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無硝煙的AI冷戰如火如荼│李沃牆

美中無硝煙的AI冷戰如火如荼│李沃牆

美中在AI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美國透過巨額投資與政策推動鞏固領導地位,中國大陸依靠開源技術與低成本模型快速崛起,形成冷戰式對峙。這場競賽不僅影響兩國經濟與科技實力,也將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隨著科技的演進,戰爭形式從冷兵器時代的對抗,逐漸轉為以數據、芯片、AI及太空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科技戰。AI的發展已成為21世紀科技競賽的核心戰場,AI算力更被視為國力的象徵。主要國家無不紛紛投入主權AI(Sovereign AI)的建構,若謂「得AI者得天下」亦不為過。

美、中爭全球AI霸主

最近出版的《經濟學人》以「中國的精簡高效AI機器」(China’s lean, mean AI machine)為題,點出中國在AI技術上快速崛起,對美國構成威脅。

不可否認,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科技創新的主導者,尤其在AI競爭上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而誓言MAGA的川普就任後,宣布一系列針對AI發展的重大政策,包括拆除拜登時期設定的AI監管措施,並啟動規模達5,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Stargate)AI基建計畫。這項計畫由OpenAI、甲骨文和日本軟銀共同合作,預計將創造10萬個就業機會,未來還可能推出「AI版曼哈頓計畫」(AI Manhattan Project),希冀鞏固美國在AI領域的霸主地位。在經濟、政治與軍事領域日益融入AI技術的背景下,美中兩國的對抗勢必在未來5-10年愈演愈烈。

美國整體排名暫時領先

美國作為全球AI領域的領導者,依靠其頂尖科技企業,如微軟、谷歌、OpenAI、Meta、輝達、超微及技術基礎設施,主導AI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深具發展主權AI的雄厚實力。美國兩黨共同推動的《2020年國家人工智慧倡議法案》明確要求建立國家人工智慧研究資源,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所需的數據與運算資源。對於美國新建半導體工廠的投資,除了能有效確保晶片供應鏈的穩定外,還將推動美國經濟的成長,培養更多微電子工程專業人才,並鞏固美國在下一代半導體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

根據英國傳媒機構Tortoise Media公布的2023年全球AI指數排名(根據投資、創新和實踐三項指標),在全球62個國家中,美國與中國大陸分居第1與第2名、新加坡排名第3、南韓第6、日本第12,台灣第26。另外,史丹福大學發布的《2024年人工智慧指數報告》針對全球各國AI發展進程進行調查,美國拿下全球技術研發第一;而中國則是「機器人成品數量」的冠軍。

DeepSeek憾動美主導地位

坦然言,大陸的AI發展雖起步較晚,但以國家主導方式推動主權AI發展,透過「新型舉國體制」整合政府資源與企業力量,制定全面的AI戰略規劃,投入大量資金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近年來在政策支持、數據優勢和技術研發上實現了飛速發展。根據《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計畫在2025年前建立人形機器人的初步創新體系,到2027年實現全球領先的綜合實力。而2025年AI產業規模可達3,985億人民幣,預估2035年可達1.73兆人民幣(占全球三成)。其中,工業機器人領域已占全球市場的51%,2026年將突破200億人民幣的規模。另還連續舉辦了七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搶占AI話語權。

2023年中期,中國就有30多家公司發布大型語言模型。然而,就在今年春節期間,AI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橫空出世,發布DeepSeek V3及DeepSeek-R1等大型語言模型,開發成本遠低於 OpenAI、Google 等模型,性能媲美OpenAI的o1,震驚矽谷與華爾街,並引發輝達、台積電、博通等全球大型晶片股重挫。顯示在AI領域,美國並非遙遙領先對手,大資本也未必能壟斷市場。也有論者形容,這情景如冷戰時期的「史普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1957年10月4日蘇聯搶先美國發射史普尼克1號人造衛星,令西方世界陷入恐懼和焦慮。另有論者則以珍珠港事件比喻。

再者,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及AI晶片與技術禁售令未能阻礙中國AI發展,也掀起各界對美國的AI主導地位產生疑慮。川普對此回應,「DeepSeek現象其實是好事一件,因為這一進展對美國的AI領域是一記當頭棒喝,這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項資產,將推動美國企業改進技術以保持領先地位」。

DeepSeek主要應用於編程、內容創作和一般對話,具備高效能與低成本、開源與可擴展性、多功能性等優勢。但其缺點也不容忽視,包括數據安全與隱私疑慮、政治敏感性限制、高計算資源需求及被多國禁用的風險,是否真的完勝其他模型,仍有待時間驗證。

AI競爭將重塑全球產業

持平而論,美中在AI相關領域的發展各有千秋,根據美國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TIF)所做的AI競爭力評比,目前美國在基礎研究、軟硬體、人才及融資等方面居領先地位,中國則在資料及應用上領先。美國通過限制向大陸出口高端晶片和AI加速器來延緩其技術發展,但中國憑藉著數據優勢和商業化能力拼命追趕,持續加速推進本土化研發,在生成式AI專利申請數遠超各國。除此之外,更致力於降低對國際技術的依賴,逐步縮小與美方的差距。川普必定會祭出更嚴格的晶片禁令及關稅政策,美中在AI領域的博弈勢將愈演愈烈。

然而,這場競賽不僅會影響兩國的經濟與科技實力,也將重塑全球的產業格局。台灣有很強的AI供應鏈,說是「AI軍火庫」,或謂台灣的「矽盾」亦不為過。美國的高階先進晶片製造也得仰賴護國神山台積電,但必然要面臨美中強大的競合關係及地緣政治風險。因而,台灣如何在這場AI賽局中取得有利地位,值得慎思。美國希望再度強大,中國希望民族復興,兩國強強相遇,肯定會進行一場互別苗頭的AI大戰,第四次工業革命究竟誰是贏家,尚在未定之天,但勢必會左右全球命運。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沃牆
  • pages: 58
  • 標題: 美中無硝煙的AI冷戰如火如荼