: 55
- 標題: 長治久安是「兩制」台灣方案的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